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拨开云雾,不见月明

后花园,残花将败,秋意萧瑟,天气还不算太冷,都明玉却命人围了厚厚的布幛,四角燃了火盘,把湖心亭装点的温暖如春。

他的伤还没有好!

虽然明面上看不出,但徐佑心里跟明镜似的,杀竺法言让都明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比之上次见面时或有好转,可仍旧没有彻底痊愈,所以才会如此怕冷怕风。

“我听刘彖说,你跟他打了个赌?”

“小赌怡情,反正闲着也是无事!”

都明玉的眼神颇为玩味,道:“七千万钱外加一篇足以让你无法在楚国立足的檄文,换苏棠一个小女郎的性命,这赌注你亏大了!”

“钱财不过身外物,我一年之内挣得到七千万钱,自可一年内再次挣得这个数。至于檄文,今上乃圣主,自可体谅我不得已之处!”

“圣主?”

都明玉仰头大笑,道:“七郎啊七郎,你始终不肯爽快的跟我合作,是不是还在心中怨恨太子?”

徐佑淡淡的道:“太子是君,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在下不过一介齐民,不敢心怀怨尤!”

“也没什么不敢的,男儿生于天地间,家仇似海,不可不报!”都明玉双手按在石桌上,上身前俯,双目炯炯有神,直视着徐佑,道:“不过,冤有头债有主,你要报仇,可千万别搞错了对象!”

徐佑扬了扬眉,没有言语,静等都明玉的下文。

“七郎想没想过,太子与义兴徐氏有宿怨不假,但那些争执大都是为了国事,何至于干冒天下之大不违,毅然出兵剿灭了你徐氏满门?”

徐佑低垂着头,盯着玉杯中的美酒,倒映着的俊脸看不清喜怒,道:“太子的性情如何,世人皆知。这些年先后死在他手里的大臣不乏世族高门,何况徐氏曾往死里得罪过他,又向来不肯屈身顺服,有这样的下场,不足为奇!”

一部南北朝史,尤其牵扯到诸姓皇室,各种荒诞不经的奇葩事层出不穷,若是按照普通的逻辑和习惯性的认知去解读,只会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什么帝王心术,什么权衡平抑,什么王道霸道,全都被简单粗暴的杀戮与血腥所代替,从而以为自己读了一部假史。

性格决定命运,绝不是一句空话,太子暴戾冲动,度量狭小,有什么事他不敢做?义兴徐氏为江左豪族,却还是比不上河东柳氏、兰陵萧氏、颍川庾氏、陈郡袁氏这样的顶级门阀,在太子眼里,或许认为灭了徐氏,顶多召来皇帝一番训斥,却能够让其他地方豪族心生惧意,压制那些跟徐氏一样对他心怀异志的反对声音,彰显个人的威望,达到稳固储君地位的目的。

这些原因都很有可能,徐佑夺舍重生之前,这个身体的主人痴迷武道,对家族事宜并不热心,加上年纪尚小,族内长辈但凡有要事也极少让他参与,因此对义兴之变前前后后的那些内幕知之甚少,不过管中窥豹,总能猜出个大概。

“我不否认,太子欲灭徐氏而后快,据说东宫的密室里写着三个人名,排行第一的就是徐湛!但是太子完全可以等到登基之后再对徐氏动手,为何偏偏要选择现在,选择这个不算好的时机?”

都明玉的声音沉稳平和,充满了让人信任的说服力,道:“你是聪明人,难道就没有想过,安子道为什么恰好在那几日离京西狩,又破天荒的让太子监国总理朝政?吴兴沈氏的私兵又怎么瞒过沿途的朝廷官吏和驿站驿卒抵达义兴附近,天师道为何不惧皇帝的猜忌、大张旗鼓的要往义兴为你祖父贺寿?又为何到了寿诞之日,却借故失约不至?”

义兴流血夜,之所以能够干脆利落的将徐氏的重要人物一网打尽,就是因为天师孙冠答应亲临义兴为徐佑的祖父徐湛祝寿。为了迎接孙冠法驾,徐氏几乎将所有在外的子弟全都召回了义兴,以示尊敬天师之意,结果被沈氏一锅端了,只有徐佑侥幸逃脱。

徐佑神色微变,猛然抬头,道:“你是说?”

“不错!”

都明玉一字字道:“这么大的事,没有安子道的点头应允,太子再怎么暴戾冲动,也不可能如此决绝,于旬日间就联手沈氏和天师道对徐氏动手!”

“主上……可主上为什么要这样做?没道理啊……如果因为跟天师道走得近,沈氏和天师道的关系更近;如果因为徐氏得罪了太子,主上岂不是正好可以居中调停,互相制衡,不让双方独大?”

“你真的不知道原因?”

徐佑陷入沉思,好一会才反问道:“我该知道吗?”

“安子道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理由!”都明玉笑了笑,徐佑之前的名声很不好,想必在家族里地位不高,掌握的机密极少,自流血夜后,先是养了几个月的伤,然后被流放至钱塘,没有机会接触到了解内幕的人,他顿了顿,道:“徐氏意图谋反!”

