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 九

这个杨兆方是西夏工部的一名郎中,专门负责西夏城池桥梁的修建和维修,去年因一起塌桥事件被罢免官职,赋闲在顺州老家,李延庆是从夏州一名官员的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便令斥候营将这名官员请到宋军大营来。

李延庆打量他一下笑道:“你是汉人?”

“在下祖父是宋民,现在小人是西夏人。”

李延庆点点头,看来这个人西夏归属感还很强,不过李延庆也不在意,他又笑道:“我找你来,是有一件事想请教一下。”

“不敢,李经略尽管问,小人知无不答。”

“是这样,我们在维修夏州城时,发现城墙大石之间的砂浆都风化了,整个城墙就是靠石块之间互相堆砌,很不牢靠,但宋朝的城墙却没有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

杨兆和叹了口气,“经略使说得情况我很清楚,我是因为一座桥梁的坍塌而被免职,而这座桥梁坍塌的原因,就是您说的砂浆风化,在西夏,这种情况很普遍了。”

“但根据我的随军工匠说,你们砌城时没有用米浆,直接用石灰拌上沙子当泥浆,是这样吗?”

杨兆和苦笑一声,“西夏不产大米,用的是面浆,但面浆的粘合度不够,这倒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西夏风沙大,气候干燥,建筑很容易风化,所以城墙一般每隔三十年就要重修一次,但受财力影响,也只有兴庆府城墙能做到这一点,其他城池或者五十年一次,甚至从未重修,比如夏州城,上一次重修是在六十年前了。”

“那灵州和静州呢?”

杨兆和沉默片刻道:“经略使是在寻找城墙的弱点吗?”

李延庆目光锐利地注视着他,“你不愿说我也不勉强,但这是你的机会,西夏灭亡后,我们肯定会重用一批本地汉人官员,你自己考虑吧!”

沉默良久,杨兆和叹息一声道:“灵州城墙中间填的是沙子,就算外面一层大石坍塌,也是沙子倾泄而下,但城门处的城墙却是中空的,里面用木头支撑,已经超过五十年,差不多六十年了,非常腐朽,静州也一样,我去年就写报告,要求重修灵州和静州,但还没有得到回应就被免职。”

“兴庆府城墙有弱点吗?”李延庆又注视着他问道。

杨兆和点点头,“也有弱点,如果你真能攻到兴庆府城下,我就全盘托出。”

“好吧!杨先生请先下去休息。”

亲兵将杨兆方带了下去,刘錡笑道:“都统真不打算用攻城梯了?”

李延庆淡淡一笑,“如果金兵有我们的震天雷,我想他们也不会再用攻城梯!”

入夜,在灵州城外一里处,出现数十名黑影,他们行动迅速,动作矫健,搬运着几颗巨大的震天雷向灵州南城门一步步靠近,而在两里外,五万步兵和五千骑兵已经准备就绪,京兆军一年来苦练夜战技巧,几乎每一个士兵都能在夜战作战,而夜间作战恰恰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弱点。

李延庆也骑在战马之上,远远注视着西平城,一旦攻入城中,双方就会以巷战为主,而骑兵在巷战中很不方便,反而是步兵更占优势。

为这次北征,李延庆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士兵不仅长期训练夜战,也进行了巷战的强化训练,包括专门用于巷战的短射弩箭,这种弩箭杀伤距离只有五十步,优点就是小巧便利,能够迅速上弦射击,另外,铁火雷也是巷战的利器,还有毒烟弹,这种毒烟弹是北宋早期发明,也就一只茶杯大小,里面有砒霜和狼毒,燃烧后会产生毒烟。

只是早期的火药不行,使毒烟弹效果不佳,这次宋军用改良后的高效燃烧火药和研磨成细粉的狼毒砒霜混合在一起,燃烧起来会产生大量的毒烟,对躲在房间里的敌人将是一个巨大灾难,算是一种早期的化学武器。

除了五万步兵外,李延庆还在外围部署了两万骑兵,他们的任务就是对逃出来的西夏军士兵进行剿杀,不准他们逃回兴庆府。

三十名士兵携带着两枚爆城型震天雷,正迅速向城门方向移动,西夏城池和宋朝城池相比,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西夏城池没有护城河,有的城池会挖一条壕沟,里面安放尖刺和木桩,有的城池连壕沟都没有。

灵州和后面的静州就属于后者,他不像韦州、夏州那样的重要边境城池,也不像兴庆府那样的都城,所以他们城池面前没有挖掘壕沟,连城门也比较老旧,西夏军队能做的事情,就是用巨石堵死城门,即使城门被炸碎,后面依旧是更加坚固的巨石。

