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裂痕

第394章 裂痕

改元的仪典,在诏书颁布之后,如常的进行。

先是宫里祭祀宗庙,而后出城祭祀四方神邸,无数的臣民跟随。

锣鼓开的,鞭炮齐鸣,热闹的前所未有。

礼曹侍郎陈琳亲自主持,祭词也由他所写,来来往往,以他最为辛苦。

尚书台,六曹,九寺的头头脑脑一个不缺,在东西南北忙碌不断。

刘辩穿着厚重的冕服,一举一动带着无上的威严,并不如以往那般玩偶,亲力亲为,诸多仪式一本正经,不苟丝毫。

他已经是皇帝了,做了六年皇帝,过往的那种随性,对各种典礼仪式的厌烦,有了不一样的态度。

他认真的祭祀皇天后土,朗读着一道一道祭祀悼文。

祭坛向外,先是皇室宗亲,接着是百官,而后是百姓,着实是里三层外三层。

“大殿下也来了,这是,陛下是要立储了吗?”

有六曹的下官们,趁着刘辩在祭祀,百无聊赖的窃窃私语。

“早就传出风声了,应该快了吧?”

“陛下只带了大殿下一个人,看来,果真是大殿下。”

“大殿下是皇长子,陛下又未立后,自然是立长。”

“不过也说不准。我听说,大殿下有些痴傻,二殿下深受陛下宠幸,要是陛下立唐娘娘为后,那二殿下就是嫡子了……”

“二殿下不是一直在生病吗?不是长寿之人啊……”

“那也总比痴傻的好……”

“不见得不见得,你们还没听说吗?宫里新晋的二位美人极其受宠,已经有了身孕,要是她们之一被立后,说不得东宫另有人选……”

这些小官吏们躲在一起悄声议论,更后面的则是一些各州郡以及塞外进贡的使臣。

乌桓,鲜卑,匈奴,羌人,三羌,刘璋的人,刘表的人,士家的人,还有一些身份敏感又比较边缘的人,比如周瑜,马超,以及袁绍之子袁谭。

袁谭负手而立,遥遥望着在祭祀的刘辩,神情很是羡慕,双眼灼灼的低声道:“我听说,那董卓在相县也进行过类似的祭天?”

审配抱着手,扫了眼四周,道:“公子,莫要妄语。”

袁谭同样警惕了眼周围,旋即冷笑道:“别看这狗皇帝现在这么嚣张,他日我一定随父亲杀回洛阳,一雪灭族之仇!”

在袁谭看来,如果不是狗皇帝灭了袁家,凭借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他又岂会位列在人群之后,应该在最前列才是!

审配暗自摇头,再次抬头,注视着那远处的背影。

那皇帝还在祭祀,以审配的目光来看,姿势拙劣,流程不清,形同一个不知所谓的士家纨绔。

‘回光返照吗?’

审配心里思索着,目光复杂。

大汉朝到了今天,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乱之后方有大治,这般强撑,于国于民,没有半点好处?

‘若是早些年的黄巾军一举攻破洛阳,覆灭汉室,群雄逐鹿天下,到了现今,或许已经有人平定天下,安民于四方了吧?’

审配从刘辩背影转移,落在前面的荀彧,荀攸,曹操等人身上,暗自皱眉:‘莫非,真的要重现周末,那数百年的乱世不可吗?’

“先生,我给这个狗皇帝准备了一份大礼。”突然间,袁谭凑到审配带着得意的低声道。

审配脸色骤变,道:“曹操那件事,是你做的?”

袁谭一愣,连忙道:“那不是,我刚准备好。”

审配提起的心骤然又放下,道:“那就好那就好。”

‘曹操贪渎案’貌似无声无息的过去了,但知晓内情的人都清楚,这个案子绝对不会过去。

曹操不必说,王朗以及背后的杨家,尤其是执掌朝廷的‘颍川党’,吃了这么大一个闷亏,绝然不会轻易罢休。

要是查到了袁谭头上,他们肯定得死,说不得,扬州那边还得再掀大战。

这些,严重不符合袁绍定下的战略。

审配冷静之后,又问道;“公子准备做什么?”

