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五章 轶事(上)

赵琦点了点头,心想,杨莫的大儿子能那么咒骂自己的父亲,至少从道德上来说,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子女。

杨莫想起大儿子,就有些心烦,他挥了挥手:“算了,不谈他了,你是什么时候来沪上的。”

赵琦说:“我是大前天晚上坐的火车来的,前两天一直比较忙,今天才有空到你这边来。”

“你能来,我就很高兴啦!”杨莫哈哈一笑,他做了个请势:“喝一下我这茶,觉得怎么样?”

赵琦认出茶叶为雀舌,他先端起茶杯看了一下茶色,只见色泽绿中带黄,白毫特多,闻了一下味,三品茶汤,赞叹道:“香清高,味鲜浓,回甘纯,好茶!”

杨莫一看赵琦的表现,就知道也是爱茶之人,他笑道:“你喜欢就好,我朋友给我带了不少,回头你带一些回去。”

赵琦连忙推了推手:“这怎么好意思。”

杨莫立马脸一拉:“嫌我老头子的茶叶?”

赵琦也了解了杨莫的性格,见此也只好接受。

杨莫马上就换了笑脸:“别不好意思,就当自家人。”

接下来,两人自然而然聊起了古玩方面的话题,特别是说起瓷器,杨莫那是口若悬河,好像恨不得一口气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传授给赵琦似的。赵琦到也甘之如饴,听得津津有味。

“嘭嘭嘭!老杨,在家吗?”

杨莫正跟赵琦聊的起劲,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在敲门,他仔细听了听,起身道:“我一个朋友来了,我去看一下。”

“好的。”

杨莫边走嘴里边嘀咕道:“这个小和尚,真是扫兴!”

赵琦起初还以为杨莫说说而已,没想到进来的一位六十多左右的老人,头上真得有戒疤。

后来赵琦才知道ꓹ 小和尚名叫杨宝生,算起来是杨莫的本家ꓹ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孩子太多,养不起就被送到了庙里ꓹ 不过十来岁的时候,所在的庙不能开了ꓹ 就还俗了,后来就有了“小和尚”这个外号。

杨宝生跟着杨莫的旁边ꓹ 边走边兴奋地说:“老杨ꓹ 你听没听说,万安恭出事了!”

杨莫下准备给赵琦介绍,闻言一怔,不可思议地说:“他发生什么意外了?”

杨宝生摇了摇头:“不是意外,是被警察抓了。”

杨莫显得相当震惊:“啊!他做了什么事,会被警察抓?”

“这个就不清楚了,反正现在说什么吃里扒外ꓹ 昧着良心骗钱,等等的都有ꓹ 不过据说和一个叫赵琦的年轻人有关系ꓹ 之前的期……”

“好了ꓹ 好了!”

杨莫连忙打断了他的话:“我给你介绍一下ꓹ 这位就是赵琦。”

杨宝生还没反应过来,紧接着无比尴尬ꓹ 张口结舌:“这个……”

赵琦起身ꓹ 笑着上前跟杨宝生握了握手:“您老说的到也没错ꓹ 这件事情确实跟我有一定的关系。”

正当两人倍感惊讶的时候,赵琦把昨天发生的事情ꓹ 简单地讲述了一遍,他当然不可能在外人面前提起自己跟朱异的合作。

“具体他犯了什么罪行,就只能等官方通报了。”赵琦摊了摊手

杨宝生长叹一声:“看来他犯的事情可能不小啊,我就奇怪了,他在圈子里这么高的地位,又何必搞这些歪门邪道呢?光是鉴定,就能赚不少钱吧?”

杨莫说:“如果都像你这样想,这个世界也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有道是财帛动人心,有些人哪怕地位再高,也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君不见,古往今来,因为财物而丧命的不知凡几。所以说,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除非能够消除一切欲.望,否则像万安恭这样的情况,永远不会消失。”

赵琦对此非常赞同:“说的好,所有才有‘读史使人明智’一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这一点,不会随社会发展而转移。”

感叹了几句,杨莫给杨宝生泡了茶:“你要鉴定什么东西,拿出来瞧瞧吧。”

“喏,就是这件红绿彩玉壶春瓶。”杨宝生把东西从带来的锦盒中取了出来。

“红绿彩?”杨莫的表情有些惊讶。

红绿彩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据研究,创烧于宋金时期,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

由于当时战乱不断,窑场不能正常生产,甚至断烧。因此,这种本来就难烧的红绿彩瓷器就更加稀少。元代统一后,景德镇也开始烧制红绿彩瓷。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又创烧出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以至新品迭出,五彩缤纷,把釉上彩装饰推到极致。

真正的红绿彩瓷世面上基本没有传世物,出土器也很少见到完整器,再加上现在才08年,红绿彩瓷就更加少见了,也难怪杨莫见杨宝生拿出一件完整的红绿彩瓷,会这么惊讶。

杨莫说道:“小赵,你先看吧,正好我先问个问题。”

