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诸葛亮

北京城是前明成祖皇帝在位时于元大都城基础上改建和扩充而成,明初为了便于防御,将城北比较空旷地区划出城外,永乐十七年又向南移了一里左右,这才形成了今日北京内城的规模。而内城又被皇城占去了大半,故而商民交易、店市大多集中在外城的正阳门一带,而正阳门又是外地人入京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方来的商贾货物在京师的集散地,故而此地便是北京城最热闹的所在,灯市、花市、菜市、书场、几条胡同,吃的喝的耍的找乐子的那是应有尽有,酒楼茶馆、戏园子更是一家挨着一家,胡同里那些姐儿更是隔着几里地都能听到她们的**声,把个人迷得是七晕八转。?

二条胡同紧挨着前明的教坊司,这地原先就是京师有名的皮肉胡同,满清入关后,顺天府虽把教坊司给拆了,却仍留了这二条胡同,使得这条胡同比明朝时还要兴盛,一到晚上,那是车水马龙,生意好得吓死人。

商家逐利,见二条胡同这皮肉买卖做得好,引得客人多,便陆续有人在二条胡同周围建起了茶楼、酒楼,白天也不怎么做生意,但天色一黑,这掌柜和伙计的就都忙得团团转了,生意最多的自然属那些胡同里的青楼了,姐儿们忙着伺候客人没得闲出来吃,楼里的酒菜又一般,那客人们哪个不是有钱的主,花钱在楼里可不是就为了弄上那么一两次,而是玩上一宵。

泄得多了,精神累,身子累,那肚子更是饿,看不上妓院里的饭菜,就只能吃外面的了,可客人们忙着玩姐儿,哪个愿意在兴头上跑出来,于是乎。二条胡同周围的茶楼、酒楼进出的龟公比客人还要多。

酒楼里管这些往胡同送的酒菜叫外卖,久而久之,送外卖的便成了龟公的代名词,京城里若是有被人骂是送外卖的。那铁定是要打上一架的——你骂人是龟公,人能不跟你急?

春风楼的字是请礼部一个侍郎给题的,大家的字法看着就是不一样,气派。

和往常一样,天色一黑。春风楼里就是笑语喧哗,客人们点上几碟可口小菜,有的还要了几碟酒茶,轻斟慢吟,呼朋唤友,三三俩俩十分尽兴。等到尽兴了,再听那隔壁胡同青楼的动静,十成客人至少有六成会鬼迷心窍的往那跑,最后又有三成肯定要叫酒楼送外卖。

这晚二楼的雅间里却有几位文人模样的儒生正围桌而坐,侃侃而谈。桌上摆着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等春风楼的招牌菜,另外还有几碟酱牛肉之类的卤菜,香气诱人。?

“各位吃呀,来了这里就不要再斯文了,没有外人在,大伙何必放不开呢,真要不吃可是对不住自个肚皮,也对不住老夫花的银子啊,几位吃完之后,可还得随老夫到胡同里去尽兴。这要是肚皮没填饱,怎的去填那些小娘的肚啊,呵呵。”?

请客的是一个须发斑白,飘飘若仙的老者。此人名叫龚鼎孳,说起来这人来头不小,他乃是前明崇祯七年的进士,在兵科给事中任职,前后弹劾过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崇祯朝权臣,甚至还封驳过崇祯帝的圣旨。被当时的党人称之为文人表率。不过正是这位不畏权臣的文人表率在明亡时气节却沦丧达到极点,当真是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

龚鼎孳的厚颜无耻不仅为明人所不齿,甚至也为清人所蔑视,南明弘光朝时曾制定过查办“从贼者”的制度,龚鼎孳就被弘光朝廷列入了治罪名单,而满清也对这个当过流贼的御史、南明的罪人很是不屑。多尔衮在时,更是认为龚鼎孳这等人只宜缩颈静坐,何得侈口论人,讽刺他自比魏征,而以李贼比唐太宗,可谓无耻。

有多尔衮这摄政王评语在,龚鼎孳即便降了清也得不到清廷重用,只做了个挂名的太常寺少卿,平日也没的多少公事让他做,只得****夜夜流连青楼妓院,甚至在其父亲去世奔丧之时他也是放浪形骸,夜夜在妓院里狂欢,叫人十分的不耻,然而就是这种人,却被京师一些降了清的文人称为“江左三大家”,与他同列三大家的是才子吴伟业和文坛大佬钱谦益。

“这一路上辛苦了吧?老夫说要为你们几位同乡故旧设宴洗尘,你们偏偏不肯,今日总算是叫老夫请来了,来来来,别客气,赶紧吃。”龚鼎孳笑着劝客人们动筷子。

“哎,龚前辈何出此言?他乡遇故旧,正是我等的荣幸与欣慰呢。前辈,晚生以茶代酒,先干为敬!”

