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再议凉州

杨修再拜,随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凉州地方虽大,但耕地太少,能养活的户口更少。凉州户口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十万户,仅是内地普通一郡而已。就算是现在羌胡入籍,户口有所增多,也不可能和中原大郡相提并论。

汉阳算是凉州最大的郡,户口也不到三万,也就是内地一个大县的水平。

因此,要与其他州比税赋总量,对凉州是不公平的。

再者,凉州耕地少,牧场多,注定了产粮有限,以畜牧为主。但凉州最好的牧场被朝廷征用,当作牧苑,放养战马,其他牧场产出的马牛羊也大多供给内地,尤其是马,承担了内地郡县、邮驿用马的绝大部分。这部分马匹的价格是受朝廷控制的,远远低于市场价,是凉州对朝廷的支持,朝廷不能视而不见,反过来指责凉州发展不力。

试想一下,如果将内地最好的耕地收归朝廷,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他们的数据还会那么好看吗?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打了个寒战,面面相觑。

杨修这是什么意思,是为天子进一步度田张势吗?

将最好的耕地收回朝廷所有,得有多少人破产?

杨彪皱起了眉头,神情不悦。

若不是在朝堂上,他很想给杨修一个响亮的大耳光。

你这竖子,还真是什么都敢说。这话说出来,你知道会有多少人睡不安稳?万一激出民变,那可是大麻烦。

杨修说完,最后提出一点:要比税赋总量的同时,应该考虑凉州户口不足的事实,建议比一比人均税赋贡献。

此言一出,刘协脸颊抽了抽,险些笑出声来。

不愧是杨修,既抓住了要害,又抓住了其他人的痛点。

如果不把内地郡国拖下水,是没人关心凉州是否遭遇了不公的。

如果不提人均贡献,是没人在乎凉州户口太少这一事实的。

凉州户口少,耕地少,仅谈贡献总量,凉州永远不可能比内地强。可是比人均,那凉州能甩内地一大截。就算是南阳,也无法和汉阳相提并论。

南阳有五十多万户,是汉阳的十七八倍,但南阳的税赋总额是没有汉阳的十七八倍的。

这还是在马匹价格受控的情况下,如果放开马匹价格管制,汉阳的税赋总额轻松翻一番。

在这个时代,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论人均产值,畜牧业完胜农业。

即使是在工业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家里有牧场的牧民收入还是超过绝大多数工薪家庭的。

比人均,凉州优势明显,足以让任何人不敢小觑。

刘协看向杨彪。

杨彪沉吟片刻。“太守所言,虽有道理,但国家兴衰,毕竟还是要看总量。当然,你的意见有可取之处,以后朝廷评价官员,的确应该考虑人均税赋这一点,不能唯总量论。”

杨修没有再坚持,躬身而退。

今天毕竟是年终总结,不是正式向司徒府发起进攻的时候。既然杨彪承认了司徒府对官员的评价标准有不足,他的目的也就达了,没必要非要争得面红耳赤,坏了大家的兴致。

杨彪转身吩咐长史张松记下此事,以便后面研究,随即又提起了渤海郡。

渤海上计吏陈群出列,接受批评。

杨彪着重批评了渤海一件事,渤海的户口在增加,但税赋却在减少。

这是不多见的情况,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也许是之前与荀或交谈,有了退路,陈群的心态平和了很多。他耐心地解释了渤海户口增加,税赋却减少的原因。因为渤海户口迁出太多,太守为了吸引外地人入籍,有为新增户口提供钱粮安置的政策。那些减少的税赋,就是用去安置新增的户口了。

陈群解释了,杨彪就没有再问。

司徒府汇报完毕,司空府接着汇报。

对司空府来说,今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处理海外流放罪人逃归桉。

介绍完大致情况后,司空周忠再一次向渤海郡发难。

渤海虽然得到天子特许,可不与其他诸郡国一起推行度田,但司法还是受朝廷节制的。海外流放罪人逃归,收留者与之同罪,渤海郡县多是知书识礼的君子,为何明知故犯?

陈群再一次起身请罪。

他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觉得很丢脸,越发坚定了要离开渤海的决心。如果不离开渤海,这种折辱以后还会落到他的身上。

上计本是一件美差,唯独在渤海,这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艰难任务。

都是一群要脸面的读书人,聚在一起本是为了建设理想中的王道,怎么就成了人人鄙视的落后典范,每年都是拖后腿的?

