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刘备 徐州刺史

第289章 刘备 徐州刺史

众人看着刘辩的古怪表情,不由得对视。

眼前的陛下,并不像是震怒,更多的是觉得有趣?

刘辩确实觉得有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袁术脑子一热,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大汉朝纵然式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汉室将终’,但大汉朝现在依旧是‘人心所向’,世家大族心里的‘大汉’根深蒂固,没有完全崩碎。

这种时候,任何人跳出来称帝,绝对的众矢之的!

在一众人古怪的目光中,刘辩忍不住的笑出来,看着身前的几人道:“你们说,这袁术怎么说也世家大族的嫡子,怎么就这么愚蠢呢?”

说着,他就将手里的信递出去。

卢毓拿着,递给最前面的荀彧。

荀彧从容的脸上,第一次露出惊骇色——万万没想到,袁术居然称帝了!

荀彧握着这封信,沉着脸,抬起手,道:“陛下,臣请下旨,即刻发兵,平灭此贼子!”

钟繇,荀攸,司马俊等人神色惊疑,目光都在荀彧脸上。

这位新丞相给外界的感觉,几乎就是两个字——沉稳。

寡言少语,做事滴水不漏,向来谨慎,从无逾矩之举。

让他毫不犹豫的在大汉朝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建议刘辩发兵,只能说明出大事情了!

刘辩笑容不减,拿起茶杯喝茶,见荀彧捏着信,道:“给诸位卿家都看看。”

荀彧深吸一口气,强压心中的震怒,将信递给钟繇。

相比于历史上‘终生为汉臣’,实则只差半步篡逆的曹操,荀彧才是那个真正的‘终生为汉臣’的人。

他对于袁术称帝的反应,只有四个字——绝不相容!

钟繇从荀彧手里接过信,始终在观察他的脸色,见他毫无缓解,反而有些阴沉,默默接过来,只是扫过一眼,他几乎下意识的抬手,喝道:“陛下,此逆贼当千刀万剐,臣请发兵,肃灭逆袁!”

荀攸,司马俊哪里还不明白,袁术肯定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

刘辩微笑不语,示意钟繇继续传阅。

钟繇怒不可遏,向来严肃的脸上,罕见的充斥着杀意。

待等荀攸看完,双手颤抖,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他猜测袁术肯定做出了大事情,可这大的太过离谱,离谱的他不敢相信!

袁术,居然称帝了!

荀攸惊愕的有些不敢置信,抬头看向刘辩,道:“陛下,这,这是真的?”

刘辩抱着茶杯,笑着道:“这样送到朕这里,假不了了。再给司马俊卿家看看。”

荀攸欲言又止,心头有种难言的古怪,慢慢将信递给司马俊。

司马俊老脸不动,静静的看着这封信。

或许是有了这段时间缓冲,司马俊没有都是异样,待等仔细看完,沉吟着道:“陛下,袁术篡逆,天理难容,怕是不等朝廷下旨,南方有很多人会主动起兵讨伐。”

刘辩看着司马俊,点点头。

司马俊的意思很简单,主动起兵讨伐,未必是出于忠于大汉,也有可能借机扩大实力,抢占地盘。

在历史上,各路诸侯,基本上都是在‘维护汉室’的情形下逐步壮大,而后尾大不掉,最终三国并立,终结四百年的大汉江山。

荀彧似乎有些失去理智,面容坚定如铁,双眸似刀如剑,道:“陛下,袁术此贼,断不可容,当即刻命大将调集大军征剿。朝廷将调集所有钱粮,供应大军!”

刘辩眉头动了动,有些意外,却又不怎么意外。

在以往,刘辩要用兵,荀彧等人都借口没有钱粮,希望朝廷减少兵戈,尽可能的修身养息,恢复元气。

而现在,袁术谋逆不臣,荀彧是真的忍不了了。

这是一种不可逾越的底线!

刘辩余光瞥向其他人,道:“诸位卿家有何意见?”

钟毓毫不犹豫抬起手,沉声道:“陛下,臣举荐大司马刘虞,亲自领兵出征,调集南方各州兵马,一个月内,剿灭袁术,对一众叛逆,全数诛灭九族!”

“臣附议!”荀攸毫不犹豫的跟上。

“臣附议。”司马俊没有半点迟疑,荀攸话音未落便接上了。

这种话题,谁敢落后半点?

刘辩对一众人的表态还是满意的,自身却从容不动,没有多少愤怒之色,道:“朕之前一直说过,不要太看得起袁术。虽出自世家大族,可心胸狭隘,目光短浅,量小胆怯,猜贤忌能,不是成事之人。对于袁术称帝,朝廷态度要鲜明,坚决,声调要高,但在具体战术上,要有清晰的认知。”

钟繇仔细分析再三,还是有些听不懂,不由的道:“陛下的意思?”

