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黑夜中,到处是喊杀声,金兵始终无法集结,被强大的宋军骑兵撕得七零八落,在混乱中,他们只能单兵作战,但他们远远不是成群结队的宋军骑兵对手,在黑暗中,一个个金国骑兵被劈倒、被刺翻,死伤惨重。

完颜察刺几次想集结军队,但都没有能成功,他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千余名骑兵向大同城奔逃,距离大同城还有数里,迎面却逃来十几名守城士兵。

完颜察刺大惊失色,急声问道:“出了什么事情?”

“启禀都统,大同城已被宋军攻入,弟兄们抵挡不住,城池已经失守!”

完颜察刺俨如一脚踩空,眼前一黑,身体晃了晃,险些从马上栽下,几名亲兵连忙扶住他,“都统!都统!”

完颜察刺慢慢稳住心神,又问道:“你们主将呢?”

“主将下落不明,有人看见他在仓城那边和宋军激战。”

完颜察刺长长叹息一声,又回头看看跟随自己的骑兵,还不到千人,远处宋军骑兵滚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距离他们已不到三里,进城只是能死路一条。

他只得大喊道:“跟我走!”

他带着千名残兵败将向东面奔逃而去。

天渐渐亮了,一夜的激战拼杀,辽阔的旷野里再也看不到漏网的金兵,能逃的已经逃远了,逃不掉的,也死在宋军无情的杀戮之下。

战后,随军司马进行了战况统计,死在这天晚上的金兵达一万六千余人,包括战死在城内的一千八百人,而宋军也付出了近四千骑兵的伤亡,损失也相当惨重。

夺取大同府后,刘錡并没有急于撤军,而是派刘铁率领三万人赶赴蔚州,前去夺取夺取进入燕山府的北部战略通道。

在李延庆的通盘战略中,大同府的作用是攻守兼备,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金兵向夏州府和灵州府进攻,同时解除河东路北部的危险,使大宋西北和河东路都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

而另一方面,夺取大同府,使宋军第一次能北部威胁燕山府,打开了宋军从北部进攻燕山府的通道,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对河北的金兵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在宋军夺取大同府的同时,吴阶和张浚的六万联军正挥师北上,刘子羽率两万军也赶到太原府,两支军队太原府会师,八万大军大军随即进入井陉,发动了对真定府的进攻。

这时,李延庆率领的二十五万大军抵达黄河南岸,开始在白马渡口北渡黄河。

完颜斜也在大名城下惨败后,他始终不甘心,又连续两次发动攻城之战,在付出伤亡一万五千人的惨重代价后,他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无法攻下大名城,攻打大名府金兵已伤亡三万余人,高庆裔的冀军也伤亡近两万人。

无论金兵还是汉军都士气低迷,作战斗志涣散,而完颜斜也在得知完颜宗干三万骑兵全军覆灭的消息后,他心中又悔又恨,又是惶恐,最后竟一病不起。

白马渡口是黄河中游最重要的渡口,当年官渡大战时,关云长便是在这里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这里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它地势平坦,易于渡河,而且对岸便是重镇黎阳县,早在两汉时期,黎阳便是著名的粮食中转之地,在南北朝时代更是修建了闻名天下的黎阳仓,一直延续数百年,在隋唐时代,黎阳仓同时也是天下四大粮仓之一。

而黎阳仓的北面更是战略要地相州,李延庆便将渡河北伐的起点选在了白马渡口。

黄河之上,数百艘大船正来来往往,昼夜不停地运送着宋军士兵、战马和物资,这时,一艘五千石的海船靠上了码头,一名将领奔来对李延庆道:“都帅,船已到码头,请上船了!”

李延庆点点头,对岳飞、韩世忠和刘光世笑道:“走吧!咱们可不能耽误了运输,去河北吃午饭!”

众人纷纷跟随李延庆下了亭子,向码头走去,这时,王贵快步迎上前问道:“都帅,听说刘錡已经拿下大同府了?”

李延庆笑道:“你的消息倒很快,确实拿下了,怎么,你心中不服?”

“不服倒没有,只是有点好奇,拿下大同府,刘錡是不是要继续东进燕山府?”

