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宋代德化窑

周大炮看到赵琦手上拎着两只袋子,表情有些诧异:“咦,姓鲍的给你换了?”

赵琦拉了张小马扎坐了下来:“你觉得可能吗?那家伙油盐不进,我都懒得跟他废话。”

周大炮笑了起来:“哈哈,我刚才就跟你说了,想从那小子嘴里抠出东西来,比登天还难,你还不信。”

赵琦耸了耸肩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总要试试才行。”

周大炮笑着问道:“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赵琦说道:“准备找一件价值差不多了,你现在手里有没有佛像?”

“没有,我已经好久没收佛像了。”周大炮摇了摇头,眼睛余光正好注意到赵琦袋子里有一尊观音像:“你不是有观音像吗?”

赵琦笑道:“你眼睛到挺尖的嘛,不过这尊观音像可不行,价值太高,他们应该不会接受。”

周大炮好奇地问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就在姓鲍的店里。”赵琦笑着说了刚才的事情。

“你这运气简直了。”

周大炮哈哈一笑,又问:“能不能让我欣赏一下?”

赵琦笑了笑,把观音像拿了出来,放到周大炮跟前。

周大炮擦了擦手,拿起造像放在面前仔细端详,越看越觉得这尊观音像越有韵味,不得不说,这尊观音像的制作水准非常之高。但随着观察的深入,这尊造像又他让心里升起好几个疑问,比如胎、釉和窑口等等。

“老弟,这是什么窑口的?”周大炮直接问了出来。

赵琦说:“这是德化窑。”

“德化窑?”周大炮对此很是诧异。

赵琦笑道:“你印象里,德化窑烧制出来的,是不是那种外观甜净温润、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胎釉透亮,隐约可见粉红或乳白色,俗称‘猪油白’、‘象牙白’的瓷器?事实上,德化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朝就有其历史,而且釉色也有多种多样。”

“咦,这观音像的形象,看起来像是宋朝时期的?”两人身后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

赵琦回头一看,原来是卫一健的远房叔叔卫家和。

“卫老,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周大炮也认识卫家和,给卫家和递了一张马扎。

卫家和坐下来:“这不前段时间去了蜀都,昨天刚回来,就想过来瞧瞧,没想到一来就遇到好东西了。”

赵琦哈哈一笑:“看来这尊造像跟您老有缘。”

卫家和眼睛一亮:“这话可是你说的,这尊造像可得让给我!”

“行,没问题。”

卫家和见赵琦答应,顿时喜笑颜开。

周大炮连忙插话道:“慢着,你们总得指点一下,为什么说这是宋代的德化窑吧?”

卫家和摆了摆手:“窑口的事情我可不懂,我只知道这是宋代的观音形象。”

“为什么这么说?”周大炮问道。

卫家和指着观音像道:“宋代的观音像已脱离了隋代挺腹之拙朴厚重和唐代三屈之婀娜多姿,呈现端庄大方、平易近人和闲然自适的人间装束,简淡中见慈悲,亲切中见清逸。其注重细部的刻画,比起唐代,更具文人审美的倾向。

另外,宋代造像脸部浑圆,额头比以前要宽,短鼻,眉毛弧形不显,上眼皮更宽,嘴唇较厚,口小,笑容几乎消失,颈部处理自然,自胸部伸出,支持头颅,与头胸之间没有分明的界限。小赵,我说的对不对?”

“您老研究的透彻。”

赵琦给卫家和竖起了大拇指,接着说道:“那我来说说,怎么判断它是德化窑吧,宋元时期德化窑烧造白胎白釉瓷器,因白釉中少量三氧化二铁转变成低价铁,而釉成淡青色,即青白釉。宋元德化窑以产青白瓷为主流,兼烧部份白瓷,青灰,青绿等杂釉。

德化瓷属软性瓷,烧制温度历代变化不大,均在1250至1280度之间,高于 1300度,则易变形。这尊观音像就是这样的特征,另外,其胎色灰白,胎质细腻,胎体薄而坚硬。釉层较薄,清澈滋润,制作工艺……”

周大炮听得连连点头,边鼓掌边笑道:“我觉得老弟你完全可以去办个鉴赏补习班,肯定有人许多人愿意参加。”

赵琦直言道:“得了吧,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可不会做,要是人家打眼亏了钱,是不是还要找我算账?”

卫家和说道:“你这么说,让我想起一件事来,潘二和他的徒弟,你们认不认识?”

周大炮顿时笑了:“这两活宝啊,说起来都好久没见到他们了。”

“这两人是怎么回事?”赵琦很好奇,他记忆中没有听过潘二这个名字。

卫家和诧异道:“小赵,你不认识他们吗?”

