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营老

汉人自古就是小富即安,宋明以来,又有重文轻武,好男不当兵之说。天『籁小

『说

与那些家中受了火灾,可以说是赤贫如洗、一无所有才参加太平营以求搏取条生路的居民不同,那些没有参加的居民家中并未受到火灾,所以他们不愿意丢弃自己的家参加这个劳什子太平营。

哪怕这样人的家中同样也是家徒四壁,全家老小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这些人也不会舍弃这个家,因为这个家可以给他们遮风挡雨,可以让他们有个根。

有家,就会有希望;有根,才不会做死在异乡的孤魂野鬼。

非到绝境,汉人是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会去当什么兵,做那炮灰的夫子,因此,当知州衙门贴出要全城居民从军的布告后,恐慌和抵触自然无法避免。

在这些居民看来,太平营蛊惑那些灾民什么有饭吃、有衣穿、有肉吃什么的,完全就是骗鬼来着,这世上能有这么好的事?再说了,他们的眼睛又不瞎,看得出这两天涌进城中的那帮百姓当中可是有不少人苦着脸呢。这真要是好事,他们能苦着脸,跟死了爹娘一样?还有那帮前几日嚷着报名的家伙,这才几天?当初活生生的人,如今却埋地下了,这人到底是昨死的?那仗又是昨打的?鬼晓得!

吴员外、齐老爷他们出名的善人,书香传家,又都做过大明的官老爷,这太平营凭啥抄了人家?难道是那永历天子下的令?怎么看,这太平营行事都透着诡异,反正不像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官军,说不得真像有些人说的,这帮人啊根本不是什么明军,压根就是土匪来着!

再说了,咱老百姓是不识字,不认字,看不得书中的大道理,听不懂圣贤的教诲,可咱老百姓不傻,这世上能把百姓不问老弱妇孺全拉进军中的,除了流寇就没别人!

平民小户的,穷就穷点,咱只要守王法,人老实,不管这天下是哪个皇帝做了,不管那衙门里的老爷姓明姓清,这日子都能过下去。打了这么多年仗,那当官的也要有人给他们种地纳粮吧?怎么着也能给我们条活路,现在一道狗屁布告就叫我们去从军,这不是把人往死里赶,一条活路也不给了吗!

一百个人一百条心,在这种情况下,知州衙门布告上那“自愿”二字便真仅仅是纸面上的自愿二字了,压根就没人自愿,全躲在家里呢!

起初,宋襄公还张罗了一众小吏,又从营中找了些识几个字,会说话的年轻人,大多是些伙计、跑堂的。这些人手里拿着衙门给的铜锣,沿着大街到处敲打,然后扯着嗓子喊话,可是喊来喊去,却是不见效果。两个时辰过去,还是没有一家主动打开家门前往太平营报名的。

于是乎,暴力行为便开始了。

在强迫那些不肯参加太平营居民入营过程中,有被打折了胳膊,有被打伤了腿的,有被打得满脸血的,真真是闹得鸡犬不宁,户户有哭。

强迫是强迫了,不过在周士相的再三警告下,奉命执行任务的几个总旗还是约束了部下,以致于没有闹出人命。在经历一个下午的叫喊哭泣和乱哄哄后,太平营终是将罗定居民全部裹挟入营,由此增加青壮四百余,另增老弱妇孺一千余。

没有受灾居民家中的所有能够为太平营所用的物资也被全部征收,大到家中用的铁器,小到锅碗瓢盆,总之,只要是能用得上的东西全部都被拿走,甚至连门板也被拆下,据说是以后行军时可以用来挡鞑子的箭,宿营时可以用来铺床。有伤员的话也可以用来抬人,碰上阴雨连绵天找不到烧火的木材,这门板便也能用上。

后营的老弱妇孺增加到了近万人,如此多的人口让宋襄公在一夜之间白了半边头。

人多手杂,人多生哄,人多起乱,人多难言....总之,人多了绝不是力量就一定大了,也会变得更乱,更难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治理百姓和行军打仗本质都是一样,只要有了章程,指定了各级负责的人手,事情便乱不了。几天磨合期一过,这事便能上正轨。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这些老弱妇孺适应太平营的生活,接受太平营的领导和指挥,宋襄公用了大半夜时间编册了后营的基本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周士相也结合后世的一些办法出了不少主意,最终,一份《太平营后营组织管理办法》便新鲜出炉了。

此管理办法虽然引用了后世的一些办法,但大体还是遵循本时代的治民思想。

宋襄公将后营分为二十个小营,每营设营老一名,营管五名,副营管十名。

所谓营老,实际就相当于前营的总旗官,不过前者是治民,后者是管兵,故而才有“营老”一职,而不是如军中一样也设总旗官。

营老人选多是长者,或是那里里正、村长,总之,任命营老的唯一条件就是此须能够得到本营老弱妇孺的一致认可,说的话别人肯听。至于营管则是选老弱中腿脚还算便利,也有些力气的人担任,主要任务就是协助营老管理本营的老弱妇孺。从前营退下的伤兵将来安置的话,便多安排在此位置。

营中百姓的粮食也由营老和营管统一从公库领取再行分,此程序在周士相看来极有可能导致营老和营管有贪污行为生,不过暂时也不是考虑这块的时候,和营老、营管有可能贪污营民的口粮这种弊端相比,营老营管制在眼下是最有效的组织办法。

营老、营管的人选很快就出炉,老凤庄铜矿的那一千多老弱妇孺分成了三营,每营的营老和营管都是由他们自己推选,而自愿追随过来的百姓也由他们原先村中的长者出任,宋襄公只是在安排强迫入营的那些罗定居民营老、营管时才进行了干涉,其它各营大都是自己决定的人选,报备上来即可。

摊子大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就难免要扩大。

第七百七十九章 抬满旗 赐满名第616章 我们知道皇帝跑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四十八章 败将第四百三十四章 滥杀放血第五十九章 开刀第七百二十八章 岳乐干的好事第九百七十三章 暂罢朝会第一百章 活该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义之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钱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军使第一千二十章 朕何其无辜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让南蛮子走!第三百四十六章 鞑靼人会帮忙的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与你同在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锋营出战第一百五十九章 役使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一百九十六章 军婚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满名你还是汉人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么?第九百七十三章 暂罢朝会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娘家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没了,怎么办?第一千二十二章 谭诣要干什么?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齐王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胁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来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杀过汉人否?第三百五十八章 没有退路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说话第616章 我们知道皇帝跑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猎头令第五百六十七章 为了活下去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诉朕怎么办第八百八十四章 贼秀才兵临城下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节督师府第一千零九章 汉人不杀汉人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国公夫人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当皇帝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来是咱闯营的!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饱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梁化凤第二百三十四章 决战 四第九百二十三章 汉奸无后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没了,怎么办?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两宫太后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脏俱全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616章 我们知道皇帝跑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千里大逃奔第五百九十章 没死的就是精兵第二百三十章 动摇第五百二十四章 矫诏封王第七百二十六章 这世道,为官不易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么意思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胆小鬼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真哈超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八百零四章 兴大狱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岗楼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们走!第七百零五章 打满州易,打唐三水难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儿是探花郎今天请假,明天开始努力更新第四章 投奔第十二章 凭证第五百八十八章 骑虎难下 不打也得打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637章 游射 僵持 全军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东有文督师在第二百零三章 炸营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击金旗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师称帝第二十八章 银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绝地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611章 夷虏所畏中国者,火器也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韩王也可做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四百六十九章 济度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