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仓储与国运(下)

“哦?先生说说看。”

朱厚照淡淡说道。

“第一件是一个设想。臣想在大明各府建立仓库,推行仓储计划。”

谢慎刚说完,朱厚照便插话道:“等等,仓库朕知道,但先生说的这仓储是什么意思?”

谢慎就知道朱厚照要问,不厌其烦的解释道:“这仓储其实就是利用仓库进行合理的运输、配给物资的方式。比如京师缺米,可以从保定调米。比如说大同缺粮,可以从山西其他府县调粮。原则就是就近运输,最大程度减少损耗。当然臣只是举了一个例子。仓储计划如果真的推行,可不止运输配给米粮那么简单,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运输比如丝绸、瓷器、茶叶。”

见谢慎把这个仓储计划说的这么好朱厚照不禁心动了。

他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朕似乎明白一些了。只是真的有必要在各府都修建仓库吗?一般的府库难道不行?”

谢慎摇了摇头道:“陛下,臣力主修建的这仓库不是一般的仓库而是综合性的仓库。里面会按照商品货物的分类进行划区分区,比如米粮就在米粮区,瓷器在瓷器区。绸布在绸布区。具体来说还要进行细分,精确到货架。每一样商品货物有一个专属的号牌,库工可以根据号牌精确的定位货物。”

谢慎侃侃而谈,朱厚照却是听的目瞪口呆:“这样怕是要花费不菲吧?”

“陛下且放心。建造仓库可以让地方负责筹钱,朝廷并不需要拨款太多。之后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货物商品来向百姓售卖,基本是可以良性运营的。当然盐铁这样的东西是要严格控制的,能够向民间出售的东西必须在名单之内,类似于瓷器绸布。”

朱厚照不禁思忖了起来。

谢慎的这个提议很有想象力,且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要是真的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仓储计划,似乎货物的流通将会顺利很多。

“陛下,还可以用朝廷的名义与大明接壤的番邦进行贸易。这种贸易不是勘合贸易那样的花架子,而是大宗贸易。”

大宗贸易最难进行的地方就是运输困难。

尤其是在边疆接壤的地方,从京师运抵货物到那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太划算。

而如果在当地建立仓库,并从附近调配货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海贸现在开展的如火如荼,陆地贸易也不能落下。

大明要想富足,必须有大宗的官方贸易,陆地贸易与海贸必须齐头并进。

“先生说的朕都知道了。朕会下旨命九卿廷推的。”

朱厚照面颊肌肉微微收紧道:“至于那第二件事呢?”

谢慎抱拳道:“回禀陛下,第二件事就是最近闹得很厉害的白莲教了。臣想请陛下降旨允许百姓检举白莲教教徒。提供重要线索者赏银一两,协助抓获白莲教徒者赏银五两。”

“嗯,且容朕想想。”

朱厚照轻叩着手指陷入沉思。

谢慎的这个提议可谓攻其要害。

白莲教这样的邪教为什么会发展迅速,在短短时间内聚集一大帮的教徒?

这当然有百姓愚昧的因素,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白莲教能够把握百姓的心理。

百姓最看重的是什么?自然是能够过上好日子。

遇到灾年,百姓们苦不堪言,朝廷若是赈灾不及时肯定会落下埋怨。

这个时候白莲教的人跳出来描绘一番白莲教的伟大以及入教好处,巧言令色蛊惑人心。

шшш¸тт kΛn¸C〇

百姓们哪里有什么分辨能力,兴许就会被利诱之。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很容易被裹挟,成为白莲教徒的护身符。

朝廷要想彻底消灭白莲教,就必须把这些护身符拿开甚至让其为己所用。

白莲教给这些百姓的是小利,那么朝廷便要给百姓大利。

正德年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很强的,远超万历年间。

五两银子甚至可以买下一套四合院。

而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个伙计半年的工钱。

只要检举并协助官府抓获一名白莲教徒就可以轻松的将五两银子收入口袋,谢慎觉得没有人会拒绝。

白莲教即便背后有金主,也不可能无限制的烧钱,更不可能给入教者一人五两银子。

谢慎正是看中了这点才打算用检举奖励制度来对付白莲教。

民间的力量是巨大的,用好这股力量就能完克白莲教。

相反如果让白莲教把这股力量拉拢过去,恐怕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会危及大明朝廷的统治。

