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明争暗斗

建安七年,元旦。

邸报上刊登了一条篇幅很长的消息,详细介绍了去年冀州各郡县的上计情况,并进行综合评述。

以这个时代的运输能力,即使之前经过周密部署,能在元旦当日看到报纸的人还是少数,局限于长安、安邑、睢阳、赵国等几个重点城市。

但这个消息引起的舆论风潮却久久不能平息,并有席卷天下之势。

冀州推行度田两年,真正实现平定不过一年,恢复得如此之快,足以证明度田的作用之大。

度田有助于恢复生产,这并不是一个秘密,但效果如此之好,作用如此之大,还是让无数人瞠目结舌。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河东的对比。

河东这些年发展得一直不错,证明了荀彧的能力,也证明了何颙当年对他的评价不虚。

可是当冀州推行度田,河东便黯然失色。不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河东都泯然众人,在冀州诸郡国中只能排在后面。

有盐池,又率先提倡蚕桑,吃到了西域商路红利的河东都如此,其他州郡可想而知。

再联想到罢度田,行德政的渤海郡,服膺儒术的读书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渤海政绩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户口太少。为了证明德政的价值,他们应该举家迁往渤海,为德政尽一份力。

可是他们更清楚,就算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迁到渤海,最终也解决不了问题。

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出仕,有几个读书人愿意亲自耕种?

就算他们迁去了渤海,也只是户口,不等于劳动力。

而区区渤海一郡,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官职。

对很多读书人来说,这个元旦是令人沮丧的元旦。

虽然没有人说出口中,但度田的大势无法阻挡已成共识。等这份邸报送到各郡县,当地的百姓看到度田带来的利益,会迫使郡县推行度田。

事实上,年前就从司徒府传出小道消息,由朝廷直接控制的郡国中,有九成以上已经申请度田,并且得到了天子的批评,年后即将开始,并力争在春耕前完成。

有人沮丧的同时,也有人看到了机会。

朝廷有诏书说,凡是申请度田的都可以施行,但要加强监督,以免有人假公济私,借度田之名,行盘剥之实。因此郡县都要有负责监督的人,而且这些人由司空府派员直接指挥。

等度田完成,这些人可以作为郡县监察部门的后备力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入仕的捷径,尤其是对那些没什么人脉的来说。

与其在太学等待机会,不如回家去碰碰运气。

——

未央宫,椒房展。

皇后伏寿坐在度席上,荀文倩、宋都等人围坐在一旁,有说有笑。

今天是元旦,天子不在,皇后就是宫中之主,贵人、美人们都来祝贺新年。伏寿准备了点心,请她们一起享用,又让人将准备好的礼物摆出来,遍加赏赐。

礼物很多,有中山冬酿、辽东貂皮,赵国纨扇,南阳丹参,襄邑织绣,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

“于后宫而言,去年有双喜。”伏寿浅浅地笑道:“一是马贵人生子,天子血脉又多一人。二是纳了甄贵人,后宫姊妹又多了一个。”

她抬起手,指指案上的礼物。“如果我猜得不错,这些礼物大多都是甄贵人准备的。论送礼,她最在行。”

荀文倩等人会心而笑。

她们都见过甄宓,知道甄宓虽然年轻,却出身商贾,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最擅长迎来送往,而且喜欢用贵重的礼物来表示心意。

至于礼仪嘛,就稍逊一筹了。

伏寿这句话看似夸甄宓,实则调侃,带着一点世家大族的矜持。

当然,这矜持未必是对甄宓,更是对在座的所有人。

论家世,没人比得上伏寿。

传承十七世的儒门世家,与皇室联姻更是渊源流长,可谓清贵之极。天子让她为后宫之主,任何人都无话可说。

甄贵人这么乖巧,想必也是知道伏寿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所以格外殷勤,送的礼物比往年更丰富、贵重。

“殿下,后宫可能很快又要添人了。”荀文倩含笑说道。

伏寿瞥了她一眼。“谁啊?”

“殿下忘了么,天子已经调整了兰台的归属,将记录起居注的职能剥离开来,归于太史署。以后兰台只做学术研究,不问朝政,是少府属下的一员。包括蔡令史在内,兰台的所有人都是内朝官员。”

伏寿眉心微微一皱,眼中原本就不太浓的喜气又淡了三分。

荀文倩不说袁衡,却说蔡琰,这是故意的么?

