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大典

左神幽虚二观之前,有条从悬崖边突兀出去的山脉,仿佛巨大的磨盘,镶嵌在仙人峰,整个山石平整光滑如镜,依此山势,单独而建成一个宽阔的广场,方正七百余步,九九八十一根十余米高的华表石柱摆放成九宫方位,柱顶放着用铜铸的玄武朱雀白虎青龙四灵,柱身雕刻着日月星辰灵丹异兽,柱座雕成龙头,口衔五色结彩,栩栩如生!

广场正中,是新建的传箓台,跟钱塘观的规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坛分三阶,象征三天三界;立四柱,谓天地日月;设八门十方,为斗宿星君;上五供,喻四季五行。

但论起规模,钱塘观的坛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座传箓坛高三五丈,用白玉石堆砌而成,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凌霄宝殿,虽造型拙朴,却宏伟壮观。

徐佑来时,已经人山人海,放眼望去,皆玄冠、黄裙、绛褐、紫帔,估计不会少于一千多人。找到马一鸣询问,才知道今天不仅仅给他授箓,而是给整个扬州治举办的授箓大典,自正治以下,五大灵官、各五百箓将,百五十箓将、五十箓将、十箓将以及新晋的箓生,全部由袁青杞为之授箓,不再假手他人。

“箓生?”

徐佑现在的身份就是箓生,可那是由马一鸣一个十箓将窝在小小的钱塘观就可以完成的授箓仪式,跟眼前的宏大和肃穆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烈日高升,山风徐来,千余人的广场寂静无声,人人穿法服、背法剑,凝神屏息,仰头张望,等待袁青杞在扬州治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这段时日,左神元君宁长意闯出好大的名头,可除了少数人之外,大多教众并没有见过她的真容,只是听说这位祭酒长的美若天仙,浑不似凡尘该有的人物,可又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丝毫没有为上者的架子和排场,不惜以祭酒之尊,深入不毛,扶危救困,传法度人,常怀大慈悲之心,故而黎庶敬服,道民仰慕,万众归心。

今日,林屋山授箓大典,终于可以目睹祭酒风采,很多人激动的无法自持,踮着脚尖,迎着烈日,连汗滴落都不敢去擦,唯恐眨眼的工夫错过了宁祭酒的出场。

徐佑站在前列,半柱香的时间,已经有数十人过来和他见礼寒暄。天师道号称尊卑大小如一,其实门内最讲究上下等级之别,徐佑即将成为扬州治正治,这不是秘密,袁青杞派宫一给部分人通了气,然后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消息。在他们看来,徐佑这个正治是袁青杞亲自举荐,孙冠核准拔擢的新星,年纪轻轻,前途不可限量,此时交好,正当其时。

身侧的马一鸣水涨船高,跟着徐佑受了不少的恭维,等众人散去,徐佑低声问道:“怎么多是十箓、五十箓将,其他百箓和灵官呢?”

马一鸣解释后,徐佑恍然大悟,白贼之乱几乎将扬州治连根拔起,自祭酒以下,曾经的那些灵官、百箓全部死于非命,只有马一鸣这种不受重视且位于底层的老油子活了下来。结果就是,不仅钱塘观,扬州治一百三十座道观,几乎都是由区区十箓将坐镇,非是袁青杞轻忽大意,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祸兮福所伏,正因为都明玉将扬州治一扫而空,袁青杞才得以放手提拔、安插和重用自己人,彻底将扬州治控制在手里,今天的授箓大典,就是第一步!

巳时正!

东侧钟楼的神钟响起,先是一下比一下紧,接连十三声,然后慢慢悠悠的又敲响了十四下。众道人虔诚无比,齐齐稽首,口中诵道:“洪钟初叩金铃声,下彻幽冥戒鬼听。学道修真皆有分,护持无魔勉力行。洪钟二叩山门旺,道妙律法永长兴。阴阳一炁来运化,志心皈命迷悟成。洪钟三叩圣神通,三界四生尽太平,云朋良友登道岸,护法神灵保安宁。洪钟四叩……”

音律盎然,自带道韵,仿佛涓涓细流从四方八方而来,最后汇聚成了大江大海,从九天上挟五雷神威,轰然而至!

徐佑曾读《荀子乐论篇》中说:“凡钟为金乐之首,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摄谒者之诚,幽起鬼神之歌。”

道门称钟为神钟,意义重大,在钟声涤荡之时,不管是非善恶,尊卑高下,全都虔诚念诵咒文。从初叩至九叩,徐佑的耳中再无虫鸣鸟叫,再无风吹草动,再无山川河流,天地之间,唯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之法光耀万丈,亘古恒存!

这就是教门洗脑的威力,一旦心神动摇,不够坚定,立刻就会沉浸其中,逐渐丧失自我,成为提线傀儡,甘愿受人驱使,生死无惧!

九叩毕,所有人齐齐下跪,高呼道:“恭请左神元君法驾!”

