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太平

干什么大事?

自然是杀大户和裹挟城中余下百姓的大事。

裹挟的百姓越多,可用的青壮才越多!

周士相不是不想马上就动手,可今天刚刚才把那些灾民招纳进来,那些青壮更是才换了军服,上下之间恐怕连名字都不清楚,心里也多半惶恐着,如此情形下,让他们去包围那些他们平日尊敬的士绅大户,他们会怎么想?

而且抄大户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彻底裹挟全城百姓才是周士相的终级目的。有产者有恒心,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只要自家但能支撑下去,就很难放下一切带着全家老小迈上投军之路,因此是没法对他们跟如同一无所有的灾民一样进行鼓动诱.惑的,唯一的手段只有武力逼迫。

周士相最缺的就是武力,哪怕他现在手下有几百个忠心耿耿的士兵,他也绝对可以轻轻松松的将罗定居民全部裹挟走。可惜,他没有,因此只能一步步来。

这两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那三百多个青壮加以初步训练,并妥善安置那些老弱妇孺,使这些人能在最短时间内产生集体归属感,如此才能捍卫这个集团的利益。

周士相将自己的想法和众人说了后,大伙都表示同意,眼下还是先得把刀把子彻底握牢才行,要不然,抄大户和裹挟剩下百姓的事就没法做。

练兵倒不是什么麻烦事,胡老大也好,赵四海也好,这一众汉子里少说也有七八个都在军中干过,所以知道怎么练兵,无非就是打骂而已。

周士相当然属意后世的练兵方法,但眼下时间太急,他又只需那些青壮两天后能服从命令,并无指望他们马上就能上阵杀敌,因此没有就如何练兵表意见。和后世练兵方法比起来,打骂或许更加有效率,因为受众不同。

趁着一众老兄弟基本都在,宋襄公觉得有些事情不妨就定下来。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大伙认可设公库了,那以后钱粮什么的就全部统一由公库保管,然后再由公库统一给各队分。

周士相补充了几句,他说不仅是钱粮要入公库,以后缴获的兵器、战马、牲畜的也全部要交公库,各队不得私藏,若是有人敢私藏不上交,那就得受处罚,不然,如何叫其他弟兄心服?

怎么处罚?自然就是行军法,砍脑袋!

砍脑袋是胡老大亲自的话,他清楚,只有维护公库的权威,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威。倘若这些手下有了好东西不交上来,那他这领便没法做下去。

防微杜渐,事先把规矩定下来,日后才好执行,不然等出了事再定规矩,那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周士相认同胡老大的处罚意见,公库是他提议设立的,于公于私他都要绝对捍卫公库的权威性,不然,要这公库做什么。乱世用重典,犯了规矩就得砍脑袋!

众人对此都没有意见,周士相给他们说得明白,公库里的东西其实都是他们这些老弟兄的,因此他们哪里会容忍有人偷藏东西不上交。

“谁要敢藏着瞒着,不等大哥话,老子先砍了他的脑袋!”

葛五恶狠狠的骂了句,他是地道的土匪,在场这些汉子有好几个都是他原来的手下,听了这话,自然寒噤。

大伙没意见,宋襄公便将今日那六家已经往衙门送了7o石粮食的事说了,余下5o石明天日落之前也会凑齐送到。

胡老大趁热打铁,要宋襄公以后就专门负责公库的事,所有的钱粮也从现在开始入库。

对此,宋襄公当仁不让,不过却说手下还得有人才行,不然,如何看管?

公库如今是大伙的全部家当所在,当然要有信得过的弟兄带兵看着,胡老大询问周士相和宋襄公由何人带兵看管公库时,赵四海毛遂自荐。

赵四海为人精细,显然比葛五他们更加叫人放心,宋襄公没有异议,周士相也不反对,当下胡老大就定了下来,以后赵四海的这队兵专门负责公库看管。

周士相又请宋襄公负责老弱妇孺的安置,宋襄公想了想后点头同意,建议以后公库和老弱妇孺一起,这样到时分粮食也方便些。

众人都道可以。

秃子忽然开口问道:“那咱们以后叫啥营头?”

营头?

