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迁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

杀声渐止,天色也微微亮了。

庆元城内外血污狼藉,南门附近最为惨烈,尤其瓮城中横七竖八都是元军士兵和战马的尸体,甚至一堆堆层层垒叠。

南城的整个门楼全坍塌了,张镝在此下了重本,预先让人把门洞掏开了十几个大洞,每个洞里都填了几十斤火药,拉动暗火时十几个火药坑几乎同时剧烈爆炸,威力着实惊人,这门洞没有不塌的道理。当场炸死、压死、砸死的敌人不知多少,门洞边还四散着人与马的残肢断臂来不及收拾。

事实证明,本想里应外合乘乱夺城的唆都是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反被张镝乱中取利。

自城内元军奸细被全面破获,张镝便有了计划,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将唆都一军。首先就是用细作招供出的联络方式与元军的外线接触,传递了里应外合趁夜夺城的假情报。情报虽假,暗号和渠道都是真的,由不得人不信,唆都果然没有轻易放过这个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连夜急行军到了城下。

张镝的策划很大胆,不惜冒着引狼入室的风险,打开城门,将数千元军放入城中。然后突然发动。按这个计划,原本甚至有机会擒杀敌将唆都、一举击溃西路元军。不过唆都还算比较小心,没有一开始就轻身犯险,等到确认拿下城门后才领中军压上去。并且城楼上的宋军见到大纛旗,误以为敌将已经入内,提前炸塌了城楼,才使得唆都侥幸逃得一命。

兵法云,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

元军虽然没把“上将”给“蹶”了,但损失也算得上惨重。最先的杨槐所部二三千人,被杀一千余,生擒一千五百多人。突如瓮城的元军骑兵更加不幸,门楼爆炸,前后一堵,就被锁在瓮城内关门打狗,城上宋军一阵乱石箭雨、加上烈油猛火,以及若干震天雷的招呼,千余精骑瞬间被团灭,几乎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唆都虽然侥幸逃出,但已成惊弓之鸟,被张镝从西城放出的上千决死营吓得差点尿了,竟紧急命令中军冲击自己的后队,上演了一出骑兵杀步兵自相残杀的闹剧。元军步兵被杀、被踩踏、被推挤入河的足有数千人,几乎比宋军杀戮造成的死伤还要多些。

逃出二三十里,稍稍喘息,清点部队,五万大军一下损失了三成,除了伤亡的,还有溃败逃散未能归建的,单轮阵亡的估计也不下一万人。

偷鸡不成还蚀把米,这一下打的真痛!唆都吃了教训,彻底把脑袋缩了回去,说什么也不敢再轻易出头了。

战后,陆续有士卒从庆元逃回,都说城内宋军在编组百姓、大肆征发船只预备东出入海,有人强烈建议唆都前去尾追拦截,不能让宋军轻易跑了。但唆都断定这又是宋军的计策,想诱骗自己前去,这次坚决不能轻兵冒进,必须稳扎稳打,且下令还敢出言怂恿的一律斩首。唆都跟忠胜军打了那么多次交道,有一点是确认无疑了,那就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一万分小心都不为过,所以现在哪怕庆元城四门大开没有一个守兵他也不会轻易前去。

逃回的元军并未撒谎,庆元确实在组织船队准备出海,一点都没有藏着掖着,甚至有意纵容元军俘虏窥看城内情形,又“不小心”让他们逃走,目的就是大张旗鼓。至真似伪,至伪似真,这反而让元军更加犹疑不敢擅动。

……

现在西路元军已经被镇住了,后顾无忧,张镝的目的算是达成了一半,但还有东面的元军水师,这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驻兵定海的元军水师一直在等西面的消息,但西面迟迟未动,这让东路主帅、沿海招讨副使哈喇斛颇为焦急。元军水师相较于它强悍的骑兵完全是弱鸡,就是与大部分的仆从步兵也没法比。所以这次攻打庆元以西路为主,东路水师主要目的是封锁海路阻挡宋军逃窜,其主力则要从定海上岸南下,与西路会攻庆元城。

这一次哈喇斛还不清楚西路唆都的大败,却探知了宋军大张旗鼓准备出海的消息,那么水师就必须动手了。但庆元城似乎一直笼罩着一层迷雾,许久前派进城内的细作只是断断续续传出些无关紧要的消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的情报。而三江口的宋军水师防守则极为严密,元军的哨船根本无法接近,所以宋军的军力如何,有没有把握将其围堵乃至歼灭,都是未知数。

“大帅,有个宋官求见!”

“不见!没看到本将正烦着吗?”哈喇斛有些不耐烦,这些宋人的官儿最是猥琐可恶,无非是来送点好处、说点好话,想托自己的关系到新朝谋个差事。现在战事要紧,懒得去理会这样的事。

“那宋官说有计策献上,还带来了咱们内线的凭信。”

这倒有点意思,哈喇斛挥挥手,让人带上来,见见也无妨。

来人自称是庆元港市舶司监督潘方,还递上了一张纸片,上面有哈喇斛所派细作盖着的暗戳,看着倒没什么疑点。哈喇斛面无表情的审视一番,对来人道:“你即是庆元的官儿,为何不帮着守城,反来助我?”