说话的是几人中最为年少,也是长相最为英俊的昆山才子徐元文。

徐元文站起敬酒,龚鼎孳老脸开花,忙道:“罢,罢,徐公子是老夫早有耳闻的风华人物,今日一见果然不俗,细眉长目、隆鼻朱唇,玉树临风的身材,啧啧,真叫老夫好生羡慕哟。”?

龚鼎孳这般夸赞让徐元文有些发窘,低头向龚鼎孳深深一揖,道:“无论如何,在下先谢过先辈。龚大人为人热情诚恳,今晚生好生感动!”?

龚鼎孳笑着一摆手:“哎,哪里话,你是牧斋兄特地向我引荐的人才,老夫岂能怠慢?听说公子年方髫龄时便具公辅之量,可有此事?”?

徐元文再一次涨红了脸:“都是他们添油加醋瞎编的。”?

“不然,老伯,此事晚生很清楚。那时元文才只有五岁…”?

“敬修兄,你就不要在前辈面前出小弟的洋相了。”?

“这事谁人不知?江南世家昆山旧族徐府公子徐元文就是与众不同!说真的我熊赐履自叹弗如,望尘莫及!早知你此番来京赶考,我就老老实实呆在孝感不来了。明摆着,你肯定在我的前面!”

说话的熊赐履面白无须,清瘦儒雅,也是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他是湖北的举子,想参加明年的会试,故而今年早早来了京师,好结识些同年顺便跟京城里的大家们学习。也好明年能够金榜题名。静修是他的表字。?

四十多岁的老儒生程汉斌听了熊赐履的话大是好奇,在一旁催促道:“敬修老弟,你快将公肃贤弟的事说来听听呀。”

熊赐履轻笑一声,便道:“话说五岁的徐元文一日自书馆回家。头脑里只想着老师教的诗文了,过自家门槛时被绊倒在地。他的父亲扶起他,笑着说:‘跌倒小书生’。你们猜猜,小元文他对了什么…他应声而对曰:‘扶起大学士!’你们说,元文他有没有志气?当然。有谁能有像无文那样的一代弘学巨儒顾亭林先生呢?元文日后肯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说话时脸上带着颇为羡慕的神情,也是,读书人哪个不想有这种神童事迹留传世间的。

熊赐履往日性格其实比较严肃,不喜这般说话,可今天是“江左三大家”之一,又是太常寺少卿的的龚鼎孳请客,又有徐元文这种江南少年才子在,因此便兴致勃勃了。

?徐元文是江南昆山世代富豪徐家子弟,时人都称徐家是前明嘉靖朝首辅徐阶的后代,昆山之地又文风盛重。当世大儒顾炎武更是徐元文的舅父,所以徐元文少年之时就得名师指点,十二岁时就以秀才身份考举人。他诗文双妙,人又生得风流倜傥,江南的骚客文人无不为之倾倒,若徐元文早生二三十年,谁敢说他不是称雄于江南文坛的钱谦益或龚鼎孳呢??

“老夫曾听牧斋兄说起过元文的趣事,说他小小年纪便立志要考举人,乡人便问道:“小小年纪就要做官,到底想做多大的官?”元文不假思索:“做阁老。”众人便嘲笑起来。以为元文这小孩太过狂妄,于是一人便挖苦说:“未老思阁老”,不想元文脱口对道:“无才做秀才。”逗得众人大窘,原想讥笑他。反被他将了一军。此事当真是绝妙,老夫听后也笑得捧了肚子。”?

请来的几人中,龚鼎孳对徐元文最为欣赏,一来他是钱谦益向自己推荐的,二来其舅父又是顾炎武,仅凭这两点就不能不让龚鼎孳对徐元文格外赏识。况这徐元文又确是有状元之才,只怕明年会试必中,殿试也能独占鳌头。他本就是没脸皮之人,当下也不管什么辈份了,笑着问徐元文道:“元文小弟,你此番赴京赶考,你舅父亭林先生同意吗?”?

闻言,徐元文一脸的认真道:“大乱之后,人心思定。眼见得大清已坐拥大半江山,即将天下一统,疗疮痍。苏民气、安天下,我辈正是大有用武之处!至于我舅父,他一生身涉万里,名满天下,对世俗官场名利已看得很淡了。舅父说要拔足西行,笃志经史,并不坚决反对我们兄弟出仕,足见人心思定已是不可逆转了。再者说,我等恰逢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之时,且不说博取功名、封妻荫子,就是那句老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也正用得着呀。我辈怀腹经纶,偌能为国为民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好事,也不枉此生了。”说完,看向熊赐履,“敬修兄想必也有同感吧?”?

熊赐履正色道:“正是!大清坐天下已成定局,但大清若要治国平天下,非孔孟程朱圣道不可,我辈愿为此出力流汗,至于功名利禄则是身外之物,我辈出仕不是为了孔方兄,而是为了胸中抱负!”