周士相一愣,没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宋襄公替他解释了下,所谓营头,就是兵马的称呼,现在广东境内的明军就有很多营头,如两广总督连城壁手下的兵马除了督标营外,还有忠勇营、忠义营、水师正营等,四府巡抚张孝起麾下的人马则叫“义勇营”,总之,这营头听着得威风,绝不能起个阿猫阿狗的名头,那样不但听着不响亮,还会让自家士兵堕了士气。

“不错,咱们如今不是落草为寇的绿林好汉,是得有个正经的营头,这样别人才能记住咱们是大明官兵,而不是一伙强盗土匪。”

胡老大念念不忘他现在的身份是大明罗定参将,身为一州参将,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兵马有个响亮的营头。日后真若打出番局面来,他胡全可就名声远扬了。

宋襄公沉吟片刻,说咱们既然是在罗定反清,那就叫罗定营吧,一听就明白咱们是哪的兵马。

“不成,绝对不成,什么罗定营,听起来一点也不威风!”葛五猛摇头,十分不满宋襄公起的营头。

宋襄公白了他一眼:“那你说叫什么好?”

“要我说嘛,这名字不但要威风,更要显出咱弟兄的义气来!”葛五哪里会起什么营头,不过却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这营头一定要显出义气二字来!

“对,要显出义气来,咱们弟兄提着脑袋干大事,靠得可不就是义气!”

“宋先生就按着葛兄弟的意思给大伙好好想想!”

葛五的意见得到了众人一致拥护。

“要显出义气来?”

宋襄公闭目沉思,片刻睁开眼,已是有了,“那就叫义和营吧。”

“义和营?”

刚端起碗喝口水润润嗓子的周士相听了这三个字,差点没将一口水喷在宋襄公脸上。

周士相的反应让宋襄公讶然:“怎么?周兄弟认为这名字不好?”

“不是不好,只是...”

周士相强忍着将“义和团”三字压在脑后,仔细思索一番后,对众人说道:“我看这样吧,咱们这营头也不必起得太威风,若是太威风就招人恨,大伙想,那清军一听咱们营头那么响当当,能不冲咱们来?所以这营头可不能太响亮,照我说,就叫太平营吧,这太平二字以示我等兄弟是为天下人打太平,如此,听着不招人恨,百姓们也能明白咱们是干什么的。”

“太平营?”胡老大细细品味这名字,嘴角露出笑意,“好,好,太平好,太平好啊,咱们啊,日后就叫太平营!”

第一千六十八章 师汉长技以制汉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愿死在贝勒爷刀下!第一千一十一章 钱多人傻速来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军集合 大帅来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捷报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二百六十章 优待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离析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八百二十章 克继大宝第七百零三章 誓师北伐第七百三十九章 阴兵过道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坟 鞑子墓第四百八十一章 赐婚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二百二十章 遗言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来是咱闯营的!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广州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书大人乃饵也!第九百九十章 围点打援第八百二十章 克继大宝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杀第六百六十六章 亲军 湖南 湖北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如何去复仇!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细第五十二章 赏格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五十一章 明军第一千六十章 大祸已酿成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阳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过够了不成第五百五十二章 满州衣冠满州帽第四百一十九章 粮草先行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国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见见耿精忠他娘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对得起大清么!第二百二十三章 处置?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章 辫子第九百六十八章 额驸第四百二十章 我说他是他便是第五百九十章 没死的就是精兵第七百零三章 誓师北伐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军 上第九百四十二章 库恩布 于成龙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二十八章 银子第四百三十章 乱动乱叫者死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马察泰,我是苏纳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顾一切抢粮食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东十三家第六百五十章 张勇降 罗托死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九百一十三章 闽王 顺王 辽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虫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四百六十二章 谁赞成 谁反对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营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话与你们说第一千六十二章 顺治要死了,康熙要来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报讯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来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一千八十六章 瞒上不瞒下第一千章 总动员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养我族之兵第七十六章 游击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一百九十章 遭遇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营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赏 药子短缺第二百五十二章 移驾第九百九十九章 远征军回调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关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八百四十七章 吓死你们第612章 天子弃国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