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硝烟

在这次裁减冗官中,遭裁减的最严重的其实不是九卿,而是三公府。

从丞相府拆分而来的三公府,早就形同虚设多年,其中的权职绝大部分被九卿、尚书台侵夺,连三公都成了虚职,可见他们的属官。

三公府大大小小的属官,直接间接,高达五百多人!

在罢三公府时,其所属的大小官吏,陆续以各种名义,被分配到了九卿、尚书台、御史台等各府寺。

但在王允的计划中,他们是‘完全冗余’,被划定为裁减对象。

司隶校尉,唐府。

唐瑁近来有些不顺心,朝廷对于司隶改革的停滞,不断给他施加压力,偏偏上下掣肘,令他举步维艰,不堪其扰。

后院,他身前站着三个人,都是司隶校尉下的从事史。

其中一个小心的捧着一块玉递上去,谄笑着道:“唐公,这据说是前朝窦太傅所有,下官不太懂,请您掌掌眼。”

唐瑁一惊,连忙双手接过,放在眼前,细细打量。

温润细腻,色泽通透,一看就是好玉!

唐瑁激动的难以控制表情,端详半晌,咳嗽一声,目光扔在玉上,道:“嗯,是块好玉,你得好好收着,足以做传家之宝。”

那人连忙道:“小人哪里养得起这样的精贵之物,那个,要不,唐公,帮小人暂且养一养?”

唐瑁瞥了他一眼,故作沉吟的道:“也不是不行,不过,我得给你个抵押之物,将来你拿来交换就是。”

那人当即就道:“哎哟,小人信不过任何人,还能信不过唐公不成,您就受累,替小人养着。”

唐瑁这才展露笑容,道:“伱这样说,那便这样吧。对了,你们今天来是有公事?”

三人对视一眼,另一个人一脸小心的抬手道:“唐公,小人听说,朝廷要裁减从事史?”

唐瑁早就猜到了,这会儿还是点头道:“从事史十六,假佐二十五,朝廷认为太多了,权责不明,冗官太多,需要裁减十人。”

送玉的那人恭维道:“朝廷所虑极是,理当如此。就是,就是,现在同僚人心惶惶,无法用事,所以我等三人来问问,这个,是否有了名单……”

唐瑁脸色一沉,道:“胡闹!朝廷大事,岂是你们可以随意打听的!”

三人吓了一跳,脸色都僵了。

旋即,唐瑁又淡淡道:“你们三人都不在名单之上,回去好好做事。”

三人大喜过望,道:“是是。多谢唐公,多谢唐公,下官告退。”

唐瑁望着如蒙大赦,喜笑颜开离开的三人,目光又转向手里的玉,目光热切的自语道:“真的是窦太傅所有吗?”

不论是与不是,到了他手里就是,然后,价值连城!

与此同时,董卓府邸。

回京后的董卓,那是继续扮演忠臣良将模样,在朝廷里寡言少语,出口必是‘良策’。

这会儿,他正在府里津津有味的看着歌舞,双眼都在领舞的妙龄女子身上,伸着头,双眼放光,仿佛下一刻就能流出口水来。

牛辅,贾诩坐在一旁,牛辅大口朵颐,根本不在美女身上。

贾诩则眯着眼,看着美女,余光不时扫过董卓。

他有种清晰的预感,董卓必不长久!

但贾诩还没有想好去处,以他作为牛辅以及董卓的幕僚,敢收留他的人并不多。

同时,一般人,他也看不上。

有两个人,悄悄进来,看着董卓正在兴头,站在不远处不动。

贾诩余光瞥了眼,装作没有察觉。

一个是太尉府掾史,一个是令史。

董卓是发现了,但他没有理会,口里不停的喊着‘好好好’。

又是一阵子,曲罢舞终,董卓这才意犹未尽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笑呵呵的道:“不愧是东都,这般舞姿,在西凉是见不到。”

“太尉说的是,”

进来的两人中的令史,接话上前,一脸讨好笑容的道:“这些是洛阳有名的歌姬,下官用了不少时日才将她们请过来的。”

董卓笑容满面,道:“甚好,甚好。”

令史扫了眼在座的人,递过一张地契,谨慎又媚笑的道:“下官听闻,太尉在这里住的不习惯,下官刚买下了城东一处宅子,太尉何时有空去看看?”

