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晋封王爵

太傅杨彪在府中,忽闻天子使者至,出府迎之,然后接旨。皇帝在诏书上说大将军刘备功勋卓著,当受大封,希望太傅能够提出合理建议。然后率先上奏以闻。

杨彪看了诏书之后,也没多想,于是便上了一封奏书,里面提议增大将军刘备封邑五千户。结果这奏书被天子给打回来了。杨彪心想这还不满意?天下人口凋零如此,能增封五千户,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万户侯啦。还要如何?

既然天子不满意,杨彪就在府中琢磨,想来想去,不禁眼神一凝,莫非天子是要?杨彪越想越不对,于是便命仆人请众臣至府中议事。等诸臣齐至,杨彪把自己的想法一说,诸臣也愣住了。本能的就要反对,不过立马又反应过来。刘备乃是宗室,又有大功于国。根本就没理由反对啊。太祖高皇帝有白马之盟,刘备完全符合这条规定啊。不过要他们就这样同意了,心中又百般不情愿。

诸臣也不是有意要和刘备作对。主要是他们从天子登基以来就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到了青州,总算能过安稳日子了,他们也打算大展拳脚,一舒心中抱负,谁曾想青州完全与他们想象的不是一回事。这里军、政制度与汉制很多迥异不同,大事几乎都由刘备一人说了算。他们就算是想插手进去,也无处下手。后来还引发杨奉之乱。

杨奉之乱后,刘备与太傅杨彪达成协议,两边安静了许多。但诸臣还是觉得不够。不过他们跟随着天子在长安时,命运多舛,很多有能力的都被董卓给杀了,然后各种战乱,老去的、病逝的、饿死的,不计其数。能到青州的,也是寥寥无几了,所以凭借他们的势力,也没法和刘备争斗。但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杨彪与诸臣商量来商量去,得,别再延误了,天子都没意见,我们磨蹭个什么呀。都是他们姓刘的自家事。于是杨彪想了想,便上书天子,说因中山王刘稚薨后无子,国将除,请封大将军刘备为中山王。大将军执掌朝政,天下元戎,讨平叛逆,收复汉土,于国有大功,当裂土以封,自古功必赏、过必罚,同于山河。伏惟陛下明察之。

中山王刘稚,熹平三年即王位,兴平五年薨,无子,谥节。因当时天子还有两个,而刘备与袁绍还在打仗,当时也没人管这事。现在冀州已经平定,但是中山节王没有后裔,便只好便宜了刘备了。

天子收到诏书,问对群臣。群臣皆曰可。于是便命光禄勋择日拜刘备为中山王。刘备闻信,上表固辞之。言辞恳切,感人肺腑。如此再三,天子不许,刘备遂受命。

这日,风和日丽,天气清新。是一个黄道吉日。朝会之上,百官分列于殿下,各自站定观礼。谒者引光禄勋和刘备一同出列站到殿前,然后正坐于殿下,直面皇帝。光禄勋这时就上前,对刘备一拜,举手曰:“制诏以刘备为中山王。”然后就是宣读诏书,里面有封建刘备的原因等等,读策书毕,然后谒者和光禄勋向刘备行礼。接下来尚书郎以准备好的玺印绶交给侍御史。侍御史上前,东面而立,授刘备以玺印绶。刘备再拜顿首三次。赞谒者同时高声曰:“新封中山王刘备,谢恩。”天子也在殿上回礼,中谒者报谨谢。赞者立曰:“皇帝为公兴。”重新归坐,刘备再拜谢,起来就位。这样,整个流程就完成了。全程严肃、寂静,充满了仪式感。从今天开始,刘备就是新鲜出炉的中山王了。

шшш ★ttkan ★℃o

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失去中山王爵位二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他的后裔子孙刘备,又重新成为了中山王。

