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

张名振追求快速歼灭更多的扶桑联军有生力量,甚至为此不顾自己的海军优势,宁愿在虾夷岛对岸的陆奥半岛登陆,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明军虽然战斗力绝对碾压,但终究是跨海作战,后勤难度很大。随船带来的粮食,就只够大军吃一个半月,这是一千五百里跨海航渡的极限。

而事实上,考虑到往返途中还要各留十天口粮,所以给陆战窗口期的作战粮食,只有二十五天,最多一个月。

张名振必须在最初的这段时间,快速解决就地筹粮的问题。否则一直跨海补给,纵然暂时不被拖垮,可一旦到了农历六月份,夏末随时有可能出现台风,海路航运就有可能被威胁。

此前拿下松前港城等地,以及围困函馆,已经花费了数日。迎击戒备奥羽联军三藩,又花了四五天机动拉扯。所以,给他筹粮的时间,也就剩十五天了。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张名振在部队卸载后不到五天,在第一次重创了会津藩的保科正经试图偷航津轻海峡南逃之后。

确认了扶桑人在东北的战船质量很差、没有海战经验,他就果断把大部分富余船只都分兵驶回海参崴,以备再拉一次军粮和弹药来,防止大军万一断粮。回去的船水手都是按最低要求配的,人员尽量留下,减轻负载,下次再来的时候,就能多装点物资。

在张名振的计划里,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从本土方向筹集粮草,只是一个保险的后手。如果这批粮食都吃完了他还没取得在扶桑东北地区的决定性胜利,那他都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另外,按照战前朱树人的计划,张名振在遣返运粮船队的同时,还让负责押运的将领带回去一条消息,确认扶桑人在虾夷和陆奥选择了负隅顽抗、冥顽不灵不理会大明的照会,好让郑成功那一路也按时出发。

战前朱树人是吩咐过的,大明要先礼后兵,如果扶桑人在虾夷吃了败仗后立刻认怂服软、割地赔款,那大明倒没有借口再对琉球和九州动手了,否则显得大明没有信用、开出的外交条件随时会反悔,也不利于瓦解敌人的意志。

现在这种情况并未发生,扶桑人还是坚决抵抗了,那郑成功那一路也算实打实地师出有名。

考虑到海上绕路通讯需要大量时间,张名振这边打到三月中旬,就必须往回报信,三月下旬能送到海参崴,然后经过朝鲜陆路传递,郑成功的舰队四月中就可以从釜山进攻对马岛、随后进攻九州了。

张名振必须为郑成功留出时间,因为郑成功起兵的时机,至少会比张名振还晚一个半月,多的话可能是两个月。

扶桑地区农历六月台风风险就会升高,郑成功只有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短短四十天,在九州站稳脚跟,后续也可能随时面临本土海运的断绝。

……

计划已经环环相扣,剩下的就是严格执行,张名振知道自己拖不起,所以执行力非常高。

三月初十这天,就渡过津轻海峡,在扶桑奥羽联军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主动登陆,并且对海峡南侧陆奥半岛上的大浦城发动了进攻。

大浦城是弘前藩的领土,也是津轻海峡南岸的主要港口,也是《太阁立志传》和《信长野望》上津轻为信的地盘,如今已传到第三代,现任藩主津轻信义。

弘前藩并不算什么强藩,也不在被幕府调遣的奥羽联军三大藩之内,半个世纪前德川家康初次册封的时候,弘前藩一共才十万石领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荒种田、休养生息,现在也才不过二十三万石。

