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

宣德楼外的御街上,人群声势浩大,一眼望不见头,数十万东京民众高呼着口号,坚决反对金人无耻要求,强烈反对朝廷屈从金人,要求重用李延庆为抗金主帅。

在人群最前面是上万名太学生,由十几名太学生领袖率领,为首之人正是陈东。

这时,太子赵桓正苦口婆心劝说太学生散去,“请大家放心,李延庆是大宋中流砥柱,朝廷绝不会屈从金人压力,一定会继续重用他,请大家相信我!”

陈东躬身道:“我们相信太子殿下是和我们站一起,但很多时候,太子也无法改变官家的决定,我们希望官家能以书面旨意给我们一个承诺!”

他话音刚落,身后数十万太学生和民众忽然大喊起来,“反对金人无耻要求!”

声势如潮,令太子赵桓骇然变色,他一抬头,只见父皇在大群侍卫的护卫下已经出现宣德楼上,赵恒急忙向楼上奔去,这时,赵佶脸色苍白,他着实没有想到李延庆竟如此深得人心,甚至还超过了自己,令赵佶眼中闪过一丝恼怒。

这时,太子赵桓跑了上来,躬身道:“参见父皇!”

“他们怎么还不撤去?朕是怎么交代你的。”赵佶极为不满道。

“启禀父皇,儿臣再三给他们讲,朝廷绝不会把李延庆交给金人,但他们希望父皇能以书面形式下旨公布,他们就会散去。”

赵佶顿时勃然大怒,“在他们心中,李延庆比朕还重要吗?”

赵佶按耐不住心中的万分恼怒,拂袖而走,赵桓僵在那里,满脸苦涩,这时,给事中吴敏慢慢走过来,小声劝道:“殿下不必烦恼,官家只是一时生气,很快就会下旨。”

赵桓长长叹了口气,“民意可畏啊!”

吴敏却微微一笑,“但民意也是最好的武器,不是吗?”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赵桓一眼,转身走了,赵桓却陷入沉思,吴敏的这句话让他回味良久。

宣和六年八月下旬,宋金经过五天的谈判,两国就停战和解协议终于达成一致,宋朝完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除交出李延庆外的一系列要求,割让燕山府和真定府,赔偿金国军费黄金五十万两,送第五子肃王赵枢去燕山为人质,每年岁银增至三百万两,绢一百五十万匹。

八月底,金兵正式从河北及河东撤军,躲避在山中的数十万百姓开始陆续返家。

太原城头,李延庆负手凝视着远处空荡荡的金兵大营,金兵从昨晚开始撤军,到天亮时已经全部撤完,李延庆派出数十名斥候赶去探查敌情。

尽管李延庆知道金兵北撤的原因是宋金两国达成了妥协,但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战役,李延庆已经很了解金兵的作战风格。

金兵善于使诈,有可能他们只是名义上撤军,当自己放松警惕,开启城门时,金兵很可能会杀一记回马枪,正是对金兵的了解,使李延庆半点不敢大意,他只有确定金兵退出雁门关,才会真正开启城门。

“都统在担心什么?”韩世忠缓缓走到李延庆身边问道。

“我担心京城!”

李延庆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历史或者在细节方面发生了诸多改变,但大势却没有变,现在已入秋,再过几个月冬季就要来临,一旦黄河结冰,金兵必然会再度大举南下,那时的京城还能不能再守住?靖康之耻是否能避免?

李延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他面临的问题是分身乏术。

“都统认为金兵在冬天还会再度杀来?”

李延庆点点头,“金国狼主坐镇燕京府,就是为全力攻宋而来,年底的战争无法避免。”

韩世忠也沉默了,片刻,他低声道:“听说金国开出的和谈条件是把都统交给金国处置,但朝廷抗住了压力。”

“朝廷其实并没有抗住压力!”

李延庆淡淡一笑,“金国本来就不指望朝廷会把我交出去,我在太原手握军权,怎么把我交出去?金国只是希望把我调离太原而已,我猜测若没有错,朝廷已经答应了金国。”

韩世忠一惊,“真把李都统调走,太原怎么办?”

李延庆轻轻叹了口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京城若保不住,太原一样保不住,从明天开始,我要把太原民众向南疏散了。”

韩世忠默默点了点头,他明白了李延庆的担忧,在李延庆心中,京城比太原更重要。

“那需要我做什么?”

李延庆微微一笑,“你的任务很繁重,但最重要的一点,你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太原城的三万民夫训练出来,成为一支能上城打仗的军队。”

“卑职明白了!”

...........