袁青杞从正殿走了出来,月破星巾,霓裳霞袖,身穿青华之裙,戴飞云凤炁之冠,腰挂太上正一九凤破兵箓,背负八景伏神剑,两侧跟着多名婢女高举着十绝灵幡随侍左右。

阳光斜斜的照在大殿的廊檐上,正好将袁青杞的身子映衬在了光影流转的明暗之间,她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美丽不可方物的容颜透着让人顶礼膜拜的清冷和高贵,广场上的千余人几乎都看得呆住了,口不能言,目不能移,呆若木鸡!

徐步登上传箓坛,袁青杞的仙音不轻不重,不远不近,一字字清晰的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我等修真之士,既神室明正,然摄天地灵祇,制魔伏鬼,随其功业,列品仙阶,出有入无,长生度世,与道玄合。故能济度死厄,救拔生灵,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金书宝箓为至紧要事。故而,今日我尊奉天师法谕,于此仙山设法坛,为诸弟子授箓传法!”

当下从箓生开始,授五千文箓,授阴阳景精剑,此有八百余人;接着是十箓、五十箓、百五十箓和五百箓将,授太上正一各将军箓,马一鸣果然荣升五百箓将,此有一百余人;再接着是五大灵官,徐佑对当初杜静之手下的那些灵官印象深刻,个顶个都可以说是厉害角色,有心观望,紧盯着传箓坛,想摸摸袁青杞的底。

再蠢笨的人也知道想要控制扬州治,五大灵官最为重要。两个正治由孙冠亲定,祭酒无法染指,可五大灵官却是祭酒任命,上可以制衡正治,下可以严控教众,非心腹不能为之!

消灾灵官边远途,眉目清秀,十七岁左右,身高七尺有余,面常含笑,彬彬有礼;度亡灵官谷上书,皮肤黝黑,二十岁左右,目若铜铃,声如洪钟,身高近八尺,法服下的肌肉横起,强壮异常;除瘟灵官梁为客,年不过十六,分外瘦小,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天生如此,身高只到谷上书的胸腹间,可一双眸子精光四射,如有实质,让人不能小觑;祈禳灵官封南山,瞧不出年纪,说老有三十出头,说年轻不会超过二十四五岁,左眉到脸颊有一道刀痕,略显狰狞,不过此人神态最是平和,接过袁青杞的箓文和法剑神态平静如常,养气工夫十分到家;最后一个是捉鬼灵官洛心竹,生的空灵秀美,笑起来天真无邪,仿若邻家青梅,无拘无束,哪怕陌生人遇到,也会顿生好感。

这五大灵官皆授太上正一上仙百鬼招箓,另授太玄除鬼剑,并宣布将扬州治分化为五方区域,每个灵官主掌一方,统领治下所有的箓将、箓生和道民。徐佑暗自打量马一鸣和其他人等的神色,看得出他们大都感到意外,对这横空出世的五个年轻人不是很了解,更别提那突如其来的区域划分,明显弱化了各郡县道官的固有权力,加大了林屋山对各观的控制力度。

徐佑对这些不感兴趣,袁青杞越把扬州治经营的如铁桶一般,越发觉得他碍眼和别扭,如此才有机会尽早离开此地,前往鹤鸣山天师宫。

不过,他此刻心里想的,却是白易的那些话:江州蔡山的道观,和他一样的孩童共有十七人,火灾后去向不明。

那,这五个年轻的灵官,会不会就是白易儿时的玩伴呢?

袁青杞养兵千日,终于借着今日授箓大典,将手里的筹码抛出来一部分。至于背后还藏着多少,类似江州蔡山的道观是不是不止这一处,徐佑无心揣摩,眼下也没精力去打听,还是那句话,他的目的是鹤鸣山,是道心玄微大法,而不是林屋山的袁青杞!

五大灵官授箓结束,已经是下午申时,袁青杞在传箓坛上站立了足足三个时辰,可她仍旧如同刚刚出现时的不染尘埃,清丽脱俗,身姿仪态乃至说话的语气和声调都没有丝毫的变化,对每一个授箓之人和颜悦色,谈及姓名、出身和擅长的东西,如数家珍,让人不由自主的感激莫名,浑身血液都似乎要沸腾起来。

这是百余年来,扬州治乃至整个天师道历任祭酒都不曾有过的举动,士为知己者死,袁青杞通过今日仪式感和荣誉感并重的授箓大典,成功降服了扬州治上上下下大多数人的人心,终于以女子之身,外来之客,在这飘摇不定、刀光剑影的扬州彻底站稳了脚跟。

有手段,有心计,有魄力,有领袖风范,面对这样的袁青杞,徐佑站在人群中,脸上同样充满了敬畏的表情,可要是认真去看,会发现他的眼神却无比的平静。

这是差点成为他妻子的丽人啊……

“林通!”

负责唱名的宫一点到了林通的名字,于是在大家行注目礼的凝视里,徐佑整了整法服,走上了高高的传箓坛。

越到近处,越会被袁青杞的容貌气质所吸引,结合她的身份,很容易激起男人的占有欲,当然,是那些自以为有资格的男人。徐佑突然有些可怜衡阳王,这样遗世独立的绝美女子,哪怕他贵为王孙,也远远配不上对方。

近前五步,徐佑撩起袍摆,屈膝跪地,自入了天师道,这段时日他跪下的次数比以往三年要多出无数倍。

然而入乡随俗,跪,只是形式,在他心里,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林通,箓乃天授,不受之者,魔精鬼妖,横见干犯,兵病所侵。受之者,诛邪伏凶,万神潜藏,土地山川,侍卫送迎。你可知晓?”