董卓哦了一声,道:“令史有心了。”

却没有接。

掾史观察着董卓,若有会意的上前,道:“太尉,那些歌姬,下官等都已买下,愿送与太尉,闲暇时解闷,还请太尉勿要嫌弃。”

董卓顿时展开笑容,道:“掾史这么说,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掾史见着就道:“只愿太尉高兴,下官等还想跟随太尉,多多效力。”

董卓哪里不知道他们的意思,面上愣了下,好像才反应过来,沉声道:“你等放心,有老夫在,定当无事。”

两人闻言,大松一口气,连忙抬手道:“多谢太尉垂怜。”

董卓笑呵呵的,完全不当回事,道:“且坐。”

两人谢过,坐到了牛辅、贾诩对面。

贾诩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下,并没有说话。

……

廷尉府,钟繇头疼不已的出了官衙,直接进宫。

宫里的荀攸不比他轻松,不知道是不是他举荐的人太多,这次被裁撤的人中,尤其是中上级官吏,与他或多或少有关的人占了近三成!

要被裁撤,自然不会束手就擒,走关系是最正常的动作。

荀攸躲了很多人,可也有不少人是避不过。

等钟繇进了尚书台,两人在偏房坐下,相视一眼,皆是无奈。

王允的裁撤名单,并非是蛮横无理,给出的理由,这边裁撤,那边合并,有理有据,令他们开口都难。

钟繇坐了一会儿,还是忍住的肃色道:“裁减冗官,除了能够节省钱粮,朝廷也好,各州郡也罢,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推行陛下的‘新制’,我觉得,王公好像并没有理会这其中的意思。”

朝廷的改制,其实基本上到位,剩下就是需要时间来精雕细琢。而针对地方,也只是在司隶校尉刚刚开始。

裁减冗官,除了节省钱粮,也在于为地方改制腾出空间。

荀攸喝了口茶,忽然道:“我觉得,这次的裁减冗官,不像是王公的手笔,似乎有人在为他出谋划策。”

钟繇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朝廷上下,谁不知道,那刑曹尚书李儒是王允的人。

荀攸说完这一句也觉得多余,直接点题,道:“我想,晚上,去拜访一下丞相。”

钟繇直接摇头,道:“尚书台、御史台,哪怕是宫里到处都是说情的人,丞相现在躲着所有人,即便见你,你指望他能说什么,做什么?”

荀攸心里瞥了眼门外,低声道:“我听说,大长秋都有人送礼。”

钟繇神情陡变,俯身凑近,沉色道:“收了?”

‘阉党干政’,在这个时候异常敏感,前不久大将军才率兵杀入禁宫,要是再有内监干政,外廷文官集团必然群起而攻之!

荀攸道:“我不清楚,只是听小黄门说起。”

钟繇坐回去,一脸肃色,心里揣度着,真要是有内监干政,他们该怎么办。

刚要开口,就听到门外脚步声突起,有个小吏快速走过来,走到荀攸身后,低声道:“尚书,刘中丞进宫去见太后了。”

荀攸面露异色,摆了摆手,看着钟繇道:“御史台要出手?”

钟繇若有所思,道:“这一次,御史台被裁减的最多。”

御史台与尚书台并列,权责重大,拥有监察百官的特权,在朝廷中的地位十分特殊。

荀攸又瞥了眼门外,道:“我听说,王公近来时常出入景福殿,与陛下关系日渐亲密,你说,会不会是陛下的意思?”

刘辩对于大汉朝廷的改革,从‘外台’到‘尚书台’,‘三台’之中,唯有御史台一直没有动过。

钟繇心里微动,想到了刘表的突然任命,问道:“陛下在宫里?”

荀攸摇头,道:“一大早就出宫了。我们去见王公?”