两天后,雁北斥候传来消息,金兵已经全部撤出了雁门关,但两千金兵却占据雁门关,西面的土墩关也被金兵控制,也就是说,金兵虽然北撤,但并没有真正远去。

这时,李延庆下达了南撤动员令,动员太原城民众向京兆府方向撤离,他同时写信给种师道和京兆府,请求种师道和京兆府全力安置这些从河东撤去关中的逃民。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背井离乡,但还是有数十万人响应了李延庆的号召,开始举家向南迁移,官道上,浩浩荡荡的南迁百姓一眼望不见头,女人挎着小包袱,包袱是一点碎银和微薄的首饰细软,怀中抱着孩子,身边的男子则挑着担子,担子里装着粮食,每户南下的百姓都会得到两斗米面的补贴。

队伍还混杂着不少驴车和牛车,这些是稍微富裕的人家,带的物品较多,这意味着他们就算去了京兆,也能过上稍微体面的生活。

护卫数十万民众南下的军队是由王贵和曹猛率领的两万新军,这两万新军便是京兆府的长驻乡兵,由李延庆自己筹集资金养活的军队,经过严厉的训练和血与火的考验,他们已渐渐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军。

在南城门前,李延庆嘱咐新军左右统制王贵和曹猛道:“这支军队我就交给你们了,把百姓送去关中后,你们就驻扎在陕州,一旦听到金兵大举南下的消息,你们立刻走函谷关向京城进发,在京城附近等待我的命令。”

两人躬身道:“卑职遵令!”

“去吧!一路约束好军纪,尽量帮助南撤之民。”

王贵和曹猛行一礼,率领军队离开太原南下了,扈三娘统帅的女兵营也一并跟随新军南下。

李延庆又将燕青召来,低声对他道:“你率三百弟兄藏匿于大名府境内,在金兵再度南下之前,若我被朝廷押送去燕京,你可半路劫之!”

燕青大吃一惊,“朝廷会这样干吗?”

李延庆摇摇头,“可能性不大,但每一个细节我都必须要安排后,不容有任何疏忽。”

“卑职明白了,这就率弟兄们去大名府。”

.......

一个月后,一队宣旨官护卫着开封府尹王鼎来到了太原城,宣旨官向李延庆宣读了圣旨,李延庆保卫太原有大功于社稷,赐爵汤阴县开国县公,加封金紫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尹,其手下诸将皆官升一级,赏钱百万贯犒劳三军。

而接任李延庆的官员是原开封府尹王鼎,他改任河东转运使、太原同知,全权负责太原防御。

这个结果在李延庆的意料之中,这应该就是宋朝和金国达成的秘密协议,将自己调离太原,以升官赐爵的方式剥夺了他的全部军权。

但对于李延庆,这却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在京城和太原府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京城。

.........

在和王鼎办理交接后,李延庆在百名亲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太原,出城之时,数十万太原民众出城送别李延庆,尽管李延庆在安置难民以及拆除沿城墙居民,侵犯了很多太原民众的切身利益,让很多太原人对他不满,但每一个太原民众都由衷的感激他,正在他的率领下,太原守军抗住了十几万金兵的惨烈攻城,太原才没有像河北各州县那样迅速沦陷。

望着远方黑压压的送别民众,李延庆不断的回头挥手,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伤感,他其实可以以太原军民挽留为借口,继续留在太原,但另一份更沉重的历史责任迫使他不得不硬起心肠,告别了对他寄托了巨大希望的太原民众。

现在是十月初,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九百二十六章 贺兰老剑第六百七十五章 两个丽人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决之钥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计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为主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 九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里关注第七百零六章 江夏消息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见婿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袭永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规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个要求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并部曲第七百一十六章 关键阻碍第六十二章 礼物风波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别重逢第九百五十七章 灭国之战 十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脚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来客第八十三章 上门拜访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 上第三十章 擂台首赛 四第五百三十章 力劝蔡京第五百七十章 忽闻喜讯第一百五十八章 发财陷阱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六百四十章 两相暗斗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为棋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内第七百八十六章 强势威逼第七百七十章 条件成熟第九百二十七章 曹蕴之忧第八百零八章 迁都议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袭第一百零三章 县试初考 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价条件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诱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学告状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桧归宋第二百一十三章 梁宦钓鱼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教子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学告状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第九百零七章 仓皇弃逃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县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为上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后捅刀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八十五章 马匹风波 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娇娇第二百二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会 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为上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桧归宋第六十八章 出师不利第七百二十六章 试探进攻 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第九百一十七章 上党为饵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进京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来京兆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 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规第二百一十章 相亲之策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第七百八十章 暗中攫权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第三十三章 奇兵突起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见婿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 二十一第七百九十四章 难眠之夜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七百二十四章 雪夜偷袭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坝之战 下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三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袭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桧北使第九百零七章 仓皇弃逃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纸素柬第八十五章 马匹风波 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险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