“那肯定的,好像我给你们都说过,拿下大同府的一个战略目的,就是从北面打开进入燕山府的通道,阿贵,你得努力啊!不然刘錡可是率先进入燕山府了。”

王贵和刘錡在去年打了一个赌,赌谁先拿下燕京城,王贵为此押下了自己最心爱的一口宝剑,刘錡也押上他的大宛黄骠马。

王贵顿时有点急了,连忙央求道:“过黄河后,能不能让卑职先率五万军北上,夺取河间府,截断金兵退路?”

李延庆笑了起来,“如果你只是想截断金兵后路,我可以答应你,但如果你截断金兵后路只是借口,真实目的是想北上燕山府,那我恐怕就不能答应了。”

王贵咬牙道:“卑职答应你都帅,只夺取河间府,不再北上,若有违反,愿以军法从事。”

李延庆拍拍他肩膀,“我理解你的心情,这样吧!我原本是想让吴阶夺取河间府,那你也率五万军北上,如果你和吴阶联手夺下河间府,那就留吴阶守河间府,你率五万大军再继续北上,配合刘錡、张浚的军队围攻燕山府。”

王贵大喜,“卑职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河间府!”

他向李延庆行一礼,匆匆去了,不多时,李延庆带着亲兵上了五千石的大船,岳飞、韩世忠等人也跟着上了这艘海船,大船缓缓调头,向对岸驶去。

李延庆站在船头,默默注视着浑浊宽阔的黄河水,这时,岳飞慢慢走上前,和李延庆并肩站在一起,岳飞沉声问道:“都帅认为金国会坐视燕山府失守吗?”

李延庆摇了摇头,“当然不会坐视,但关键是他们远征漠北的二十万大军几时能撤回上京,金国之前已经增援燕山府八万大军,上京现在兵力空虚,渤海部也不可能再派兵了,还有契丹和奚部落,几乎已被金兵榨干,所以金国也是在等二十万大军回来后才能增援燕山府,这需要时间,而我们抢的就是这个时间。”

“那大名府的金兵呢?”

李延庆冷冷一笑,“完颜斜也病倒了,岳都统知道吗?”

岳飞一惊,“完颜斜也病倒了,都帅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我们在河北有一支活跃的斥候队,约五百人,他们拦截了几名金兵信使,从金兵口中得到这个消息。”

“病得厉害吗?”

“据说比较重,已经不能处理军务,军务由副帅完颜阇母负责,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金兵已有北撤的想法了。”

这时,韩世忠走上前道:“如果金兵北撤,那就等于放弃了河北。”

“确实是这样,但我们不能让他们撤回燕山府,所以我同意王贵率军去夺取河间府,断金兵后路。”

“如果金兵不走河间府,而绕道走真定府呢?”

“真定府那边有张浚的军队,况且还有我们二十万大军,我有信心将金兵全歼在河北。”

韩世忠叹了口气,“都帅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卑职真心服了!”

岳飞默默点头,他也是由衷赞同韩世忠的看法,没有李延庆这些年的拼杀,光靠他们这些军队和大将,很难收复故土,一旦金兵结束漠北之战,金兵再度大举南下,恐怕宋朝的局势还会恶化。

李延庆淡淡一笑道:“现在谈大胜还早,我们真正的威胁是在金兵主力从草原回撤,那是完颜宗望、宗弼和宗翰三员大将也会回来,那时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挑战。”

“希望那时我们已经夺回燕山府!”

李延庆点点头,“这也是我们的第二阶段目标,燕山府问题不大,我们有兵力优势,关键是大名府的七万金兵和三万冀军,尤其七万金兵还是很有战斗力,我们必须用各种手段瓦解分化他们,这样,我们完成第二阶段目标的把握就大多了。”

岳飞醒悟,“都帅是打算从冀军下手?”

李延庆微微笑道:“冀军都是河北汉人,相信他们没有人愿意跟随金兵去上京,这就是分化他们的基础!”

渡河足足用了两天两夜,二十万五军和物资渡过了黄河,此时,王贵已经率五万大军先一步赶往河间府了,李延庆则率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相州杀去。

而此时,大名府的金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当完颜斜也得知郓州的三万金兵已被李延庆全歼后,他当场喷血倒下,昏迷过去,他不仅仅痛心三万金兵被歼,还有完颜宗干,那可是老狼主的长子,为了捞取战争声望才来到宋朝,不料却实在战场之上,自己怎么向死去的大哥交代?

