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请赐匾额

开设私塾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谢慎首先要去搞定的就是郑训导。

少年现在与郑训导的关系也算不错,有些话也可以直接说了。

却说谢慎与郑训导一番畅谈后,郑训导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并且提出一年只收四十两的束脩。

要知道郑训导现在不仅仅是举人身份,还是官学教官,与当年在杭州宁府任西席先生不可同日而语。

何况郑训导这次要教习的还是普通农家的孩子,比之宁家族人基础要差的多。换句话说,郑训导要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还是谢慎看不下去硬是把束脩钱加到一百贯一年,也算是凑个整。

议定教书先生这件事,谢慎便开始着手挑选宅院来做私塾学堂了。

在这件事上谢慎充分征求了郑训导的意见,最终租下了毗邻县学的一处跨院。

之所以选择这里不是因为租金便宜,而是因为这处院子就在县学旁。

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在谢慎看来是最重要的。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来说更是如此。

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了。

谢慎希望县学生员的成功经历能够成为这些农家孩子的榜样,也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也能够考取秀才功名。

这处宅子一年的租金是五十贯,加之给郑训导的一年一百贯的束脩,花费已经在一百五十贯。

这还没有算学堂要购置的桌椅,以及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

这些可不是世家子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谢慎虽然替他们交了束脩,准备好了学堂,但若是没有笔墨纸砚,这个学他们还是上不起的。

这一点谢慎深有感触,当初大哥谢方为了让他能够进学不惜去扛大包卖苦力,可见供养一个读书人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谢慎会尽全力使得上学的开销降低,让他们能够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搞定这一切,谢慎只用几日的工夫,也算是效率很高了。

开设学堂属于私人行为也算善举,但有一环却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那就是吴县令。

吴县令再怎么说也是余姚的父母官,如果谢慎绕开他直接开设学堂吴县令心中肯定会不舒服。

而且谢慎请的教习还是郑训导,那可是有大明官职编制的。

准确的说吴县令和郑训导还是上下级关系,虽然不是直属但上级就是上级。

吴县令如果不爽想要借故敲打,完全可以拿郑训导开刀,毕竟郑训导也可以算公然揽私活了。

故而谢慎在租下宅院后便径直朝县衙而去。

县衙前的衙役早已和谢慎相熟,当即把谢慎让了进去。

少年跟着衙役一路穿堂过院来到后衙,询问县尊最近可是公务缠身?”

衙役奇道:“谢小相公怎么知道?”

谢慎淡淡道:“这不奇怪,平日都是你先去禀报,再带我去见县尊,今天却是直接把我引入后衙,应该是怕两次禀报惹恼了县尊吧。”

“谢小相公真乃文曲星也,不过这也只有您能不经禀报先进县衙,这是县尊大老爷特地嘱咐过得。若是换了旁人,小的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放进来。”

谢慎对衙役的恭维不置可否,人得有自知之明,他在吴县令心目中的地位绝对没有到如此地步。

却说衙役前脚进到屋内禀报了吴县令,谢慎后脚便跟了进去。

只见乌木书案上堆积了小山一般的文书,还有一些状子散落在角落里。

吴县令就被如此多的文书“埋着”,面容十分憔悴。

谢慎思考了一番措辞,却是一步上前道:“学生拜见县尊!”

吴县令摆了摆手道:“谢贤生来了,坐吧!”

谢慎也不推辞便坐在榆木南官帽椅上。

凭借他对吴县令的了解,这位是不太喜欢事必躬亲的。

县衙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朝廷,六房对应六部,具体事物完全可以交给底下的吏员来做。县令只需要把好关,在一些大事上决断即可。

但余姚的情况有些特殊,这里的读书人太多,故而纠纷也会多。

如果仅仅是农户间的纠纷,多是涉及钱财,吴县令也是懒得理会。

若是读书人间起了纠纷一般都是涉及名声的。

这就不好打发下面的人去做了,不然有敷衍之嫌。

对于一个县令来说,除了要搞好上下级关系最重要的便是和本地乡绅一条心。

这关系到三年任期内县令能否出政绩,出怎样的政绩。

而乡绅名流一般又都是读书人,多数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人老爷,秀才相公。

吴县令虽然是三甲进士出身,但面对这些读书人也不能呼来喝去逞官威。不然若是这些乡绅联名弹劾吴县令,吴县令能否安稳度过任期都是一个问题。

故而便是这些文书状子再恼人,吴县令也得一本本的看过去。

谢慎自然清楚其中道理,这才没有贸然发问。

吴县令也没有在这些事情上抱怨的意思,只轻声道:“谢贤生求见本县所谓何事啊?”

