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

清朝入关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除了亲王郡王贝勒以外,贝子及国公一级也能参加议政。另外除了满州八旗的固山额真和大臣,蒙八旗的固山额真及六部的满蒙尚书也可列为议政大臣。顺治十四年,为了增强自己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掌控,顺治又命内大臣一等侍卫以及各亲王贝勒府的长史也可为议政者。而汉官这边,除了汉军八旗的宁完我范文程等寥寥可数几人,其余汉官都没资格参加议政会议。说白了,这议政王大臣会议实则就是满蒙王公大臣会议,与汉人没有多大关系,换言之这大清和汉人也没多少关系。若顺治知道几百年后汉人会将他的大清视为汉人的政权,将他视为汉人的皇帝,不断编排他与汉家女子的缠绵爱情故事,恐怕会气得从东陵里爬出来大骂那帮不要脸的汉人。

简亲王济度死后,顺治设内阁再无人反对,于是他在内廷设议政处,作为议政王大臣的办公处所。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若不是怕惹来满州共怒,顺治恨不得连这会议都裁撤掉,自己直接乾坤独断了。

议政王大臣会议自清朝入关以后便一直在乾清门前的广场举行,今儿参加会议的满蒙王公大臣人数比从前多了一倍也不止,不少旗下贴职闲散也都来了。这些旗下贴职闲散虽没实权,但个个都有爵位,都是红带子黄带子的宗室觉罗,不少还是随太祖太宗征战的老人,资历很足,若是他们也齐致反对皇帝亲征,顺治这热乎劲头怕还真能被浇灭。

从东暖阁过来时,顺治就觉得今儿议政气氛不对,眼面前可是瞅着不少生人。索尼和鳌拜等一众奴才神情也都是严肃,看到自己过来,站在那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样子。

这帮奴才搞什么鬼?

顺治带着些许困惑来到御座坐下。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

一众大臣三呼万岁后,顺治抬手示意众臣工免礼起身,居高临下看去,却越发觉得气氛不对。索性也不去想这帮人有什么不对,直接起身说道:“广东太平寇下了广西,又占了湖广,地方督抚丧城失地,无能的很,以致多尼大军的粮道都被贼寇给断了...朕闻西南战报,是越发的憎恨那周逆。若非周逆,天下早平,何致仍就生灵涂炭,百姓不能安生,大军在外久久不能班师...故朕意已决,效仿太祖太宗,御驾亲征周逆,以求毕功于一役,解天下生灵疾苦,安宇内疆宇。尔等听着,京师禁旅及地方绿营随驾从征,宗室及满州子弟不得懈怠!”

说完,顺治直觉胸中一股郁气泄出,人也精神许多。前些日子满州王公大臣们还担心满州子弟越发不能成军,征召汉兵汉将恐损大清根基,为此范文程给进了个主意,说是要大规模给汉军绿营抬旗,以此充实满州丁口数量,另外还能让那些抬旗的汉人对大清忠心不二。当时顺治差点就准了这个折子,好在清醒得快,知道这法子能解一时之困,却会为将来埋下祸根,会让满州一族彻底亡族。可不采范文程的法子,朝廷又调不出满州兵将来,到头来还得重用那帮汉军和绿营,这长此下去,主弱枝强,也不是好事。然现在这个困扰他心头的难题不复存在了,顺治认为他的御驾亲征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御驾亲征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定,一个一石三鸟的决定。

身为大清之君,身为满蒙之主,顺治一举一动关乎天下,他也知道自己不能轻易离开京师,要不然下面的人肯定会惶恐不安,但他身上流的是太祖太宗的血液,是爱新觉罗家的血,上天注定他将继承父祖们敢战的勇气和本领,带领满蒙军民再创辉煌。顺治相信自己御驾亲征后,军民士气必然大振,并且他对自己用兵也很有信心,或者比不上太祖太宗,甚至比多尔衮也差上那么一些,但是肯定要比那朱由榔强,也比那李定国周秀才强。

文成武治,圣明之君,臣子们如此说,奴才们也这么说,太后也这么说,玛法也这样说,慈恩寺的玉林师父也这么说,爱妃董鄂也这么说,顺治自己也这么认为,于是他坚信自己出马,所有的麻烦都会消失。正如太宗皇帝亲征大凌河锦州一样,他的亲征也将彻底葬送苟延残喘的朱明。他很期待阵斩周秀才生擒李定国活捉朱由榔后大清臣民对他无比敬仰和佩服的目光。那是胜利者的荣耀,那是天子的荣耀,而那是他应该得到的!

