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关东

初平四年的大汉帝国地图上,到处都是烽烟战火。…,

幽州公孙瓒率步骑数万,南下冀州,与袁绍相抗。

袁术盯上兖州,却被曹操施以一顿老拳,揍得鼻青脸肿后,终于清醒过来。豺狼心性不改的他又盯上了扬州,正虎视眈眈。

吕布与於夫罗联手攻打并州,高干已经焦头烂额。

凉州更不用说。至于徐州,下邳贼阙宣率众作乱,自号天子。陶谦正率大军征讨中……

也只有益州、青州、荆州等处安安静静,未闻祸乱。

蜗居在洛阳的天子本来懒得理会打得头破血流的地方军阀们,只是天下乱成一团,导致商途断绝,为数不多的朝贡供奉,都因为战乱而罢免了。本来诸侯们对奉养已经没什么作用的朝廷就毫无兴趣,此时到处打仗,更是乐得有借口不再往洛阳供输钱粮。诸侯们高兴了,天子急眼了。

朝廷已经基本丧失对地方的控制,王命不能出河洛。可是偌大个朝廷,架子还在呢。这么多官员要发薪水,还有皇宫内的花销。天子虽然没什么权势了,但排场得要讲吧?这么大个皇宫,得要人照看守卫吧?里里外外都得用钱,可洛阳的宫库里面宽敞得老鼠可以在里面列队,这怎么办?

于是,没办法的天子只好遣了太仆赵歧率人出京,奔赴各地去安抚诸侯,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重,各自休兵罢战。

自家的天下,却要放低姿态,去恳请那些自家的臣子休兵罢战。天子虽然是迫于无奈,但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羞耻。在永乐宫,天子气咻咻的对太后道:“时至今日,吾方知孟子春秋无义战之叹矣!”

自古以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崩乐坏,于是诸侯不顾周天子,而各自征伐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以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如今的天下,和春秋战国是又是多么的相似!

天子已经没有了实权,而地方诸侯们虽然没有明着自立,但在事实上,又与割据何异?

天子忿忿然:“若父皇仍在,匹夫安敢如是哉?”

又看向太后,道:“母后之前若允我征拜大将、遣朱儁刘备引兵西向。又岂有今日之局面哉?”

太后责之道:“若兵败,若何?”

天子高声道:“便是朱儁刘备兵败,又能如何?前番刘备与朱儁主动请兵而我不许,天下汹然,以至民心散乱、人不思汉。各地州牧连州跨郡,割据自保,眼中已不复有我这天子了!母后,这样的皇帝,做着有甚意思?我死之后,又有何颜面见历代先皇与父皇?

就是刘备入了凉州,挟了皇弟,我也不怕。刘备真有那本事,便让他扫平天下诸侯之后做个权臣又如何?至少这大汉,还是我刘家说了算!岂不比如今那些割据的贼臣要好得多?”

何太后习惯了自家儿子的言听计从,何曾听过天子如此诘难。她听完之后,气得话都说不出来,只伸着白嫩的芊手指着刘辨,道:“你、你、你……”想反驳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

少年天子那一颗脆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他觉得他作为天子的尊严和脸面,被诸侯毫不留情的扔在地上,来回践踏了个遍。为了洛阳朝廷钱粮不断有禄米可发,他堂堂天子,竟然遣了九卿出使诸侯,和言悦色低声下气的去请求他们罢战。皇帝做到这份上,大汉立国以来有史第一遭罢?

何太后缓过气来,叹道:“陛下,哀家如此,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自保,还不是为了保住咱娘俩的性命?”

天子愤愤然:“母后,刘备若要害我,当初为何要救我?诸侯讨董时,若在刘备营中,何至今日?母后所倚重的缨簪世族、四世三公的袁氏,袁术在南边自顾自的争地盘;委以秉政大权、位列台阁的袁绍,见洛阳凋败,亦弃我而去。此两人,一在豫、一在冀,兵甲钱粮无数,又何曾想起过洛阳的我与母后来?倒是母后处处提防的刘备,却是屡有朝贡。孰忠孰奸耶?”

太后闻之哑然,无言以对。她当初强忍悲痛,选择了在何进身边煽风点火导致何氏覆灭的袁绍作为依靠,不过是觉得袁氏世代大族,枝繁叶茂,门生故吏无数,比起崛起过快而又根基单薄的刘备来,更显得安全一点而已。她又不是神仙,哪里知道袁氏子弟如此狼心狗肺。袁术就不说了,袁绍难道天家待他还不够好?爵封列侯、位拜三公、兼录尚书事。独秉朝政、乾纲独断、荷以国事之重托!便是如此厚待,他亦辜负圣恩,毫不留情的弃洛阳而去,一路东向夺了韩馥的冀州,做他的“土皇帝”去了。本来朝廷就老的老,弱的弱,衰败得不得了,袁绍这一去,又带走一大批人,使得洛阳朝廷越发的冷清了。夜深人静之时,太后又何尝不恨。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她又如何肯去承认自己错了?

天子继续嚷嚷:“我就不信了,刘备等天下诸侯,哪个就还敢弑君不成?类董贼之暴臣,岂有二哉?”

天子胡乱发泄一通,终于累了,一屁股在矮榻上坐了下来,犹自气鼓鼓的。

太后长叹一声,道:“事已至此,陛下打算如何做?”

