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天亮后,临安各地开始鞭炮声大作,这段时间隔三岔五就有鞭炮声响起,庆祝徐州大胜,庆祝宿州大胜、庆祝攻占大名府、庆祝泗水大捷等等,民众也渐渐习惯了,不过今天的鞭炮声似乎比平时更加响亮一点,很多民众都跑去买了《早报》,《早报》的内容确实令人欢欣鼓舞,摄政王出奇谋火烧任城,全歼三万女真精锐骑兵。

全歼三万金兵,这便意味着宋军收复了京东两路,整个临安城都沸腾起来,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

中午时分,在紧靠太学的三元茶楼内,一群太学生正在热烈地议论着目前的战局。

“我估摸着宋军实施空城计,把百姓事先迁移走,城内堆满了引火之物,待金兵在城内过夜时放火烧城,然后宋军把城门堵住,让金兵出不来,三万金兵当然全部命丧任城,要不怎么叫火烧任城呢?”

一名太学生按照《早报》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引来众人一片赞同。

有人赞叹道:“摄政王真正的奇兵是走海路北上,让金兵做梦也想不到,前两天《早报》不是说,咱们出奇兵攻占了大名府吗?这奇兵就是从海上过去的,打了守城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听说战船已经封锁了黄河,使金兵无法南下,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了。”

“可是冬天到来时,黄河结冰,金兵一样可以南下的。”

“黄河结冰至少还有半年呢!那个时候中原早就收复了,就算金兵来了也不怕,咱们就打城池攻防战。”

一名士子幽幽道:“摄政王为什么要攻打大名府,不就是为了把战场留在河北吗?同时也为收复河北打下根基。”

一群士子顿时安静了,忽然有人一拍桌子,“高明啊!”

士子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不吝言辞地赞扬起来。

这时,一名士子奔了进来,高声道:“你们听说了吗?太上皇驾崩了。”

茶楼里顿时安静下来,有人小声道:“现在才死,便宜他了!”

“就是,安葬他还不知要花多少钱,生时造孽,死了还要成为负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赵佶之死充满了讥讽,却没有一句好话,很快,大家的话题又转到战局上来,这才他们关心的大事。

这还是读书人稍微关心一点,对于普通老百姓,太上皇之死他们更没有兴趣,连次日的《早报》,也只在政务一版的最下方发了一则讣告。

赵佶的去世就像一阵风似的,吹过后就消失了,几个月后便完全被人遗忘,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

这段时间完颜斜也着实有点焦头烂额了,宋军的全面进攻来得太突然,尤其李延庆从海路进攻更是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完颜斜也是在大名府被攻陷五天后,才意识到是宋军攻占了大名府,而不是高庆裔汇报的梁山乱匪,那么宋军是从哪里杀来的?

完颜斜也想了半天才把目光盯在大海上,只能是走海路杀来,趁现在是东南风,宋军的海船可以一路北上。

不过虽然猜到是宋军攻占了大名府,但完颜斜也依旧不露声色,而是利用高庆裔的军队夺回大名府,只是他没想到高庆裔也是老奸巨滑,五万大军连续五天攻城,却连城头都没有碰到,着实令完颜斜也恼怒万分。

第十天时,完颜斜也再也按耐不住,最终决定出兵大名府,同时派人赶往上京府向狼主送信,他强烈要求停止攻打草原,集结兵力和宋军决战。

目前燕山府有十三万军队,完颜斜也令完颜希尹率三万汉军驻守燕山府,他亲自率领金国大军南下,包括女真、渤海、高丽、契丹、奚等各部落军队,共计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大名府杀来。

目前完颜斜也最纠结的是中原五万金兵的情况,现在黄河以南的消息基本上已经断绝了.

虽然金国在黄河以南有不少情报点,但问题是,黄河以南的所有飞鸽传信都要经过大名府中转,然后再由大名府换信鸽转到燕山府。

失去了最关键一环,南方的情报点也就失去了作用,使金兵成了聋子和瞎子,除了他从京兆府的情报点得知宋军已全面北伐外,其余细节他都一无所知。

这天黄昏时分,十万大军抵达恩州清河县,大军在县城外暂时驻扎下来,次日一早再继续南下。

士兵们在忙碌的安扎营帐,这时,清河县令带着一名商人来找完颜斜也。

“齐县令,找本王有什么事?“

完颜斜也因为身份极高的缘故,他对下面的官员也颇为客气。

“卑职一来感谢殿下没有扰民,其次是有关于中原的消息要告诉殿下。”

前两天,完颜斜也下令河北各州县收集中原的情报,提供准确情报者将有重赏,他自己没办法搞到中原情报,只能寄希望于河北的官员了。

完颜斜也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什么消息?”

