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谢修撰的第一课

“阁老有命,下官安敢不从。”

对于谢迁这一邀取名望的做法谢慎倒是无所谓,都是他玩剩下的套路,既然谢迁想玩就陪其玩玩好了。

谈笑间谢丕便回到府中。

与好友许久未见,谢慎、王守文自然上前好生寒暄了一番。

反倒是谢丕被弄的有些不好意思。

谢迁留谢慎和王守文在府中用了晚饭,其间又闲谈了不少家乡风物。

谢迁自打高中状元离开余姚,竟然已经一二十年没有回家乡了。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谢慎不相信谢迁能够如圣人一般对这些名望看淡。唯一的解释就是谢迁认为自己现在还不到事业的巅峰。

那么对于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官来说事业的巅峰究竟是什么?

首辅吗?

这也是谢慎一直思忖的。

晚饭后,谢慎与王守文自是拜别了谢阁老,各自返回家中。

这次谢慎来拜访谢迁相当于拜山头,对于一个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穿越客来说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洞悉历史走向。

虽然细节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大的脉络走向还是不变的。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谢迁、李东阳内阁主政,提前混个脸熟处好关系对谢慎来说十分有裨益。

回到徐府时已经是明月高悬,结了轿夫的银钱,谢慎在书童陈虎儿和护卫鲁种田的侍奉下回到屋中。少年方是喝了一口茶,徐大小姐便急忙赶来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可是翰林院那边公务太多?”

谢慎稍稍定了定神道:“这倒不是,我当完职便去找守文兄一道拜会谢阁老了。”

“唔。”轻应了一声,徐芊芊接道:“我还是不放心,打算回松江府一趟,近前侍奉爹爹。”

徐贯虽然写信叫徐芊芊不要回松江,但做女儿的想要尽孝也在情理之中。

谢慎点了点头道:“你若真想好了,我便叫人护送你回松江府。”

徐贯的身体一日不好,谢慎和徐芊芊的婚事便得一直拖将下去。

既然如此,叫徐芊芊回松江府侍奉徐贯,让徐贯早日风疾痊愈才是正事。

“嗯。”

徐芊芊轻咬嘴唇,柔声道:“你一个人在府里住,要注意照顾自己。春日夜里凉,记得掖好被角。”

谢慎笑道:“你去松江府照顾好岳父大人我便放心了。”

一夜自是无话。

翌日一早,谢慎照例去翰林院当职。

徐芊芊回松江府的事情他早已安排妥当,一路上只需要换一次船,又有几名家奴护卫在旁应该问题不大。

今日一进到公署,便见两位编修王瓒、陈澜迎了出来。

见二人面上写满了喜色,谢慎颇是疑惑的问道:“怎么,今日有什么大喜事吗?”

“谢修撰恐怕还不知道吧?陛下已经降旨,下令编修《会典》了。”

一上任就赶上了编修《大明会典》这样的大事,陈澜如何能不欣喜。

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他们可以大大提升编纂典籍的能力,为以后升任侍读侍讲做好准备。

这也算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谢慎点了点头道:“不知陛下是命哪位前辈做这会典的总编修?”

虽然他知道历史上是王华出任的这一职位,但此时此刻还是有些好奇。不知王华老爷子是不是真的简在帝心,能够觅得这个美差。

“这个陈某便不知道了,想必过不了几日便能有定论吧。”

王瓒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本初贤弟说的不错,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这总编修的人选这几日也肯定会有了。”

编修典籍本就是修撰、编修分内之事,别管总编修的人选是谁,这份活计肯定最后要落在谢慎、王瓒、陈澜三人头上。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工作都要由这三人来做,事实上翰林院中有许多博士、典簿、侍书,真正翻阅查证典籍的是这些人。

修撰、编修只是名义上各自负责一块内容,署名捞功劳罢了。

如今翰林院学士空缺,具体的事物便得王鏊来操持。

果不其然,今天王老大人没有一到翰林院就教习庶吉士,而是先来到官署中将朝廷下令编纂《会典》的事情告诉了新任修撰、编修,叫他们好生编纂,切莫辜负天恩。

三人早已提前知道了消息,故而面色如常表示一定谨遵老大人教诲。

王鏊觉得也没有什么可多言传身教的,便嗯了一声闪身走人了。

王鏊刚一走,一直在旁侯着的五经博士便苦着脸道:“既然要修《会典》,便得把翰林院中的所有典簿、五经博士、侍书都召集起来。一些准备的工作现在就可以做了。不然等到总编修来了一定是手忙脚乱。”

