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狠狠打脸

(求收藏,求推荐票!)

谢慎这么说是为了不让吴有甫起疑心。事实上,在他看来孙贵对他进行报复的可能性实在太低。一来经过这一劫,孙贵势必知道他谢慎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二来,孙贵重伤在身便是真有心报复也得养好伤。

“你想让本官做些什么?”

“请县尊收学生为徒。”

谢慎冲吴有甫拱了拱手,沉声说道。

这下吴有甫可彻底被搞糊涂了。

收谢慎为徒固然可以让孙贵消除报复的心思,可是他凭什么收谢慎为徒,难道就为了那一丝莫名的好感吗?

见吴县令面容阴晴不定,谢慎心道糟了。

事实上他确实太心急了。作为寒门子弟,想要好好读书都是一件奢求。如果没有靠山,像今天孙贵携恶奴欺负到头上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何况最可怕事情会发生在科举中,寒门子弟没有靠山就是浮萍野草,再有才学也无法从层层考试中脱颖而出。

不能取得功名他一切的计划就无法施展,故而他才会如此焦急的求吴县令收徒。

但他忽略了吴县令与他不过是一面之交,即便对他有好感那也是很浅薄的好感,远没有到收徒的一步。

就在谢慎思忖着该如何应对变通之时,吴有甫朗声笑道:“你这个贤生倒是有趣,罢了,本官便出一题,若是你能答上来本官便破例收你为徒。”

吴有甫的反应完全出乎谢慎的意料。

他愣了片刻,旋即拱手道:“请县尊赐题。”

吴有甫捻着胡须想了一会,挥手道:“驾一叶扁舟,荡两只桨,支三片篷,乘四面风,未到江南先一笑。”

谢慎点了点头,对对子看似简单,考察的却是童生最基本的底子。而且他现在不过十二岁,吴有甫考其他的东西似乎也不合适。

不过这个对子怎么很熟悉啊,额,这个上联前一部分不是截取自黄庭坚年少时赴苏杭游学时被船家问倒的对联吗。这可是千古绝对,而后半部分则是出自黄庭坚那首著名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吴县令直接截搭出这个对子还真是够偷懒的。

若是换这个年纪的普通学子肯定无法答出合适的下联。不过谢慎可是专门研究过各种千古绝对的,他沉吟片刻答道:“看阖县学子,读万卷书,行百里路,助十方人,难得漠北再相逢。”

这个对子称不上绝对,不过确是谢慎临时能够想到的最好下联了。

吴有甫捻了捻胡须,朗声笑道:“贤生此对倒是巧妙。想不到贤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才,你也不必在刘老夫子那里进学了,本官修书一封,送至县学,以后你便跟着孔教谕进学吧。”

谢慎知d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三人。这孔教谕应该就是县学的一把手了。

不过县学的生员都是有了秀才功名的,他现在不过是个还没有参加县试的小小童生,真的就凭吴县令一句话就可以进入县学吗。

“孔教谕创办的三味书院在城南,本官会派人领你去进学的。”

谢慎这才明白吴县令并不是要破格让他进入县学成为一名附生,而只是卖一个人情,允许谢慎跟着孔教谕在私人培训班--书院进行学习。

这样吴县令非但不会担任何风险,还会赢得一个爱惜人才的美名,高,实在是太高了。

谢慎不得不感慨吴县令是个人精,眼下他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谢慎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千恩万谢的应下。

“多谢县尊。”谢慎冲吴县令拱了拱手表示了感谢,可脸上却露出了愁容。

吴县令是何许人也,谢慎脸上细微的神态当即便被他捕捉到了。

吴县令面容一沉,轻咳一声道:“贤生为何面露愁容?”

谢慎拱了拱手,讪讪一笑道:“只是感叹学生再是努力也比不过那些名门世家出身的学子罢了。”

“何出此言!”吴县令面容冷峻,挑眉问道。

“回禀县尊,此事还得从几日前刘老夫子出题小试诸学子说起......”