三公汇报完,刘协讲了几句话。

大意无非是今年成绩不小,但困难也很大,希望君臣共力,一起建设美好未来之类。

这其中,他重点提及了司徒、司空两府。

司徒府工作得力,这几年税赋增涨明显,但管理方式还是比较陈旧,沿袭多于创新,有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刚才汉阳太守杨修提到的情况就是一例,司徒府本该早有准备,不应该等到杨修提出。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将来还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之前遇到,但没有处理好的,比如怎么解决商业对农业人口的过度汲取的问题,商人财富增加,进而购买土地,造成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有以前没遇到过的问题,比如工商税大幅上升,如何调整税率,增加管理能力,又如何协调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这些问题,都需要司徒府拿出方案,做好预桉。

对司空府,刘协要求更高。

从逃归桉可以看出,司空府上下还有不少官员习惯于过去以春秋断狱的旧事,随意解释法律,有法不依,甚至有曲解法律,循私枉法。这种人要严惩,这种事要杜绝,春秋断狱不可取,儒家提倡的仁应该体现在立法阶段,而不应该是执法阶段。

执法时可以讲人性,但不能枉顾法律。如果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解释法律,这法律还有什么意义?

下一步,司空府要从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并对现行法律进行梳理,将其中不合理的成份予以剔除,重新制定一部适合新时势的法律,真正能够造福百姓,有利于发展的法律。

司空周忠面红耳赤,伏地请罪。

天子严厉批评的守旧势力,他就是典型。

第901章 真小人第839章 生逢其时(求保底月票!)第398章 雪中送炭第901章 真小人第322章 反客为主第353章 临阵而怯第1121章 借题发挥第322章 反客为主第406章 如日中天(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869章 任重难负第834章 变则通第886章 风云激荡第346章 挑战书第1125章 误人子弟第178章 荀攸论袁第232章 来者不善第708章 朝堂争论(菩緹盟主加更第三)第991章 初露锋芒第712章 王者之师(菩緹盟主加更第五)第525章 决战(八)(看更新后才睡打赏加更)第1163章 柳暗花明第849章 进军冀州第659章 你长得很美(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588章 赶尽杀绝第1229章 有家难回第325章 高顺夜袭第211章 信任难求第65章 初战告捷第1190章 旧地重游第559章 聪明一时第7章 阳奉阴违第963章 冷热不均第519章 决战(二)(火炎焱一郭打赏加更)第232章 来者不善第329章 飞将在此第1153章 井底之蛙第548章 再至金城第857章 雏鹰归来第367章 一家三口第1002章 一孕傻三年第869章 任重难负第763章 似曾相识第1234章 着眼将来第470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936章 分而治之第367章 一家三口第912章 上下求索第433章 天子之威第814章 走投无路第287章 首战告捷第670章 论将细柳第930章 化敌为友第879章 同乡陌路第42章 借人头一用(乱武三国打赏加更)第494章 道可道第687章 他乡故知第1136章 南阳新貌第808章 同病相怜第1229章 有家难回第926章 自欺欺人第710章 少年有志第1247章 新旧之间第1211章 所见略同第814章 走投无路第358章 半边天第536章 以退为进第973章 公事公办第1204章 法家遗风第263章 继之以礼第153章 人各有志第484章 自己人第299章 勾心斗角第1229章 有家难回第917章 户口虚实第329章 飞将在此第1245章 一朝顿悟第439章 喧宾夺主第789章 保大保小第843章 兔死狐悲(大雄打赏加更)第357章 取舍之间第598章 喜极而泣第82章 士孙瑞的豪赌第1111章 白发搔更短第1168章 铸金为币第1122章 有法必依第946章 名实之间第380章 飞来横祸第964章 远虑近忧第518章 决战(一)第137章 兵败如山倒(乱武三国打赏加更)第693章 东西有别(菩缇打赏加更)第456章 韦端父子第603章 君君臣臣第1191章 功曹桓阶第867章 礼尚往来经718章 祸起萧墙第267章 谋事在人第9章 匡扶大汉,从我做起第769章 机不可失第833章 斯文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