钟繇沉吟,道:“再等等,我进宫时看到司隶校尉的马车,唐公应该是去见王公了。”

荀攸一怔,旋即皱眉。

司隶校尉的改革,现在是半推半就,多半停滞。很多他们的想法没办法落实,唐瑁对于改制是推三阻四,仿佛另有想法。

这位的身份太过特殊,令他们束手束脚,无法过多干预。

现在的情形是,一面是他们要在各郡县任命六曹官吏,增加人手;一面是王允要裁减冗官,看似不相干,实则已然冲突到了一起。

王允的值房。

唐瑁坐在王允对面,悠闲微笑的喝茶。

王允看着他,暗自警惕。

司隶校尉的身份十分特别,与御史中丞,尚书令在朝会中有单独席次,号称‘三独坐’,虽然位分在九卿之下,但实际上的地位,近乎与三公持平。

加上这位又是皇帝陛下的老丈人,所有人都在看着,预期着唐瑁即将入尚书台,成为新一代外戚——大将军。

唐瑁放下茶杯,从容自如的道:“王公也知道,朝廷正在对司隶校尉推行‘新制’,司隶校尉所辖官吏根本不够用,还需另外调集。现在王公反要裁减,下官着实难办。”

王允神色漠然,道:“唐公,司隶校尉冗官太多,沉淤多年,理当裁减。”

唐瑁见王允不买账,心里生怒,笑容减少了一点,道:“那,王公裁减当裁减,下官再自行招募?”

王允头一抬,越发冷漠,道:“唐公,裁减冗官,是陛下的意思。”

唐瑁笑容没了,道:“既然王公这么说,那下官去找丞相陈情。”

说着,唐瑁直接起身,根本不给王允多说话的机会。

王允看着他的背影,脸色不变,心头却破口大骂:奸佞!

李儒进来,与唐瑁交错而过,刚要抬手见礼,唐瑁却冷哼一声,甩手而走。

李儒目色微变,连忙快步进来,见王允一脸的忍怒不发,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王允表情慢慢恢复,继续看着身前的公文,淡淡道:“什么事情?”

李儒还在想着唐瑁为什么生气,嘴上道:“王公,周家,马家,刘家,丁家……很多人急着求见王公。”

这些姓氏的家族,都出有三公,当今世家大族,影响力巨大。

王允抬眼看向他,道:“你替我挡了。”

李儒瞥了眼外面,上前低声道:“王公,不能挡。他们虽然不满,却也是连为助力的好机会!”

王允静静看着他,心里计较一阵,道:“好。”

“下官来安排。”李儒喜色道。

这么多人,肯定不能同时见,而且不能公开见,否则会让人起疑。有了这么多助力,他们做起事情来,必将得心应手,于日后更有大用!

说完这个,李儒又回头看了眼,面露疑惑的低声道:“王公,唐公怎么那么生气?”

王允面无表情,道:“他是来阻止我裁减冗官的。”

近来,找王允求情、游说,明里暗里阻止他,甚至公然行贿、与他怒喷的不知道有多少,令王允大为光火。

李儒心里一惊,脱口而出道:“王公,切不可与唐公闹僵,王公如要更进一步,他的话比任何人都有用!”

说完,李儒就后悔了。

王允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李儒预想中的生气,默默一阵,道:“你要我如何做?”

李儒注视着王允,思索片刻,道:“不如,晚上宴请唐公,对于司隶校尉的冗官裁减,交给唐公来办,对错好坏,皆是唐公的,这样既结好于他,也能让王公置身事外。”

王允双眼微睁,有明显的怒意,但旋即就道:“好。”

李儒见王允听劝,心里大松口气,对他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那,下官这就去准备。”李儒抬着手,准备走。

王允很忙,他同样更忙,不知不觉,李儒俨然成了王允的代言人,对外的事情,基本都是他在做。

不等王允说话,一个小吏急匆匆进来,看了眼李儒,来到近前,道:“王公,丞相那边刚刚批准了尚书台的一道条陈,将六曹三十六侍郎裁减为十二人,并允许扩充其属官至三百人。”

王允神色骤变,猛的抬头,道:“什么时候?”

小吏吓了一跳,道:“就在刚刚。”

王允看向门外,仿佛还能看到唐瑁的背影,脸色阴沉的可怕,双眼里浮动着杀机。

李儒还是第一次见王允这种表情,顿时不敢说话了。

尚书台下,原本的尚书令,仆射等皆已经被废除,而六曹之下,各有六个侍郎,所以是三十六侍郎。但因为九卿被削,尚书台陡然抬升,权职重大,相对的中下层官吏反而不够用。

是以,削减侍郎数量,增加中下层官吏,一直是‘新制’改革计划中的一部分。

但时机不对!