袁谭冷笑连连,道:“先生等着瞧便是。”

审配刚要追问,鼓声骤起,仪典变动,前面人头攒动,开始跟随鼓声移动。

转动间,袁谭注意到了周瑜以及不远处刘琦,眼珠子转动,嘴角勾勒出一丝冷笑。

仪典一直进行到晚上才算结束,刘辩在却非殿摆下大席,大宴群臣。

最前面的,分别是左边的荀彧、王朗,右边的曹操、刘协。

朝臣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座次,不由得议论纷纷。

刘辩坐在位置上,饮着酒,与站在边上卢毓说话。

荀彧喝了两口,便抬起酒杯,与曹操道:“曹司马,请。”

曹操连忙举起酒杯,道:“丞相,请。”

刘协,王朗,荀攸,司马俊等人见着,不动声色的继续喝酒。

荀彧喝了一口,放下酒杯,微笑着道:“曹司马,打算从哪里开始,从何处着手?”

曹操端坐笔直,一脸坦诚,道:“已经得陛下允准,明日出京,先去并州。”

荀彧点头,道:“我已经给何使君去过信,他会配合曹司马,有任何问题,只管来信尚书台。”

曹操拿起酒杯,道:“多谢丞相。”

荀彧举杯相和,喝了一口,道:“曹司马,对今天的事情怎么看?”

话音一落,以荀彧、曹操附近瞬间安静了下来。

即便是上面的刘辩,也止住话头,神情平淡的看向曹操。

对于曹操被举告这件事,刘辩心里也有着诸多疑惑之处。

而后面的人感受到突然的安静,不约而同的住口,楞在原地,转头四处张望。

曹操直视着荀彧,面不改色的道:“颇有些可疑之处。”

荀彧脸上带着一丝好奇,道:“曹司马详细说说。”

刘协,王朗,钟繇,荀攸,司马俊,皇甫坚寿,吴景等等,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曹操身上。

身为大汉最高层,他们对白天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里面有太多吊诡之处了。

即便是刘辩,也拿着酒杯,静静的等着曹操的回答。

这件事,皇城府,黄门北寺狱都参与了暗中调查,却始终没有查到任何幕后之人的蛛丝马迹,就仿佛真的是那个家仆受不了曹府的欺压,主动跑到廷尉府举告曹操。

这时间点,举告曹操到廷尉府,单是这两个巧合就足以说明此事不是巧合!

曹操自然感受到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刘辩的,神色一沉,道:“丞相,陛下登极以来,再三劝告朝臣,党争祸国,朝廷须以‘团结’为要,下官深以为然。今日之事,定有不轨之徒从中构陷,请丞相明断是非,大局为重。”

荀彧直视曹操双眼,在这双眼里,除了冷漠幽深,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曹司马说的是。”荀彧拿起酒杯,不远不近的对着曹操。

曹操举杯相迎,面不改色的一饮而尽。

荀攸观察着曹操,却又悄悄注视着荀彧。

‘文若是看出什么了?’荀攸心里暗道。以荀攸的性格,不会在这种场合对曹操进行质问,除非是有所指向。

‘是为了离间曹操与王朗吗?’荀攸若有所思,在曹操放下酒杯后,忽然道:“曹司马,三法司对‘赎罪银’不太满意,想要取消,你怎么看?”

曹操稍稍思忖,道:“这是三法司的事,下官只能说,并不反对。”

王朗见荀攸要祸水东引,出声道:“荀仆射,下官以为,对于朝廷高官要职,不仅是须吏曹、尚书台举荐奏禀陛下,还当朝廷共议。”

荀攸淡淡瞥了他一眼,道:“王廷尉,廷尉府独专审断之权,知否有些不妥?”

“诸位,”

刘协笑呵呵的拿起酒杯,道:“今日是改元庆典,不宜讨论政事,还请举杯共饮。”

有刘协打圆场,众人不能拒绝,纷纷举杯,高声应着。

刘辩坐在那,将朝臣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与身旁的卢毓低声道:“卢毓啊,伱对曹操的话怎么看?”

卢毓躬着身,在一旁嘈杂中回应道:“陛下,那件事确实十分吊诡,有着诸多说不通的地方。”

刘辩的目光在曹操,荀彧,钟繇,荀攸,王朗,司马俊等人身上流转,笑容不变,道:“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你说,这妖孽是在座的,还是在外面?”

