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形势严峻

说”

这句话也算是一种安慰,众人想想也对,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刑律和诗考,作诗小学堂都多少学过一点,也不是说不会,只是水平不高而已,至于刑律,属于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要多花时间,也能应对,想通这一点,大家的焦虑的情绪稍稍平静下来。

姚万年又继续道:“第二个要点,是关于解试分两场考,其实我们县在九月份本来就有一场资格考试,也就是每年的县学大考,只是现在改成了由州府来主持,形式不同罢了,大家不要害怕。”

姚万年的这个解释没有说服力,每年的县学资格考试,大家基本上都能通过,没有难度,但这次可是解试的县试,最少要淘汰一半以上。

这时,有士子举手问道:“如果我们通不过解试的第一场县试,那上州学还有没有希望?”

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毕竟大部分生员都要去读州学。

姚万年笑了笑道:“这位生员问得非常好,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要点,这次改革是科举改革,并不是太学改革,所以科举改革并不影响州学,大家想一想,每年的解试,你们中有几个能考中举人?

我不是在打击大家,每年汤阴县学直接考上解试着不过十人,也就七八人左右,绝大部分人都是去了州学,而州学本身就要学习写诗,等你们从州学出来再参加解试,那时还担心考诗和刑律吗?”

姚万年思路很清晰,他知道众人担心什么,也知道这种担心根本没有必要,他继续安抚众人。

“我现在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为了让大家抓紧时间复习,今年九月原定的县学大考取消,只要是县学正式生员,都可以直接去参加今年州学的入学考试,从明年开始,县学大考改在每年一月,这也是知县的正式决定。”

听说今年县学大考取消,很多生员都松了口气,不过更多生员却心中焦虑,县学大考根本就不足为虑,甚至花点钱还可以免考,但解试的第一场县试才是真要命。

一名生员又举手高声道:“我们都想参加解试,县学能不能给我们补一补写诗和刑律?”

姚万年点点头,“大家放心吧!等县里接到正式通知,我就会安排课程,县学一定全力支持大家的前程。”

在教谕的一再保证下,众人的惊惧之心渐渐平息,这时,张显低声问李延庆道:“你听懂教谕三个要点的意思吗?”

李延庆点点头,姚万年三个要点说了半天,其实就是一句话:大家可以弃考解试,转而去考州学。

看来今年科举的形势相当严峻。

.......

回家后,李延庆便将已经收箱的书重新翻出来,再一遍细细研读,这次他主要是研读诠释部分,他听懂了郭百颂的话,这次科举改革的本质其实是朝廷要收回各州的解试权力。

夜色深沉,远处隐隐传来的更夫的打更声,已经两更时分了。

外面下起了小雨,屋檐上的雨滴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户,房间里的闷热被一扫而空,变得凉爽而舒适。

这样的凉夜最适合睡觉休息,一盏盏灯相继熄灭,连正在苦读兵法的岳飞也破天荒地早早入睡了。

李延庆的书房依旧亮着灯,他还在勤奋埋头苦读,他原来对考上解试有很强的信心,但随着今年解试施行改革,他又不得不从头开始。

从前考解试并不需要他们理解诠释,只要背熟便可以了,但今年不行了,今年的解试将和南方各州接轨,对北方的士子会更难。

李延庆今天通过士林源书坊的关系搞到了一本江南十州历届解试题集,通过对南方解试题的研究,他就能掌握今年解试的脉络,从而有针对性的复习。

这是前世留给他的宝贵经验,学习要有针对性,要从解题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去前的江宁府解试中曾有这样一道论述题,题目的大概意思如下:

周礼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三省六部制也参考了周礼中的六官而设置六部,但为什么刑部被定为秋官?又为什么礼部被定为春官?这里面有什么含义?

又及唐光宅元年,武则天曾将六部改名为六官,为何到了神龙元年又恢复原名?试论述两次改名的原因。

这道解试考题不仅要求考生能精准地回答周礼设六官的释义,还要求考生对唐朝的历史及政治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这道题中,李延庆就找到了学习方向,他必须掌握本朝生的各个重大事件,这极可能就是今年解试出题的方向,

他想要考上举人,就必须出奇兵,充分挥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前世所留下的宝贵经验,这是他的致胜法宝。

夜色愈加深沉,夜雨越下越大,空气中已有一丝凉意,李延庆书房里的灯终于熄灭了,这也是汤阴县最后一盏熄灭的灯,整个汤阴县城完全被黑暗和夜雨吞没了。

.......

次日,李延庆找到了周倜,向周倜请假数月,他要集中精力准备科举,没有时间练武了,只能请师傅理解他的难处。

周侗沉吟片刻道:“你的骑射基本上已经过关了,但枪法才刚刚开始,基础还远没有打好,不过我也知道你有远大志向,好吧!你尽管全心去准备科举,等你考完解试,我再教你枪法。”

“多谢师傅理解学生的难处。”

这时,岳飞、王贵和汤怀也围拢上来,王贵得意洋洋道:“老李,你不跟我们一起练枪法,以后你枪法可就比不过我哦!”

李延庆踢了他一脚,“那就给我好好练,不准偷懒,将来我封你为前部正印先锋官。”

王贵眨眨眼,“为什么你来封我?你枪法又不如我,何况我还要学刀法。”

汤怀撇了撇嘴,挥了挥描金小折扇道:“王某人的脑袋又被驴踢了吧!老李说得这么明白还听不懂?以后咱们都是他手下大将,人家老李是走统帅路线,咱们是走小兵路线。”

岳飞却摇摇头肃然道:“这话我不敢苟同,战争源于实践,经验在于实战积累,我大宋实行文官领兵,是宋军屡战不胜的根源,将来总有一天.....”

不等岳飞说完,李延庆便笑嘻嘻地打断了他的话,“老岳,别整天这么严肃,累不累啊!我不过是请了几个月的假,又不是从此分道扬镳,晚上我们还要一起吃饭呢!”

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务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烦恼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军第九十九章 解试改革第八百九十八章 援军杀至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师第八百零九章 笼络之念第一百二十四章 排名之争 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里关注第一百九十九章 郑氏寿宴 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八十三章 上门拜访第一百二十三章 焦急等待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第一百八十九章 君子爱财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贼难防感谢大家支持第五百七十四章 以弱击强第四百三十章 祸起萧墙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为上第一百章 形势严峻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击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来临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党为饵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猎 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见师师 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无奈妥协第三十五章 郊游坠驴第二百四十七章 师师请客 中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占郓城第十三章 鹿山学堂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为棋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七百二十二章 临风一箭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临萧关第七百一十四章 号角声寒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货可居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八百九十八章 援军杀至第五百六十九章 赶尽杀绝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九百六十章 灭国之战 十三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第三百七十四章 卫州警讯第三百七十六章 汤阴失陷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一百零三章 县试初考 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会审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三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四百六十一章 将计就计第七百零三章 强势作风第七百九十五章 难以久呆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凶 三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绝女将 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排名之争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县尉周春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战 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腾 上第四十章 意外发难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为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 十五第二百三十章 弓马大赛 七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战 下第五百零一章 临时任务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托帮忙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访吴宅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楼传言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二百七十五章 内幕消息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诀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赏雪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点迷津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并部曲第八百九十八章 援军杀至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绝境第八十八章 噩耗传来第四十一章 辽国骑兵第八百八十九章 风险测试 上第十二章 门庭若市第二百零八章 惊闻哀音第七百四十九章 暂时让步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试发榜第一百三十七章 谣言之困第一百二十三章 焦急等待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党为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