这次弘前藩之所以遭殃,无非是因为他们命不好,生长的位置恰好堵了张名振的路。张名振觉得在这儿诱敌奥羽联军最合适,就顺手把大浦城搂了。

扶桑军队毫无提防,所以东北三藩也就根本没来得及救援,张名振便已经完成了对大浦城的合围,从渡海到上岸行军、完成围城,前后只花了一天半。

围住之后,张名振的部将劝他立刻用随军的骑兵轻炮轰城,争取尽快把城池攻破。这样等东北三藩的联军赶到时,明军就可以据城而守,依托地利作战了。

但张名振直接否决了属下的这个提议,他严令吩咐,让部队保持围城,宁可多等一天,等重型红夷大炮慢慢从码头卸货、拉到前线、再展开部署。

反正大浦城的要塞部分距离海边港口区也不算多远,全加起来一天足够了。

属下部将见状纷纷焦急劝说:“将军!这些扶桑人的破烂城池,随军的骑兵炮已经够轰烂城门了!割鸡焉用牛刀?多一天时间入城部署防务、应对敌军援军不好么?”

张名振厉声解释:“用骑兵炮才叫割鸡用牛刀!经过过去十日的交战,某已经发现了扶桑人作战的一个盲区——他们至今没见过骑兵炮,也不知道这种兵器的机动性,隐藏住这一点,就能给我军留下一个埋伏的后手杀招!岂能轻易暴露?

我们就是要用行动笨拙迟缓的红夷大炮,慢慢破城,这样敌军将来就会低估我们的奔袭能力!”

属下们脑子稍微琢磨了一下,倒也很快承认了这个想法不错,反正要攻下大浦城是绰绰有余的,先假装行动迟缓也误不了大事。

……

相比之下,大浦城内的津轻信义一族,在最初看到明军围城时,还是非常紧张的。二十几万石的领地,让他只能招募最多四千人的常备军,哪怕临时征集农兵,也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弘前藩的实力,只有对岸松前藩的一半都不到。

不过随着明军围城后,没法第一时间展开炮击攻城,只是拿着新式步枪对着城头楼橹、天守阁胡乱放枪压制,津轻信义的紧张倒也渐渐平复下来。

他自以为明军这是缺乏重型攻城武器,或者至少也是攻城武器行动迟缓,只能远程压制。于是他就只是让武士们和弓箭手、铁炮手全部躲到楼橹内部不要露头,除非明军冲锋才能露头放箭放枪。

津轻信义内心,就只指望着东北三藩的联军,能赶快来救他。

可惜他当然等不到这一天了。明军只是让他多活了一天,第二天东北三藩联军依然没有赶到,明军从港口拉来的迟钝重炮却先到了。

明军最大号的陆战炮比舰炮还是要小一两个档次,毕竟要考虑机动性。

如今最终的舰炮铁弹是六十明斤,陆战炮最重就是四十斤。用开花弹的话,因为装药比实心铁要轻不少,最重只有二十五斤。

但哪怕是二十五斤的开花弹和四十斤铁弹,也远远不是扶桑人见识过的。半个世纪前德川家康轰开大坂城的“国崩”,其实也不过是18磅荷兰炮,折十五明斤不到。

而大坂城已经是当时扶桑第一的巨城坚城,眼前的大浦城简直就是小鱼小虾。

明军第一轮炮击就把津轻信义惊得目瞪口呆,简单校射后,第三轮就开始命中土垣和围墙,直接把大门和土垣轰烂了几个口子。

到第五轮炮击时,一枚开花弹和一枚四十斤铁弹直接命中了只有区区三层高的天守阁。天守阁就被直接炸得倒塌下来,藩主津轻信义直接因为塌房被活埋砸死。

而明军居然到了这一刻还没发起冲锋,依然按照操典等十轮炮击火力准备打完,然后试探性冲锋,确认没有像样的抵抗,才一拥而入——如果抵抗依然坚挺,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军依然不退,那么明军就会按操典再炮击十轮。只不过这种情况在此没机会发生了。