刘辩坐直一点,神情变得严肃,道:“朕的意思是,可以命派兵出征,但对南方的各州兵马,不能实际调用,要严令他们不得乱动。”

荀彧瞬间就懂了,稍一沉吟便道:“臣赞同,胆敢乱动,可以‘图谋不轨’为由处置。臣举荐,前太尉张温为帅,袁绍,曹操为二将军为副,发兵十万,征讨逆贼。”

钟繇哪里还不明白,刘辩这是要约束南方各个诸侯,防止他们乘机坐大。

“臣反对。”

一向默不作声的司马俊突然出声道。

刘辩好奇的看向他,道:“司马卿家的意思是?”

不在刘辩,荀彧,钟繇,荀攸等人都皱眉,讨伐叛逆,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这司马俊居然反对?

司马俊面无表情,语气平静,无视荀彧等人的目光,与刘辩对视,道:“陛下,曹操不宜动。”

刘辩眉头一挑,旋即微微点头,面色沉思。

荀彧的意思,张温是表面上的主帅,而袁绍与曹操相互制衡,确保平乱顺利又无人能独大。

而司马俊的意思,则阴晦又直接的点明了另一个潜藏的威胁——董卓。

曹操在谯县,最重要的,其实是威慑董卓。

一旦调走曹操,大军尽赴江东,那董卓无人辖制,后果不堪设想。

尤其是,董卓、吕布与袁术暗中勾连,不能控住住董卓,平灭袁术肯定也会增添变数。

“刘备。”

在一片安静中,钟繇神情严肃,道:“陛下,琅琊郡刘备,可代替曹操。从广陵郡过,穿过吴郡,直逼丹阳,会稽!”

荀攸有些迟疑,道:“那孙坚,能够放行吗?”

钟繇道:“在征战名单上会有孙坚。”

在名单上有,但实际上不会有。 荀攸还是担心,孙坚杀太守成瘾,在大汉朝最乱的那几年,孙坚打着各种名义,杀的太守以及相当的官员有七八个之多,朝廷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笼络,其野心虽然不如董卓那么明显,却也是只是挂了一层皮。

“刘备?”

刘辩若有所思,目光有些犹豫。

刘备要说没能力,历史上至少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疲于奔命;要说有能力,也是带过兵,打过胜仗,功劳不少。

这样的大场面,现在的刘备,能够撑得起来吗?

荀彧对刘备不怎么了解,道:“陛下,交趾改交州的事,臣认为可以施行了。”

刘辩看向他,知道他的意思,道:“好。此事尚书台拟定,士燮为交州刺史。”

交趾在大汉朝十三州,可以说是‘最为贫瘠’了,因为地广人稀,远离中枢,各方面实力都差的太远。

士家即便有整个交趾,也不会有多大的实力。

但是有士燮从南方进攻,刘备从吴郡出兵,这已经是南北夹击了。

加上九江郡的袁绍兵进丹阳,便是三面围攻。

而扬州的东面是海,袁术相当于被关门打狗了。

“臣领旨。”

荀彧躬身,而后道:“陛下,是否请大司马一同商议?”

刘辩想了想,摇头道:“这件事,朕会大司马亲自交代。尚书台接下来要做两件事,一个是保障大军的后勤,二是夏粮!”

“臣等领旨!”荀彧几人齐齐抬手应下。

刘辩下意识的拿起茶杯,双眼微眯,道:“还有一个问题。”

钟繇会意,抬起手道:“陛下,臣请旨,亲自走一趟沛国。”

刘辩刚要喝茶,闻言就冷哼一声,道:“不必了。传旨给曹操、黄忠,命他们整兵,授予他们临机决断之权。董卓要是乱动,即刻发兵!”

司马俊这时又说话了,道:“陛下,袁术称帝,自取灭亡。不妨先命刘备,孙坚夹击徐州的吕布,先行震慑。”

荀彧,荀攸,钟繇三人不由得变色,看着司马俊,并没有说话。

司马俊这人极少说话,一旦开口,无不命中要害。

他的话,三人开始深思起来。

刘备,孙坚夹击徐州,肯定会惊动董卓,可一旦董卓感觉危险,必然对抗,那时,朝廷就要两面开战了。

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瞬间被拖入乱局。

朝廷现在不能乱!

但是司马俊的话里,似意有所指?

刘辩同样是在思考,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司马俊看似是要震慑董卓,是不是有意提醒他,袁术现在已自我孤立,董卓、吕布绝对不敢与他结盟,甚至于声援都不敢,还得发声谴责。

袁术,朝廷其实完全可以不用理会,南方的各路诸侯自会主动进攻。

朝廷完全可以腾出手,趁机先行灭掉袁术!

“陛下!”

钟繇反应的最快,沉声道:“此事太过冒险,一旦不成,或者拖延下去,朝廷支撑不住,一旦北方各州叛乱再起,朝廷或……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可不是一句好词,这预示‘灭亡’二字!

荀攸注意着刘辩的表情,见他无动于衷,心中咯噔一声,连忙跟着道:“陛下,自中平一乱,‘汉室将终’深入人心,在陛下苦心孤诣,在臣等尽力辅佐下,朝廷才有所缓解,万不可行险!”