朱厚照却是有些犹豫。

自从推行新政以来,国库岁入见涨。但这并不成为挥霍银钱的理由。

大明朝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朱厚照恨不得一枚铜钱掰成两半花,谢慎要求专门拿出这么一大笔钱用来奖赏检举白莲教徒的百姓,朱厚照真的有些拿捏不定。

在朱厚照的潜意识里还认为百姓检举白莲教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殊不知明朝的百姓个个都是家庭观念很重的,叫他们冒着风险义务检举是不现实的。

但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只要朝廷提供有偿奖励,一定会有无数百姓争抢者检举白莲教徒。

这听起来有些可悲却是事实。

“要不先在京师、河北试行,如果效果好再于全国推行?”

“陛下英明,臣遵旨。”

谢慎连忙高声唱颂,生怕朱厚照反悔。

“先生说完了两件事,该轮到朕说了。”

朱厚照面色有些紧张,右手握拳攥紧道:“朕准备册立载塘为太子。”

我靠,这个消息还真的是够劲爆。

谢慎心道皇帝陛下怎么突然要册立太子了?难道不等杜昀生下孩子再做决定?

朱厚照仿佛看出谢慎心中所想,尴尬的咳嗽一声道:“朕这么做也是杜妃劝的。她说朕这样做可以安天下人心。太子乃是国本,当遵循祖制立长不立幼。”

这下谢慎真的有些钦佩杜昀了。人都是自私的,有哪个妃嫔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将来御极天下?

杜昀劝说朱厚照立刘妃之子为太子真的是十分难能可贵。

......

......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子禁脔【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零九章 匕现第五百七十六章 泰山封禅(三)【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零六章 我没看错人!第一章 积善之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再叙大宗师第五百四十五章 商倭勾结第四十二章 奔赴府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与缙绅交锋(第四更 月票400票加更!)第二百八十一章 外臣内臣第五百六十二章 水未落,石未出【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五十八章 爽朗的合作第二百八十八章 谁说太监不如男!第六十三章 营造一场偶遇(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返京面圣第四百三十五章 返京面圣第五百八十四章 仓储与国运(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坑人与被坑第四百零二章 豹房第二百一十七章 轮番上阵的徐家父女(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从台阁体到茶陵派第三百三十二章 募集粮草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织造厂(上)第一百零一章 但愿人长久第一百四十五章 画舫游湖第三百零六章 外放知府(第二更)第三百九十章 合纵连横第六十六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米里有毒?第二十六章 曹主簿的软肋第二百四十六章 如江湖一般的翰林院第五百一十章 新的开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九十七章 入股书坊第三百六十七章 朵颜三卫第二百七十五章 裁撤东厂?第三百七十三章 坑死妹夫的大舅哥第五百零五章 蛛丝马迹(第九更!)第十一章 拜师教谕第六十五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子要出阁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诗哉茶哉第八十章 扑朔迷离的局势第二百章 超越时空的棉花种植技术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四十三章 余姚三杰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恨入骨髓第一百零八章 最强诗会阵容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一百八十五章 从癸丑到甲寅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十三章 与巡抚对饮第三百零二章 当侍东宫(第三更 为盟主vivian520加更)第四百零三章 刘娘娘第二百零一章 修筑堤坝,改造海涂第一百四十五章 画舫游湖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酒楼计划提上日程第一百一十六章 孺子可教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这下厉害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抗税(第五更 月票六百票加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以血明志第四百二十八章 锦衣昼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内宫助力第三百一十章 疫病与口罩(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县试案首第二百六十二章 选官啦第二百七十八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旧布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抗税(第五更 月票六百票加更)第三百七十六章 谷大用报信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察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广倒台第三百九十五章 这下厉害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冰释前嫌第四百二十二章 李神医的大气运第三百八十八章 巫蛊之术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烧吧,新政!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魁会与科举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笑他人看不穿第九十三章 参悟玄机第三百一十三章 与缙绅交锋(第四更 月票400票加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笑他人看不穿第十四章 一诗既出,谁与争锋!第一百八十九章 剧本不对啊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额通兑第九十八章 双双金鹧鸪第一百九十一章 这不公平!第四百七十五章 聚兵沙洲第五百四十一章 东南倭患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文化的重要性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内讧第三十一章 县试县试第二百八十一章 外臣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