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入职冷遇(三)

李默在翰林院对朱平安发脾气的一幕,被很多人都看在了眼里,对朱平安投上了同情的目光,然后默默的在心里决定以后跟朱平安保持点距离,省的被连累受了翰林院最高领导的迁怒,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刚才李默言朱平安来的晚,其实在李默训斥朱平安时,翰林院衙门尚未到上班时候。

不过,谁让人家是领导呢。

朱平安摸了摸鼻子,看着李默大步离去的身影,无奈的笑了笑,然后继续自己的翰林院报道之旅。

翰林院背靠西苑,因为受重视,衙门规模还蛮大的。三进的署衙,一排排的办公房舍分列左右,头一进是正式办公场所,朱平安在差役的指点下来到了负责新晋翰林报道的厅堂。其他的新晋翰林基本上都在李默训斥朱平安的时候完成了报道,已经分配到具体的房舍办公了。

朱平安算是最后一个进去报道的了,负责报道的是两位四十多岁的侍读学士。

两位侍读学士都是四十多岁,其中一人给人一种和蔼温和的感觉,另外一人个子不高,皮肤很黑,其貌不扬但是却给人一种极度自负的感觉,头都快仰到天上去了,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后进朱平安见过两位大人。”朱平安进了厅堂,便拱手向坐在位上办公的两位侍读学士行礼。

“免了,汝可是朱平安,好一个少年才俊,真是后生可畏啊。”那位温和的侍读学士起身对朱平安礼遇有加,温和笑着称赞道。

不过另一外侍读学士则是不同了,哼了一声,给了朱平安一对鼻孔。尤其是在温和的侍读学士说朱平安少年才俊、后生可畏的时候。这位侍读学士的态度表现的更为明显。

“大人折煞了,平安侥幸得中,可当不得大人的夸奖。”朱平安谦虚的推辞道。

“年青人正是朝气蓬勃。谦虚是好的,但是失了朝气就不好了。呵呵,来坐下喝茶,我们边喝边聊。”温和的侍读学士客气的笑着,让朱平安坐下喝茶。

“大人客气了,平安站着就好。”朱平安笑着摇了摇头,坚持站着说话。

一般而言,就是在现代,第一次见领导也没有坐下说话的说法。更别说这种更讲究等级高低的古代了。

对于朱平安的坚持,温和的学士赞赏的点了点头,也没有勉强朱平安坐下,就这样继续给朱平安讲了下翰林院的事情。

翰林院虽说只是五品衙门,可是衙门里的人却不少,有一个掌院的五品翰林院学士也就是吏部尚书李默(翰林院学士是五品,李默的吏部尚书官职比这个高多了);还有两个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两个从五品的侍讲学士;还有正六品的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八品的五经博士九人,这九人都是世袭的,一般都是孔孟的后代;以及还有典籍、侍书、待诏、孔目等十余人。

除此外。便是与朱平安同为翰林院修撰的五人,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也有十余人。

翰林院正式官职人员加起来有四十余人,另外没有品级的小吏、差役更是多了。

另外在对话中朱平安也知道了这两位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名字。这两人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

温和的侍读学士名叫李春芳,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状元宰相、青词宰相,他是继徐阶之后的内阁首辅。李春芳是和张居正同一届的,和朱平安一样也是状元,或许是惺惺相惜吧,对朱平安也是颇为温和。

另外一位自负的侍读学士也很有名,名叫袁炜,严讷、郭朴、李春芳同有‘青词宰相‘之称,他的青词水平可以说是冠绝天下的。历史上那个有名的青词“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袁炜才思敏捷,青词绝佳,嘉靖帝经常会在大半夜传一张纸条到到内阁和翰林院,让人写青词,袁炜总是能一挥而就,而且非常合嘉靖的心意。另外,朝上有什么新鲜事,或者有什么吉兆祥瑞什么的需要写文章赞美,袁炜的文章总是出类拔萃让嘉靖帝欣赏。

因此,袁炜虽然官职不高,可是却因青词非常得宠于嘉靖帝,越发的养成了自负的性格。

看着一脸自负的袁炜,朱平安心里默默的给史书点了个赞,史书上就记载袁炜自负能文,见他人所作,稍不称意,便大肆诋毁、讥诮。

估计自己在会试作的那篇青词被他看到了,毕竟那篇青词是自己修改的龚自珍的,肯定不如龚自珍的原文,被袁炜讥诮也是太符合袁炜的性格了。

据史料记载,袁炜是从小被人夸大的,小时候他出生前一天,他爹和他娘同时梦到一条黑龙自天而降在他家房顶上盘旋了数圈才冲天而上。果然在出生时,袁炜就是一个小黑孩,别的孩子都白白净净的,就他黑黑的,双目却炯炯有神,他爹娘都认为是黑龙托生,对袁炜非常好。袁炜也没让他们失望,从小就决定聪明,五岁就能对上县令的对子,十岁学八股,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十七岁补县学生,乡试第二,会试第一,殿试中了探花。

