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议和苗头

攻打京城的战役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攻守双方均伤亡惨重,金兵在修筑土山攻城失败后,又连续发动了十几场攻城战,均被守军顽强地击退,连续攻城失败使金兵伤亡已超过五万人,而宋军的伤亡也已近一万,但东京城依旧巍然屹立。

不过连续一个月的攻城也使城内军民承受的压力到了极限,京城内连续出现了打砸抢事件,令赵桓龙颜震怒,连续罢免了三任开封府尹,将城内秩序交给了李延庆。

这天上午,金兵停止了攻势,好容易才停息下来的李延庆又接到禀报,‘潘楼街出事了。’

李延庆无奈,只得强打精神,骑马赶去潘楼街。

出事的地方是清风酒楼,清风酒楼半夜失火,整座酒楼被烧成残垣断壁,夜里住在酒楼内的七名酒保也被活活烧死。

此时,清风酒楼总店四周已被开封府衙役封锁,不准闲人靠近,两边挤满了数千名赶来看热闹的民众,指指点点,但目光中却大多有点幸灾乐祸,不过这也难怪,像清风楼这种高档的酒楼被烧,对于普通的中下层民众而言,未必会同情。

李延庆赶到潘楼街,翻身下马,他一眼看见了几乎被烧成白地的清风酒楼,旁边清风茶馆也被连累,烧掉了一半,说起来清风酒楼最初还是曹家的产业,后来转让给了潘家,老爷子听到这个消息,不定心里多难过。

这时,新任开封府尹聂山匆匆走上前,躬身行一礼道:“参见都统!”

聂山在李延庆出任开封尹时担任少尹一职,曾是李延庆下属,虽然他现在已经高升,但对李延庆还是颇为敬畏。

李延庆拱手回一礼,问道:“聂府尹,这是怎么回事?”

聂山叹了口气道:“已经查清楚了,昨晚一群人喝酒到半夜,影响了清风酒楼打烊,和酒保发生了口角,双方动了手,这群人喝醉酒打不过酒保,全部被扔到大街上,结果这群酒鬼怀恨于心,就在半夜纠集百余人纵火烧了清风酒楼,有人亲眼目睹,正好成了人证。”

李延庆眉头一皱,居然纠集了百余人,难道是东京的无赖地痞?

“那这群人抓到没有?”李延庆问道。

“抓到了十几个,其他人都躲起来,不知藏到哪里去了!”

李延庆重重哼了一声,最近京城治安比较混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官府抓捕不力,对肇事者比较纵容,如果不杀一儆百,京城治安不知还会乱成什么样子。

李延庆当即立断道:“我派五千军队进行全城搜捕,一定要把纵火者全部抓获斩首示众。”

“全部斩首示众?”聂山有点愕然,半晌道:“是不是严惩首恶就足够了?”

李延庆摇摇头,“要治顽疾就得下猛药,不狠狠震慑一下,京城还会再乱,内部不靖,严重影响守城啊!”

“我明白了,李都统是要杀一儆百。”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在几名亲兵的陪同下匆匆赶来,“终于找到李都统了!”宦官激动大喊道。

李延庆认识这名宦官,是天子赵桓身边的心腹宦官张保廉,李延庆微微笑道:“张公公有事吗?”

“当然有急事,官家召见李都统,快随我进宫!”

李延庆点点头,回头嘱咐两名偏将配合聂山率军搜城,他这才跟随宦官匆匆向宫内而去。

赵桓的御书房位于紫微殿的左殿,也就是他父皇赵佶御书房的隔壁,李延庆来到紫微殿台阶前,却正好见到李纲也匆匆赶来。

“李相公,好久不见!”李延庆笑着放慢脚步,他对李纲多少有点歉意,李纲一心想抓住金国情报斥候,却被自己截胡了。

“李都统是去见官家吗?”

李延庆点点头,“李相公也是一样吧!”

李纲向左右看看,低声道:“官家最近烦躁得很,说话要千万注意。”

李延庆顿时想起最近被连续罢免的开封尹,便问道:“是为治安之事?”

“那个只是官家的发泄,原因不在那里,而是.....战争。”

李延庆顿时明白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给京城军民带来巨大压力,连天子赵桓也承受不住了,他沉吟一下问道:“他召见我,就为这事吗?”

李纲点点头,“估计和这事有关。”

正说着,宦官张保廉快步从后殿走出,对他们道:“李都统,李相公,官家召见,两位请进吧!”