徐佑想都不想,断然道:“绝无此事!”

“安子道继承大宝之后,徐湛渐渐失势,因多次犯上进言被斥责,愤而乞骸骨,虽加恩赐位特进,但仍多有怨言,早就引得安子道心中不快。不过他是肱骨老臣,家中子弟遍布军中,尤其七郎的尊侯,位居征北将军,手握兵权,而徐氏久居江左,根深叶茂,不好对付,安子道就忍了下来。”

都明玉举杯示意,和徐佑饮了一杯酒,徐佑食不知味,酒入愁肠,更显得心事重重。都明玉眼眸藏笑,道:“谁料去年年中,安子道接到司隶府密报,令祖徐湛和原徐州刺史王洮书信往来,信中谈及主上和朝廷,语多不恭,且有谋反意。安子道令萧勋奇亲自负责查探,卧虎司的黄耳犬从王洮府内搜出了书信送至金陵,信里果然有‘非吾父,只知屠牛、盗驴、贩盐的无赖子如何得天下’之语,安子道由此大恨。”

楚国的开国皇帝安师愈少时微贱,曾屠牛盗驴为生,后因贩盐暴富,买通官吏,窃注爵位,混入了士族。匈奴军南下入侵时,安师愈已经是雍州都督府的左中军参军,率众御敌,终成大业。期间,徐佑的曾祖,也就是徐湛的父亲徐潳,三定江南,为楚国定鼎江东立下了不世之功,所以徐湛在信里发牢骚说“非吾父,只知屠牛、盗驴、贩盐的无赖子如何得天下”。

这话也不能说全是吹牛,但听在安子道耳中,无疑比真正的谋逆更诛心。没有皇帝喜欢臣下总将过去的功劳挂在嘴上,那样既显得主上无能,又显得臣下怀有怨望。很多时候,一人乃至家族的荣辱兴衰,都在人主的一念之间,从安子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起,徐氏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

徐佑心中苦笑,他这位祖父性子暴躁,远没有曾祖的处事智慧,带兵时动辄打骂士卒,朝堂上也常常和同僚起争执,不怎么懂得机变和妥协,回乡后又不甘寂寞,极有可能在和友人的书信往来中发发牢骚,宣泄不满。

都明玉应该没有撒谎!

“不过,得到信后,安子道并没有立即惩处徐湛,而是先将王洮从徐州调回金陵,改任御史中丞,不久后有人举劾王洮于徐州和江州等地多占山泽,有违规制,且纵子行凶,御下不严等等罪名,敕下廷尉狱问了斩刑。”都明玉冷冷道:“另一方面却派内臣到义兴抚慰徐湛,赐鼓吹一部,马匹、锦缎、金玉若干。令祖尚以为皇帝回心转意,做着重回中枢的美梦,结果呢?”

王洮和徐氏是亲家,徐佑的十一叔、虎跳将军徐梓娶得就是王洮的女儿,与徐湛相识数十年,交情莫逆。正因如此,徐湛才和他口无遮拦的大发牢骚,想必王洮也随之附和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言词,被安子道寻个借口砍了脑袋。

“主上若要问罪,一纸诏书,即可诛了徐氏满门,又何苦让太子动私兵,搞的满城风雨?”

“安子道,只是他不愿背负屠戮功臣的恶名,或者说不愿意因为徐氏得罪了江东本地豪族。虽然他早有解决门阀士族的打算,却还没到动手的时机,不想引得诸姓警觉,乱了章法。所以暗中隐喻太子,让他自以为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然后假借西狩,委以国政,任太子放手施为。太子忌恨徐氏多年,得到这样的机会,既能一泄旧愤,又能博取皇帝欢心,那还会细细思索其中利弊,更听不得人劝,当即和沈氏、天师道联手,灭了徐氏满门!”

徐佑久久没有做声,之前许多蒙昧不明的疑问这会得到了答案。安子道此乃一石四鸟之计,先借太子的手,灭了徐氏,然后又借徐氏惨案的物议非非,趁机打压太子,再者把天师道拖入泥沼,动摇了其在江东世族中的根基,还开了江东世族互相仇杀的先河,诸姓门阀间相互猜疑离心,再难以回到之前同气连枝、共抗皇族的局面。

不动声色之中,或灭或压或拖或间,除去了四个心头大患,这等厉害的手段,想来应该跟那位黑衣宰相竺道融脱不了干系。

都明玉叹道:“太子自以为这事办的果断利落,纵然会担些骂名,失些士大夫的心,可只要让安子道满意,这些都不是大的问题。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义兴刚刚杀的血流成河,安子道却半途回銮,诏令太子不得妄动刀兵,并严密保护徐氏子弟——当然了,沈氏的刀太快,杀了三天,仅余你一人存活。”

“再之后的事,想必你也清楚,安子道接连出手,东宫二率被裁撤,太子的势力急剧收缩,数月间几乎朝不保夕,要不是天师加征租米钱税,动用整个天师道明里暗里所有的资源和人脉力保,恐怕现在东宫已经易主了!”