周大炮说:“赵老弟是过了年才入行的,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去年,算起来将近有一年多了吧。”

接着,他绘声绘色地说起了这对师徒的事情。

潘二的徒弟叫金行夫,在潘二开店的时候就跟着他,一开始金行夫当伙计,后来潘二觉得小伙子做事勤快,肯学,就抽空教一些鉴定技巧。后来金行夫讨得潘二的欢心,正式拜潘二为师。

前年,潘二打了一次眼,损失惨重,无心开店,金行夫有意接手,就把店盘给了金行夫。

有一回,金行夫去一位铲子家,看到了一件青石雕刻,长条形,一面雕满了正楷小字,十分漂亮,内容讲的是一个家庭的信息,落款是乾隆年间,上面还有什么道库大使之类的官员称谓。

金行夫并不知道这块青石雕刻到底是什么东西,他问铲子,铲子也是一问三不知,只知道是从外地收来的。

铲子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但卖价不低,要价五千多,原因很简单,这是乾隆时期传下来的,而且上面还有官员名称,肯定不简单。

金行夫仔细辨认,也觉得这东西不像是假货,一来这块石头有好几百公斤,在上面刻字不容易,又只卖几千块钱,做假的话没这个必要,也不合算。

可是买下来吧,一来五千多也不便宜,二来运费肯定不少,要是买到假货,亏了钱还亏了精力。

他想了想,就给潘二打了电话,又用手机拍了张照片,用彩信发给了潘二,潘二回复说石雕上的字非常漂亮,就算要造假也不可能用石雕这种方式。

金行夫顿时心里有了底,就跟铲子讨价还价,最终以四千多成交,还花了几百块钱运到了店里。

之后,金行夫查阅相关资料又请人来看,才明白,自己这回是亏大了,原来这石雕其实是墓志铭,非常普遍。又因为太重,所以收的人不多,在收藏界属于特别小众的藏品。

在市场上,只有高官显族,又有名家雕刻的墓志铭石刻,才能卖得出好价钱。但道库大使不是什么大官,在清代只不过从九品,掌库藏事宜。皆因地建置,并非遍设。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小官。

金行夫不死心,向别人打听行情,最多只值几百块,这么一算四千块钱就打了水漂。关键还没有人买,东西只能放在店里,每每看到它,金行夫就觉得十分刺眼,心里非常郁闷,一来二去,他就把潘二给记恨上了。

有一天,金行夫喝醉了酒,去了潘二家,狠狠吵了一顿,要不是有人拉着,差点就打起来,两人也就此决裂。

去年十一月份,金行夫又走了一次眼,这回损失了十几万,还被人嘲笑,受了一肚子气,关键他鉴定时用的方法是潘二教的。

回到店里,他越想越气,又看到卖不出去的墓志铭,就把火撒到了潘二身上,怪潘二这庸师害人,让他损失了这么多钱。

也是巧,潘二那天正好去古玩市场转悠,被金行夫看到,抄起桌子上的一锤子,就朝潘二冲了过去。

最终的结果是,潘二的手臂被金行夫砸伤,入院治疗,金行夫则陪钱还吃了官司。

讲到这里,周大炮拿起茶杯,取下盖子,咕咚咚地喝了几口:“要说潘二冤不冤?我觉得一半一半吧,一方面他的水平确实不行,收徒弟完全是误人子弟,另一方面,据他说,他教金行夫的鉴定技术,是有前置条件的,金行夫生搬硬套,出了错,怎么能怪在他的头上?”

金行夫这种人,赵琦也遇到过,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至于原因,无非是怕受到嘲笑,怕别人鄙视自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自己,每个人都对自己不够好。简单来说,就是自尊心强,受不起刺激,自卑心强,不敢暴露自己的不足。

周大炮接着说道说道:“要说,古玩也是面照妖镜,有些人平时看起来很正常,但用这面镜子一照,看能看出有些人的脑袋里面都是装的豆腐渣。”

卫家和笑着说道:“周老板,那用这面镜子照你,你的脑袋里面有没有豆腐渣。”

周大炮到不怕自揭其短,笑呵呵地说:“充其量也就一点点吧。”

赵琦开玩笑地说:“要不咱验证一下,把脑袋刨开来给我们长长见识?”

周大炮摇头晃脑:“没想到你这小子,也是个黑心的家伙!”

