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开封府尹

次日清晨,李延庆带着几名随从前往吏部办理手续,随即吏部侍郎梁中书陪同他去开封府就职。

开封府官衙李延庆很熟悉,就在西角楼大街,原来御史台的隔壁,原开封府尹王鼎去了太原,目前开封府日常事务由少尹张恽暂时负责。

宋朝的开封府尹和唐朝的京兆尹一样都是出了名的短命官,很少有人能任职满一年,主要是京畿重地,极易得罪高官权贵,在历史上的宋钦宗时代,开封府尹又叫十日官,一般当十天就得换人。

李延庆的前任王鼎居然当了两年的开封府尹,也主要是他的后台比较硬,有梁师成给他撑腰,虽然有不少人想动他,但最终都被梁师成压下去了,使他成为开封府历史上比较长命的一任府尹。

梁中书陪同李延庆抵达开封府,少尹赵辉亲自带领判官、掌书记、推官、府院、六曹等等二十几重要名官员迎了出来,任命在之前已经下达,现在主要走一个程序。

众人寒暄几句,梁中书再次宣布正式任命,便告辞走了,赵辉笑着给李延庆介绍一众官员,判官唐寿,掌书记丁远扬和赵温,还有四名推官以及一群六曹官员。

李延庆和众人一一见面,便在张恽的陪同下来到他的官房,开封府衙门占地倒不小,足有一百余亩,四周有高墙,其实大部分都被明礼院占据,明礼院也就是开封府的科举考场,举行发解试之地。

其余官衙重地包括大堂,议事厅,推判院、府院、六曹院等等,以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城营、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堂院。

李延庆的官房位于梅花堂,左右有两座辅院,是左右少尹的官房,开封府有两个少尹,张恽是左少尹,还有一个右少尹聂山,他正好到陈留县公干去了。

梅花堂又叫内堂,是一些重大案件的复审之地,在内堂背后有一座小院子,这里便是府尹和他的幕僚办公之地。

李延庆的两名心腹幕僚,莫俊去了巴蜀,应该会跟随李延庆父亲一并返回京城,而刘方则跟随王贵去了陕州,协助王贵处理军务。

目前李延庆身边没有一个适合的幕僚,不过曹俨给他推荐了一名曹府远房子弟,明天会随他一同前来开封府衙。

赵辉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倒是精明能干,他是王黼的心腹,前任少尹张恽因种霖一案获罪流放岭南后,王黼的手便伸进了开封府。

“咱们开封府可不是只管辖京城,开封府下面十六县都是咱们的管辖范围,像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等等等等,当然,最难管还是开封县,谁让它是京畿重地呢.......”

赵辉热情地给李延庆介绍开封府的情况,李延庆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负手打量他的官房,他的官房布置比较简单清爽,一套宽大的桌椅,靠墙两架书橱,旁边一只放置文书的手柜,正前方有两把客椅和小桌,墙角一座香炉,别的就没有了。

其实开封府尹没有什么事情,鸡毛蒜皮的小案子轮不到他审,一般是推官来审案,掌书记负责文书,判官负责核对,如果遇到比较重大案件,也是由少尹出马,府尹要么是亲王兼领的虚职,要么是只管大事,象民夫征发、漕河疏通以及各种章程制定等等,日常的府衙之事都是由少尹负责。

若京城出了大事,那开封府尹就负责背锅,皇帝震怒,直接就是免府尹之职。

像包拯诸多审案伸冤的故事,其实并不是发生在他权知开封府之时,更多是发生在他出任地方官和御史中丞之时,作为开封府的主官跑去审案,就有点不务正业了。

赵辉见李延庆有点心不在焉,并没有听自己介绍,便有点尴尬地笑道:“不知道府尹有没有带幕僚,若没有的话,卑职可以推荐。”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用了,我的幕僚明天会来,我倒要问一下,开封府有多少军士?”

“目前有五十四人。”

“有定额吗?”

“倒没有定额,多时一百余人,少时也有六七十人,现在天下清明,所以就只有五十四人。”

李延庆哑然失笑,“是因为现在天下清明吗?”

赵辉有点尴尬,“其实是因为朝廷朝廷财政拮据,不得不压缩下吏,去年和今年捕快和军士先后裁减了百余人。”

李延庆点点头,“这样吧!我带来百余名亲兵,就让他们暂时用作军士吧!他们的开支由我负责,也跟随我左右。”

赵辉犹豫了一下,“府尹,恐怕这有点不太合规矩。”

李延庆狠狠瞪了他一眼,“什么叫不合规矩,朝廷向来只管官不管吏,开封府用多少军士,规矩由我来定,我不要府衙负担他们的开支,与朝廷何干?”