然而让顺治可气的是,两黄旗那帮奴才没有在他御音落下之后一拥而上支持主子亲征。广场上静悄悄一片,那帮两黄旗的奴才都跟哑了一样,站在那没动!

冷场了!

顺治心情大坏,脸色不由阴沉下去,直飕飕的盯着索尼和苏克萨哈他们看。

被主子这么盯着,索尼和苏克萨哈等人也是觉得阴风四起,虽然头顶上阳光晒得暖和,可这背上却是凉嗖嗖的。遏必隆倒是沉着的多,但瞅着主子阴冷的眼神,心下不由也有些忐忑:这是支持主子亲征好呢,还是反对好呢?要是主子一意坚持,自己是不是得考虑一下这事的可行性?

吴良辅和边上的御前太监赵德全察言观色,知道主子这是窝着一肚子火呢。

“皇上,国朝入关定鼎以来,还未有过天子亲征事,再者御驾亲征兹事体大,关系方方面面,牵涉极广,非短时间内可以安排妥当,故臣以为皇上亲征之事可暂缓一缓,待臣工们将事情准备好后再议此事。”

打破沉寂的是奉恩辅国公噶布喇,此人是太祖九子巴布泰之子,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顺治八年晋的辅国公爵位,今年已是50岁的人了,算起在太祖子孙中也是长寿的了。噶布喇说话还是很有技巧的,知道皇帝年轻,热血,做事易冲动,御驾亲征这个念头既然出来了,那强硬的说这事不行肯定是不行的,得变着法子说。比如先拖上一拖,等皇帝的热乎劲过了后,这事自然不了了之。又或南方战事有了新进展,多尼他们从云贵突出来,又或岳乐打通了湖广,那到时自然也不需要皇帝亲征。这做皇帝的,难道还能跟下面的臣工抢功不成。

不想,听了这位堂兄的话,顺治却是气不打一处来,脱口便道:“怎的就不行了?当年多尔衮不是去打过大同吗!”

这话说完,顺治就知道失言了,噶布喇是说本朝入关以来没有天子亲征事,他却搬出多尔衮打大同那件事来,这不是变相承认多尔衮是天子了么。

自知失言的顺治猛的瞪了眼老哥哥噶布喇,噶布喇也没想到皇帝弟弟会失言,想到皇帝亲政后对多尔衮和两白旗的报复,心下不由有些不安,有些后悔自己不应该被鳌拜说动来趟这混水。

群臣和众奴才们知道皇帝这是失言,也在气头上,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可他们不说话,顺治却想他们说,且不是要他们反对,而是要支持,可偏偏下面的臣子没人遂他的意。

正僵持着,汉人老臣范文程哆嗦着柱着拐杖往前走了两步,尔后开口说道:“皇上,眼下我大清已有三位王爷在南方主持战事,亲王两个,郡王一个,各司其责,且战事并未有明显失利,何至于要皇上御驾亲征。”

范文程是老臣,太宗皇帝身边最亲信的汉人,论对大清的功劳还在宁完我鲍承先等人之上。朝堂之上一众汉官也是以他为首,所以他的意见便是汉官们的意见,显然,曾随太宗皇帝御驾亲征数次的范文程不认可顺治御驾亲征的念头。

范文程的态度让顺治脸上阴晴变化,结合刚才索尼鳌拜那帮奴才的模样,顺治隐隐想到这帮奴才为何会这样了。看着索尼他们的目光越发不善,吓得索尼把头埋得低低,怎么也不敢和主子对视。鳌拜说是巴图鲁勇士,尸山血海过来的,可这会也是感到害怕。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对视一眼,深感这事恐怕难办了,真要再坚持反对,恐怕主子那里有他们的好。

那边,康亲王杰书想到索尼他们的嘱托,又见范文程都开口反对了,也不再犹豫,出列奏道:“皇上,朱由榔已经弃国出逃,他这一逃,朱明便失了大统,国内那些朱明兵马用不了多久便会自相崩溃,皇上心系宇内早定,想着天下早安,百姓早日安生,臣等亦是如此想。但眼下局面,朱明不日便要自行瓦解,皇上再御驾亲征,不免有些往他们脸上贴金了。”

“广东周逆虽领军下了广西和湖广,但其军战线也拉的过长,我军随时可从贵州广西进击,几十万大军挟灭国之势不是他太平寇能挡住的。故臣以为西南不日必会奏捷,皇上御架亲征大可不必。”敏郡王勒都也出列道。