谢慎将刘老夫子如何考校诸学子学问,在得知他不是出身名门后态度如何急转而下,进而将孙若虚的文章点为头名陈说了一遍,当然免不了添油加醋一番,将孙若虚鼻孔朝天和刘老夫子的势利眼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最重要的是谢慎又将他当时所作的文章背诵了出来予吴县令听。

这当然是谢慎的计谋,实际上这是一个连环计。谢慎见吴县令对他颇是赞许,便想趁热打铁,彻底把孙若虚搞臭。

谢慎是个恩怨分明的人,若是那孙若虚态度好一些他也不想计较。偏偏那孙若虚是个眼高于顶的人,还为了一点小事派恶奴来家中挑事,这让谢慎如何忍得了!

刚刚借着吴县令之手教训了孙贵,但却远远不够。打蛇不死反遭其害,如果不能先发制人捏住孙若虚的七寸,这个公子哥一定会报复的更凶猛。

换个角度看,如今他好不容易博得了吴县令的赏识,自己受了那孙若虚那么多的鸟气,若不借着吴县令的力量狠狠打那孙若虚的脸,岂不是太憋屈了?

这吴县令听后面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本身就是寒门出身,能够中进士放县官这一路走来可谓吃尽了苦头。吴县令在谢慎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同样的出身寒门,同样的天资卓越,同样的受到名门世家子弟的冷眼鄙薄。

最重要的是,吴县令是惜才之人,他真真感叹谢慎所作文章的精妙。

这样的文章出自于一十二岁的少年本就是奇事,偏偏那刘老夫子竟然为了讨好烛湖孙氏将本该属于谢慎的头名点给了孙若虚。这事情要是传将出去,他这个做县令的也会面上无光,百姓们只会说他吴有甫不能识得英才,令如此明珠蒙尘......

而且将孙贵仗势欺人催逼谢家交租金一事与谢慎和孙若虚的小摩擦结合起来看,吴县令本能的认定此事是孙若虚的授意。

......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开诚布公第四百零五章 博弈第五百四十四章 南桥码头血战(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代人受过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察第四十六章 小萝莉第三百七十一章 刘健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三章 贤侄要代笔吗?第七十三章 院试风波(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五百五十八章 小吏检举第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杀机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同边防第五十五章 绍兴府试第一百一十四章 他人笑我太疯癫第一百七十七章 郑训导的过往(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额通兑第一百六十一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五百零三章 绿萝行刺(第七更!)第二百八十七章 哈密胡姬第八十一章 破局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何为名士第三章 天生我材必抄书第八十一章 破局人第二百零二章 人事多艰第四百九十三章 钱宁出逃第二百五十六章 突然杀出的锦衣卫第五百零四章 挟君(第八更!)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风景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四百四十三章 钦差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会宁员外(三)第一百零七章 煎饼煎饼!第四百四十四章 开诚布公第七十三章 院试风波(三)第九十章 风华绝代杭州府第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二百一十四章 失火第九十一章 东厂的杀机第五百八十一章 活色生香【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三十章 解元郎第一百八十一章 从台阁体到茶陵派第二百一十章 入幕之宾第一百八十三章 滩涂种棉花(二)第一百零九章 姚江诗会(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如何破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三百一十一章 原来是中毒(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九章 穷则变,变则通第一百八十二章 滩涂种棉花(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天家的烦恼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贯徐元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谋定而后动第五百一十九章 冤家路窄(上)【第一更, 求双倍月票!】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大文魁第二百二十五章 简陋的号舍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谨矫诏第一百九十四章 硕鼠(一)第七十章 说文解字第二百七十八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五百二十四章 国法重如山(下)【第二更,求双倍月票!】第三百八十三章 内阁尊乎?第五百八十一章 活色生香【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要乱用诗词啊第二百六十四章 马文升很忙第二百二十九章 放榜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她在山中笑【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远道而来的客人第五百零四章 挟君(第八更!)第二十八章 石头记第四百六十一章 帝欲北巡第三百六十章 内阁更替第五百四十九章 上升阶梯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谨矫诏第二百零九章 今朝喜来今朝乐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生转折点的乡试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广倒台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子之威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袭黑风川第三百零七章 离京(第三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第三百三十章 刘大夏督饷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酒楼计划提上日程第五百四十五章 商倭勾结第一百一十一章 姚江诗会(三)第九十五章 化腐朽为神奇第六十四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一)第五章 余姚米贵第四百四十六章 难觅清幽第三百九十二章 谋定而后动第三百二十一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二更)第四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三十八章 会试考官李东阳第二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零一章 猪队友啊(第五更!)第二百三十九章 拜会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