卢毓神情微变,连忙道:“陛下,大汉中兴在即,祥瑞无数,无有妖孽。”

刘辩双眼微眯,审视着一个个觥筹交错的朝臣,拿起酒杯,轻轻喝了一口,道:“下次给曹操传递消息的时候慢一点,不能快过尚书台。”

卢毓脸角紧绷,低声道:“微臣明白。”

刘辩伸手招向不远处自顾坐着的刘绍,道:“来父皇这里。”

六岁的小家伙,颇有些虎头虎脑,小脸憨厚平实。

听到刘辩的声音,站起来,就来到了刘辩的身前,睁着眼睛,目露好奇以及探寻。

刘辩伸手揽过他,让他坐到身边,笑着道:“今天累不累?”

刘绍摇了摇头,并没有答音。

刘辩习惯了他这个个性,看向殿内坐着的众臣,笑着道:“去,招呼一下丞相与曹司马。”

小家伙回头看了眼,而后就去他的位置拿起酒杯,来到刘辩身前倒了半满,转身就走下台阶。

满殿的人虽然热闹非常,可谁的余光能绕过刘辩?

眼见着他将那位大殿下叫过去,眼见着大殿下拿着酒杯走下台阶,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不少人望着刘绍的目光十分复杂,心中起伏不定。 这位是皇长子,在无嫡子的情况下,东宫的最有可能人选!

加上之前祭礼的事,一些人浮想联翩,目光由复杂变得炽热。

刘绍来到荀彧跟前,双手举起酒杯,道:“丞相,请。”

荀彧连忙跪坐起来,双手举着酒杯,低着头道:“殿下请。”

小家伙行礼之后,便喝了一半,然后转向曹操。

“曹司马,请。”小家伙一本正经,礼数周全。

曹操满脸庄重,举着酒杯,道:“不敢,殿下请。”

小家伙这次喝完,然后转头望向上面的刘辩。

刘辩笑着道:“你嘱咐曹司马几句。”

小家伙眨了眨眼,又转向曹操,道:“曹司马,还请为国分忧。”

“臣遵命。”曹操躬身应道。

小家伙眨了眨眼,再次转向刘辩。

刘辩招了招手,道:“曹司马听到了,你回来吧。”

小家伙走上台阶,又来到刘辩的身前。

刘辩拉着他,坐到边上,俯视着在座的朝臣,朗声道:“这改元仪典完成了,酒席也喝了,诸位卿家,辛苦了。”

“臣等领旨!”

一众朝臣齐齐抬手,大声应道。

刘辩慢慢起身,而后看着刘绍道:“朕在这里,诸位卿家不自在,你代朕在这里招呼诸位卿家,不用担心,卢毓陪着你。”

小家伙脸上并没有惧怕的神色,看了看卢毓,坐在那道:“嗯。”

刘辩笑着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转身离去。

“臣等恭送陛下。”文武百官,向着刘辩的背影行礼。

等刘辩走后,刘绍坐在那,看着满殿朝臣,不知道该怎么做,抬头向卢毓。

卢毓会意,命人将刘绍的小桌子搬过来,而后在他耳边低声道:“殿下什么都不用,也不用说,吃就行了,等到了时间,微臣会与殿下说。”

小家伙点了点头,便拿起筷子,自顾的吃起来。

荀彧见刘绍不说话,便也坐回来,自顾的吃着。

曹操,王朗,刘协等人几乎一样的动作,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

这里是却非殿,是在宫里,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这些大人物矜持,可后面一些相对小一些便没有那么多顾及,几杯酒之后,便交头接耳,你一言我一语的低声交谈。

“这么看来,应该是大殿下了吧?”

“是啊,陛下今天带殿下出来,又坐到那个位置上,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陛下是要立储了吗?没有风声啊?”