于韩荣这样的五经博士而言,向上爬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这辈子几乎就是做个八品芝麻官了。

故而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就是无事可做,这样每天喝喝茶补补觉,日子过得舒坦比什么都强。

偏偏编修典籍这种事情,最是恼人。

上面的总编修、修撰、编修只需要挂名享福,具体的事务都得他们这些五经博士、典簿来做。

有了功劳都是别人的,出了差错都是自己的,这样的活计有哪个愿意干?

但是不愿意干也得干,不干就没有饭吃,没有银子拿。

京师米贵,居大不易啊。

若是孑然一人倒也罢了,怎么都能对付过去。偏偏他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不为子女爷娘计。

谢慎点了点头道:“那就把所有五经博士、典簿、侍书都召集来吧。”

这三种官员虽然职责各有不同,但真到了编纂《大明会典》这种时候,却是要全员上阵的。

如今王鏊王老大人领受皇命要教习二十名新科庶吉士抽不开身,这公署之中最大的官员便是谢慎。

虽然刚刚上任两天,许多流程规则还没有摸清,但他还是要站出来主持局面的。

那五经博士韩荣也知道大势如此,只能点了点头去召集人手了。

......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接风宴第三百一十八章 辅弼贤臣(第四更 )第三百八十八章 巫蛊之术第二百一十五章 因祸得福第四百四十五章 老首辅的善意第三百零七章 离京(第三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第二百七十三章 马尚书也喜欢小笼包?第四百二十八章 锦衣昼行第二百七十三章 马尚书也喜欢小笼包?第一百三十四章 姚江茶与雅集第一百零三章 县学第一课(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子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画舫游湖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广倒台第三百零二章 当侍东宫(第三更 为盟主vivian520加更)第六十四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任吏部尚书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风景第一百四十六章 再叙大宗师第五十三章 与巡抚对饮第二百七十五章 裁撤东厂?第二百一十六章 轮番上阵的徐家父女(一)第二十七章 教谕开小灶第四百九十六章 苏州行第六十章 拜谒座师第五百三十章 困兽之斗【二合一4000字大章求双倍月票!】第二百九十九章 内鬼(第五更 为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二百零二章 人事多艰第五十八章 抢头条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试这个拦路虎第三百一十一章 原来是中毒(第二更)第四百八十章 老相识第五十四章 别有一番风味第四百七十章 退敌之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鬼遇李逵第五百一十三章 “负荆请罪”第四百二十四章 家和万事兴第七十二章 院试风波(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以血明志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广倒台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会宁员外(一)第四百零八章 甘陕总督杨一清第二百四十八章 观政选官的年轻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额通兑第一百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零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子对才子(第三更!)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子微服第二十五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宫中有人好办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广倒台第四百四十六章 难觅清幽第一百五十四章 巡抚设宴第八十四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第三百四十章 齐人之福第五百三十三章 会馆遭贼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骑墙的锦衣卫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守仁回京第七十四章 传说中的北镇抚司第八十一章 破局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子的教材第一百一十八章 好多的墙头草啊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五百一十章 新的开始第三百四十三章 谢慎回京第二百九十章 朱希周的背景第二百九十二章 厂卫之间第五百三十章 困兽之斗【二合一4000字大章求双倍月票!】第四百二十八章 锦衣昼行第二十三章 谁在布局第三百二十章 施恩于人(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欲何为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旧布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别样的孔教谕第四百七十二章 改造神机营第四十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殿试连捷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内鬼(第五更 为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四百七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二十七章 教谕开小灶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华绝代谢于乔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第二百零八章 科试前后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子报仇(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多变第三百零八章 不胶不离即可(第四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第四百六十七章 贼酋来袭第一百七十八章 原来如此(为舵主戰Dna火加更!)第五十章 积攒声望第二百五十章 谢修撰的第一课第一百八十四章 倭寇来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风疾第二百八十七章 哈密胡姬第二百八十五章 针尖对麦芒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旧布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哈密城破第一百八十三章 滩涂种棉花(二)第三十六章 案首的魅力第四百六十九章 穷则变,变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