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运载能力超越同级型运输机

“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超临界机翼的潜力,进一步优化并应用到运十五大型运输机上面,这样的话我们的运十五一定可以做到比同级更大的运载能力和航程!”唐总师讲道。

掌声如潮,确实运十五非常有发展前景,毕竟双发涡扇发动机,肯定要比四发的伊尔七六等运输机省油,再加上超临界机翼,航程更远,装载能力更强。

林鹏记得前世的时候,运二零大型运输机就是因为采用了超临界机翼,所以它在最大起飞重量和机身比伊尔七六大的情况下,采用同样的四台发动机,却能够比伊尔七六装得更多更重,飞得更远,最大的功劳就是超临界机翼。

超临界机翼提高了飞机机翼的临界马赫数,在高亚音速的巡航状态下,阻力减小,这样一来飞机就会比较省油。

当然超临界机翼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在七十年代就有了,第一架采用超临界机翼的飞机便是空客的A300,这种机翼的剖面与常规的机翼剖面不同,它的前面很圆钝,而在后面下方好像挖了一块,形成一个弧度,后方更为尖锐。

这样一种双凸机翼,在气流流经下表面时就会更慢,这样一来飞行阻力就变小了。

当然要获得最优化的超临界机翼,并不是随便画个图就行的,还需要经过风洞试验来找出最优化的方案。

接着发言的是李铁主任设计师,没错就是林鹏的老同事,现在他混得不是太好,这可能也是由于天赋的关系吧,还只是一个主任设计师。

不过一飞院的主任设计师,收入也是很高的,年薪在五十万以上,所以这小子现在也已经成家立业,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至于宋雨晴他是不敢再有什么想法了。

李铁现在最大的愿望当然就是升到副总师的位置上去,毕竟比他晚来的宋雨阳都已经是副总师了,而和他一起进入一飞院的林鹏更是成为了重点型号的总师。

所以李铁也希望能够在运十五大型运输机项目搞个什么副总师当一当,就算副总师不行吧,当个总师助理也是很不错了,因此李铁非常急着表现,就第二个发言了。

李铁站起来道:“吴院长,我想说一说我的意见,可以吗?”

吴院长微笑道:“没问题,李铁同志,你可以大胆的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李铁心里一阵的激动,表现的时候终于来了。

李铁用两秒种时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朗声道:“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运十五大型运输机,不仅仅要考虑到外销,还要考虑到自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它的运载能力不仅仅要体现在载重上面,更是要考虑到装载的灵活性,所以它的货舱尺寸一定要足够大,足够宽,也就是我们要设计一架宽体的大型运输机。”

“其实我已经初步的计算和绘制了我心中的运十五设计草图,运十五大型运输机的机长应该在四十五米左右比较合适,翼展同样也设计在四十五米左右,机高大约十五米,最大起飞重量一百七十吨左右,正常起飞重量一百五十吨,最大载重五十吨,机身自重控制在七十吨左右,最大燃油重量七十五吨,最大航程一万公里,载重二十吨航程七千公里,最大载重航程五千公里。”李铁设计的这些指标非常的高,比RB的C2运输机都要超出不少来。

设计师们都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

最大载重航程要达到五千公里,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指标,C2运输机的最大载重航程为四千五百公里,而采用桨扇发动机的安70运输机最大载重航程只有三千六百公里,采用涡桨发动机的欧洲A400M最大载重航程只有三千三百公里。

如果运十五真能实现五千公里的最大载重航程,确实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百五十吨级大型运输机了。因为安70和A400M其实也是可以划归到大型运输机之列的,因为它们的最大起飞重量都达到一百四十吨了,最大载重量也接近四十吨,比一般的中型运输机超出一半。

所以要实现这些指标,就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当然有一个优势就是双发的涡扇二五B确实是比较省油的,因为涡扇二五B本身的性能指标是世界领先的,两台发动机在高空的巡航推力不需要很大,这样可以省油。

李铁继续讲道:“在货舱的尺寸方面,要考虑到外销和自用兼顾的需求,所以我认为货舱尺寸要比同级运输机更大,更宽,所以我想运十五的货舱宽度应该达到4.5米,高度4.2米,不含货桥的长度要达到22米,这样的装载的灵活性会更强!”

林鹏不由得想到了前世的运二零大型运输机,虽然有着二百二十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机身看着也比伊尔七六胖了不少,但是货舱尺寸其实还是偏小的,宽和高都只有四点一米,比起安70这样小一号的运输机来说,也没有什么优势。

不过那时候主要是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运二零采用和伊尔七六一样的发动机,不够给力所以机身如果设计得太大了,飞行阻力急剧增加,速度就会慢下来。

现在却是不同了,因为运十五可以装上世界上最好的涡扇发动机,涡扇二五B,两台加起来就要超过运二零的四台发动机,再加上最大起飞重量要低好几十吨,自然就可以把机身设计得更大一些,这样货舱容积就更大了,装载灵活性更强。