在唐瑁甩手而走,进了丞相值房,杨彪突然批准这个条陈,针对性太过明显了!

王允几乎是在眨眼间就恢复了神情,漠然拿起笔,审阅身前的公文,道:“我不同意。都去吧。”

李儒心怀不安,王允明显是在盛怒之下,他不敢多劝,抬手无声的退了出去。

李儒出了没走多远,看到唐瑁笑呵呵的出了丞相杨彪的值房。

两人对视,唐瑁笑容和煦,一副礼贤下士模样。

李儒慌忙抬手。

唐瑁没有与李儒说话,因为李儒的品佚还不够。

李儒目送着唐瑁的背影,又看了眼无声无息的杨彪的值房,神情晦涩。

尚书台就这么大,几乎没有秘密。

很快就传到了荀攸与钟繇的耳朵里。

两人没有丝毫的幸灾乐祸,反而是沉色不语,心头压抑。

作为想做事的官员,他们最怕的就是权臣争斗,令朝廷乌烟瘴气,难以立足。

从阉党、大将军何进、再到袁隗,现在,变成了杨彪与王允?

安静了好一阵子,钟繇肃色道:“我去见陛下。”

荀攸看着他,道:“你要与陛下说什么?是叫停裁撤冗官,还是训斥丞相?他们有做错什么?再者,我等身为臣子,总是委事于上,岂不是笑话?”

钟繇拧起眉,道:“你说怎么办?”

荀攸坐直身体,双眸炯炯,道:“我是吏曹尚书,凡是裁减都得我同意,必要的时候,我会与王公据理力争。”

钟繇一惊,一个中黄门突然进来,端着一盘子奏本,道:“荀尚书,丞相让小人送来的。”

荀攸与钟繇对视,接过盘子,等中黄门走了,两人信手打开。

钟繇看了几本,抬头道:“是弹劾王公的。”

荀攸从底下又抽了几本,道:“都是。”

两人对视着,皆是面色沉凝。

杨彪送来这些弹劾王允的奏本,其意不言而喻。

“去见陛下吧。”钟繇道。

荀攸目光坚定,道:“暂且不用。”

他已经准备好,要与王允据理力争了。

……

这会儿,刘辩已经在城外的禁军大营。

高台上,刘辩扶着栏杆,双眼兴奋的看着校武场,身后站着皇甫嵩,董卓,徐荣,曹操,赵云,华雄,郭汜等一大群人。

而校武场上,典韦与张辽各骑着马,一个手持长刀,一个挥舞大矛,大吼着,正在奋力对拼。

张辽本就以勇武著称,少有对手,但是在校武场,几乎是一面倒,面对初生牛犊的典韦,居然毫无反手之力,被压着打,眼见就要坚持不住。

围观的人都面露惊讶,他们都是知道张辽的,却没想到,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傻大汉,居然这般厉害。

刘辩看的十分满意,眼见张辽要落败,大声道:“好了,二位卿家都上来吧。”

举着大矛就要砸向张辽的典韦,闻言一个斜弧,大矛从张辽头顶滑过,及时收手。

张辽知道刘辩是为了给他留面子,稳住战马,抬手与典韦道:“佩服。”

典韦瞪着双眼,咧嘴笑道:“承让。”

眼见两人停手,刘辩转头向身后的一群人,笑着道:“诸位卿家觉得如何?”

曹操闻言就道:“典韦勇武,臣仅此一见。”

曹操确实佩服,张辽的本事他很清楚,能将张辽逼到这种地步,这典韦有万军不当之勇。

皇甫嵩,董卓等人没说话,脸上却难掩惊讶。

刘辩看着他们的表情,满意的点头,转身向下走。

皇甫嵩这才有机会说话,跟在刘辩身后,道:“陛下,目前禁军大营总兵额是七万六千人,臣分为五部,各一万五千人,自成一军。另外,臣在准备组建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战马基本妥当,正在遴选士卒……”

刘辩静静听着,没有打断。

身后的董卓暗自沉眉,这不声不响,朝廷就突然有近十万大军了?

