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辽东往事

辽东,幽州。

此时的幽州,已经完全变了样。数年前,中山王世子自长安来此,代父服丧,居于楼桑。世子身份贵重,从长安到幽州,自然是不敢怠慢。于是在楼桑设燕山卫,调集步骑五千屯驻于此。

又大兴工程,把涿县和幽州城拆了重建,此时城墙多用黄土,而涿县和幽州城则多采山石为基,外以砖石,内夯黄土。比以前不知道要坚实多少倍。

后来刘备一看既然都搞成这样了,那索性就把幽州的路给修一修吧。兴修全国的主干道本来就是他的计划。虽然有生之年可能也完不成这一巨大的目标,但局部地区先修一修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着关系到边疆的长治久安,先修幽州,也没有人能说半点不是。毕竟北海那里就已经在修了,有这个例子在前么。

修路首先就是要确定图纸,刘备召集了群臣,把地图拿了出来,然后对诸臣道:“吾意欲使幽州各郡县道路通畅,尤其是幽州新拓之地。若道路不通,一旦有事,兵马难行,恐又为朝廷之祸也。汉家将士之牺牲又有何意义?”

当年刘备在幽州,先后灭了公孙度和高句丽,尽夺其地,后来黄忠等人在辽东,四处搜寻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和公孙恭,屡获不得,却是把山野之间的胡儿、野人杀了不少。惊得他们一退再退,又让汉人得了不得地方。这会的幽州,地盘却是比汉朝原有的大了几乎一倍了。

新得之地,也在渐渐移民过去进行屯垦开发。但要是不修通道路,派驻军队、官员进行治理。几十年后,那里会是个什么情况,估计谁也不知道了。

在座诸臣,无一不是这世间人杰,哪里不知道修路的重要性。道路通畅,方便百姓出行、商贾往来,能使天下互通有无,最紧要的是朝廷的控制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是以他们压根就没有不同意的意思。唯一要考虑的是,这一次,需要向幽州划拨多少钱粮,发动多少力役。

修路的消息传到了幽州,整个幽州上下顿时沸腾了。修路的好处,上至士绅,下至贩夫小卒,皆知其利。当然,这事真要做成,也没那么容易。堪察选址,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

这山野之间,并不全是无主之地。道路延伸出去,要经过别人家的地,自然就要经过别人的允许。补偿不合人家的心意,人家自然可以拒绝。汉朝可是没有强拆一说。地主不肯,衙门也只能干瞪眼。当然,有些人你可以想办法拿捏住他的痛脚,让他不得不妥协。但有些人,身上什么破事、把柄都没有的,那就让人头痛了。另外,还要防止群体事件的发生。煽动民意一起来对抗官府征求更大的好处,士绅们玩起这一套来简直就是炉火纯青。

这一切,刘备是不可能去管的。越级管理放在哪朝哪代都不合情理。刘备只把这次修路当做一次考验,是不是真金,有没有能力,这一次事件中,就基本上可以看得出来了。密布天下的采风使,干的就是这个活。要是有脱颖而出的官员,那自然就会上后备名单进行培养了。

在轰轰烈烈的辽东建设当中,却是意外查获了一个情况。当年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和公孙恭自出逃之后便一直不显踪迹。如今却是在临海的地方得了消息,此二人逃离高句丽之后,竟然一路东奔入海,劫了小舟,逃往倭奴国去了。

如今这两人在倭奴国,竟然混成了一方诸侯,在那里逍遥快活的很。只不过异国蛮荒之地,终究比不得汉土舒服。二人到了那里,重整旗鼓,稍加整饬之后,便又有渡海之意。于是遂遣麾下武士,浮舟渡海,潜至辽东境内,探听动静。谁曾想,到来还未许久,就被汉民给发现了。

幽州各地,在战乱逐渐平息之后,官府立马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编户齐民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这会幽州地面上,流民已经成为一个过去世的名词了。在这片百废俱兴的地面上,所有的土地都被清点丈量完毕,没有土地的人们,又重新被授予了田地。自古至今,可以说田地才是根本。有了自己田地,自己忙都自己不过来,除了商贾,又哪里会有人四处乱窜?