这个‘行险’,成本太高,后果太严重!

荀彧仔细分析着局势,待等二人说完,抬起手,道:“陛下,臣举荐刘备为徐州牧,吕布为沛国相,命吕布迁防沛国。”

刘辩唔的的一声,情不自禁的笑起来,道:“本来对朝廷大利的好事,怎么众卿家讨论着,就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荀攸等人陡然醒悟过来,似乎陷入了司马俊的话里。

司马俊躬身,道:“陛下,臣的意思,有袁术在前,即便朝廷灭了吕布,董卓也不会反叛,只会坐观风向,等待征讨袁术的结果。袁术而今士气正盛,一旦称帝,将势头无两,董卓不会在这种时候公然叛逆,否则必为天下公敌!袁术已是天下公敌,董卓绝不会屈居第二!”

荀彧三人听完,心中大松,不禁对视一眼。

是他们担心过头了?

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刘辩对司马俊的话深以为然,道:“卿家说得有理。便依卿家,加刘备为徐州刺史,在传话孙坚,扬州刺史空缺?嗯,等平灭吕布再说吧。”

扬州刺史一事拖了很久,孙坚极力想要,为此不止对吕布、袁术用兵,大赚功劳,也将儿子孙策送入洛阳,吴景也在暗中联络、贿赂大臣,就想得扬州刺史,却始终未得刘辩答应。

哪怕到了现在,刘辩已然不给他。

“臣领旨。”

荀彧应话,道:“陛下,臣请陛下,严令曹操不得乱动。”

曹操太不令朝廷放心了,尤其是他抢占谯县,引得南方局势大变,朝野对曹操惊恐不安,弹劾不安,至今都没有消停。

刘辩点头,看向卢毓,道:“卢毓,你替朕走一趟,明确告诉他,除非董卓公开谋反,否则只做警告,不得发兵。”

“微臣领旨。”卢毓应道。

对卢毓来说,曹操是一个特殊的人。

卢植在临终前的一段时间,对曹操进行了大力扶持,几乎将他的衣钵都给了曹操,希望曹操将来继承他的位置。

而卢植的丧礼,几乎是曹操一手操办。

卢毓将曹操,当做了半个兄长,而曹操对卢家感恩戴德,逢年过节,有什么事情,从未忘记过卢毓。

荀攸,钟繇等人听后,暗自松口气。

袁术称帝,乃是不可容忍的大逆,朝廷这一次,不管如何,都会灭掉袁术。

如果曹操这个时候乱来,引发乱局,后果将不可想象!

(本章完)

第274章 等陛下回京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426.第426章 登门拜访第166章 仿效汉武 设置内朝第25章 曹操第242章 曹操到哪了第87章 终究是错了第73章 大汉风骨425.第425章 碎嘴子第21章 给何进机会第302章 不好的预感第68章 要坏第326章 歃血为盟第242章 曹操到哪了426.第426章 登门拜访第378章 提前了第319章 会盟第17章 纠结第296章 坐不住的曹操第324章 刘备与曹操的相似处第150章 鱼水之欢第212章 大败第1章 异世交换455.第455章 头疼第180章 丰厚的战利品第378章 提前了第266章 换相第228章 卢植与曹操第233章 无处不在第274章 等陛下回京第310章 帝王与文官的矛盾第287章 ‘颍川党’的内耗第401章 龙潭虎穴第325章 心思诡谲第3章 喝问第249章 虎痴第149章 讨刘辩檄文第407章 此消彼长第56章 以快打慢第399章 未雨绸缪第104章 出征第293章 御驾亲征第54章 十六治国方略第48章 直击第293章 御驾亲征第224章 大忌第99章 抄家事485.第485章 人心叵测第75章 太学 李儒第12章 罪责第62章 轮到朕了466.第466章 旧事第170章 风云变 袁术败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101章 匈奴入塞444.第444章 黑夜中的杀机第98章 黑山军446.第446章 大雨之下第200章 大忠大奸504.第504章 一声殿下第41章 就今晚吧第64章 魑魅魍魉第381章 瑞雪兆丰年467.第467章 生分第326章 歃血为盟463.第463章 贾诩之言第204章 不被人待见的皇帝陛下第187章 刘表的野望493.第493章 劝说第54章 十六治国方略505.第505章 愚钝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465.第465章 敏锐第137章 曹操出征第251章第260章 轻描淡写第382章 末世风气第182章 黄巾招降曹操第366章 郭嘉死第383章 不足事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341章 袁绍与曹操的性格区别第246章 江东刘表第367章 不啻惊雷第26章 祸国之人415.第415章 太一第98章 黑山军428.第428章 拼死而为第114章 吾皇万岁第31章 安排第266章 换相500.第500章 拼图第147章 七进七出第13章 放肆第67章 征抚之争464.第464章 克绍箕裘第403章 踌躇满志第37章 终于来了422.第422章 强龙与地头蛇474.第474章 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