砰!

徐佑手中的玉杯顿时四碎,平时不动声色的脸庞隐隐露出几分狰狞。都明玉瞧在眼里,知道已经完全说服了他,道:“太子固然有错,但只是安子道的屠刀而已,究其根本,徐氏的血仇,应该寻皇帝去要!今日太子既然决心取而代之,自当纳天下豪杰以为助力,七郎人中龙凤,若肯倾心投靠,我敢以人头担保,太子愿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等登基之后,再为徐氏平反复名。如此,七郎既可报仇雪恨,又能让徐氏重入士林,令祖令尊九泉之下,当瞑目矣!”

徐佑神色黯淡,浑没了当初的沉稳和镇静,过了半响,颓然道:“太子贵为人君,胸怀广大,我当然相信祭酒的承诺。可沈穆之却不是轻易宽恕对手的人,我怕祭酒一番好意,最后却遂了别人的愿!”

“关于沈氏,七郎不必担心!”都明玉表现的对沈氏不屑一顾,道:“沈穆之飞扬跋扈,太子忍他许久了,包括我们这些太子麾下的人,也大都对其不满。我说句不该说的话,正因有沈穆之在,七郎才能得到重用,太子还要仰仗我们,让沈穆之心怀忌惮,不敢肆意妄为……”

这番话合情合理,毫无漏洞,要是手下人抱成一团,为上者怎么睡得着觉?徐佑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会被都明玉的言辞所惑,他腹中冷笑,脸上还是大受打击的模样,道:“都祭酒,我心神大乱,一时无法给你答复,请宽容两日,待我思虑清楚,再和祭酒详谈如何?”

都明玉微笑道:“好!”

徐佑起身告辞,都明玉望着他摇摇欲坠的背影,唇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

刘彖说的对,徐佑这个人虽然有极其出众的优点,但缺点同样明显,之前实在太高看了他,想来五天主要保护此子,并非儿女之私,或有其他的原因,只是暂时还没有弄清楚罢了。

放下对徐佑的猜疑和担忧,都明玉叫上刘彖,带人夜巡城头的防卫,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毕竟所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都在这一场席卷扬州的动乱里。

钱塘,绝不能失去,或者说,绝不能在中军没有离开金陵时失陷!

第四十七章 宗师之战第六十七章 旧时明月旧时身第三十五章 水仙兵解第十九章 可怕之极第二十三章 新寡文君第一百零四章 清谈细腰台第七十六章 锦瑟无端五十弦第一百三十七章 元女郎的妙计第十七章 犹恐相逢是梦中第十四章 追思君兮不可忘第五十四章 飞雾流烟江子言第三十四章 覆灭第十九章 心若磐石第七十一章 不可逾矩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一百五十四章 抢客第九十四章 唇舌第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四十五章 三万两白银第一百零四章 清谈细腰台第六十二章 再会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中初见第四十八章 何以为报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论高下,只分生死第八十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三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第九十八章 分赃大会第九十四章 唇舌第六十五章 金陵谍战第二十章 求之不得窃之可第七十七章 备战第一百零六章 看似犀利的反击第七十六章 勾搭第一百零三章 带你去杀人第一百三十章 孵化山长的将来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从此贵第九十七章 重回钱塘第四章 西风吹起一湖血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杀机第二十一章 巧舌如簧第一百五十八章 旧事重提第二十九章 旬月之约第三十一章 家无余财第三十九章 瞒天过海第三十章 大毗婆沙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忧国第三十二章 飞卿第六十八章 各有造化第七十八章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第二十章 身死灯灭第九十七章 重回钱塘第四十七章 明月在,人不在第六十七章 聊赠一枝春第一百一十章 围观第一百一十八章 情之一字第四十一章 雀舌虽好第八十四章 借如来一叶菩提第四十二章 阳关万里,不见人归第七章 司隶府第一百二十六章 杀,师第七十三章 志之所向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第一百一十六章 鬼起幽府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家落字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湖易名第四十五章 长安易主第一章 谁是诱饵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尽是暗色第二十章 便胜却人间无数第六十一章 人间贵贱有别第一百四十五章 约战益州第七十二章 画眉墨第九十七章 重回钱塘第四十一章 将军钓矶,青鱼负玺第七章 九息之间,你我无距第二十三章 新寡文君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点无尘第十六章 倾家荡产只为信第一百二十章 白衣雪,恨长绝第一百二十五章 慕容仅存的公主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七十九章 月色迷人眼第一百六十二章 万里共月明第一百三十一章 擒作佳人奴第十四章 逃离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第五十章 何为明主第四十二章 援手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四十二章 十幅画的心动第三十三章 大言炎炎第四章 云动第四十七章 宫中府中第十三章 拨开云雾,不见月明第一百二十四章 算计第七十四章 初见第一百二十一章 今夜月明人尽望第十四章 神品书第十章 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