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风得意,跟贡院说再见

当然,布政使衙门、巡抚衙门也不会做这个冤大头,这样你推我,我推你之下,自然就成了悬而未决的事情。

谢慎前世治明史时,对于“悬而未决”这四个字深有体会,别看只短短四个字,却是体现了儒学的深邃一面。

在少年看来,人生最惨的事情不是举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最惨的是,连对影三人都不能,只能顾影自怜。

而现在号舍里的困居的生员考生们便是这般凄惨的存在。

号舍内的空间促狭,身材高大的考生便得蜷缩着睡觉。能睡着的还好,若是睡得浅的考生,很可能会被蛙鸣吵醒。

一次次的睡着,一次次的被吵醒,然后就变成了神经衰弱,翌日的策问试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好在谢慎属于那种睡眠质量很高的人,一旦入睡很难被吵醒,虽然间或能听到几声蛙鸣,但却无甚大碍。

谢慎也不矫情,索性躺在地上美美的睡了一觉。他这号舍地面基本都是石块,并没有多少泥巴。又因为这号舍紧靠着排水渠,白日里滴下来的雨水早已渗到渠中,石块已经干透,并不会沾湿衣服,就相当于一方天然的木板床,比蜷缩靠着桌案睡舒服多了。

而那些地面是新鲜泥土地的考生,号舍里现在已经成了泥塘,别说在地上睡了,就连落脚都是困难。

若不是狠下心来扎头闷睡,他们连个把时辰的觉都难睡得。

月明星朗,秋风徐徐吹进号舍,谢小郎君便在这种惬意的环境中度过了一晚。

......

......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进号舍时,谢慎揉了揉眼睛,从睡梦中醒来。

兀自伸了伸懒腰,少年长呼出一口气。

看天色刚蒙蒙亮,应该距离开考还有些时间。

就着水吃了些饼子充饥,谢慎只觉得精神不错。

果然睡眠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睡眠一切都不是问题。

接下来谢慎就要静静的等着策问试开始了。

乡试的考生太多,在这种时候出风头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倒不如低调一些。

策论起始于汉代,最初是君王问策,后来发展为一种取仕手段。

科举中的策问试是有标准定式的,一般会出五道题目,五道都是必答题。

比起第一场的四书五经试,这一场其实轻松了不少。

因为策问属于用发散性思维来写,不必死扣着朱子集注。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为解决问题而写文,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写文。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考生就能毫无顾忌的天马行空,至少文章的大方向必须与朝廷的主张一致。

谢慎等吏员发下卷子一看,心中已经有了底。

五道题目分别是“汉初驰商贾之律论”,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东汉中兴功臣多习儒术论”,“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题目涵盖了各个领域,还算是比较全面有营养的。

其实策问归根到底策问考察的是考生的见识,而这恰恰又是谢慎的强项。

比起这些同年考生,谢慎可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逆天存在,比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穷秀才高出了数个层次。

谢慎于心中略略打了腹稿,便按照题目顺序一篇篇的写起了文章。

策问写起来果然比四书五经试有意思的多了,虽然需要旁征博引,但至少写的活泛,不会都是一个调子。

谢慎用了两个时辰把五篇策问写完,接下来就等着考试结束了。

策问环节别看在乡试、会试没有四书五经试重要,但在殿试地位却会陡然提升。原因无贰,因为殿试只考策问!

毕竟策问最早出现就是因为君王问策,故而这也算回归其本身的用途。

谢慎的见解力肯定是超越同龄人数个档次的,如果能够顺利参加殿试,由天子亲自出题,他也一定会答的很完美。

他对这次的乡试过程总体还算满意。四书五经试和策问试考的都不错,第二场论判试虽然稍稍留有瑕疵但无伤大雅,无碍大局。

乡试的名次他不敢说,但应该是能够上榜的吧?

只是不知道王守文、谢丕他们考的如何了?