赵琦和卫家和哈哈大笑了起来。

说笑了几句,卫家和跟赵琦提起观音像的价钱,赵琦提出120万,虽然他还能卖的更多一些,但卫家和也算是老朋友了,又是卫一健的长辈,多少给一些优惠,这样大家今后才能互通有无。

卫家和对德化窑的市场行情不太了解,但他相信赵琦不会卖贵的,便拉着赵琦去银行转账。

走之前,赵琦麻烦周大炮帮忙留意一下,哪里有合适的佛像。

卫家和听了,问赵琦为什么要佛像,赵琦简单说了事情的原委,卫家和骂了做伪的人几句,便表示,这事包在他身上了,就当是教友之间的交流。

去银行转账之后,赵琦开车带着卫家和去了他家。

卫家和礼佛,家里的装饰比较简朴,随处可见一些佛教的元素,整体又非常和谐。

————

卫家和直接带着赵琦去了他的收藏室,只见里面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佛教文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比较少见,比如舍利塔之类。

卫家和从收藏中挑选了一尊佛像,只要一万五,但赵琦估计,价值应该有三万左右,他跟黄应秋的儿子打了电话,对方一口答应下来,问赵琦要了银行卡,马上转账。

之后,赵琦把那座做了旧的佛像留了下来,请卫家和帮忙处理,赵琦认为这类做旧的器物,不能太敷衍一丢了之。

在卫家和家吃了午饭,黄应秋儿子的钱也到了,赵琦又开车把佛像送到黄应秋家。

黄应秋的老伴见到赵琦送来的佛像,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到底不一样,老黄你看,这身上还带着佛气呢!”

黄应秋是唯物主义者,但这个时候,也不好扫兴,就附合着说了几句,热情地给赵琦泡茶。

赵琦连忙表示不用客气,他还有事情,马上要走。

黄应秋连忙说:“小赵,不要急着走,我知道隔壁单元有户人家,有件家传的瓷器,听说非常精美,如果你想要,我带你去瞧瞧。”

赵琦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笑着表示了感谢。

于是,黄应秋带着赵琦出了门,路上又给赵琦介绍了那户人家的情况,据说以前是书香世家,在清朝的时候还当过官,只是后辈不行,衰弱下来。

到的那户人家的门口,黄应秋敲了敲门,没一会,就有位老头过来开了门,他见是黄应秋,心里还有些诧异:“黄老师啊,你有什么事吗?”

黄应秋笑呵呵地说道:“老江,这位是我朋友家的孩子,他是做古玩生意的,听说你家有祖传的古董,你以前不是说要卖吗?所以我带他过来瞧一瞧。”

老人摇了摇头:“你听差了吧,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卖啊?而且不瞒你说,我现在想卖,那东西也卖不出去啦!”

“啊,为什么啊!”黄应秋很是诧异。

“东西被我孙子给摔碎啦!”老人一脸的肉疼。

第两百七十五章 发现第两百三十七章 无理第八十四章 蜘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用2第六十九章 一家人第三百零九章 宋代德化窑第一百五十四章 谈定第一百八十四章 凶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原因第一百五十七章 恶心事第两百三十六章 不利己第一百四十三章 请客第一百七十八章 气愤第七章 关系改善第一百七十章 进山寻宝第七十三章 小聚会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之桑榆第两百七十六章 元青花第一百三十四章 利用1第两百一十六章 答案(续)第一百一十四章 葫芦瓶第一百一十五章 木俑第两百二十六章 拍摄(续)第八十三章 黑老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闲逛第九十四章 阴差阳错第一百八十三章 老同学的消息第三十一章 进退第两百七十七章 分析第五十章 窃案(求收藏、推荐)第一百二十一章 白奇楠第九十章 小杜第两百零四章 到达第六十章 麻烦的骗局第七十四章 两件都是假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砸自己的脚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用2第一百零六章 还是贪心惹了祸第两百零一章 好人好报第三百零五章 争议品第两百四十八章 结交第一百五十五章 绿粉锈第两百一十四章 偷袭第两百九十一章 试探?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接触第一百一十一章 面具第一百零一章 小偷第一百五十章 《云山高士图》第两百五十七章 鬼祟第两百五十章 调查结果第两百四十八章 结交第四十章 可能第两百零九章 请求第两百六十六章 失窃物(下)第一百零八章 没有诚信第一百九十五章 泄露第两百七十七章 分析第一百四十七章 釉里红大碗第三百零四章 演的第五十七章 新的生活第三百一十五章 担忧第三百一十章 意外的发现第三百零六章 彭大胡子的麻烦第三百一十六章 永乐红釉描金第九章 网店骗子第六十一章 坑第十八章 卫一健第一百二十六章 暂时解决第两百四十六章 提点第两百二十九章 发小第三十三章 耍赖第一百八十一章 别墅第六十五章 窝心第十五章 怎么又变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太真第一百九十一章 精品唐青花的消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葫芦瓶第两百五十三章 表现第两百零五章 玉虎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对劲第一百八十三章 老同学的消息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隐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麻烦原因第两百八十九章 假意(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凶案第一百九十九章 插曲第一百五十八章 想太多第一百三十四章 利用1第二十四章 拆迁传闻第一百二十章 不智第两百五十三章 表现第十六章 友情第一百零七章 小麻烦第两百二十八章 郭瘸子第两百三十七章 无理第两百六十九章 镇住第九十一章 上课第五十三章 教训深刻(下)第三百一十章 意外的发现第八章 卖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