她早就听说,蔡琰虽然是兰台令史,没有入宫的打算,但她与天子相处日久,几乎是形影不离,互相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所难免。

难道天子进行调整,是想将蔡琰纳入后宫?

本质上,兰台令史入宫并不矛盾,班昭就是最好的例子,眼前也有袁衡。

不出意外的话,袁衡铁定是要入宫的。

袁衡可以,蔡琰自然也可以,只要天子愿意。

“人多好啊。”伏寿轻声笑道:“蔡令史家学渊源,是我女子中的祭酒。有了她,将来皇子皇女们就有了最好的先生,学问可以放心了。”

宋都见状,立刻接上了话题。“殿下不要误会,天子调整兰台职能与归属,可不是为了某个人入宫,而是想让蔡令史专心学术。荀姊姊的兄长荀长史在西域渐渐打开局面,传来的消息渐多,天子安排更多的人手研究西域的地理人文,是为将来西征做准备的。”

荀文倩立刻附和道:“可不是呢,天子志在天下,不在儿女情长。他纳甄贵人入宫,应该也是为了子嗣而已,并非贪图甄贵人的容貌。”

伏寿点点头。“的确如此。桥氏姊妹有书信来,她们奉诏省亲,还担负了采风的重任。天子一心想在中原度田,也是为了尽快完成统一,早日西征。荀贵人,颍川今年会度田吗?”

荀文倩微微一笑。“颍川地狭人众,度不度田又有多少区别。再说了,我荀氏早就没有多余的土地了,我伯父一家倒有些土地,不过在渤海。殿下,我听说天子有意在徐州设一郡,依渤海例施行德政,殿下有没有兴趣选在琅琊?我可听说,琅琊反对度田的人实在不少。”

伏寿语气淡淡的说道:“外朝的事,天子自有方略,毋须我关心。”

第615章 翻云覆雨第866章 家人团聚第999章 微言大义第608章 砀山遇袭第88章 无家可归(玄清竹打赏加更)第261章 为我所用第819章 生死两难第392章 西行(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829章 更进一步第1052章 南阳之富第690章 乘风万里第880章 他乡遇故知第201章 祸福并存第640章 顺水推舟第881章 君子豹变第104章 人外有人第363章 任重道远第936章 分而治之第514章 初战第1069章 祸伏相依第678章 继往开来(随野∮星痕打赏加更)第279章 二人同心第246章 宝刀未试第665章 人间清醒第431章 当断不断第234章 天作之合第1182章 出谋划策第734章 百川归海第1152章 文武之业第616章 阴谋阳谋第10章 近水楼台第541章 旁观者清第75章 贾诩的辅导课第520章 决战(三)第583章 一拍即合第480章 三人行第884章 有权沉默第827章 十年之前第258章 白波诸将第349章 大战之前第368章 常山赵云第532章 远虑近忧第1225章 离经合道第342章 穷途末路第115章 过目不忘第611章 乐府新编第317章 初次接战第23章 最怂的表态(俺们是AMD的粉丝盟主加更)第758章 未来可期第834章 变则通第1071章 术有专攻第220章 求仁得仁(看更新后才睡打赏加更)第90章 各进半步第1167章 名利双收第506章 一汉当百胡第862章 邯郸学步第360章 神医华佗第139章 余波未平(鹤舞白沙打赏加更)第931章 善战者也第424章 心动时刻第525章 决战(八)(看更新后才睡打赏加更)第1015章 滴水穿石第682章 故态复萌第535章 心照不宣第504章 听你的(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482章 群策群力第451章 燕归来第521章 决战(四)第125章 机会难得第576章 忠义两全(鹤舞白沙打赏加更)第919章 循序渐进第841章 鲜克有终第430章 长刀初试第1214章 似异实同第575章 苛责贤者第829章 更进一步第572章 入乡随俗第689章 新时代第250章 捉襟见肘第946章 名实之间第1240章 其命维新第1211章 所见略同第946章 名实之间第899章 差之毫厘第146章 女史蔡琰第751章 有志之士第739章 虞翻论道第398章 雪中送炭第1081章 指点迷津第586章 阴差阳错第1213章 精诚之至第1225章 离经合道第951章 责无旁贷第256章 天子来了第699章 农工医商第699章 农工医商第374章 高下立见第640章 顺水推舟第546章 觉醒之路第874章 反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