第一波十轮打完,明军蜂拥往里冲,弘前藩的几百个武士、几千个普通士卒乱糟糟各自为战,很快被列阵推进的明军摧垮。

明军已经有了新式步枪的排队枪毙加持,扶桑人敢用长枪或者弓箭铁炮列阵对战的,那就是送菜,根本进不了明军射程。唯独少量武士直接拿着武士刀冲锋,才有机会接近明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哪怕当了躲过火枪弹雨的漏网之鱼,光凭着武士刀也没法在刺刀阵面前讨到便宜。

整个弘前藩武艺最精湛的武士,也就是奔着以命换命的凶悍打法,换死最多两三个明军小兵,然后就被乱刃扎成马蜂窝,而更多的是只能换死一个明军小兵,或者半路就被白白击毙。

那场面虽不比那部描绘幕末的电影《最后的武士》,却也差不多悲壮了,很有艺术价值。

……

弘前藩四千武士和更多农兵,一天之内被明军团灭,武器代差的碾压,已经不是勇武和人数可以弥合的了。

要怪只能怪扶桑人掉线太久,都不知道东亚怪物房在明清互卷的大背景下,这几十年科技进步和军备竞赛对抗升级到了什么程度。

津轻家族也在乱战中被明军全部杀光,算是立威了。

又过了大半天,东北三藩的联军前锋才赶到。但看到明军如此凶悍,他们的少数骑兵部队也不敢再轻易上前,而是打算先集结兵力、相持拖延。

张名振让人稍稍追击了一下,用步枪队射杀数百扶桑骑兵,最后因为机动性不足追不上,见好就收回城。

明军毕竟是渡海而来,要在海上连续航行十日,所以第一批骑兵很少,战马渡海运输很难。

扶桑人连续两三场大败,东北三藩只好进一步加大动员强度,并且向江户的幕府求援,试图用人海战术把少得多的明军淹没。

扶桑各方商议了一下之后,觉得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因为这个时代扶桑的人力资源还是很充分的,唯一能用的就是人命——

后世很多华夏之人,对明清之际中日的历史解读有个误区,认为扶桑人一直人口只有大明的百分之几,但这其实是要分时段的。

如果是万历时期、壬辰倭乱那阵子,扶桑因为连续战乱,战国时期总人口始终在六百到八百万之间浮动,而那时大明有一亿多人,换算下来确实至少是扶桑的十五倍。

但是到了明清战争,叠加了历史上明末连续二三十年的天灾,大明人口最低谷时跌到过四千万,如今虽有朱树人的蝴蝶效应,最低谷时也只剩五千多万,现在回复和平数年,才爬回六千万。

而扶桑这边,战国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十年,人口恢复是最快的。战国末七八百万人,到幕末四千万、一战时七千万。

江户时代两百六十年,至少一大半的人口增长,就是刚刚回复和平后的最初半个世纪完成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死的时候,人口统计大约是两千两百万,现在德川家纲没统计过,估计在两千四百万左右,已经是战国末的三倍了。

大明六千万,扶桑两千四,扶桑的人口,如今实打实是大明的四成!所以光拼人口,确实是不该小觑扶桑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树人没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要对一个相当于大明四成人口的民族直接发动总体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现在扶桑人连败,却还不想认怂,又意识到武器代差太严重,那就只能堆人命爆兵了。不试一把他们是不会心服口服的。

只有真正全方位碾压打疼,才能让他们跟后世臣服米国爸爸那样乖乖认怂。

东北三藩加上周边被裹挟的仆从,还是有四百万石以上石高的,主要是仙台藩比较大,再加一部分江户幕府的直接支援。

扶桑人很快组织起了一支规模十倍于虾夷守军、二十倍于弘前藩守军的战力,也就是大约七八万人,还有无数可以随时扩大抓壮丁的后备农兵,来跟张名振的区区一万多明军水陆兵交战。

而张名振此前一直留着虾夷岛上的函馆城没有攻破,只是围而不打,为的就是勾引扶桑人增援。现在增援已经陆续抵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那么诱饵也就没必要留着了。

