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书院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周春给李延庆斟满了一杯酒,这时管家端了十几碟小菜进来,却是周春妻子安排的,李延庆品品酒,酒确实不错,便将酒一饮而尽,微微叹息道:“快一年没有喝到这样的好酒了!”

“对了,军队里好像是不能喝酒。”

“也不是,犒劳三军时就喝了不少,但都是西夏人的奶酒,味道很腥,根本没有这种好酒的醇厚口感。”

“西夏的战事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双方议和,我也搞不清谁占了便宜,不过西夏称臣就不错。”

李延庆摇摇头,“西夏称臣只是对外,他们对内依旧是皇帝,议和其实并没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停战找个理由罢了。”

“可是停战对我们这些地方官很重要啊!你不知道这两年我们压力多大,百姓税赋重如山,户税和田税都翻了一倍,多少人家被逼得卖田破产,两个月前我下乡收军粮,在汤北乡差点激起民变,其实我也不想那么逼迫农民,但没有办法,上面压下来的钱粮额度必须要完成,这还是税赋以外的钱粮摊派,完不成我们都得罢官,很多破产农民丢妻弃子去当土匪了。”

说起土匪,李延庆便想将这个话题继续深入,他沉吟一下道:“听说梁山乱匪杀进了大名府?”

周春点点头,“就在一个多月前,听说是卢俊义要报灭门之仇,便率领五千梁山军队杀进了大名府,将魏县的官员全部杀掉,冠氏县的知县因为民愤太大也被杀掉了,他当时没有攻下大名县,否则大名府的官员一个都活不了。”

“梁山军队没有攻打相州的意图吧!”

“这倒没有,朝廷很震怒,天子调拨三万大军交给大名府剿匪,听说现在梁中书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在博州靠近黄河边的高唐县一带和梁山军主力对峙,距离我们这里相隔上千里,其实我们的威胁不是梁山军,而是滏山那边的乱匪。”

“周兄具体说说!”

“两个匪首一个叫陶俊,另一个叫贾进,两人聚集了五六百匪众占据滏山为王,听说这两人有梁山背景,屡屡率军下山抢掠县城,上个月,三百匪众杀进相州洗劫了林虑县,死了不少人啊!现在各县都在训练乡兵和组织弓箭社自保。”

“你说他们有梁山背景?”李延庆愕然。

“听说是卢俊义的徒弟,我猜测梁山是想在太行山建立根基,才派了一些手下出来,至少这两个匪首就是从郓州那边过来的。”

李延庆半晌道:“那个贾进已经死在我手上了。”

周春一愣,“怎么会?”

李延庆便将自己在邯郸县遭遇夜袭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虽然我已经把住店的登记都撕掉了,也拜托章知州不要泄露我的身份,但就怕秘密守不住,我自己倒不害怕什么,可万一汤阴县受到我的牵连,被陶俊率军来报复,我就真的愧疚于心了。”

“这个我倒觉得不用担心,汤阴在相州最南面,又是交通便利的平原之地,不像林虑县远在山区,陶俊想杀到我们这里,恐怕安阳县那一关他们就过不去,再说他们不过数百人,相州有一千厢军,我们县里还有五百乡兵,我觉得可以自保。”

李延庆点点头,他也觉得自己多虑了,就算这两人是卢俊义的徒弟,卢俊义至少要给自己一个面子。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李延庆便起身告辞,周春将他送出大门,笑道:“过些日子我也要下乡去鹿山镇,到时候我们再喝一杯。”

“好!小弟做东,请兄长好好喝一杯。”

李延庆翻身上马,抱拳笑道:“替我向大嫂告辞,若她有家信,我进京时可以顺便替她送给家人。”

“多谢了!”

李延庆催马便向南门奔去,渐渐消失不见,周春一直目送李延庆走远,这才返回了府中。

.........

离傍晚还有些时候,李延庆抵达了鹿山镇,他是去年这个时候回来过一趟,那时的鹿山镇和小时候没有什么区别,但短短一年时间,李延庆忽然发现鹿山镇变样了,很多原来的民居都变成了店铺,原来只有一家酒馆,现在增加到三四家,客栈也增加到了三家,杂货店变大,道路两边摆满了各种小摊,只有春社时才会这么热闹啊!

