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广西狼兵

20日,收到南宁已被占领的军报后,周士相下令命王兴的第十镇驻南宁府,同时负责占领南宁以南的太平州、归顺州、思明府、镇安府等地攻略;命高进库第十一镇回驻梧州,负责梧州、平乐、浔州三府未归州县攻略;命邵九公第三镇驻柳州,负责柳州府、庆远府及思恩府等地未归州县攻略。

为整合广西地盘、钱粮资源,肃清地方反动力量,确保广西能够成为一个安全并稳定的后方,周士相命于柳州成立广西承宣布使司衙门,以邵九公为广西巡抚兼广西布政使,此举开创太平军高级将领出任地方督抚首例。

出任广西巡抚的邵九公除直接指挥其本部第三镇外,同时还可节制梧州的十一镇、南宁的第十镇。广西各州县清军投降之后直接送至柳州进行整编,有力者补充各镇,老弱者则就地安置进行屯田。同时周士相要求邵九公要在三到五个月内新编两镇广西狼兵出来。

早在广东之时,周士相就想练出一支广西狼兵出来,自古有言广西狼兵雄于天下,后世两三万广西兵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攻城略地锐不可当,若非太平天国高层内乱,恐怕历史早就改写。天京大乱之后,太平军士兵逐渐以安徽人和江浙人为主,此举导致太平军战斗力极速转弱,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曾道,长毛中后期之30万兵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兵来的厉害。而满清对外战争打赢的两仗也都是广西兵打的,如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及在台湾抗日,打出镇南关大捷的冯子材萃军皆是广西兵。

前世便是解放军一员的周士相自然清楚军史,“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便是刘伯承元帅部署的歼敌方针,从此方针便可看出广西兵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周士相至今还记得他在部队时看到一些对广西兵描述的史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解放军要分清国民党军中那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

广西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表现及后世开国元勋对广西兵的评价固然让周士相打造广西狼兵的念头火热,但最重要的还是广西兵在有明一代的表现让他十分看重。

所谓狼兵,其实并非汉人兵马,而是广西当地的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一些官员又将广西狼兵称为狼土兵,这个土便是指湖南西部土家族的兵。

广西狼兵善用长牌砍刀,嘉前年间倭乱时,朝廷曾调遣狼兵到江浙一带抗击倭寇。狼兵表现出众,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使倭寇闻风丧胆,成为仅次于戚家军的抗倭力量。狼兵作战时也不同汉军,他们以7人为一伍,各伍独立作战;每伍中有4人专事击刺,有3人专事割首,以便请功领赏。冲锋时,一人向前,同伍的左右人都大呼夹击,予以支持。一伍向前,则左右各伍都予以支持,全队密切配合,并以执枪者居前,执弩者守卫于两侧,形成尖刀式队形,发挥长短兵器的作用。

崇祯年间,辽事激烈,朝廷再次征调广西狼兵赴辽东参战,与辽东本地明军畏战不同,狼兵每遇清军必奋勇向前,更不畏与清军近身肉搏,乃是继川兵、戚家军之后又一支在辽东打出明军威风的兵马。时人称之为关宁铁骑的辽东明军中便有数千广西狼兵在内,是督师袁崇焕直属的嫡系部队。

鉴于狼兵多是壮人、苗人、瑶人,且广西境内壮人又分生僮和熟僮,熟僮都是受了汉化,对汉人政权天然亲近,而生僮却在深山老林之中,不服王化,想招他们出来当兵难度很大。且广西境内民族杂居,不少民族都自成体系,相互抱团,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很难让他们亲近,所以入滇之前,周士相写了一封长信给邵九公,信中指示邵九公在广西开展少数民族归汉事。

对于亲近明朝的熟僮,周士相建议邵九公直接将他们看作汉人,为这些熟僮造册,从此以后官府不再称他们为僮人,而直接称之为汉人,将他们与境内汉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而对于生僮,也尽量不以武力威胁,而以利益诱他们出山参加太平军。凡是愿意参加太平军的僮人,不论是生僮还是熟僮,在参军之时都给予其物质奖励,诸如油盐酱醋、粮食和肉类食物,表现优秀者还可以得到金银、布料等物品赏赐。当然,为了区别生僮和熟僮,也为了剌激生僮,在具体赏赐上,熟僮的待遇要高于生僮。只有生僮在军中服役满一年,或者带着其全家老小一起来投,那么才可以享受熟僮待遇。除此之外,则是以战功来决定赏赐多寡。

周士相对邵九公反复强调一定不能和清军一样歧视广西壮人,不但不能歧视,还要重视他们,要想方设法将他们变成汉人。对于愿意合作的头人,更要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若想当官,文可做知府,武可做总兵。总之,太平军对于愿意放弃僮人身份成为汉人的广西少数民族一律欢迎,并且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比不肯当汉人的僮人多得多的好处。

“相较招募一两支能打的狼兵,让广西的那些少数民族成为汉人更重要。前者只是细枝,后者则是主干,万不能颠倒。我中国文明向来便是汉家文明,而我汉家从来不是以血统为论,而是以文明为论。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我汉家文明,愿意成为我汉人一员,那么他们便是汉人,他们的子子孙孙也都是汉人。

小到一县,大到一省、一国,若大家说的是同一种话,写的是同一种文字,过的是同一个节日,继承的是同一种传统,传承的是同样的衣冠,那么我们便再也不用担心异族为祸了,因为这世上没有异族,只有汉族。”

.........

得发个声,不然被你们想的太不堪了。我晚上出去是捉知了卖钱,这样才能支撑我写作。(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 赵自强的高升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八百一十五章 杀猪传统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参加太平军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法西斯的幽灵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还认得在下!第640章 小爷不比马鹞子差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范家遭了什么罪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为顺民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八百八十章 垒尸及顶第八百二十五章 宫装女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来降者不纳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第二百零八章 真响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为复明吗?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第八章 逃人第八百四十章 眼球 泥墙 血如泉涌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们的威风来!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626章 恭请唐王监国!第一千零三章 图谋郑家第六百五十四章 满州宗室第二百零三章 炸营第一千章 总动员第九百九十一章 贾老贼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鳌拜在外 三水在内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三十六章 裹挟第十八章 剔发第三百一十六章 将军府做寿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战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一千八十八章 当断不断 反受其害第二百六十六章 灭门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来投第五百三十七章 围而不死第五十五章 贼秀才第七十二章 营老第三百三十三章 长乐郡主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复小人第638章 怎么会是他第五百六十章 首级换肥猪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卖命钱第四百五十七章 来降者不纳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满江红 大结局第四章 投奔第一千四十章 汉人香第二百三十五章 决战 五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决战?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二百六十六章 灭门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狈为奸 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发病第二百六十一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 上第四百三十章 乱动乱叫者死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宫?第八百二十章 克继大宝第二百三十七章 决战 七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义之人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获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娘儿俩的!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东方,利在中国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挟朝廷第三百五十八章 没有退路第640章 小爷不比马鹞子差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人解决问题第八百七十三章 该死的多尔衮余孽第286章 满洲大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个梦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拢第一千四十九章 掷杯为号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娘家第九百一十一章 皇上不要咱们了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胆英雄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卖命钱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后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第四十五章 好字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死第十一章 朝廷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顺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帅做天子!第四百八十一章 赐婚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一百一十章 俘虏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军南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