“若府尹一定要用,我也没有意见!”

赵辉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出了事与他无关,李延庆的脸立刻沉了下来,冷冷道:“昨天官家给我说,京城内的河北难民太多,治安不太好,让我好好把治安一块管起来,如果你不肯配合,那我去向吏部替你申请调职!”

赵辉愣住了,居然一言不合就要把自己赶走,他也不由有些恼怒,回应道:“我理解李府尹一心扭转治安的决心,但我要提醒李府尹,李府尹已经不再出任军职了。”

李延庆重重哼了一声,“若是在军队,你敢告诉我不合规矩,我早就把你推出去斩了!”

赵辉算是领教了李延庆的强势,他忍住了内心的怒气,点点头道:“我听从府尹的安排,府尹还有别的事吗?”

“你去把户曹的官员给我叫来,我有事情问他们。”

不多时,户曹参军张虞和两名押司官走进了李延庆官房,赵辉也跟了进来,按照正常的做法,应该是李延庆交代少尹,然后由少尹具体安排人去办事。

但李延庆显然没有按照常规来办事,赵辉不知道李延庆是不知道规矩,还是李延庆要故意绕过自己,所以他也要参加旁听。

参军张虞和两名押司有点紧张,新官上任三把火,难道第一把就烧到自己身上吗?

李延庆坐下来问道:“赈济开封府的难民是户曹负责吗?”

张虞连忙道:“启禀府尹,赈济难民一般是由各县官府负责,由开封府户曹制定条例,颁布到开封府各县,然后由各县从义仓中拨付粮米。”

шωш⊙тTk án⊙¢○

李延庆点点头,“现在从河北逃难而来的百姓颇多,大都拖家带口,我一路南下,只看见道观寺院和大户缙绅在路边开粥棚赈济逃民,却没看见官府作为,我想知道为什么?”

“开封府已经制定了赈济难民细则,只是.......”说到这,张虞看了一眼赵辉。

赵辉只得硬着头皮道:“因为王相公也在过问此事,所以开封府把赈济难民的细则上报给了王相公,在等待王相公的批示。”

“什么时候上报的?”李延庆又追问道。

“大概一个月前。”

李延庆目光变冷了,他又淡淡问道:“我想知道,赈济难民一定要上报知政堂批准吗?”

张虞道:“一般是不需要,只是在赈济的同时,要报一份给户部备案,户部会视情况通知监察院来监督赈灾。”

李延庆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既然不需要上报知政堂,那就不要拖延了,立刻把细则下发给各县,督促各县严格执行,明天中午前各县必须行动起来,现在就去做。”

“卑职遵令!”张虞抹一把头上的汗,匆匆去了。

这时,李延庆看了一眼赵辉,冷冷道:“以前的事情我不管,但我需要再提醒一下赵少尹,你的顶头上司是我,不是王相公,希望你不要犯下官场大忌。”

赵辉心中叹口气,默默点了点头,“卑职记住了!”

月初求月票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军情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七百七十五章 书生误国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袭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叶知秋第四十四章 不战屈人第四百零五章 临战之权第三百五十一章 损失惨重第九百二十三章 旧态萌发第八百八十五章 围魏救赵第九百一十章 重责轻罚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军监新职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凶 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六百八十章 临行之前第九百零五章 突围入城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 二第四百六十章 幕后暗斗第三百八十三章 宋江条件第八百八十五章 围魏救赵第三百零四章 斗智斗勇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个要求第四百九十一章 刺杀风波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计第五百一十一章 占尽地利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别胜新第五十八章 典买丫鬟第三百一十章 彻毁敌巢第二百八十六章 师师失踪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题求解 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派势力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桧北使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第四十四章 不战屈人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第七十三章 喜讯传来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马大赛 十八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弩事件 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强行拦截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击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五百零二章 连夜行动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马大赛 九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乡消息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七十六章 紧急求助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马大赛 二十一第八百章 生死大战 三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监国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厌诈第四百三十九章 东城租房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第三百七十一章 县尉周春第七百七十一章 码头遇旧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试科举 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职第七百三十七章 请君入瓮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会 下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凶 五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绝境第九百零四章 瞒天过海第二百四十章 弓马大赛 十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备战第二百一十四章 困题求解 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六百九十一章 恋栈难去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争燕 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坝之战 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县有匪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马大赛 十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润州探信第三百七十一章 县尉周春第九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 十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绝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为主第六十一章 县城买书第六十九章 调解矛盾第二百六十章 面陈童贯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姜弥辣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变第九百六十章 灭国之战 十三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第八十一章 再回县城第三百五十章 将帅不和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 十八第二百二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三十一章 另谋良策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绝为相第五百三十四章 斗争激烈 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