两边小摊上到处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年轻学子,十几名学子正搭伙走进酒馆,李延庆忽然想起父亲给说过的事情,鹿山学堂已经升级为鹿山书院。

他立刻催马奔行几步,渐渐到了鹿山学院,确实完全变样了,李延庆记得门口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两边是竹林,放学时,小路上摆满了各种小摊,现在整块地都被填平了,竹林还在,填平的地方种满了桃树和李树,中间是一条石板铺成的干道,足有一丈五尺宽,可以并行两辆牛车,直通大门。

大门由原来的旧木门变成了一座石制牌坊式大门,上面有四个龙飞凤舞的金色大字:‘鹿山书院’,李延庆一眼便认出是父亲的手笔。

大门里面破旧的屋舍全部焕然一新,操场更宽了,后面大片坟地也变成了一栋栋建筑,甚至鹿山山顶似乎也修建了不少房舍。

李延庆不由自主地牵马向书院走去,不少从书院中走出的学子都惊讶地看着他,这些学子李延庆一个都不认识,不过看规模,书院至少有千人以上。

“延庆,是你吗?”李延庆一回头,只见后面快步走来一人,正是师父姚鼎的长子姚万年。

李延庆记得父亲说过,鹿山书院的教谕就是姚万年,他连忙迎上前行礼道:“小侄参见世叔!”

虽然姚万年是师父的儿子,但他同时又是岳飞的大舅,所以李延庆还得以晚辈之礼见他。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刚刚才赶回来,还没有回家呢!”

“你一定是赶在师父的祭日前赶回来,明天大家都要拜祭你师父呢!”

李延庆一下子愣住,他根本就忘记了明天是师父的忌日。

........

李延庆回到老宅着实令忠叔喜出望外,他当即和老伴给李延庆收拾房间,又让孙子阿牛去鹿山镇给小官人买一份上好的酒菜。

入夜,李延庆躺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熟悉的屋顶,他慢慢闭上眼睛,头脑里变得空明,他脑海里还在放电影般地回味着西夏战场,血与火的拼杀,那种在生死边缘行走的惨烈,已经是两月前的往事,可再细细品味,所有的细节都清晰可忆,一切就象发生在昨天。

次日一早,李延庆来到母亲的坟前祭祀,李延庆母亲的棺木是多年前从汤北乡迁来,重新安葬距离屋宅不远处的祖地里,李大器用青石给妻子砌了墓室,四周有石挡,将来他去世,也将和亡妻安葬在一起。

墓碑是李延庆亲笔手书,‘家妣丁氏李夫人之墓’,旁边是她生辰。

李延庆虽然对宋朝的母亲早已没有一点记忆,但从父亲保留下来的一些他婴孩时代的衣服和幼鞋,便知道母亲对他倾注的爱,那些都是母亲用针线一点点细细缝成。

李延庆在母亲墓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喃喃低语道:“孩儿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已考上科举探花,又上疆场为国效力,无愧于先祖,无愧于大宋,望母亲在天之灵安息!”

他摆下祭品,点燃了三炷香,又重重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身默默凝视着墓碑,过了很久,他转身离开了墓地,骑马向鹿山镇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飞石第九百七十章 灭国之战 二十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缓兵之计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第七百九十一章 杀将夺权第六百一十四章 调查细节第九百五十八章 灭国之战 十一第九十九章 解试改革第八百五十二章 横山西线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战银川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书院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楼话别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袭永城第三百六十章 小道消息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八百九十一章 铲除内患第二百零四章 郑氏寿宴 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争 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诱饵第八百五十章 再返京兆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七百六十六章 视察店铺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须城内讧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乡偶见第九百零六章 多言取祸第六百六十四章 视察银矿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机第五十一章 县城偶遇第六百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东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师兄第九百一十九章 引金入瓮第五百八十五章 独立成军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胜天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县救人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师师请客 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七百零六章 江夏消息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国蔡京 上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第五百八十七章 先遣之军第三百七十一章 县尉周春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诱饵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绝女将 下第五百九十章 夜袭永清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试科举 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师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 上第六十五章 鹿山春社 下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六百零六章 宋金争燕 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袭取罗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四百七十七章 书坊遇旧第三百零六章 围歼敌军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围降压第八百九十三章 试探攻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窥视第九十五章 卢氏父子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擒故纵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胜天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现破绽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场小规第七百二十二章 临风一箭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楼事件 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诱第三十九章 为父伸冤第七十五章 仗义救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五十五章 无福消受第七百二十四章 雪夜偷袭第一百五十章 离乡进京第五百零九章 山庙遇袭第七百四十二章 偷袭相州 下第七十一章 县学考试第八百六十一章 东进不利第五百五十章 新官断案 上第二百六十章 面陈童贯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六十二章 礼物风波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内第五百八十八章 探子燕青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罢相第五百三十章 力劝蔡京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二百零四章 郑氏寿宴 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军情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笼第一百零五章 庆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