李延庆和李纲走进了御书房,只见赵桓负手站在窗前,看得出他心情十分沉重,说起来这个新皇帝比他父皇勤勉得多,每天早早来到了御书房,很晚才离去,且不说现在有没有什么大事让他决策,但这种态度还是不错的。

在御书房内还有一人,正是相国吴敏,只是他比较沉默,象雕像一样站住一旁,一言不发,也没有和进来的两人打招呼,李延庆忍不住看了他一眼,李延庆忽然有一种直觉,今天赵桓召见自己,一定有大事。

“微臣参见陛下!”

两人行一礼,半晌,赵桓才缓缓道:“李都统辛苦了。”

李延庆一怔,这话感觉似乎不太对劲,他还是恭恭敬敬道:“这是微臣应尽之责。”

赵桓转过身,深深看了一眼李延庆,这才叹口气道:“太原已经失陷了!”

“什么!”

李延庆和李纲同时大吃一惊,李纲急道:“陛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今天上午!”

赵桓取出一卷鸽信递给李纲,“朕在太原有一个联络人,这就是他发的鸽信。”

李纲颤抖着手接过鸽信细看,旁边李延庆心里却十分不舒服,什么联络人,分明就是赵桓派去的暗中监视人,说不定自己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

尽管李延庆心里不舒服,但他现在也同样很关心太原的情况,太原陷落,那他的诸多手下如何了,韩世忠有没有事情?

李纲把鸽信给了李延庆,李延庆连忙展开鸽信,信中说同知王鼎在城破时阵亡,韩世忠率数千残军退出太原向南撤离。

看到这,李延庆稍稍松口气,其实也知道,抗金名将怎么可能早早阵亡,只是他关心则乱,毕竟他改变了历史,也改变诸多人物的人生轨迹,韩世忠就是其中之一。

这时,赵桓犹豫一下,低声道:“金兵攻打京城已有一个月,始终拿不下京城,李都统觉得宋金双方有没有议和的可能?”

‘议和?’

李延庆愣住了,就像被人迎头重重敲了一记闷棍,赵桓昔日做太子时,无论对辽还是对金,都是最坚定的主战派,登基还不到两个月,就想和金国议和了。

李延庆心中就像吞了一只蟑螂般难受,半晌,他强忍着对赵桓的反感,缓缓道:“陛下,虽然金兵攻打京城不利,但他们已经攻下太原府,士气应该大涨,微臣觉得他们妥协的可能性不大。”

赵桓的脸上顿时有些不高兴,半晌冷冷道:“真的这么肯定?”

李延庆也感觉到了赵桓语气中不满,但这种议和之事,他不想让步,除非金兵自己提出来议和还差不多,怎么能让大宋主动议和,何况还是自己已经守住京城的前提之下。

李延庆果断地说道:“微臣认为,现在还远未到议和之时。”

这时,一直沉默的吴敏终于开口道:“李都统,陛下是担心金兵攻陷太原后,会继续南下攻占整个河东路,再向西进攻陕西路,如果太行以西全部失陷,那我们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李延庆沉默片刻道:“京兆府还有三万精兵镇守,又有种帅坐镇,微臣相信金兵攻不破潼关和蒲津关,至于河东路,微臣倒觉得完颜宗翰现在会率军进河北,无暇顾及太原府以南地区。”

“为什么?”赵恒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李延庆,“你给朕一个理由?”

第五百五十八章 赌弓斗箭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学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五百二十五章 东南悍将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争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报交换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诱饵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学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学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第四百三十四章 脱离战局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为主第七百五十一章 谈判之功第八百一十章 出发南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胜天第二百零八章 惊闻哀音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价卖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踪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临钱塘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夺踏割第八百一十二章 润州探信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试科举 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场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马大赛 三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别重逢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岗冬雪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战而胜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马大赛 三月末求月票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仪式第四百六十一章 将计就计第三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规第八百七十二章 家眷西来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六十九章 调解矛盾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岗冬雪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 上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旧将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庄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访曹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县有匪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试第二百三十章 弓马大赛 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旧友重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备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再见易安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议第四百九十一章 刺杀风波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发制人第五百一十章 激战矮岗第四百零四章 两军对峙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议婚第九百六十六章 灭国之战 十九第七百四十九章 暂时让步第九百六十四章 灭国之战 十七第六十二章 礼物风波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见婿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绝为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战争风起第一百零六章 安阳赶考第九百八十四章 惊魂之变 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姜弥辣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 十八第九百章 战火再起 中第四百四十章 官职初定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难解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韦城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买地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闻警讯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场第二百二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二十八章 擂台首赛 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终任命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备消息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会 上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队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擒故纵第三百一十章 彻毁敌巢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六百一十一章 栽赃陷害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马大赛 五第八百九十三章 试探攻城第五十五章 无福消受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将宗泽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