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朕在大气层

刘协没吭声,脸上也看不出太多的表情。

看到荀彧,他就猜到了荀彧的来意,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甚至荀彧说的这些话,他都猜到了大半。

汉末或者说整个东汉,君臣之间的矛盾主线就是君权与臣权的进退,以士大夫为主的外朝大臣奋斗的目标就是夺回被君权侵占的臣权,具体的说,就是被架空的三公之权。

对后世的人来说,东汉的大臣还有相当的尊严,甚至算得上嚣张跋扈。大臣犯颜直谏,甚至当面嘲讽皇帝的事屡见不鲜。但是在当代人的心目中,这却是君权无序扩张,臣权溃败的时代,名符其实的乱政。

三公坐而论道,便是最难以容忍的乱政之一。

他们与外戚斗,与宦官斗,归根到底,都是与皇帝斗,都是为了拿回曾经拥有的臣权。

君权、臣权保持平衡,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

只不过这个平衡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以西汉初的标准论,东汉的三公就是摆设。

以后世的标准论,东汉的三公却位高权重,相当体面。就算是唐宋的宰相也自愧不如,艳羡不已。

聪明如荀彧,也未必知道君权进、相权退源自儒家理论的内在基因,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他只看到君权的不断扩张,而皇帝本人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权力,屡屡出现皇帝一意孤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两次党锢的实际推动者不是皇帝,而是宦官。

孝灵帝建万金堂,卖官鬻爵,背后的推动者也不是孝灵帝本人,而是董太后。

党锢之祸,使党人与朝廷离心,最后因黄巾大乱,朝廷不得不向党人低头。

卖官鬻爵,正直清廉之臣遭到排挤,贪腐污浊之辈却大行其道。

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朝廷。

荀彧说得很有道理,也是事实,这个朝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但刘协原本不是这个时代的。

他来自两千年后,看问题的角度超出了这个时代的所有人,站在了大气层。

“荀君先在冀州,后在兖州,可曾见过袁绍的诏书?”

荀彧坚毅的眼神有些游移,沉默了片刻,才道:“见过。”

“合法么?”不等荀彧回答,刘协又追问了一句。“合乎荀君心心所念的王道么?”

荀彧摇摇头,抿紧了嘴唇。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袁绍的诏书是无可辩驳的矫诏,怎么可能合法。

“袁绍的诏书不合法,关东州郡奉之若宝。朕的诏书合法,却被卫尉悬之于壁。荀君,这是你们希望的王道么?”

“陛下,卫尉并无抗诏之意,只是形势有变,不得不临机决断……”

“临机决断,先斩后奏,都可以。但是只有先斩,没有后奏,又是何道理?卫尉不来,太尉先来,是担心朕年幼,不谙政事,不理解他的一片苦心,所以要请太尉来为朕讲解一番?”

荀彧闭上了嘴。

说到底,士孙瑞等人的错不在先斩后奏,而在于根本没有奏。

士孙瑞本人或许不愿意这么做,可是面对太尉掌兵的绝佳机会,他一错再错。

兔肉烤熟了,香气四溢。

刘协拔出短刀,割下一只兔腿,递给了荀彧。

荀彧有点手足无措,接了过来,却不知道该不该吃。

刘协又割下另一条兔腿,叫过一个虎贲,让他送给杨彪。

荀彧松了一口气。

天子还惦记着杨彪,可见心里虽然有气,却还没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相比之下,杨彪、士孙瑞等人的处理就有点对不起天子了。

说得好听些,是有担当,说得不好听,就是专权。

“你刚才提到党锢,朕也有一个疑问。”刘协舔着手指上的油,眼睛看着火光,眼睛深处仿佛有火苗闪动。“党锢因何而起,为何第二次党锢要比第一次党锢惨烈?”

党锢有两次。

第一次是孝桓帝时,由孝桓帝一手掌控,其实伤害不大,被抓的人不多,死的人更少。第二年,孝桓帝就赦免了所有人,只是禁锢了几个为首的,不准他们再入仕途。

真正造成伤害的是第二次党锢。

这一次不仅抓的人多,杀的人更多,李膺、范滂等著名党人都死于这次党锢。

荀彧说道:“党锢因党人议政而起。第二次党锢之所以更加惨烈,是因为先帝当时年幼,阉党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乱政枉法,肆意株连无辜。”

刘协冷笑道:“先帝当年为曹节所惑,朕现在又能为谁所惑,以致你们如此担心,不得不置诏书于不顾,自行其事?”