康亲王和敏郡王这么一说,满州宗室们立时就有了底气,大伙上前你一句我一句的纷纷劝谏起来,归结起来就一句话——皇上不能亲征。顺治的几个兄弟叶布舒他们也是苦口婆心规劝兄弟,天子者不可轻动,更不可列于危墙之下,御驾亲征不比其他,实在是国朝第一大事,能避免就避免。

群臣一块反对天子亲征,顺治却是一点也听不下去,只觉自己脸上好像被扇了耳光般,做皇帝的一点威望也没有,这局面恍如当年济度在时那般。他是听的越来越恼,指望着索尼他们这帮奴才出面,可这帮家伙就是不动,气得牙“咯咯”响,终于爆发出来,怒声道:“大清的江山是打出来的,太祖太宗当年都是亲临阵前,如此才有我大清今日!现在朕要效仿太祖太宗,爱新觉罗家的子孙不是生于安乐窝中,长于妇人之手,而是应勇于战阵之上的!朕屡次对你们说,满州根本不可废,不可忘,朕御驾亲征不是游山玩水去的,而是要领着满州子弟却见识,去搏杀,去叫汉人们知道我满州子弟的本领没有荒废!是叫汉人们知道我满州子弟依旧是无敌的存在!

....你们倒好,一个个都来劝阻朕,找出那么多的理由来,你们不要以为朕不知道,朕知道!朕知道你们这是不想上战场,不想去搏杀,你们只想呆在京师享福,可你们不要忘了,你们享受的一切都是太祖太宗领着无数满州子弟搏杀回来的!想要保住这份家业,你们就得和你们的父辈一样去上战场,去流血流汗,要不然,天大的家业你们都保不住!”

见弟弟发了火,臣工们吓得都不敢吱声,叶布舒硬着头皮道:“皇上,太祖太宗那会...”

顺治却连话都不让他说,直接喝斥道:“怎么,四哥是想说朕没没有亲征这个本事吗!想说朕差得太祖太宗远了吗!”

“臣不敢!”

叶布舒吓得连忙跪倒在地,众臣子也都吓得跪倒在地,笑话,谁有这个胆子敢说皇帝没本事?

“不敢?”顺治怒极反笑,“不敢你们罗嗦什么!朕不是问你们同不同意朕亲征,朕亲征的主意已经拿定,亲征的旨意今日就要发布!有谁还反对朕的,站出来说,朕听着!”

哪个敢站出来?

鳌拜见机的快,一头拜倒,高声喊道:“奴才遵旨!”

“奴才遵旨!”

其他两黄旗的奴才见势不对也跟着上,索尼有些郁闷,嚷嚷着主子不能亲征的是鳌拜,喊着要拉人反对的也是鳌拜,这会他倒也先变了脸,把他们给拉下,真是一点义气也没有。

两黄旗的人改为支持主子亲征,其余各旗也没人愿触顺治的霉头,于是在一片三呼声中,顺治亲征的事情终是通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

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真哈超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无人 汉道昌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虫第三百五十五章 杀尽鞑子方罢手第九百章 从龙功臣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气东来第四百九十章 狮子大开口的宗室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俩负了你什么!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云南易帜 洪首传边第九十一章 忠良第一千八十三章 请晋王襄助一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将军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娘儿俩的!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后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满州子弟何以叛我!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满歌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娘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陆丰城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么?第二百五十八章 捷报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来投第十五章 钱粮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来了!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汉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为何不死的?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无人 汉道昌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630章 唐王有什么资格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意不可第四百二十六章 广东来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们忘了隆武帝吗!第四百六十一章 扩军 上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终弟及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当于开封登基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一千零四章 大明不能有两个皇帝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齐王第七百五十章 凭你也想杀老子!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三十六章 裹挟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军南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将军第三百四十四章 抢劫澳门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过人唐三水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见血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梁化凤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职明白第二百一十五章 赐婚第一百九十六章 军婚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获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选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话与你们说第一千九十章 纳兰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两茫茫第一千三十四章 吴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四百二十章 我说他是他便是第一千一十八章 让我拦截朱由榔?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过人唐三水第四百八十章 数万大军保皇帝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过人唐三水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晋王杀你!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执骑第二百二十九章 颓丧请一天假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军进攻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义之人第一千五十九章 满纸荒唐言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还认得在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职明白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军集合 大帅来了第九百四十章 督师之苦第八百三十六章 死清妖,顶你个肺!第十四章 劝说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五百四十四章 拥唐派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国公夫人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诸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驱赶第三百一十六章 将军府做寿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无人 汉道昌第八百八十四章 贼秀才兵临城下第三十一章 舍命第四十四章 烙印第一千一十一章 钱多人傻速来经一百二十四章 凶光第一百二十章 坚城第七百九十八章 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