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

剃发令这种鞑子方出台的暴行,按说对大明方的抵抗意志和内部团结,显然应该是巨大的利好。

但其带来的连锁反应,最后居然还会导致大明朝廷这边陷入统治麻烦,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朱树人第一次听到属下的控诉时,也是颇为意外。

……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剃发令下达后的大约十天,也是官军光复句容县后的第五天,时间已经翻篇到了崇祯十七年的腊月。

官军在金山寺战场上,忽然就感受到了巨大的正面压力,有无数新增的汉人士兵帮着鞑子疯狂进攻、填塞金山洲与长江南岸之间仅剩的航道。

经过清军一方这么多天的努力,金山洲与江南陆地之间的天然水道,也终于被堰塞堤坝彻底阻断,清军得以直接走陆路长驱直入,跟郑成功打阵地战。郑成功不得不彻底退守金山寺,放弃了金山洲上的全部平原沙洲地形地带,纯粹依托山势进行最后的防守。

郑成功这边,也能大致想明白:清军之所以能一下子额外裹挟到那么多编外的汉人士兵,来充当炮灰加强攻势,显然也是剃发令的结果。

毕竟多铎当初下达剃发令,目的就是这个。要是完全无效,不能帮清军裹挟到更多人从贼,那剃发令不就白下达了么?不就成了一个有弊无利的笑柄了么?

逼得大批常镇百姓反清,这只是剃发令的弊。能裹挟到更多汉奸,这是剃发令的利。

逼人选边站队,固然会让很多人逃、反抗,但也会让很多相对没骨气、原本摇摆的人,半推半就从了贼。任何政策的利弊都要从正反两面看。

但让郑成功不解的是,他原本以为,多铎就算靠剃发令裹挟到了更多炮灰,这些炮灰肯定也是战意不坚定、不会真心给鞑子卖命的。毕竟他们从贼就是因为胆小怕事,不想惹怒当权者,这种人能有什么战意?

然而事实的进展却让郑成功颇为意外,因为他在金山寺的实战攻防中,亲眼目睹了很多刚被剃头裹挟的汉奸新兵,前仆后继帮着清军冲锋、填航道、冒着箭失枪弹给战兵运军备运伤员。

这种表现,实在不像是胆小怕事、被逼着上战场的,倒像是发自内心想当汉奸。

被这种不解驱使,郑成功在指挥防守战的时候也留了个心眼,每次击退清军时,他不再要求麾下将士打扫战场时先补刀杀光敌军伤兵,

而是要求将士们甄别,找几个被敌军遗落的、一看就是刚剃头的汉奸新兵伤员,拉回来好好医治,然后拷问内情。只对一看就是剃头多年的真鞑老鞑依然全面补刀杀光。

郑成功这番操作,还真就没白费,救了几十个上个月还是常镇普通青壮百姓的汉奸伤员回来、隔离审讯后,很快就得到了想要的情报。

负责拷问的幕僚把口供整理出来,向郑成功汇报:“少将军,已经问清楚了,这些人原本都是常镇的普通百姓,也确实不忠君爱国,对于被大明还是被伪清统治,很无所谓,

鞑子让他们剃头免死他们就乖乖剃了,一开始,他们也确实没打算真心给鞑子卖命,只是想保命。

但就是前几天,鞑子将官忽然对他们宣扬了一些威吓的话,还拿出了一些人证物证,告戒他们只有跟着鞑子军队一条道走到黑,他们已经剃了头,不可能再重归大明了。

还说我们大明这边已经下达了新的政令,对于多铎带来江南的军队,要坚决彻底歼灭,从贼者也要歼灭。

鞑子将官还恐吓他们说,在南京城下,李辅明李军门在击退攻城后,打扫战场时补刀把所有剃发留辫子的伤员都杀了,一个活口都没留!

曹变蛟曹军门在夺回句容县后,也在句容县内肃清残敌,看到剃头的二话不说就当鞑子兵杀了。所以他们这些已经被剃了头的,没有活路!回到大明这边也会被当真鞑杀了,南京朝廷根本不会甄别!他们听了之后,出于恐惧,这才狗急跳墙,帮着鞑子死战。”

郑成功听完后大为震惊,他不理解南京朝廷为什么会有这种政策,于是立刻让每天负责通传军情的哨船,把这个消息和疑惑带回给朱树人。

朱树人听后同样震惊,也就火速在南京城里召集了内阁会议。

……

“谁下达了‘凡是剃头就要当真鞑斩尽杀绝’的政令的?我怎么不知道?”朱树人如今也不跟那帮腐儒客气,一到内阁议事的文渊阁,立刻就丢出了自己的质疑。

当然,他绝不是针对自己老爹和史可法,而是针对除了老爹和史可法以外的其他人。经过南京守城战那一波和一堆的文官投敌、被牵连后,剩下的阁老和部堂已经权力渐渐式微。

而史可法听说了这事儿时,也是有点愤怒的,知兵的他完全理解,这种乱命会对抗鞑形势造成多大的恶劣影响。

一番仓促追查之后,大伙儿确认南京朝廷确实没下过这样的乱命,史可法这才用推演的语气跟朱树人分析:

“贤弟也莫焦躁,我估计这是多铎麾下文官幕僚的离间计!多半是鞑子内部造谣,添油加醋,想以此法污蔑朝廷,好骗得那些已经剃了头的百姓跟他们一条道走到黑。”