荀彧张口结舌。

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

天子身边没有宦官,想找借口都没有。

说来说去,还是公卿大臣们没有给天子应有的尊重,都把天子当孩子看待。

虽然天子的确年少,但他却不是一无所知的小儿。

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比那些老臣表现得体。

即使很生气,还不忘先给杨彪送一只兔腿。

“再说建万金堂的事。”刘协撕下了一块烤得焦黄的兔肉,送入口中,慢慢地嚼着。“卫固不过一郡功曹,却能拥有良田千亩,粮食五千石。袁氏四世三公,想必比卫氏更富吧?”

荀彧苦笑。

这个问题更不好回答。

论财富,袁氏又岂是卫氏能比的,简直是天壤之别。

“先帝建万金堂,当真是因为听信太后之言,敛财以自肥?那些能拿出几千万买官的人又都是谁?都说是刘氏天下,为何天子如此穷困,不得不卖官鬻爵,大臣却如此多金,一掷千万?”

荀彧一声叹息。

孝灵帝建万金堂,卖官鬻爵,的确有敛财的目的,但自肥的成份却非常有限。

根本原因,是财政不足。

西北连年用兵,天灾人祸不断,就连皇宫里都火灾、水灾不断,朝廷却因为没有钱,无法修缮。最紧张的时候,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钱去哪儿了?大家心里都有数,却不能宣诸于口。

刘协接着说道:“有人说,桓灵时之所以财政窘蹙,是因为天子奢靡无度,后宫以万数,日费千金、万金。朕也年少,不知道宫里究竟有多少人。但现在朕身边有多少人,却是一目了然的。每天吃什么,你们也都看得到。”

刘协停住,深吸了一口气。

“朕就想问荀君一句,你们想要的王道,是只对朕有要求的道吗?”

第547章 软硬兼施第995章 家丑不可外扬第136章 仇人见面(第六更)第832章 各让一步第95章 小心思第926章 自欺欺人第893章 尔虞我诈第503章 将进酒第559章 聪明一时第858章 不争之争第1114章 色厉内荏第358章 半边天第1064章 有心无力第86章 放熊归山第872章 是非不分第184章 喜出望外(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945章 在所不辞第576章 忠义两全(鹤舞白沙打赏加更)第249章 深得我心第547章 软硬兼施第279章 二人同心第941章 围三阙一第837章 扩军备战(求月票!)第704章 虞翻悟道第497章 听说你找我?第827章 十年之前第836章 共荐太史慈(求月票!)第555章 掩耳盗铃第907章 出乎自然(求保底月票!)第1118章 曲线救人第619章 以静制动第1035章 夫妻同心第1071章 术有专攻第486章 画眉(鹤舞白沙打赏加更)第1092章 兵役改革第734章 百川归海第306章 知错能改第925章 患得患失第288章 义利难全第763章 似曾相识第532章 远虑近忧第777章 分而治之第15章 老臣联盟第1169章 与狼共舞第973章 公事公办第180章 不速之客第207章 先斩后奏第220章 求仁得仁(看更新后才睡打赏加更)第762章 诱之以功第646章 儿女情长(玄清竹打赏加更)第573章 宗室之杰(鹤舞白沙打赏加更)第1148章 沧海一粟(求保底月票)第1131章 忍辱负重第363章 任重道远第10章 近水楼台第1239章 泉陵新貌第296章 一见如故第1149章 半日闲第913章 郭氏女王第953章 顺势而为第619章 以静制动第175章 同病相怜第843章 兔死狐悲(大雄打赏加更)第758章 未来可期第800章 有征无战第1016章 淘沙见金第205章 龙门生稗第478章 君子豹变第860章 思维定式第310章 见微知著第184章 喜出望外(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1023章 水到渠成第734章 百川归海第822章 图穷匕现第559章 聪明一时第866章 家人团聚第753章 相见恨晚第275章 郭嘉进计第560章 西域之西(火炎焱一郭打赏加更)第1013章 一以贯之第127章 浪费口舌第1042章 人之将死第806章 顺水推舟第248章 河东往事第342章 穷途末路第871章 难当大任第669章 投桃报李第959章 志在高远第559章 聪明一时第671章 老臣心思第406章 如日中天(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1032章 大有文章第721章 田丰出山(菩緹盟主加更第十)第971章 惊弓之鸟第1060章 雏凤新声第632章 忘年之交第899章 差之毫厘第492章 儒与道第871章 难当大任第207章 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