这被抓的人,一没路引,二又不是货郎、商贾打扮,如此行径,岂不可疑?被汉民给围了,竟然还想反抗。于是这下确认无疑的汉民就一拥而上,把这人给擒了,捆成肉粽似的便抬了送往官府去了。官府一审之下,不由大喜,竟然发现了一条大鱼。于是层层上报,最后,案卷就到了刘备跟前。

刘备看了案卷,心中一叹。怪不得遍寻不着,原来这两人却是去了倭国。本来公孙度都已经死了,刘备也不愿为难他的子嗣。只是当年公孙康等勾连高句丽人妄图祸乱辽东,这才勾起了刘备的怒火。然后管亥奉他之命,四处刺探公孙康等人的踪迹。管亥死后,继任者仍然照旧。哪怕多年以来,刘备早就把这事给忘了。但对下位者而言,却是不敢懈怠半分。谁知道哪一天,主上又会把这事给想起来呢?

结果多年寻访没有踪迹,无意之间却又破得此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刘备此时身居高位,手里事情一大堆,早也没了为难公孙兄弟的心思。他想如果能谈一谈的话,倭国让公孙兄弟霸着也不错。那里盛产金、银,水产丰富,正好与汉朝互贸。而且有了这个尾巴在那里,日后那里若是但凡不合汉朝心意,汉朝都可以发兵攻打。至于现在却是暂时没有这个必要动那里了。

于是刘备就唤了人来吩咐下去:“着人往辽东一行,且放了倭国来人,与之且谈上一谈,问一问倭国详情,探一探公孙底细。”

这却是要未雨绸缪,为将来做打算了。刘备相信,公孙兄弟并不是什么蠢人。在中原汉土蒸蒸日上,诸侯争霸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再冒着巨大的风险来觊觎中国之土的。

他们之前还心存幻想,无非是消息不通,只以为中原诸侯仍然在混战不休,他们还有可趁之机罢了。如今便彻底灭了他们的幻想,让他们认清现实。到时冷静下来了,自然就会知道要如何选择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乱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八百十七章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辕门斩将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八百十五章第七百零四章 萧县陷落第五百三十九章 审荣献城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桥(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击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东征(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杨奉作乱第七百二十九章 汉大臣奏议还都第二章 县城风波(一)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术第四百五十六章 风雨并州(十一)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战夏侯第二百一十一章 凉州风云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异(二)第七百二十章 安陆之战(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势突变第五百七十三章 关中攻略第五百七十四章 关中攻略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发河内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学院第七十三章 蛮王之位(三)第四十五章 风波又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风雨并州(十一)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游说郭嘉二百二十五章 吕布穷途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东归附第四百二十九章 杨奉作乱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章 县城风波(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后虎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凉州(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绍动作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东征(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战场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设谋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设谋第三百四十四章 诸贤北归第五百七十二章 关中攻略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八十四章 风雨前夜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发河洛(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后虎第八百十三章 攻败垂成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关东(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东征(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贾诩所谋第八十六章 风雨前夜(三)第七百零四章 萧县陷落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刘大战(六)第三百八十章 袁刘大战(十)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阳风云(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凉州大战(四)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八百零九章 战争爆发(十)第三百五十七章 荆州之战(五)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二十六章 东莱故事(6日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桥(四)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号第一更)第八百十六章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战(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刘虞病逝第六十一章 广阳除恶第三十八章 太学论儒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三十八章 太学论儒第一百二十三章 郑门立雪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东征(完)第二百五十章 刘协心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游说郭嘉第四百三十章 杨奉作乱(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三百零三章 袁术称帝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数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凉州风云(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绍动作第三百一十九章 吴郡陆氏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汉军突围第三百三十四章 张飞抢亲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阳风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