“这不就是风声?有了今天,明日,不今日就会有人写举荐奏本,待到合适时候,陛下便可顺水推舟的立后、立储。”

蔡邕这会儿也在,自从因为王允一事,被刘辩贬谪,只剩下一个东观校书郎的官职,现在主持东观事宜。

不远处的孔融突然抬起手,与蔡邕笑呵呵的道:“蔡公,可喜可贺。”

本来一直低头吃饭,默不作声的蔡邕,闻言直觉心惊肉跳,浑身冰冷,根本不搭理孔融,急急起身,与刘绍行礼之后,疾步如飞的离开了却非殿。

这一幕看到孔融目瞪口呆,完全不明所以。

其他人见状先是一怔,旋即若有所觉,吵闹声渐渐消停。

孔融富态的脸上写满了困惑,只能放下酒杯,心里嘀咕不断。

最上面的刘绍望着他的外公跑了出去,眨了眨眼,转头向边上的卢毓。

卢毓俯身低语道:“殿下莫管。”

小家伙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继续吃着小桌上的饭菜。

而最前面的荀彧,曹操,刘协,王朗等人似无所觉,自顾的吃着,偶尔相互敬酒,不冷不热的交谈几句。

是真的交谈,不像之前那么机锋凌厉,刀兵暗藏。

不知道过了多久,卢毓与刘绍低语一句,而后直起身道:“时辰到!”

朝臣们其实早就吃好了,不约而同的在等时间,听到卢毓的声音,抬手向刘绍,道:“臣等告退!”

刘绍抬起手,颇为恭谨的回礼。

然后,在卢毓的搀扶下,从侧门离开。

刘绍走了,朝臣们在三三两两起身,窃窃私语,分批次的走出却非殿。

走在最前面的是荀彧,荀攸,钟繇三人,其他人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落后了三人几步。

对于身后的议论声,荀彧三人并没有理会,反而转向了尚书台。

曹操注视着三人的背影,也转道去了大司马府。

刘协,王朗,司马俊等人见着,无声的继续出宫。

“你们怎么看?”荀彧的值房内,荀彧甫一坐下便问向荀攸,钟繇二人。

钟繇神色松缓,略带笑意的道:“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大殿下。”

荀攸还是有些疑虑,道:“应该是,但陛下,似乎只是为了安抚朝野人心,并未有立即立储的意思。”

荀彧点头,道:“陛下春秋正盛,立储有意就行,无需太急。我问你们的是,关于曹孟德。”

“曹操?”

荀攸迅速反应过来,道:“你刚才在殿里逼问曹操,是否是发现了什么?”

荀彧却摇头,道:“我只是觉得,曹操与宫里的反应有些奇怪。”

钟繇闻言,若有所思的道:“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宫里这一杆打了所有人,并不像陛下以往的作风,除非里面另有蹊跷。”

荀攸神情骤冷,道:“那曹操或许知道些什么!”

荀彧见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道:“不管如何,我今天算是给了他一个警告,改元之后,须以‘新政’为当先,那种事情,决不能再发生第二次!”

钟繇瞥了眼荀攸,荀彧这句话,其实是说给荀攸听得。

荀攸心里一直压着怒气,听到荀彧的话,脸色有些难看,并不作声。

荀彧只当没看见,道:“明日之后,尚书台会陆续颁布‘新政’命令,我会陆续将各州牧以及一些太守招到洛阳来,届时你们做些准备,必须迫使他们应下任务。再过一个月,我会遣六曹九寺的主官出京巡视,对于一些不作为的,不论官职背景,一律罢除,重则下狱论罪,你们要有心里准备。”

钟繇见荀彧亮刀,率先抬手道:“下官领命!”

荀攸哪里听不出荀彧对他的‘指指点点’,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道:“下官领命。”

荀彧见他应下了,与钟繇道:“元常,你再去见一见那袁谭,刘琦,马超等人,朝廷的精力要集中在‘新政’,尽可能的不要再开战。”

钟繇道:“好,必要的话,我亲自走一圈。”

大汉朝四周都是威胁,从北方的乌桓,鲜卑,匈奴,西北的三羌,西南的益州刘璋,南方的刘表、士家,东南的袁绍,大汉朝已经被异族、叛逆所包围。

这些威胁并不能一次性解决,而虚弱至极的大汉朝需要时间来清理弊政,安定百姓,恢复元气。

借着平灭董卓的威风,大汉朝廷上下,希望能争取到至少三年的和平时期。

有了三年时间,大汉北方的八州能够趋于稳定,渡过最艰难的时间,进而恢复一些元气,有能力应对一场大战。

只要缓过这口气,大汉朝就能续命,而后逐步的解决异族与叛逆,再兴大汉!