龚鼎孳听得高兴,合掌道:“好,好,不愧都是少年才俊,均是心有大抱负之人。你们说得不错,大清一统天下已是定局,南明*不过苟延残喘,断然成不了气候的。老夫不妨再告诉你们,朝廷即将对西南大举用兵,快载一年半载,慢则三五年,这天下必将一统,到时,你等少年才俊正好放手施展胸中抱负,为大清江山社稷,为天下黎民谋福...若老夫没有看错,你等他日必为朝廷栋梁,成就绝不下于老夫!来,为几位他日的朝廷栋梁干一杯!”

徐元文和熊赐履等人忙端起酒杯起身与龚鼎孳一饮而净,坐下后,徐元文和熊赐履脸色都有些泛红,显是为龚鼎孳所说兴奋。

老儒生程汉斌落坐后却是有些担心的问道:“龚大人,西南真的不能成事了?”

程汉斌所问让龚鼎孳心下有些不快,他方才说得明白,大清一统天下已成定局,这老儒生怎的还要多此一问。心下不快,嘴中却道:“若无孙李内讧,或还能划江而治,尔今却是想成事也难了。”

程汉斌点了点头,没有注意到龚鼎孳神情有些不耐,仍道:“不过李定国虽是流贼贼出身,但其还是有雄才的,当年两蹶名王,声势极盛,恐孙可望难胜于他...”

话还没说完,就被龚鼎孳打断了,不屑道:“李定国胜又如何,败又如何?难不成还能以一己之力阻我大清一统天下?你们且放心的读书,放心的为我大清效力,勿需担心大势会有反复。我大清好比当年的魏国,他南明好比蜀汉,蜀汉吞不了魏国,逆不了天下大势,我问你们,史上可有小国能吞大国的?”

徐元文笑着道:“闻所未闻。”

熊赐履笑而不语。

“晚生也未曾听闻。”程汉斌摇了摇头,心下却是想说这大清不正是小国吞大国吗,但他可不敢将这话说出来,要不然不知龚鼎孳会如何发作呢。

“就是嘛,那诸葛亮乃千年不出的奇人,可他再是厉害,不也是未能助蜀汉北伐中原吗?如今这南明比之当年的蜀汉还要不堪,那李定国又不是诸葛亮出世,他纵是再有本事又能如何?大势所趋,这天下肯定是由我大清一统的!李定国螳螂挡车,不自量力,哼,照老夫看,用不了多久,他便得陪着南明*一块自取灭亡!”

龚鼎孳可是坚信大清会一统天下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投降得那么快,况且,为了身家性命计,他也不能和这几个士子说南明的好,南明真好了,能有他好?

见程汉斌在那发呆,徐元文笑着道:“程兄,且放宽心吧,南明出不了诸葛亮的。来,诸位,小弟再敬你们一杯!”说完端起酒杯要再敬众人,众人忙端起酒杯。

一杯酒下肚后,程汉斌却是暗叹一声:徐元文说得不错,自己还是安心的读书,然后去考大清的科举做大清的官吧,南明出不了诸葛亮的。自己已经四十好几,也等了十多年,如若再等下去,只怕今生也无出仕指望了。罢了,罢了,便去做他大清的官好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国主义第八百三十章 以大欺小第280章 先发制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关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云集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历归国 上第九百二十三章 汉奸无后第287章 扬眉吐气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猎头令第一千四十五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礼服人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一百三十章 鏖战第一千五十三章 鞑子饿了会做什么?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虫第九百六十章 铁骨侯爷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历归国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亲军办案第612章 天子弃国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死更新说明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287章 扬眉吐气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九百八十五章 内战不可避免第四百零二章 危险的太平军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鲜可否?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八百九十八章 马鹞子冲营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云集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梁开单章 求订阅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还顾得了你们!第四十二章 绑票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进北京城,快活干一场!第九百六十八章 额驸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618章 董学礼兵败第七十四章 火药第四百六十七章 满汉一家第七百四十五章 满兵前,汉军后第七百三十章 总督大人要斩尽杀绝不成?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六百零一章 粮食意味一切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六百四十七章 脑袋也值钱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汉人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四百四十章 长毛贼第三十三章 解忧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胁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备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怀疑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闹大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将军到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六百六十五章 内阁之争第五十四章 阵亡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见见耿精忠他娘第三百零八章 本帅向来英明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东西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么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与虎谋皮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顾我爹娘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换 士绅不能倒第七百三十四章 那人就是孙可望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猎头令第二百四十四章 决战 十四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关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杀鸡取卵第五百六十章 首级换肥猪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军和关宁军哪个强?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更新说明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鳌拜自个领死去!第三百三十五章 朕要看看将士们第六百六十七章 两省巡抚第六百零八章 野战军团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军四镇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一千九十九章 乱民,不足虑也!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阳被犬欺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鲜 和约 白旗家眷第十章 官员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六十一章 反诗第284章 朕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