运输机货舱尺寸的增长,也是未来军用运输机发展的趋势,因为各种装备也是越来越大。

运十五最大载重五十吨,虽然运不了九九A主战坦克,但是可以运小一号的九六式主战坦克,至于更小的轻型坦克,两栖坦克,装甲车都可以运。甚至连155毫米的自行火炮也可以运,这种大家伙块头可比主战坦克还要大,如果运输机的货舱空间小了肯定不行。

所以运十五如果有四点五米宽度,四点二米高度,绝对是非常够用了,除了主战坦克,各种装备都能运载。

第六十五章 想成为女试飞员吗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歼20战斗机最后一次试飞第九百五十章 比鱼鹰更强的国产倾转旋翼机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众多自主推高端品牌第八百二十八章 大飞机精神就是大国工匠精神第八百一十九章 锁定竞争对手F15沉默鹰第四百八十九章 与B21同步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第四百六十四章 自主品牌终于要崛起了第九百三十七章 从歼轰七到歼轰八的艰辛历程第六百二十六章 年产二十万辆整车的新工厂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李铁的第二个春天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鹏汽车的年度改款新车要来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超音速机动才是歼20的绝活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皆大欢喜第六百五十一章 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小道消息满天飞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有代沟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宽体客机三足鼎立局面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竞标正式开始第五百九十八章 最耀眼的航展明星第一千一十三章 凯旋归来的英雄第七百八十四章 波音787和C929谁更优秀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龙之利爪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人才很重要第五百一十章 谁说自主品牌不能出精品第八十三章 全球第二款DSI进气道飞机第五百四十八章 终于轮到沙漠割裂迷彩的新飞豹上场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世界第三的直35重型直升机第五十九章 机翼结冰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鹏航空科技参加朱海航展第七百二十一章 用倾转旋翼机做舰载预警机第一百九十九章 局座又在电视上点评新飞豹了第六百零六章 大型宽体客机三剑客第九百五十七章 空军金头盔第四百一十七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飞院开展下一代舰载战斗机预研第九百四十四章 世界最强军用运输机设计单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发展准四代机第七百六十九章 航空史上的奇迹第二百零九章 不要小看了F35战斗机这货第五百九十九章 补齐重型运输直升机的短板第二百一十七章 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第一百八十五章 给大飞机项目提点建议第三百八十一章 ARJ21这是要抢波音737和空客A320的饭碗第六十一章 人机合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运13中型战术运输机下线第一百八十九章 无源相控阵也有优点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顺利进入大鹏通用航空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国战略空军(求订阅)第三百零五章 中国商飞成立第八百五十一章 ??综合性能超过伊尔76了第一千二百章 超越F35闪电战斗机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副主任设计师第九百九十五章 骨头鹰下线即首滑第三百三十二章 展望远程战略轰炸机第三百九十六章 还是期待一百吨的新中运吧第十八章 有一个美丽的女飞行员叫叶子第九百三十章 向老一辈航空人告慰第九百三十六章 为期三天的歼轰8定型审查第八百七十五章 ???小涡扇改燃气轮机海陆通用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轰20是飞翼布局的完美极致设计第一千零三十章 霹雳导弹可不是当年的不死鸟第九百一十四章 全球最先进的军用涡扇发动机第八百八十五章 ???涡桨十发动机平台试飞第三十章 从绝望到惊喜只有几秒钟第五百四十四章 巴黎航展将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秀场第一百六十八章 阔别六年再回朱海航展的全新飞豹第八百九十四章 ???蓉城航空的ARJ21-700支线客机第八百四十五章 ??普惠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第三百三十三章 第一个改飞前舱的女飞行员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飞院开展下一代舰载战斗机预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规则就是歼轰八没有预警机支持第七百零一章 涡轮叶片隐形裂纹的隐患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秘的宝马车技术资料第六百五十六章 空军需要一百架以上的运三零第三百九十六章 还是期待一百吨的新中运吧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国航空工业悄然崛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LX3碰撞测试满分!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航母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第一百九十九章 局座又在电视上点评新飞豹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国产战略运输机初步设计方案第七百三十章 飞机心脏病问题解决了啥都好办第九百九十章 第二架FC-31骨头鹰原型机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首次海试成功第五百八十四章 隐身机的优势太明显了第八百九十七章 ??静态体验翔凤的魅力第九百三十四章 直三五重型直升机突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新一代主战坦克动力:燃气轮机第一百七十五章 从五美元闯非洲到送上门来的订单第四百五十三章 打造纯正中国车第八百二十三章 C929宽体客机完成总装第四百六十八章 最热闹的竟然是大鹏汽车展台第一百三十五章 这不是首飞,是零飞行(再跪求订阅)第三百三十章 林鹏和叶子的约定第六百二十章 都市年轻女性的首选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只要一千二百万第六十七章 手把手教老铁制造惊喜第六百九十章 长江三千发动机进展第六百七十二章 3D打印技术第一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叶子和林鹏的婚事商定了第二百零八章 新一代歼击轰炸机竞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