袁炜在科举时仅是探花郎,现在见自己所做之文不如他,却是状元郎,心里定时不如意。另外,刚刚李春芳说自己少年才俊什么的,肯定也是让自负的袁炜不痛快了。

李春芳用了差不多十分钟,将翰林院的事情给朱平安介绍完,然后话题正式落到了朱平安的分配上。

“好了,翰林院我就介绍到这,我们言归正传。翰林院是由掌院大人负责的,不过平时李大人很忙,院里一般事务都是由我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具体负责。”李春芳语气平缓的开口道:

“今日李大人百忙之中来了翰林院,将你们的差事大致安排了一下。按照李大人的意思,子厚你负责经史子集等典籍的归档整理工作,咱们翰林院典籍浩繁如海,放置也不规律,此事就麻烦子厚你了。子厚你就主要负责此事,其他事务如果有安排则安安排,不过主要还是此事,工作量大任务重,子厚就多多费心了。”

听到了朱平安负责的事务,在厅堂内的其他人都对朱平安报以同情或者幸灾乐祸的目光。

归档整理典籍,这工作可以说是翰林院最糟糕、最累人、最没有前途,还最容易倒霉的工作了。

一般而言,这种差事都是掌院惩罚犯错了的翰林的工作。

哎,可惜了一个状元啊。

第一千五十章 我在侯府养伤的日子(二)第三十七章 邻村争水战第三百一十八章 放榜进行时(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败露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华安问答(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全军出击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我军三胜,浙军三败第二百九十七章 检查功课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机会又来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杀上去第九百六十九章 内幕第九百四十二章 别样的上菜方式第四百一十二章 看饿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外行笑,内行更笑第四百一十三章 嘉靖又传纸条第五百二十六章 饭桌上的秘密第九百五十六章 好友到访第三百五十九章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第二百四十一章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熟悉的套路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渡河的倭寇,返乡的御史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脱成名天下知(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朱平安,你个丧门星第九百零四章 神转折(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钱袋之争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挨打让人成长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查勘水情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你忙你的吧第三百七十章 大恩荣宴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最终大礼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我要重拾长辈威严第二百二十一章 投献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一生一世一双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倭寇要撤了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天啦噜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引狼入室or请君入瓮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脱惊艳,简在帝心第二十七章 昨日顽童今复来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密谋对策第八百七十九章 危局第八百七十八章 少小离家老二回第一百七十五章 赐字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事不好第五百五十章 祭河第二百三十四章 辞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体短微胖,面憨无须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义乌募兵进行时(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共进一餐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扼腕长叹第七百五十六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第四百一十章 姝儿,你手腕怎么了第八百九十五章 拜码头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叶宗满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伪德恶也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不愧嘉靖帝第七十二章 恩公小心,奴家怕第八百五十三章 小妖精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烤肉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四项铁律,十八斩第一百七十章 私房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圣上都被气笑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怕出名猪怕撞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惊出一身冷汗第三百八十章 臣有本奏第三百二十七章 北虏南倭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突围出营第二百五十七章 对联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叮当当第四百七十四章 傻瓜,快走吧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塘报惊心第五百九十五章 嘉靖的哀伤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渡河的倭寇,返乡的御史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太平陷落(上)第八百八十五章 圣旨又来第七百七十六章 震惊与嘲笑第四百九十七章 春暖花开,不忍离开第一千一十九章 某人要倒霉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收获巨大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张经的二次考较(下)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头也不回第一千三十三章 你儿子又想你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蛤蟆稽查使第九百五十六章 好友到访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逢杨继盛第一百二十二章 花式秀恩爱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铁炮装填慢,优势在我第二百七十章 老严是个实在人啊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公审大会(中)第五百六十章 徐阶入阁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万籁俱寂,倭寇夜袭第二百七十九章 秉公走心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秀人,你特娘的坐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弹指间,强倭灰飞烟灭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一张利嘴平苗蛮(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府案首技止此耳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平陷落(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王大人,请留步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态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