三十名士兵已经进入了距离城墙五十步内的范围,今晚月色不错,这个距离城墙上的守军已经能发现宋军了。

城墙上夜里的守军大约有五千人,城内主将依旧是晋王李察哥,本来李察哥在夏州大败,已经影响到了李乾顺对他的信任。

李乾顺原本打算任命卫王李至忠守灵州,李至忠和兄长濮王李仁宗已经成为天子李乾顺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已隐隐超越李察哥的迹象。

但不巧的是李至忠眼下正在协调各部落出兵,无法赶去灵州,而李察哥正好也在灵州发挥作用,李乾顺便决定再用一次李察哥,令他无论如何守住灵州。

进入五十步内,三十名士兵更加小心了,他们披了大氅和大土地的颜色完全一致,匍匐在地上就算白天也看不出来,三十名士兵缓缓移动着,城头上一队士兵就站在城垛前,他们却没有发现逐步靠近城墙的宋军士兵。

五十步的距离足足爬了一刻钟,最后两名士兵一跃而起,奔到城门下,贴着城门而站,两颗震天雷随即滚了过来,他们将两颗八十斤重的震天雷用三角架顶在城门两侧的城墙上,这里就是杨兆和所说的空心城,看起来很坚固,但实际上已危若累卵。

两名士兵在城墙边紧张地操作,十几名外的十八名士兵则手执弩箭,警惕地替他们放哨,就担心被发现后,城头会有哨兵顺着绳索滑下来。

这时,城墙下火光亮了,这是士兵点燃了火折子,立刻被城头上的士兵发现了,城头上立刻大呼小叫起来,

两名士兵点燃了火绳,转身便贴着城墙疾奔,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可以利用城墙挡住震天雷的冲击波,城头放箭也不是很方便,十八名士兵也一跃而起,同样贴着城墙疾奔。

这时,城头开始放箭了,一名士兵惨叫一声扑倒在地,他被一箭射中了后腰,两名士兵连忙背起他狂奔。

就在城头士兵从四面八方向城门楼方向奔来时,两声极为沉闷的爆炸轰然炸响,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无数砖石腾空而去,整个城墙都晃动起来,就俨如发生一次小型地震。

二十名宋军士兵急趴在地上,双手抱住头,城头上再没有人顾及他们,士兵惊恐万分,很多人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上。

待硝烟散去,只见整个城门处的城墙都消失了,只剩下一小段正中间的城墙被身后的巨石顶住,两边各出现了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缺口,到处是残垣断壁。

这时,远处忽然战鼓声轰隆隆敲响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宋军全面杀出,向灵州城杀来,五千骑兵在前面奔腾,只片刻便杀到了近前,数百名西夏士兵正在搬运沙袋,企图堵住缺口,但已经来不及,骑兵率先杀来,直接冲进了缺口内。

西平府失守了

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绝为相第四百七十章 另辟蹊径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叶知秋第三百八十章 决定返京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场再变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请客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七百五十章 秘密协商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第七百三十四章 无米下锅第六百三十八章 磨砺之战 下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五百三十二章 斗争激烈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蹴鞠皇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矾楼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军第九百二十章 收复河东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来临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来访第五百一十一章 占尽地利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东防御第一百七十章 西郊狩猎 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猎 一第七十六章 紧急求助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赏不平第六百六十七章 并非西夏第三百五十三章 暂停进攻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试前夕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二百二十二章 浑水摸鱼第八百章 生死大战 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零六章 安阳赶考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凶 三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签第五百六十五章 鱼儿上钩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为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四百三十四章 脱离战局第四百七十六章 头大如斗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夺踏割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四百零五章 临战之权第一百三十六章 军营显威 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绝女将 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钱落柳静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断退路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发制人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礼 中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第九百八十二章 惊魂之变 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计第五十三章 意外收获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旧第二百八十四章 难以善后第八百一十章 出发南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发南下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凶 五第八百七十八章 甘泉陷阱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御漏洞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七百九十五章 难以久呆第六百六十七章 并非西夏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试前夕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乡偶见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 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备消息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汤阴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议之怒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约第四十四章 不战屈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桥买店 上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断退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韦城第八百九十一章 铲除内患第三百七十一章 县尉周春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争燕 二第九十七章 练枪之始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统第六十章 知县视察 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腾 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险弃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营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变第三百三十二章 横山小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