曹操,张辽,赵云等人则有些热切的注视着刘辩的背影,心里十分渴望统领一军。

只有领兵才能出战,只有征战,才有军功!

现在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正是英雄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之时!

刘辩慢慢踱步,余光瞥了眼身后,几道人影晃动,心头不由的振奋——他现在不缺将领了!

皇甫嵩等了一会儿,又道:“陛下,除此之外,三辅之地正在整顿,预计有两万多兵马,臣考虑,也列入禁军大营。”

刘辩眉头一挑,这一下子就增加到十万了!

他下意识的开始估算他的家底,十万大军的消耗,根本承担不起!

‘开源节流!’

刘辩心里浮现这四个字,要节流,更要开源!

皇甫嵩同样知道国库的情况,道:“关于屯田一事,臣与尚书台几经商议,从兖州,冀州,司隶,各划出一部分,总数五千顷。”

‘吃饭是解决了。’

刘辩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五千顷的田亩,只是够十万大军的伙食,其他的俸禄,用度以及兵甲,马匹等等,仍旧需要一大笔钱粮。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屯田的耕种,得明年才能开始,这十万大军的开支,刘辩今年就得给出来!

‘少说得十万缗。’

也就是一万万钱,刘辩的内库加上朝廷的国库,总数也就这么多,要撑到明年的夏税,缺口至少还有十万!

刘辩暗自深吸一口气,道:“朕知道了。”

皇甫嵩哪知道刘辩心里一瞬间转悠了这么多念头,闻言顿了下,没有继续再说。

潘隐小碎步上前,在刘辩耳边低声道:“陛下,大司农弹劾左仆射,行贿受贿,培植私人。”

刘辩看向洛阳城方向,双眼厉芒如雾,淡淡道:“不急。”

节流势在必行,任何人都不能阻挡!

第320章 十八路诸侯第357章 分兵第268章 盟约第345章 董卓撤兵456.第456章 金刀之谶第97章 大图谋498.第498章 回宫第407章 此消彼长第26章 祸国之人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第250章 鏖战第212章 大败481.第481章 难全第307章 怒气434.第434章 京内京外第390章 毒计第227章 争风吃醋443.第443章 金碧辉煌510.第510章 诸事得宜第367章 不啻惊雷第260章 轻描淡写第406章 杀鸡骇猴第164章 郭嘉的猜测 洛阳的沸腾第397章 刀风起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第344章 都是坏人第325章 心思诡谲第270章 不是钟繇第83章 杀气(跪求首订)第24章 诛心435.第435章 暗潮第133章 郭嘉第168章 接着奏乐,接着舞第514章 诗酒第146章 上天示警第2章 杀入禁宫第200章 大忠大奸第117章 宣战第263章 不再继续忍耐449.第449章 田丰的狠辣第211章 赵云威名467.第467章 生分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第174章 峥嵘之人第284章 这可怎么办啊?第84章 代君行事第101章 匈奴入塞第309章 后将军袁绍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第156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第289章 刘备 徐州刺史447.第447章 天灾人祸第104章 出征第74章 王允的野望422.第422章 强龙与地头蛇第181章 贾诩三策 曹操再败第47章 阉党的报复(改书名啦)第245章 曹操的紧迫第83章 杀气(跪求首订)第356章 天雷滚滚第158章 郭嘉失算 贾诩得计第385章 争斗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105章 匈奴单于502.第502章 都是千年狐狸第322章 千年狐狸第41章 就今晚吧第297章 许县怎么样第226章 不隶台阁第133章 郭嘉第95章 王佐之才第120章 应声栽倒第386章 重复的历史第141章 臧霸463.第463章 贾诩之言436.第436章 野心第380章 破局第297章 许县怎么样第400章 慎言慎言!426.第426章 登门拜访489.第489章 战第293章 御驾亲征第46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第187章 刘表的野望第131章 大汉蠡贼第406章 杀鸡骇猴第159章 阴谋阴谋 大战连天426.第426章 登门拜访第250章 鏖战第246章 江东刘表第61章 曹贼第342章 点兵第276章 出乎意料第276章 出乎意料第171章 人财两得第272章 刘虞回洛阳第357章 分兵第98章 黑山军第36章 制衡417.第417章 许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