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金兵将至

宣和六年十二月,以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统帅二十五万大军兵分两路大举攻宋,一路继续由完颜宗弼率十五大军从河东河北南下,另一路则由完颜宗翰率十万大军出雁门关进攻太原,两路势如破竹,以每天百里的速度向南方迅速推进,一路烽火,将战争爆发的消息迅速传向京城。

就在金国向宋朝出兵的同时,一支两万人的大军在刘錡和王贵的率领下越过了函谷关,连夜向东京方向疾行。

这是李延庆布下的一支奇兵,名义上防御金兵南下京兆府,但实际上却是暗指京城,当太原城的烽火点燃时,陕县城头的烽火也点燃了,这支军队便迅速东进,一路赶往京城。

李延庆不仅要夺童贯的军权,也要夺李纲的军权,虽然历史上李纲守住了京城,但也被迫签下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割让太原、真定和河间三府,要想改变历史巨轮的行径轨迹,军权就是最大的推力。

此时的京城已是风声鹤唳,北城头上的烽火依旧在滚滚冒着浓烟,南城门处挤满了成千上万携家带口南逃的民众,大车小车将城洞内堵得严严实实,焦急的叫喊声,孩子的哭闹声,性急百姓的怒吼声,各种喧闹声使南城门内外乱成一团。

比南逃民众更加疯狂的是,京城内掀起的一股席卷全城的抢购风潮,粮食、炭木、酒、各种日用品,几乎每家店铺内都挤满了前来抢购的百姓,米铺前更是拥挤得人山人海,导致米价连续暴涨十倍,从斗米三十文涨到了斗米三百文。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带领家小逃难,权贵高官的家人早已南迁,商贾大户也走了大半,现在要南逃还是一些比较迟钝的大商人,至于中下层平民百姓,逃走的并不多,就算战争来了,艰辛的生活还得继续。

和大街上躁动不同,皇宫内却格外安静,赵佶一个人坐在御书房中发愣,从上午发现烽火点燃时开始,赵佶便处于一种极度恐慌和茫然状态。

在他面前早已铺好了一份退位诏书,墨迹和印迹还没有干透,尽管赵佶期望用丰厚的岁币来满足金人的欲壑,使金兵不再南下,但现实是残酷的,金兵不仅再度南下,而且出动了二十余万大军,黄河已经冻结实,金兵将一举杀到京城,大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别看赵佶平时糊里糊涂,玩得忘心忘肺,可当危机真的到来时,他却比谁都头脑清醒,他知道这几个月京城根本没有准备任何防御,京城被攻破是肯定的,自己必须要退位了,把社稷和危机交给太子,大宋绝不能亡在自己手中。

这时,门外传来相国蔡攸的声音,“陛下!”

尽管蔡攸极力保持语气平静,但赵佶还是听出了他语调中的颤抖,他的心顿时悬了起来,立刻道:“快进来!”

蔡攸走进御书房,颤抖着声音道:“河北情况不妙。”

赵佶干咽一口唾沫,“说吧!朕听着。”

“陛下,金兵用奇兵南下,虽然烽火今天才点燃,但一万金兵已经攻下了大名府,十万大军全军溃败。”

“你说什么?”赵佶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陛下,金兵金兵前锋实际上已经杀到黄河边了。”

赵佶呆住了,已经杀到黄河边,那今天晚上就要杀到京城了。

“那那朕该怎么办?”赵佶反应过来后,顿时变得慌乱不堪。

“陛下,得走了!”蔡攸小声提醒道。

“走?可是恐怕来不及了。”赵佶慌得话都说不清楚了。

“陛下,金兵杀到了黄河边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陛下可以借口上香,带着十几个侍卫南下,微臣路上已有安排,现在就走。”

赵佶原计划带着嫔妃子女三天后摆驾南下,眼看今晚金人就杀到京城了,他哪里还顾得上老婆孩子。

赵佶望着眼前的退位诏书,他心一横令道:“速宣吴敏来见朕!”

李延庆此时正带着几名手下在陈州门上丈量瓮城尺寸,他当然知道金兵已经南下的消息,也知道自己的两万精兵正向京城疾速赶来。

机会已经向他飞来,但怎么抓住这个机会,李延庆还需要再耐心等待,不能急于出手,一旦机会到来他就会毫不犹豫抓住。

“把女墙这边量一量,对!就是那座方墩,看看能不能安装一家小型投石机。”

李延庆高声指挥着手下丈量城墙,这时,李纲一阵风似的跑上了城墙,“李府尹,我到处找你,你怎么在这里?”李纲气喘吁吁,看样子有点气急败坏。

李延庆连忙笑呵呵迎了上去,“我不是在考虑防御吗!我寻思着瓮城也需要部署防御力量。”

“别管防御,快走跟我走,十万火急!”李纲心急如焚,拉着李延庆就走。

“等等!”