刘备晋封王爵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临甾城。朝会之后,刘备乘着车驾回府,夫人卢珻率妾室子女皆出迎,伏地拜见,口称大王。刘备一一扶起,同进府,往见刘母。刘母精神已不大好,闻刘备已经封王,顿时老泪纵横,忙让刘备告奠祖先,好让他们在地下得知这个好消息。刘备于是便命府中准备祭品,以慰祖先在天之灵。

第二日,百官皆前来,拜见刘备。刘备于是在府中,大罢宴席,以宴群臣。刘备封王,麾下文武最为最高兴。不少人喝得酩酊大醉。

有人看到刘备府中气象,心中暗叹。刘备能顺利封王,得益于他姓刘。但将来是否能够再上一步,那就真不好说了。现在朝中很多人只是把大汉的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罢了。对刘备的期望不过是一个良臣、最多是一个辅佐帝王中兴的贤王。但想让刘备成为天子,前面一片荆棘,阻力重重。反对的,不仅仅会是宗室诸侯王,还会有朝廷大臣和天下士人。毕竟天子未曾失德,而天下也逐渐宁静。皇帝也不是无子,无缘无故的就换皇帝,凭什么?

袁绍、袁术等人那是造反,所以他们胆敢称帝。刘备你自己要造汉室的反吗?你要自己否定自己所拥护的政权吗?

当然,这个时候的刘备,他没有去想那么多。也没想那么远。天下还有曹操、孙坚、还有刘璋。这些人未曾降伏之前,他是不会再有什么激烈动作的。而刘备唯一的好处就是,他如果再想进一步,麾下的文武,基本上都会全力支持,而不会出现历史上曹操封魏公、封魏王那样,每次都弄得血流成河要死一大批人才行。

因为曹操那是摆明了要另起炉灶,一步步的逼迫汉室想要篡夺江山。而刘备却不同,他虽然也是在另起炉灶,但他是宗室,天然就有着正确性。当年天下大乱,两帝并立、诸侯相争的时候,他麾下的文武与百姓,是把他当做了未来唯一的希望的。而刘备这些年的表现,也从来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地盘越打越大,兵马越打越多,户籍在册人数爆炸式增长,社会渐趋稳定,农业生产在恢复,经济在发展……所以刘备封王,他们满心期待,觉得这是刘备应该得到的封赏。至于将来,如果刘备能够当皇帝,他们自然觉得也很不错。那样的话,他们就是汉室三兴的开国功臣,而汉王朝还是那个刘姓的汉王朝,没有改朝换代,江山也没有落入异姓之手,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第三百五十五章 荆州之战(三)第六百八十四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战平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计(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军尽墨第六百三十章 战争序幕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三百四十四章 诸贤北归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凉州之战(二)第八百零四章 战争爆发(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关东(三)第十一章 为民除害(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战平城(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东征(二)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七章 拜师卢植第七十一章 蛮王之位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数路(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凉州风云(五)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岛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战(完)第七百十一章第六百五十八章 兖州决(七)第七百零六章 沛县易手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绍之死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荆州之战(二)第六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七十章第五十一章 小试身手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五百六十四章 关中攻略(十六)第六百二十四章 关羽还击第六百五十六章 兖州决战(五)第八百零九章 战争爆发(十)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东征(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公孙第二百八十六章 庐江陷落第五百五十五章 关中攻略(七)第六百章 此处无题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归心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击破敌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骤起第五百八十章 汉中之战(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关东(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鲁肃出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赵慈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见闻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刘大战(九)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势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单于说吕布第九十七章 长社之战(二)第六十一章 广阳除恶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势危急第四百零八章 再败吕翔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兖交锋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员任免第二十三章 东莱故事(4)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三百一十章 据有二郡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骤起第六十二单 广阳除恶(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诸国来献第七百五十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谋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绍之谋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吴军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东征(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四十六章 孙策出兵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东征(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荆州刘表第二十七章 东莱故事(这应该是第几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乱(二)第四十一章 诣阙上书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阳城破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败亡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烧高柳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动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动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