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文武分途

祢衡的发言很大胆,也激起了不少的反对声。

但反对的声音不是支持天子的,而是想从天子手中取走兵权的老臣。

他们认为,兵权也不能留在天子手中,应该归于大臣。天子就应该完全放手,才是真正的垂拱而治。

杨彪虽然没有明说,但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听到祢衡的观点之后,第一时间找到祢衡,询问祢衡的真实想法。

你是因为现状如此,选择向天子妥协,以求巩固现有的成果,还是真的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祢衡直接说,大臣掌兵,不利于君臣之间的平衡。

军队是国家的根基,这样的力量控制在任何人手中,都会让其他人不安。就算天子愿意交给大臣,谁又能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大将军掌兵就好吗?从过去的几任大将军来看,绝对不是好事。那些人不是威胁到皇权,就是挤压了其他大臣的空间,更不乏公器私用,图谋不轨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将兵权留在天子手中。

一来,这样可以消除天子的不安。兵权在手,他至少不用担心大臣谋逆。

二来,与军队多接触,多少可以强壮天子体魄、心志,使天子不至于四体不勤。

最后,天子就算掌兵,也离不开士大夫的支持。大量的军官要从士大夫中选拔,征战用的钱粮也要由司徒府供给,没有士大夫的支持,他什么也做不成。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文武分途已成必然。太尉作为武官之首,选拔途径与司徒、司空不同,三公站在同一立场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就算兵权归于三公,太尉也不可能与司徒、司空同心同德。

与其如此,不如将兵权留给天子,由天子来节制太尉,消除武夫当国的隐患。

杨彪反复权衡之后,觉得祢衡这个办法虽然不合乎理想,却也是一个选择。

шшш ★ttκā n ★℃ O 他又与杨修商量,杨修也赞成这个方案。

国之大事,唯礼与戎,

从古至今,兵权都掌握在国君手中。大臣掌兵,几乎都会出事,不是大臣有不臣之心,就是国君猜忌大臣,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他进一步提出,将兵权留给天子,也有利于司徒做事。天子直接主持兵事,了解养兵的消耗巨大,更能理解好战的危险,从而提倡宽政,尽可能减少民变的可能。就算他想穷兵黩武,没有司徒府提供的钱粮,他也走不远。

听了几个年轻人的建议,杨彪觉得有些道理,转头又和司空周忠商量。

周忠考虑的方向与杨彪略有不同。

一来,他觉得天子的态度很清楚,还兵权于太尉的难度太大,没什么实现的可能。勉强行之,眼下与天子和谐相处的现状有被打破的可能,风险太大。

二来,他觉得天子掌兵也不坏。眼下的天子经过苦难,有穷兵黩武的可能,但后世之君未必能吃这样的苦,让他远征也未必有兴趣。

从长远看,这个方案利大于弊。

他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提了一个建议:为了更方便司徒独揽治民大权,应该让天子大部分时间在外巡狩,别留在京师掣肘。

杨彪瞪了周忠一眼,又觉得这个建议也不错。

文武分途,天子专注于军事,也的确应该四处巡狩,了解各地的形势。

不同的地理,决定不同的作战方式,这可不是坐在宫里就能了解的情况。

只是这样一来,必须控制好军队的规模,要不然这巡狩的费用会成为无法承受之重。

杨彪随即决定,与天子好好谈一谈,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

决定将兵权留给天子后,如何教育嗣君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天子的重心是军事,对朝政的了解更接近于监察,知道如何评价司徒的优劣即可,却不必自己精通政务。