朱树人经过刚才的排查,也有点冷静下来了,意识到这种可能性的概率确实相当大。

他摸着胡渣子自忖:“按照郑贤弟从金山寺前线拷问回来的口供看,倒不排除这种可能性,鞑子肯定也是抓到了一些证据,然后添油加醋移花接木,把前线将士的个别行为,解释成我大明朝廷的铁律,逼着剃头者狗急跳墙。

不过,虽然我们没有下过这样的政令,但军中的军纪、做派,以及礼部的对外宣传,也要与时俱进,改良一下,不能再那么简单粗暴了。

我记得钱谦益那两个党羽郎中被我拿掉之前,就试图为了迎合上意、示好我等,以跟钱谦益划清界限,写下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字吧。

我记得他们就把剃头者抨击为数典忘祖、舔颜事敌,是汉奸民族败类。这话虽然原则上不错,但有些一刀切了。不少百姓是被屠刀裹挟的,不剃头当场就要被杀,事急从权怎么能不给人自新的机会呢?

шшш. t t k a n. ¢ O

吴部堂,这事儿你抓紧一下,一定要肃清那些非黑即白的官方措辞的流毒,但又不能给人留下软弱投敌的借口,具体尺度修辞你自己想,我只要结果。”

朱树人最后半句话,是吩咐吴梅村的,吴梅村曾是他师长,他当国子监监生时的司业。不过现在把对方提拔到礼部尚书高位,朱树人也是够投桃报李了,具体交代工作时,就没必要再纠结师生礼仪了。

吴梅村也有分寸,很珍惜这种执掌宣传战的机会,对朱树人直截了当吩咐并不反感,立刻表示会全力做好。

朱树人又想了想,觉得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适合给皇帝一个表现机会,于是建议就这事儿举行一次额外的朝会,让满朝文武在君前辩论,最后让皇帝表态,给忠奸评定下个标准。

朱常淓本性软弱仁懦,只是不接地气,但朱树人相信,只要他教岳父几句台词,岳父肯定能领会的,让他当众说出来,还能提升朝廷的威望和凝聚力。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

又过了一日,一大早卯时。

刚草草修复不久的紫禁城奉天殿内,就召集了一场额外的朝会——这天本非五日一朝的正常朝会日期,完全是临时附加的。

今天的议题也只有一个,如何定性那些剃了头的原大明子民。当然,皇帝肯定是希望大家分情况讨论的,把主动剃头和被迫剃头区分开来。

每种情况如何处置,将来的俘虏政策如何,又如何鉴定区分被剃头的汉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需要详细商定。

别小看这种统战工作,这才是涉及国本的问题,因为如果处置不好,极有可能把大量汉人逼到清国一边。

如今江南还算好的,只有五县之地被鞑子侵扰了,可江北两淮,已经沦陷数月,要是鞑子也在那儿推广剃发令,把无数汉人逼到对面,处理不好形势就严峻了。

众多文官一番乱糟糟的商议,自然有些公允,有些腐儒。

个别腐儒依然没看到局势风向的变化,在那儿揪着君臣大义不放,依然宣扬“剃了头的就是附逆”——

还真别说,历史上这样宣扬的死硬文官,还是非常不少的。比如原本时空那个隆武帝、唐王朱聿键的内阁首辅黄道周,就是一直坚持这样毫不通融,最后连朱聿键都看不下去了,知道这么硬刚不变通要坏了大事。

而如今朱树人把持了朝政,当然会把这种始终架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文官都记上小本本了。

汉奸要彻底打击,而破坏团结的不能直接打击,但可以调到不重要的岗位上,还可以给钱养起来,让他们当一个人畜无害的道德楷模,但别给他们绑架朝政的机会就好了。

等这些人说完,朱树人给父皇使了个眼色,朱常淓也知道轻重,知道这是一个博取强化仁君美名的机会,于是表示要圣裁定论。

朱常淓一开口,满朝文武终于安静了,恭聆圣裁。

朱常淓便说出了那句朱树人抄来的台词:“值此国难之秋,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众卿何必拘泥成法定例、有悖仁道?

依朕之见,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使百姓沦为难民,是朕之失德,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子民,又何忍苛责?义民自当褒奖弘扬,难民自当甄别解救,唯独对于真心舔颜事敌的汉奸,加以严惩即可!”

朱常淓这番话一说出来,自然是除了黄道周这种道德变态之外,其他文官都真心叹服了。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陛下真是千古仁君,总结得太恰当了,实在是高屋建瓴,明鉴万里,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朱树人在旁边,也对这个效果很满意。内心只是稍微闪过一丝愧疚:不好意思,把另一个时空那位隆武帝朱聿键最有名的一段台词给抄了。

不过,朱聿键这一世也没机会表现了,这种话,也只有南明的皇帝有资格说,有资格定调子。为了不埋没,就让朱常淓说出来吧。

要是大明能一直坚持这样灵活的统战策略,何愁不能拉回骑墙派的人心。

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79章 大别山根据地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258章 完成备战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1章 走了还要阴敌人一把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234章 气运是天定的第42章 尘埃落定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295章 留发者义民也;剃发者难民也第251章 以潞王监国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44章 初到黄州第198章 领旨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9章 秦淮金粉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24章 改土归流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373章 犹豫就会败北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3章 孙武再世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20章 鲜廉寡耻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389章 工人的人头税,当然找老板代扣了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