荀攸皱了皱眉。

‘建安五年施政纲要’,五花八门,包含了整个大汉的方方面面,可古人云‘治国先治吏’,而这‘吏’,绝大部分都在荀攸手里。

‘新政’的第一步,便是冲着荀攸,以及以荀攸而来的‘颍川党’!

钟繇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默默许久,与荀攸道:“公达,吏治,是陛下一直在整顿的事,‘京察’的那份名单,陛下一直都不满意。皇城府,黄门北寺狱其实一直在做事,我们不能姑息养奸了。”

荀攸脸角抽动再三,道:“我知道。”

钟繇听着他生硬的回答,道:“我与丞相商议过了,此事交给你,以吏曹为主,尽可能不引起波澜。”

荀攸自然不会信钟繇的话,心里的怒火隐隐有些压不住,忽的起身,一甩袖子,大步离去。

钟繇伸手想要阻拦,一时间又说不出什么话来。

随着‘新政’的不断推进、深入,荀攸的对于‘新政’的态度不断的发生变化,在两年前,钟繇与荀彧就察觉到了。

荀彧与荀攸的摩擦悄然发生,并且逐渐累积,这么久下来,弥而不破。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

改元了。

从明天开始,‘新政’将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一切阻塞,甚至无法推进的地方,将要被强行贯通。

“算了。”

荀彧轻叹了一口气,道:“我待会儿去他府邸。”

钟繇有些忧心的注视着荀攸离去的地方,道:“我担心你劝不住他,我更担心他行差踏错,引来灭族之祸。”

‘新政’是宫里推行多年,以求中兴大汉的国政。

为了‘新政’,宫里在去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让步。

这不只是让步,还是一种杀机凌厉的最后警告!

六千字,求一张月票~

(本章完)

第232章 围城第309章 后将军袁绍第269章 科举制第66章 新旧故事第254章 暗潮汹涌第287章 ‘颍川党’的内耗482.第482章 国有储副第239章 围魏救赵第158章 郭嘉失算 贾诩得计第306章 郭嘉的设计第341章 袁绍与曹操的性格区别第278章 皇家没一个简单的第326章 歃血为盟第193章 长子出465.第465章 敏锐第10章 董重的能耐454.第454章 压力如山第234章 时间与空间第142章 蔡侯纸第186章 刘辩与荀彧的默契第5章 还是不可第325章 心思诡谲458.第458章 杀红眼第370章 天子忌讳第178章 关云长446.第446章 大雨之下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450.第450章 退无可退第77章 御史中丞第206章 杀意464.第464章 克绍箕裘第370章 天子忌讳第37章 终于来了第329章 大卸八块第366章 郭嘉死427.第427章 见世面第19章 治病466.第466章 旧事第49章 廷议第185章 将军在外,算账在内第202章 钟繇教子第263章 不再继续忍耐426.第426章 登门拜访第338章 杀机暗藏第200章 大忠大奸第360章 煮酒论英雄第67章 征抚之争第148章 皇家第332章 张良计与过墙梯第359章 黄忠战吕布第7章 大长秋第247章 尸体第256章 都是千年狐狸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阳危急第229章 接连的第319章 会盟第161章 大事惜身 小利忘义第10章 董重的能耐第197章 兵锋所向第357章 分兵第148章 皇家第172章 大耳贼,玄德公第40章 匕见第60章 袁家之基第385章 争斗第78章 心机第120章 应声栽倒457.第457章 人心摇曳第153章 袁术野心,皇位我也坐得第54章 十六治国方略第36章 制衡468.第468章 少年第144章 科举第54章 十六治国方略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173章 天降横财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第325章 心思诡谲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128章 荀彧第145章 与朝臣的隔阂第92章 蔡文姬(求订阅)445.第445章 尾随第395章 隐秘之事第344章 都是坏人第336章 关羽战吕布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说第114章 吾皇万岁第83章 杀气(跪求首订)第125章 曹操的路第273章 严峻第130章 面沉如水第229章 接连的第171章 人财两得445.第445章 尾随第129章 阴谋味道第73章 大汉风骨442.第442章 吊诡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阳危急436.第436章 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