完颜斜也已经完全明白了李延庆的谋略,利用一支乱匪来迷惑所有人,不仅刘豫上当,自己也跟着中计了,把三万军派去郓州,却被宋军断了退路,导致三万军孤立无援而被全歼。

完颜斜也恨透了李延庆,他为自己草率决定感到悔恨,他终于承受不住内忧外患的打击,病倒了,这一病就将近半个月,病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日趋沉重。

大名府金兵大营内一片死气沉沉,校场上也没有士兵训练了,金兵都呆在大帐里躲避酷暑,谁也不愿出现在烈日之下。

尽管七万金兵中有女真人、有渤海人、有高丽人、有契丹人和奚人,但他们所有人的心思都是一样,士气低迷,每个人都厌倦了战争,渴望回家。

这时,大营内马蹄声传来,十几名亲兵向中军大帐疾奔而去,为首正是副帅完颜宗辅,除了都元帅完颜斜也外,金兵还有两个副帅,一个是完颜宗辅,一个完颜阇母,两人各率本部一万军队,另外的金兵则是完颜斜也的直属军。

完颜斜也病倒后,完颜阇母凭借他的资历和辈分赢得了众将支持,负责掌管军务,但他的理念却完颜宗辅相反,完颜宗辅主张立刻撤回燕山府,保存实力,但完颜阇母却坚决反对,他很清楚,一旦退回燕山府,就等于放弃了河北。

这不仅违背狼主的命令,也不符合金国的国策,他坚持守住河北,等待狼主援军到来。

两人为此争吵多次,但完颜阇母手中有狼主坚守河北的最新命令,所以他的意见占据了优势。

完颜宗辅快步来到中军大帐前,低声问道:“元帅的病情怎么样?”

亲兵黯然摇摇头,“吐血很严重,已经出现连续昏迷了,军医说情况不妙!”

这时,大帐内忽然传来完颜斜也虚弱的声音,“是宗辅吗?进来说话。”

完颜宗辅连忙走进大帐,只见完颜斜也虚弱地躺在病榻上,瘦成一把骨头,脸色异常惨白,但眼睛里却有一丝亮色。

完颜宗辅连忙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大帅!”

“是不是有什么重要军情?”完颜斜也虚弱地问道。

完颜宗辅点点头,“刚刚得到快报,李延庆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开始北渡黄河了。”

“啊!”

完颜斜也惊呼一声,一把抓住完颜宗辅的手,艰难说道:”立刻....撤军回....燕山府,要快!”

完颜宗辅连连点点头,“卑职明白!”

这时,完颜斜也忽然连吐几口血,倒在床上,亲兵急忙跑去找军医了。

完颜宗辅见主帅嘴唇哆嗦着,似乎在说什么?

他连忙凑上去,将耳朵放在他嘴边,只听完颜斜也微弱地说出两个字,“撤军!”

完颜斜也随即吐出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矾楼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七百零六章 江夏消息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占郓城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二百章 郑氏寿宴 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第十九章 牛刀小试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绝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学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关迎灵第七百一十四章 号角声寒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一百章 形势严峻第八百章 生死大战 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盛大回乡 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会 上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会 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战主和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四百九十一章 刺杀风波第八百二十八章 决战苏州 中第六百七十七章 舆论沸腾第二百六十四章 岁暮除夕第十八章 功课事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终任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绝为相第三百二十九章 安插细作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选第一百零六章 安阳赶考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约黄昏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紧急召见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二百零二章 郑氏寿宴 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见童贯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战线 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小魏掌柜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发制人第一百零三章 县试初考 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袭须城第九百九十六章 临安投降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隐患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二百零八章 惊闻哀音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诱饵第一百五十八章 发财陷阱第五百五十二章 财政困难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见师师 上第四百零一章 玄武初击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第七百四十九章 暂时让步第八百二十九章 决战苏州 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报第八十一章 再回县城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规第八百八十七章 紧急朝议第七百二十二章 临风一箭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第六百六十七章 并非西夏第一百四十五章 临阵磨刀第三百五十一章 损失惨重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约黄昏 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军第九百九十章 围城打援第四百四十章 官职初定第二十章 四绅选才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换条件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八十二章 下马之威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五百零二章 连夜行动第八十四章 岳飞抉择第五百零三章 权宜低头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报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学来函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伙第八百四十三章 当面道歉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学年考上架感言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细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四百五十九章 含蓄警告第七百一十六章 关键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