李延庆挣脱他的手道:“你先把事情说清楚,若没有准备,我还得跑回来。”

李延庆说得有道理,李纲只得将他拉到一旁,低声道:“官家退位了!”

这个消息也着实让李延庆吓了一跳,虽然他知道历史上赵佶是要退位,却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他还以为至少要五六天后。

“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李延庆又急问道。

“就在半个多时辰前,官家借口上香已经悄悄离开京城,他把退位诏书给了吴敏,现在太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让你去东宫商议对策。”

真是书生误事啊!李延庆恨得一跺脚,什么时候了,还居然去东宫商议,再商议就发生政变了。

李延庆转身便向城下走去,李纲慌忙跟上他,“我们现在去东宫吗?”

“现在我哪有时间去东宫?”

李延庆停住脚,咬牙切齿对李纲道:“你立刻去东宫,召集所有东宫侍卫把东宫大门关闭,每个侍卫都带上弓弩,谁敢硬闯就直接射杀!”

李纲吓了一跳,他也回过味了,“你是说,会有人发生夺嫡?”

“现在是夺嫡的最好时机,也是唯一的机会,王黼、童贯他们再不动手就晚了,你快去东宫!”

“好!我这就去。”

李纲刚跑了几步,又糊涂了,连忙停住脚步问道:“那你呢?”

李延庆叹了口气,“我去抓童贯,快走吧!没有时间了。”

李纲还是有点糊涂,但他也知道时间紧迫,连忙骑上马带着几名随从向东宫奔去。

这时,李延庆却冷静下来,他沉思片刻对一名亲兵道:“回去通知张虎,立刻带弟兄们赶去御史台大门前集中。”

张虎是两个月前跟随制造铁火雷的一群火药匠进京,他虽然是情报司主管,但李延庆身边确实没有一个能干可靠的亲兵头目,便又再次调动张虎,和张府同来的还有两百名精锐士兵,平时就驻扎在曹府,李延庆每次出门只带十名亲兵。

这两百名精锐士兵进京就是为了此时,李延庆吩咐了亲兵调人,他随即率领其他几名亲兵向御史台方向奔去。

之所以把集中之地放在御史台,一方面是御史台距离童贯的府邸很近,另一方面也是张虎比较熟悉御史台,能够以最快速度赶到。

赵佶下退位诏书后逃离京城,童贯便是太子赵桓登基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大危险,童贯不仅能控制部分宫廷侍卫,而且他掌控了三万厢军,一旦他发现了情况不对,率军攻下东宫,他就能勾结王黼重立新帝。

李延庆必须赶在局势失控之前控制住童贯。

第四十一章 辽国骑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战主和第九十五章 卢氏父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须之罪第二百一十三章 梁宦钓鱼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访吴宅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赵桓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围降压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两路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别胜新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楼话别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别重逢最后两天求月票!第九百二十三章 旧态萌发第一百三十五章 军营显威 中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 上第一百二十章 解试科举 八第七百一十三章 黄河南岸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九十五章 卢氏父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军第七百三十七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零六章 寻衅报复第六百六十七章 并非西夏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相见第二百七十四章 左右为难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官威逼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岗陷阱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御漏洞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 中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斗争激烈 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发制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进攻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绝第三十三章 奇兵突起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袭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蕴到来第三百零三章 绝境拼杀第七十五章 仗义救人第四十章 意外发难第三百五十五章 仓促北撤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诱饵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汤阴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报复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争 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太学告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娇第六百六十三章 意料之外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烦恼第六百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诱饵第五百五十四章 开源有方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马大赛 十六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曹决裂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岗陷阱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原血战 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约黄昏 中第一百五十章 离乡进京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脚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试科举 五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终任命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败第七百章 天子召见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第三百八十六章 组建军衙第五百五十三章 县官难当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猎 四第九章 以直报怨 下第七百四十一章 偷袭相州 中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七百八十五章 再求和谈第五百五十三章 县官难当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绝女将 中第四百零五章 临战之权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现破绽第七十六章 紧急求助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显身手 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八十七章 马匹风波 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试落幕第三百七十四章 卫州警讯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败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买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马大赛 六第五百五十四章 开源有方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学来函第八百八十七章 紧急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