而学习军事比学习施政相对容易一些,关键是能不能吃苦。

这一点也给选择嗣君带了便利。

如果不能承受军旅之苦,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继承权。

而能承受军旅之苦的嗣君,大概率也不会是一个软弱的人,就算不是优秀的名将、雄主,做个守成之君也绰绰有余。

只是这样一来,立太子的事至少要往后推十几年,至少要等几个皇嫡子成年了才能决定。

在正式讨论之前,这个消息传到皇后伏寿耳中时,伏寿的忧虑又添了三分。

就军事而言,皇嫡子显然不如皇长子有优势。等他成年,皇长子可能已经随天子征战多年,得到军中将领拥护。

除此之外,马贵人、吕贵人、董贵人也比她有优势,她们生的皇子将来都有军中将领支持,而伏家在军中一点根基也没有。

在一次闲谈时,伏寿将自己的担心说给了刘协听。

在最终决定之前,她还有影响天子的机会。

刘协安慰伏寿说,不管是皇长子还是皇嫡子,最大的依靠都是我。

军中将领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只会服从我的决定。

而且天下这么大,每个皇子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没有必要非与皇嫡子争夺太子之位。

至少你的有生之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百年之后,儿孙们会找到更好的办法。

伏寿想来想去,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她也有些明白过来了,天子如此维护她的地位,可能正是看中了伏家在军中没有影响力,皇嫡子要想保住嗣君之位,只能依赖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天子要做一番事业,不希望有任何人掣肘。

所有人都只能成为助力,不能成为阻力。

包括皇子。

皇长子刘泰、皇次子刘冀都出生在天子身边,从会走路起,就开始伸拳踢脚,锻炼身体。刘泰小小年纪,剑已经舞得有模有样。要想不被这些兄长比下去,皇嫡子将来也必须跟着天子锤炼身心,修习武艺、兵法。

为了能和孩子在一起,她也必须适应这样的生活,不能再长时间与天子分居。

毫无疑问,对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伏寿再一次意识到,皇后不好做,凤冠太重了。

如果再给她一个选择的机会,她未必还会接受这样的挑战。

第274章 溪云初起第810章 后悔莫及(菩緹打赏加更)第826章 兔死狐悲第472章 新势力第862章 邯郸学步第829章 更进一步第1136章 南阳新貌第188章 仇人见面第464章 自取灭亡第1093章 直言无忌第869章 任重难负第222章 天子门生第351章 孤注一掷第696章 虞翻论易(菩緹打赏加更)第290章 不谋而合第991章 初露锋芒第931章 善战者也第763章 似曾相识第184章 喜出望外(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346章 挑战书第1040章 齐头并进第1040章 齐头并进第1030章 南阳郡学第164章 大义在我第401章 待之以诚第1181章 欲擒故纵第26章 捧哏(玄清竹打赏加更)第68章 胜负皆头疼第741章 积极响应第839章 生逢其时(求保底月票!)第1221章 上士证道第281章 猎杀时刻第921章 最后的仁慈第687章 他乡故知第90章 各进半步第889章 勉为其难第477章 不从人愿第71章 菜羹香第195章 人心尚在第404章 赵云论兵第925章 患得患失第1255章 一语中的第945章 在所不辞第844章 同心协力第538章 居安思危第148章 庆功宴上第347章 罗马商人第279章 二人同心第878章 动若雷霆第741章 积极响应第957章 下车伊始第646章 儿女情长(玄清竹打赏加更)第529章 歪打正着第719章 以恶制恶第975章 文武并用第475章 卧虎有忧第785章 我自从容第514章 初战第132章 勇者胜(第二更)第847章 半斤八两第549章 润物无声第214章 少年意气第263章 继之以礼第998章 越俎代庖第697章 当仁不让(菩提打赏加更)第669章 投桃报李第67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126章 血磨盘第135章 唯快不破(第五更)第829章 更进一步第886章 风云激荡第233章 借题发挥第564章 利益对立第622章 还以颜色第986章 不让须眉第763章 似曾相识第845章 知己知彼第843章 兔死狐悲(大雄打赏加更)第120章 奉诏讨贼第383章 事有缓急第1060章 雏凤新声第1227章 眼见为实第1160章 本性难改第1246章 百无一用第433章 天子之威第199章 匈奴往事第176章 谁之过欤第307章 何去何从第927章 祸不单行第122章 阵亡第844章 同心协力第624章 弄假成真(COCO爸比打赏加更)第349章 大战之前第454章 赵云论道第676章 书生意气第820章 区别对待第776章 轻重缓急第614章 讨价还价第871章 难当大任第573章 宗室之杰(鹤舞白沙打赏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