赵琦点了点头,拿起了瓷器,一般来说,红绿彩瓷器物上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以洁白的釉色和大面积的红彩相配合,色彩主色是红、绿、黄三色,但每种彩又有深浅不同的色阶。

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将彩施于器表之前就已呈现红色,在施彩时就已知道其烧成后的呈色。

赵琦手中这件红绿彩玉壶春瓶就是这样的表现,器身主要以红绿两色,绘蕉叶、古钱、云头、卷枝以及近底部绘有间隔的上仰莲瓣纹,还有腹部狮子戏球纹中加许多杂宝,有象牙、银锭、方胜、火珠等纹饰。

正当赵琦在鉴定的时候,杨莫在向杨宝生打听这件瓷器的来历。

杨宝生告诉他说:“这件瓷器是我认识的一位古玩商,他从一位退休的文化部门干部手里拿到的,这是那位干部收藏多年的藏品,要不然一般人也拿不到品相这么好的红绿彩瓷。”

杨莫听说是这样的来历,就觉得这事有些不太靠谱,问道:“你有没有见过你说的那个干部?”

杨宝生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我知道你的意思,东西我仔细看过了,我觉得应该是一件老物件。”

杨莫没好气地说:“既然你都确定了,还来找我干嘛,显宝吗?”

杨宝生嘿嘿一笑:“你是专家,我哪能跟你比啊!”

“你就嘚瑟吧。”杨莫冷哼一声,等着赵琦完成鉴定。

过了片刻,见赵琦放下自己的瓷器,杨宝生连忙问道:“怎么样?”

见赵琦看向自己,杨莫说:“别等我,你的水平我们都信服,你直说好了。”

赵琦组织了一下语言:“从出土和考古研究上来看,古陶瓷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釉彩、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以红绿彩瓷为例,从金、元早期的墓葬中出土器物上来看,陶瓷器的形状、彩料颜色以及画工等方面大体是简朴、古拙、色彩不甚艳丽等特点!这件瓷器以其纹饰来看,符合元代的特点,而元代的瓷器又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修胎上不太重视,二是器物无论大小,制作工艺工序不减。”

说到这里,赵琦就停了下来,杨宝生有些急了:“怎么不说了?”

杨莫抬起头来:“你不是已经看过了吗?难道小赵还说的不明白?”

第三十八章 拍卖进行时第七十一章 突发意外(下)第两百七十章 拱火第三十一章 进退第一百六十一章 线索太少第一百八十九章 唐青花第一百八十七章 现形第三百二十三章 探讨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悦第一百零七章 小麻烦第三百二十一章 突发第一百五十五章 绿粉锈第五十五章 柳暗花明第三十三章 耍赖第两百四十五章 认可第两百五十一章 马虎第一百三十章 蹭油第一百二十八章 指点第四十四章 熊孩子一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琐事第五十七章 新的生活第一百四十四章 个人打算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遇第两百八十四章 感激第九十四章 阴差阳错第两百零七章 画像第四十四章 熊孩子一家第两百九十四章 懊恼第一百一十一章 面具第七十三章 小聚会第一百一十四章 葫芦瓶第一百四十一章 过程第两百六十一章 意外之喜第两百五十六章 打动第八十三章 黑老九第三十五章 说服第两百五十五章 朱异第三十九章 剑珌第两百八十一章 尴尬第十七章 打听消息第八章 卖茶叶?第一百四十七章 釉里红大碗第两百一十四章 偷袭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之桑榆第五十章 窃案(求收藏、推荐)第二十三章 小小的报复第两百七十七章 分析第两百八十七章 往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釉里红大碗开通VIP感言第一百七十五章 黄家秀的麻烦第三章 还是要靠自己第四章 小试身手(求收藏推荐)第一百七十九章 看清第两百一十九章 礼物第二十四章 拆迁传闻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场第一百章 教训(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土货第十六章 友情第两百六十二章 齐了第一百零四章 跳楼第七十七章 好算盘第四十四章 熊孩子一家第八十七章 再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经营问题第一百二十八章 指点第一百五十二章 琐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经营问题第一百六十七章 逃跑第三十五章 说服第一百三十章 蹭油第九十一章 上课第两百零五章 玉虎第一百九十章 听闻第八十五章 绑架!第七十九章 好事多磨第二十五章 游戏第一百九十二章 问题第两百一十五章 答案第十三章 铁母第两百三十九章 舆论第一百七十九章 看清第一百零六章 还是贪心惹了祸第三十九章 剑珌第一百四十九章 无妄之灾第三百一十五章 担忧第一百五十五章 绿粉锈第一百五十章 《云山高士图》第两百四十八章 结交第二十八章 被调包第五十三章 教训深刻(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争论第两百一十九章 礼物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邻居第两百零九章 请求第三十九章 剑珌第一百五十章 《云山高士图》第八十四章 蜘蛛第一百三十二章 饮中八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