按下这些暂且不提,却说随着吏人一声清脆的梆子响,弘治八年的乡试正式结束了。

接下来考生便交了试卷,按照顺序离开号舍沿着青石板小路朝贡院大门而去。

一场乡试后,诸生面上表情不一而足。有的欣喜若狂,有的垂头丧气。

乡试三年一考,无数人拼搏奋斗了三年就为了这三天。

假使未能考好,就得再等三年,年轻些的还好,那些已经四五十岁还没能中举的老秀才恐怕已经等不起了。

谢慎见到那些两鬓斑白的老秀才唉声叹气的从他身边走过时不禁一阵的唏嘘感慨。

人生又有几个三年呢?

等到出了贡院,谢慎便直接回到平安坊的家中。

此处人流实在太过密集,他还是回家里等王守文、谢丕的好。

回到家中大哥谢方和大嫂谢陈氏自然上前一阵询问,少年也都一一作答。

乡试之难,难于上青天。大哥大嫂担心自己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谢慎并不太担心,这次的乡试在他看来最多是上榜名次问题。

回到家中谢慎便猛喝了一壶茶水,又叫大嫂给他下了一碗汤面。

在贡院号舍时条件实在艰苦,谢慎只能用干饼子充饥。加之他担心如厕问题连水都不敢多喝。

一连三天下来他早已是口干舌燥,回到家中自然好好补偿一番。

也许是喝的太急,他竟然呛到了。

大嫂谢陈氏拍了拍谢慎的后背,心疼道:“小郎慢些喝,水还多的是呢。”

不论别人怎么看,在谢陈氏心中谢慎还是那个惹人怜爱的自家小郎。

......

......

第五百零三章 绿萝行刺(第七更!)第三百四十九章 米虽贵,情更贵第四百章 借势分宠第一百五十五章 宴中百态(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左顺门哭谏第三百二十一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硕鼠(一)第五百零七章 饵战!第四百三十三章 远道而来的客人第九十四章 崔光禄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旧布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一百四十章 布政使被刺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的脊梁第二百七十五章 裁撤东厂?第一百五十九章 余姚仙茗第三百二十一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运之争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同边防第三百六十七章 朵颜三卫第二百七十一章 御马监太监第三百六十章 内阁更替第一百九十八章 硕鼠(五)第三百一十一章 原来是中毒(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蛊第六十一章 府尊点拨第四百六十五章 宣府的众生相第四百四十一章 鸿门宴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道难题(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与巡抚对饮第四百八十章 老相识第二百六十章 抢着被打脸的朱同学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司会审第四百三十四章 种植土豆第三十九章 结交韩晅第四百一十章 肺痨第二百五十九章 风波平息第五百四十三章 南桥码头血战(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谢慎献策第四百五十六章 决断第一百一十六章 孺子可教第一百八十二章 滩涂种棉花(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硕鼠(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鹿鸣宴上的言志诗第一百九十三章 穷亲戚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二百七十八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五百八十三章 仓储与国运(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会宁员外(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老大人的心思你别猜第四百一十三章 杨家有子初长成第二百七十章 愿得一人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救救小生吧!第二百一十二章 松江府之行第五百二十章 冤家路窄(下)【第二更,求双倍月票!】第四百五十八章 姐弟情深第二百零八章 科试前后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贯徐元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与首辅交锋第三百四十三章 谢慎回京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风得意,跟贡院说再见第五百六十四章 治贪之法【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朝议第四百七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蛊第一百二十四章 圈子内外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魁会与科举第四百八十七章 毒士钱宁第十一章 拜师教谕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泰之死【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九十二章 谋定而后动第七十七章 陆渊的抉择第三百四十五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一百二十九章 君子报仇(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圈子内外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十一章 美娇娘俏小郎第二百八十七章 哈密胡姬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术第四百五十五章 症结所在第八十九章 沧浪之水浊兮第五十五章 绍兴府试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刺客第四百零三章 刘娘娘第四百四十章 华亭吴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姐弟情深第四百五十章 拜佛求签第二百四十六章 如江湖一般的翰林院第一百九十八章 硕鼠(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宫中有人好办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六十八章 国士无双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会宁员外(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谋定而后动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术第二百七十一章 御马监太监第四百一十一章 神医他爹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九十一章 东厂的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