齐县令对身后的一名商人道:“你来说吧!”

商人战战兢兢道:“小民在徐州有家店铺,前两天接到店铺的鸽信,说是黄河封住了,无法渡河,信中提到徐州死守,两万金兵遭遇十万宋军围攻。”

“什么!”

完颜斜也一把抓住了商人,怒吼道:“你说什么?”

商人吓得魂不附体,浑身哆嗦,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完颜斜也放下他,“鸽信在哪里?”

商人战战兢兢将一卷鸽信递上,完颜斜也急忙打开细看,眼前鸽信上果然写着十万宋军围攻两万金兵的消息,虽然没有写结果,但足以让完颜斜也心急如焚,至少他最期盼的一件事情没有发生,两支金兵并没有合二为一。

这是他最希望的结果,两支金兵合二为一,那就是五万大军,不惧任何宋军,但如果没有合并,很可能就会被各个击破了。

完颜斜也心中仿佛在滴血,十万大军,极可能就是李延庆从关中调来的那支十万京兆军了。

半晌,完颜斜也冷静下来,又问道:“你的鸽信还能往来吗?”

“还可以,如果大王需要的话?”

“立刻发鸽信去问徐州金兵情况如何,还有郓州的金兵情况如何,一并问清楚,然后告诉我。”

“大王,天要黑了,恐怕最快也要明天清晨。”

“那就明天清晨发信,我希望明天天黑前得到准确情报。”

“小人明白了!”完颜斜也随即派一队亲兵跟随这名商人。

完颜斜也长长叹息一声,如果说是因为朝廷战略失误,暂时放手宋朝去攻草原,才导致今天的被动。

可是草原又不能不打,这个战略决策本身并没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金国的实力不济。

当年攻辽时,五十万辽兵和二十万奚兵被杀戮了大半,如果当时接受投降,那么金国的兵力也不至于象今天这样捉襟见肘,如果河北和中原不要抢掠杀戮那么狠,彻底将之破坏,那么刘豫和高庆裔也有足够的财力招募军队。

可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

完颜斜也负手来回踱步,他想起了另一件事,不由一阵心烦意乱,狼主竟把完颜阇母派来出任副帅,还竟然拥有金狼头令,这让完颜斜也感到了一种不信任。

据说狼主和渤海以及高丽达成了某种协议,将河北的人财物送一半给渤海部以及高丽部,这却是完颜斜也不能接受的。

估计完颜阇母前来,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协议。

完颜斜也暗暗咬牙,只要自己一天在河北,完颜阇母就休想洗掠河北。

第七百八十九章 强行拦截第六百五十九章 军费不足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紧急拦截第一百八十三章 凶枭落网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约黄昏 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战前夕第九百零四章 瞒天过海第五百七十七章 临危受命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争 中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双龙第四十四章 不战屈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纲罢相第二百八十章 大庆殿试 中第九百零三章 偷运军资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个要求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仪式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条件第八百九十三章 试探攻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战而胜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关迎灵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派势力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 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进一步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袭须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袭取罗城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袭须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党为饵第一百九十章 一夜逆转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斗心机第四百六十七章 尔虞我诈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报新闻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学来函第七十八章 李张之争 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八十五章 杀朱保朱第四百六十一章 将计就计第三百五十八章 血战石州 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明池畔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争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阳消息第五百一十五章 书坊相会第二百零三章 郑氏寿宴 五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战出击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姜弥辣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回京城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袭南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励无效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脚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军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报复第六十章 知县视察 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请客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三百五十五章 仓促北撤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智取敌寨第三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八十八章 噩耗传来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动出击第九百八十五章 杀出重围第九百二十二章 缔结和约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七十一章 码头遇旧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胜天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访曹府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第七百七十五章 书生误国第七百一十六章 关键阻碍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桥买店 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头激战第五百八十章 官复原职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难测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第九百零三章 偷运军资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八百五十二章 横山西线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八百二十章 鸭子变鸡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乡偶见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七百零四章 针锋相对第六百六十一章 乔氏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