谢慎冲吴县令拱手一礼道:“学生此来是有事相求,还请县尊允准。”

哦?

吴县令顿时来了兴趣。

在他印象中,谢慎是一个极为有才华的年轻人。这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命清高。谢慎虽然极力克制但多多少少会表现出来一些。

这也没什么,毕竟是年轻人嘛。

吴县令好奇的是,谢慎怎么会突然放低身段来求他了。

“学生去沿海荒滩监督佃农修筑堤坝,见一老翁哭诉生活艰险,这便起了建私塾,兴教化的心思。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看到希望。”

稍顿了顿,谢慎陡然话锋一转。

”县尊自上任来着力兴文教,学生实在敬佩,也想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还请县尊赐下一面手书牌匾,也好让学生挂在私塾大门前,让余姚读书人都能感受到县尊为朝廷教化人才之心。”

吴县令眼眸中闪过一丝喜色。

这便是说话的艺术了!

......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廷推角力第四十五章 私钱第二百一十一章 与沈娘子的合作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子要出阁了?第一百二十章 谁是幕后之人第四百九十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一十九章 除恶扬善的县学生员第八十八章 暗流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道人心(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私心与公心第二百零三章 兴文教第四百四十二章 华亭缙绅的生意经第二百一十三章 贤侄要代笔吗?第一百九十一章 这不公平!第五百二十五章 无所不用其极【4000字二合一大求双倍月票!】第二百六十一章 清贵的谢修撰第一百七十八章 原来如此(为舵主戰Dna火加更!)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东阳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宁员外的执念第五百二十五章 无所不用其极【4000字二合一大求双倍月票!】第八十九章 沧浪之水浊兮第三百五十九章 与首辅交锋第一百七十四章 冰释前嫌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自有风骨第四百三十八章 华亭县令第二百三十九章 拜会王华第三百四十三章 谢慎回京第一百八十二章 滩涂种棉花(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姐弟情深第二百九十三章 贾鸣和第二十八章 石头记第三百一十章 疫病与口罩(第一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杀人灭口第五百零六章 全城搜查(第十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广倒台第二十四章 暗中角力第二百六十五章 你侬我侬第三十二章 会当凌绝顶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东阳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谢迁被参第三百七十八章 弘治驾崩第二百一十七章 轮番上阵的徐家父女(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立场问题第一百一十二章 姚江诗会(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盲女红莲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烧吧,新政!第三百五十九章 与首辅交锋第四十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姚江诗会(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家和万事兴第四百七十五章 聚兵沙洲第五百一十一章 儒、匠、商第二百四十四章 谢状元第四十三章 豪门陆氏第二百五十六章 突然杀出的锦衣卫第五百六十八章 你来我往【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花魁会(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桃花劫第二百八十六章 汝目无君父第二百八十二章 蝴蝶效应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境界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子要出阁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风得意,跟贡院说再见第六十九章 生意找上门第十一章 拜师教谕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三百九十四章 过河卒第三百二十五章 鞑靼人扰边第三百九十八章 太监也有温情时(第二更)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五百零六章 全城搜查(第十更!)第二百一十七章 轮番上阵的徐家父女(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意和人情第二十三章 谁在布局第五百八十章 缘分天注定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零七章 从私塾开课到科试开考第三十一章 县试县试第一百四十五章 画舫游湖第二百六十五章 你侬我侬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二百八十七章 哈密胡姬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与缙绅交锋(第四更 月票400票加更!)第一百九十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零九章 接风宴(第五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三百四十章 齐人之福第三百零五章 君恩难料(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桃花劫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道人心(一)第六十一章 府尊点拨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泰之死【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恨入骨髓第三百四十二章 解拿巡抚进京第二百九十八章 谁是黄雀(第四更 为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九十一章 内讧第一百八十八章 如何是好第二百九十五章 漏网之鱼(第一更)第五十二章 巡抚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