“弟子知晓!”

“起来吧,你是扬州正治,我仅代天师为你授箓,日后俱为天师弟子,你我算是同辈!”

先前那些,不管以前的度师是何人,自得袁青杞授箓,今后都要称她一声度师,这就跟后世建军校做校长的套路如出一撤。徐佑本来还犹豫,要不要跟着开口叫声度师,现在可好,度师变成师姐,免去了他的为难。

徐佑起身,抱拳作揖,肃立不言。

袁青杞笑着示意,有侍女端着铜盘过来,上面有一本缝着金边银线的箓文,道:“今授你太上正一斩邪赤焰箓,此箓跟我的太上正一九凤破兵箓同品阶,你要随身缄佩,不可轻怠!”

“诺!”

徐佑接过箓文,挂在腰间,又一侍女抱着宝剑过来,袁青杞道:“今授你斩邪威神剑,此剑除我的八景伏神剑之外,为扬州之冠,你要时常擦拭,不可轻怠!”

“诺!”

徐佑手摸着剑鞘,入手温润如玉,不知是什么材质,像是皮革又像是檀木,又或许是某种铜铁合金,反正手感极佳,轻重合宜,握在掌中,似乎血肉交融,心有感应。

袁青杞眼脸低垂,声音平缓,却如神君在上,直入心湖,道:“道戒十律,皆能持否?”

徐佑浑然一震,脑海瞬间失去清明,仿佛为人所制,心中所思和口中所念,全然不同,身上登时冒出一身冷汗,死死咬着舌尖,一字字道:“皆,能,持!”

庞大的压力攸忽散去,就像是从沼泽淹没口鼻的绝境中重生,袁青杞张开明眸,笑意盈盈,道:“好,自今而后,林正治当恪守十律,为天下道民表率。”

“诺!”

“去吧!”

徐佑躬身后退,到了台阶处,方转身缓慢走下去,法服深深,遮掩了那一层大汗淋漓!

这个女人,实在可怕!

第八十八章 洞里乾坤第十五章 夏夜流唱晓月沉第一百三十二章 坐山观虎斗第十三章 参差十万人家第六十三章 摘桃子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十六章 静苑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章 寒鸦栖复惊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八十三章 虎啸江淮第六十二章 别时容易见时难第四十九章 红衣红马第三十二章 夫为道者,如牛负重第八章 金玉策和虎钤堂第十章 扬州之重第三十章 何为忠第六十九章 男儿不负恩第七十四章 猎鹰第七十八章 讹兽不真第七十三章 左神幽虚第一百零四章 如是我闻第一百一十二章 婚宴与混乱第四十七章 不怕脏的刀第六十五章 宫商角徵羽第四十五章 有计才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七十四章 猎鹰第十二章 人间乐事唯有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论高下,只分生死第一章 道为三一第一百五十章 对峙第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四十二章 十幅画的心动第十六章 龙入海第十七章 犹恐相逢是梦中第十一章 娇羞偏向眼眉知第二十三章 将合两姓之好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营第四十一章 疗伤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儿合当沙场死第七章 自愿上钩的鱼第一百五十四章 军心和兵谏第一百零一章 青天有月来几时第六章 雪泥惊鸿第二十九章 五言打油诗第一百零六章 惊闻故人来第三十四章 暗度陈仓第四十四章 不请自来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十一章 今之韩信第一百二十六章 落幕第二十四章 双赢第五十七章 反切第九十五章 入骨杀机第二十二章 犹为离人照落花第六十六章 以力服人者第七十三章 于斯为盛第一百二十九章 枯杨生华,无咎无誉第五十六章 别去经年,人心易变第六十三章 摘桃子第四十六章 走投无路第二十九章 诸葛与人屠第一百一十章 轶事第六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二十三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第二十八章 归案第三十八章 从地狱到人间第五十九章 壮士断腕第三十九章 争风吃醋第一百零六章 惊闻故人来第一百三十一章 擒作佳人奴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五章 威逼急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营第八十七章 奔者不禁第一百一十章 围观第一百四十八章 潜入侦查第十章 扬州之重第十五章 五将军、七夫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袭第一百三十一章 知息遍身第三十九章 巴蛇涂白第五十四章 飞雾流烟江子言第六十七章 聊赠一枝春第十四章 追思君兮不可忘第一百三十四章 咬不咬第二十四章 火中取栗第五十八章 买卖不成仁义在第五章 威逼急第七十七章 北国风光第七十一章 惊蛰三候第三十一章 纠纠葛屦,何以履霜第七十三章 左神幽虚第六十章 斩蛟第七十六章 突变第八十六章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第二十二章 君子九思第五十二章 意在关中第五十六章 别去经年,人心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