天子茫然道:“不知道!诸侯已经不尊我命。前番听了袁绍之言,因辽东之事又恶了刘备,而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处,又屡无音信,我亦不知如何是好了。”

太后沉默半晌,幽幽道:“今复召刘备来洛,可乎?”

天子刚才发泄一通,刚才的心气劲早已跑没了,又恢复原来那个拿不定主意的旧模样,思前想后,最后道:“太仆赵卿已离京,奉旨和解关东,待其消息传来再作决断罢。”

若是赵歧不负君命,能使诸侯罢兵并上贡钱粮,便没必要再去求刘备了。去召刘备,就表示自己之前错了。君王岂可轻易言错?

若是赵歧无功而返,唉,还是去请刘备支援好了。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好歹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父皇当年也还亲口夸过他不是?

至于让刘备率兵西向,还是算了吧。之前刘备讨平公孙度这个叛逆,为国立功。自己却听了袁绍匹夫的,急忙忙要刘备让辽东。因此伤了功臣之心。如今刘备听不听自己这个天子的还不好说呢。就算是听自己的,自己心中的帅臣朱儁却年老多病,今年开春已来,便一直在家休养。只怕是再也不能为朕出征了。让刘备独自征西,什么?别开玩笑了,没个人看着,谁知道他刘备能干出什么事来?虽然自己说不怕他刘备挟了皇弟,但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好不好!真出了这事,自己便只能哭了。可不能拿自己尊贵的性命开玩笑。天子如此想道。

太仆赵歧奉旨离了京,一路风尘仆仆先是到了冀州。北面的并州他压根就不打算亲自去,只是派了个使者去传达下旨意罢了。毕竟吕布和於夫罗,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还是先把袁绍这边摆平再说。

再怎么说,袁绍与公孙瓒都是读书人,有共同话题,袁绍更是一度曾在洛阳与自己同殿为臣,熟悉得很。这样调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不是。

这个时候,公孙瓒与袁绍已经斗了数阵。互有胜负。公孙瓒此时已经隐有退意。他率步骑自北而下,意图速战速决。奈何袁绍早有防备。公孙瓒本来就穷,军队不能久战,因为粮草不济。派人回幽州牧刘虞处催了几回粮草却也没个动静。久战不下,公孙瓒就想退了。但却不能让袁绍看出来,只能死扛着。

这时太仆赵歧来了,说是奉旨调解。姿态也摆得很低。公孙瓒有了台阶下,心中长吁一口气,立马就同意了,先是写了封书给太仆,向他大吐苦水,说是袁绍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欺骗他这个老实人在先,并不是他要主动挑起战端。然后又说自己愿意遵守皇帝陛下的旨意,暂时不与冀州为难。向天子大表忠心之后,公孙瓒又写了封信给袁绍,说:“赵太仆以周、邵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昔贾复、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纷,遂同舆并出。衅难既释,时人美之。自惟边鄙,得与将军共同斯好,此诚将军之眷,而瓒之愿也。”

于是主动罢战,引兵北退五十里。

公孙瓒既然服了软,袁绍也不是个二五仔,不能抓着一直不放。要是他敢追击,到时天下舆论纷纷,好名声的他可受不了。于是便也引兵南归。

太仆赵歧大喜,他也知道幽州苦寒,没什么油水,也没去寻公孙瓒,只是跟着袁绍,一个劲的叙述故旧之情,然后就是装可怜哭穷。说洛阳残破,无以奉养天子,作为国之重臣,希望袁绍能慨然解囊相助……

太仆赵歧希望能先说服袁绍,让离洛阳最近的袁绍先往洛阳支援点钱粮,然后他好再去兖、青、荆、扬、徐、豫等地……真是为难他一片赤胆忠心。

袁绍被赵歧一路烦得不行。不说答应,也不说不答应。又不想带赵歧回邺城让他看到冀州繁荣景象,免得他狮子大开口。于是一路上,只是引军缓缓而行。却不知道,魏郡此时却是风雨欲来。

第六百九十章 孙坚之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荆州之战(六)第七百五十章第六百十章 一封书信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五百七十六章 关中攻略第一百四十章 洛阳风云(五)第七十四章 蛮王之位(四)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卢植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一百六十二章 荥阳之战(二)第五十章 孤身说降第三十四章 洛阳灭蝗(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东征(六)第五百零六章 南阳之战(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扬州异动(四)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关中攻略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县失守第四百零八章 再败吕翔第八百一十章 战争爆发(十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后路已定第三章 县城风波(二)第八百十五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调整第七百十一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云动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八十章 刘恪成亲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击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图之谋(二)第八章 格物之论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谈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战江夏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东征(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兖州决战(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马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图谋冀州第五十章 孤身说降第七百四十一章 袭破罗县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实边第二十章 东莱故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孙之败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乱起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围马邑第二百八十六章 庐江陷落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四百三十章 杨奉作乱(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乱象(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黄公覆夜渡河津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离荆州(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六百六十五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围马邑(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营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战(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离荆州(三)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刘大战(十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孙之败(四)第十一章 为民除害(一)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纸第四百零八章 再败吕翔第四百章 白登之战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兖州决战(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东征(八)第五百七十四章 关中攻略第二百一十九章凉州风云(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五百五十四章 关中攻略(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刘大战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乱(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刘大战(十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实边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游说郭嘉第五十二章 势如破竹第五百三十三章 农业改革第六百四十八章 陈留出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三十八章 太学论儒第七百二十九章 汉大臣奏议还都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乱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图之谋(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张济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荆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并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