“将爷不知,这庆元城内的宋贼实在可恶,无故占了城池港口,横征暴敛、搜刮无度。小人原管着港口船舶贸易,眼见他强征船只,抢掠商民财务,气愤不过,所以弃暗投明!”

哈喇斛看着眼前这貌似义正辞严的家伙,冷冷的哼了一声,什么弃暗投明,骗鬼呢。

潘方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小心的继续补充道:“宋贼还强占了市舶司,抢掠一空,连小人的家都……”

哈喇斛嘴角稍稍抬起,这才是真实目的吧,涉及自身利益才会这么义愤,也懒得废话,引入正题道:“你说有计策进献,说来听听!”

“将爷容禀,现今庆元宋贼有兵四五万人,又裹挟民众数十万,强征港口获船只数千,不乏楼船巨舰,且搜罗府库,多有强弓硬弩及犀利火器。大元王师虽强,也恐不易阻拦!”说到此,潘方停了一下,又抬眼来看。哈喇斛正皱眉头,这宋人说的情况与自己担忧的一样,确实有点麻烦,稍一示意让他继续说下去。

“小人有一策,定能将宋贼挡在甬江之内!”

“哦!?”哈喇斛郑重起来,似乎小看了这宋人。

“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潘方讨好的凑近前,将计策和盘托出。

哈喇斛越听越高兴,愁眉顿展,露出了笑容,这计策听着简单实用,让人茅塞顿开啊。

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们的末日(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个击破(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辽东客商马越第一百零九章 兵临城下 太平湾两军对阵(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岛攻略(七)第八十章 携民南渡 最贵者莫过人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义军第三百十二章 杨村驿绞肉机(十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兴北伐(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号特情(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国的凝视(一)第四十六章 黎宝为丐 蒲本宜诬贼邀功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兴府第三百五十八章 隆兴大会战(二)第三百十一章 杨村驿绞肉机(十四)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红巾的合流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来的特派员第一百二十七章 严阵以待 回戈痛击范文虎(上)第三百十二章 杨村驿绞肉机(十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安会的覆灭第四百零四章 战略大反攻(六)第八十八章 南门之变 军粮尽全师而退(上)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五十一章 伐虏 伐虏第六章 表功飨士 携书持礼拜府尊第一百八十章 指点江山 第一届中兴大会(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兴大会战(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招徕旧部 庆元城戒严蹊跷第三章 整装东游 江中遭贼反杀贼第二百零六章 猎头战争 大甲人并不好惹(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四)第八十章 携民南渡 最贵者莫过人心第八十六章 虞桥反攻 阵而战以步克骑(中)第九十四章 组织架构 治民还需先治吏(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来(二)第七十三章 浮桥计划 秃蛮带的新策略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战(上)第六十三章 连环大戏 施奇计海州易主(上)第二百十二章 联兵征讨 杀鸡就用宰牛刀(五)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变 蒲寿庚狼子野心(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脱险 弘济桥向死而生(上)第一百三十章 调虎离山 我欲南走先取东(上)第三百零二章 杨村驿绞肉机(五)第五十二章 张镝请战 陆秀夫奉旨犒师第二百章 琼州小马 新得小马二百余第二百四十三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五)第二百三十五章 会猎泉州 一战成名天下知(六)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号特情(一)第十六章 安南揽才 云屯港义释罪奴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强军修内政(一)第四百十五章 白沟河 决战(二)第四百零九章 战略大反攻(十一)第三十五章 以点扩面 环岛再绘新蓝图第三十六章 吕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岛第一百二十九章 二王出奔 天意不绝我大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请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际 困临安坐以待毙第三十八章 浮海东行 三矢退敌彰神勇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据点 望乡石群盗争雄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战(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势力盘点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变 蒲寿庚狼子野心(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兴化之战 疾风劲草陈文龙(四)第四百零六章 战略大反攻(八)第九十七章 组织架构 治民还需先治吏(六)第六章 表功飨士 携书持礼拜府尊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墙(三)第四百十六章 白沟河 决战(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鞑子的反扑(二)第九十三章 组织架构 治民还需先治吏(二)第二十八章 鸣钟聚徒 袁天与晓陈大义第四百零三章 战略大反攻(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乃颜之乱(三)第五十八章 连岛起义 鹰集山游击破敌(下)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杰 小刀会姚氏八雄第四百零一章 战略大反攻(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国的凝视(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兴化之战 疾风劲草陈文龙(一)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议第四百十九章 白沟河 决战(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罗网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议第三十七章 新得良工 起炼炉铸造火铳第三百二十三章 鞑子的反扑(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势第八十九章 南门之变 军粮尽全师而退(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乱真 假元使真下温州(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声言其罪 鸣鼓伐之(三)第三百零一章 杨村驿绞肉机(四)第八十六章 虞桥反攻 阵而战以步克骑(中)第二百十二章 联兵征讨 杀鸡就用宰牛刀(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请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祸赤牛山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岛攻略(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变 蒲寿庚狼子野心(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兴大会战(十)第二百三十五章 会猎泉州 一战成名天下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