三月二十二日,张名振登陆作战后第二十天,明军突然发动强攻,把函馆城彻底攻破,城内一万三千日军全部被击溃,数千人直接阵亡,其余不是被俘就是逃散。

突围的函馆残兵惧怕明军,只好往北烧杀掳掠,进入虾夷人的地盘求生。这有惹起了虾夷人的仇恨,跟那些扶桑残兵互相绞肉残杀,战火进一步蔓延到了虾夷岛南部津轻半岛的扶桑族人、和北部广大地区虾夷族人的大规模仇杀,人口消耗何止数万。

而事实上,哪怕没有明军来吊民伐罪,历史上虾夷人到1669年的时候,也会在族长相库相郢的带领下,发动一场持续数年的起义,扶桑史书称之为“宽文虾夷蜂起”。

现在不过是让虾夷人对扶桑人的不满提前数年爆发起来。明军只要隔断扶桑本州岛的援军来虾夷平叛,那么光任由松前藩的扶桑族和海量虾夷人自相仇杀,松前藩的平民就抵抗不住。

整个虾夷岛当时大约有不到二十万扶桑族人口,虾夷人却多达五六十万,人口比例至少是三倍以上。

张名振把扶桑人在虾夷岛的统治彻底摧毁后,就任由虾夷平民和扶桑平民自行吃鸡自己卷,他则能集中全部明军,总计一万两千多人,到大浦城周边跟扶桑三藩联军相持。

扶桑三藩联军在集结完兵力后,就对大浦城发动了几次强攻。

张名振没有一开始就暴露全部火力,而是藏着掖着,好多勾引扶桑人投入,多杀点人消耗点人命。

扶桑人果然如惊涛骇浪一样撞死在筑垒地带,被射杀达数千上万。

两次惨败后,扶桑联军终于吸取教训,只能改为围而不攻,指望靠明军渡海作战、军粮补给不上,最后自行被围困饿得削弱。

与此同时,随着战事相持进入四月份,东北三藩还一再恳求江户的幕府嫡系部队再派更多援军来,尤其是要运粮到东北前线。

毕竟拉起七八万作战部队和更多预备壮丁,需要的粮食实在是天文海量。此前扶桑历史上只有关原合战、大坂之战、渡海征韩有过这种规模的后勤粮草调度。

江户幕府对于前线要求的粮草,只能是竭尽所能提供,但同时表示援军是真没有了,只能让他们就地抓壮丁解决。

东北三藩莫名其妙,最后才知道是因为扶桑幕府敢于反抗大明的合理要求,导致九州那边郑成功也打进来了。幕府要派遣援军去九州方向,东北这儿只好让当地大名自行解决,幕府只能给钱粮弹药不能给兵。

……

确认战役进入了相持阶段,扶桑联军想靠前线屯粮、持久围困耗死渡海而来的明军。张名振当然有办法破局。

他此前一直藏着掖着,不暴露明军的骑兵炮战力,不就是等的这一刻么?

所以,他一边不动声色继续收城,一边却派出细作徐徐图之打探敌情,摸清扶桑联军的屯粮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明军哨船和细作水陆并用,很快就找到了扶桑联军的屯粮地。

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56章 风水宝地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6章 天下泰斗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58章 杀了沈狗官,抢光蕲州城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152章 李自成之谋第110章 转战湖南张献忠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个心眼子才拿下重庆(六千字大章)第82章 新年计划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42章 尘埃落定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章 大局为重第202章 逆练张献忠裹挟术第56章 风水宝地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46章 忽略不计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59章 刘希尧入侵第48章 实事求是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231章 迎了闯王不纳粮,不迎的人都杀光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370章 清堡宗顺治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213章 入川做得好大事第384章 终战条约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46章 忽略不计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55章 悄悄惊艳沈道台第84章 惹火烧身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174章 给我往死里激励士气第59章 刘希尧入侵第341章 孤可以假装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48章 实事求是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