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范相议政

来人果然是范致虚,李延庆将他迎进大帐,笑问道:“范相公出城,没有人盯梢吗?”

范致虚呵呵笑道:“我没有住在临安城,我自己的府宅在余杭县,之前赵佶还派人监视我,这两天好像又顾不上了,所以我骑一头毛驴悠悠哉哉地绕过www..lā”

李延庆对范致虚的风骨还是颇为敬佩,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他和自己的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他在维护正统,敢于反抗赵佶淫威方面还是可圈可点,政变当天便和高深辞职走人,影响了一大批官员。

正是他和高深的坚决辞职,使赵佶的如愿算盘落空,朝廷至今还处于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状态。

李延庆请范致虚坐下,又让亲兵上了茶,范致虚笑道:“我确实没想到,延庆在短短半个月就能逆转形势,现在临安城人心动荡,那帮窃国鼠辈人人自危,估计赵佶也开始有点后悔发动宫廷政变了,本来他已经有了干政之权,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心想复位,最后只能自我毁灭。”

李延庆也淡淡一笑,“收复河东路,西夏灭国,官家声望正是如日中天之时,赵佶却发动宫廷政变,足见其政治上的短视,他还总以为自己执政数十年,大家都还支持他,怎奈时移世易,时局在变,人心也在变。”

“好一个人心在变!”

范致虚赞一声道:“延庆有没有考虑过后续局势怎么走?”

这才是今天范致虚过来的主要原因,一旦平定宫廷政变,恢复朝纲,那李延庆打算怎么安排朝局?这关系到大宋的前途命运,范致虚怎能不关心?

李延庆喝了口茶,反问道:“范相公有什么建议?”

范致虚沉吟一下道:“估计官家已经不在了,现在太乙宫主尚在,是否可以考虑一下?”

太乙宫主就是前皇帝赵桓,他从北面回来后,便深居太乙宫,不问外事,赵构封他为太乙宫主,并将其妻儿送去与他同住,几乎快被人淡忘了。

李延庆摇摇头,“他在位时就优柔寡断,抗金反复无常,由他再复位登基,不是天下人之福。”

李延庆明确表态反对赵桓重新为帝。

范致虚也知道赵桓为帝不现实,他叹息一声道:“要是太子还在就好了,可惜他至今下落不明?”

李延庆却没有回答,喝茶笑而不语,范致虚忽然醒悟,“难道太子殿下在你这里?”

李延庆点点头,“是官家的遗旨,一个小宫女冒死把太子送到我这里来,我给范公看一样东西。”

李延庆从箱子里取出一只木盒,放在范致虚面前,“范公看完它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范致虚慢慢打开木盒,里面竟然是一幅白缎,显然是从衣服上撕下来的一片衣襟,他颤抖着手慢慢打开,一幅用血写成的诏书出现在他眼前。

范致虚扑通跪在地上,顿时失声痛哭起来,李延庆等他情绪稍微稳定,这才扶起他道:“官家遗旨在此,我们还能有什么别的想法?”

范致虚抹去泪水,哽咽着声音道:“官家托孤于殿下,我等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协助殿下重建新大宋。”

李延庆请他坐下,笑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扫除一切妖风邪气,然后我们再拥戴太子登基。”

范致虚点点头,”说得不错,不知延庆打算什么时候出击?”

“快了,只要曹晟的消息传来,就是我出击之时。”

..........

经过三天的航行,三百艘海船终于进入了杭州湾,缓缓向杭州湾南面驶去,按照曹晟的想法,最后是在钱塘县登陆,直接兵临临安城下。

但李延庆却不同意这个方案,而是要求他们造势,他们任务不是攻城,而是造势,使敌军军心溃败。

曹晟接受了这个决定,他也知道,如果时机不成熟而攻打临安城,就算他杀入临安城,也会引发激烈的巷战而造成大量民众死亡,军事上虽然成功,但政治上却彻底失败。

曹晟便接受李延庆的方案,在绍兴府登陆。

上午时分,杭州湾南岸已经在十几里外,曹晟站在船头四处寻找入口,这时,桅杆上的眺望兵忽然指着东南方向大喊,“在那里!入海口在那里!”

他们要寻找浣江的入海口,然后船队可以沿着浣江进入绍兴府。

不多时,曹晟也看见浣江的入海口,便下令道:“全速前进,船队进入浣江!”

三百艘海船浩浩荡荡向浣江入海口驶去,一个时辰后,曹晟的坐船率先进了浣江。

此时船队在萧山县境内,大约走出三十里,一座小镇便出现在他们眼前,小镇叫做钱清堰,三万士兵开始在这里登陆。

这时,萧山县令和县丞闻讯匆匆赶来。

萧山县属于绍兴府,距离都城临安不到百里,由于绍兴府已经公开表态,要求还政于天子,实际上就是背叛了赵佶,萧山县的官府当然也是支持李延庆军队的到来。

萧山县令姓顾,宣和五年进士,他被士兵领到了曹晟的面前,顾县令躬身道:“下官萧山县令顾霆参见曹驸马!”

曹晟微微笑道:“可能这次要麻烦顾县令了!”

“不敢!不敢!为匡扶大宋社稷做一点事,是下官的荣幸,也是下官的责任。”

“县城官仓内有多少粮食?”

“大约有两万石左右,都是税粮,本来有十二万石,已经有十万石运去临安,这两万石还是军方备用,不准我们擅动。”

粮食是够了,曹晟又道:“另外还要烦请顾县令将我们五万大军在绍兴府登陆的消息立刻报告临安。”

顾县令一愣,连忙摇头道:“下官不敢!”

曹晟笑了起来,“我不是在试探你,而是真的需要把消息传给临安,给临安施压,最好能将消息传遍临安城,这是我们既定战略。”..

顾县令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点点头道:“下官明白了,这就安排人手,正好有商人进京,就请他们去京城传播消息,给官府的消息下官派人专门送去。”

曹晟当即下令军队暂时进入萧山县休息,又令三百艘海船停泊在浣江江口,随时等待命令。

..........

两天后,李延庆五万奇兵从海路进入绍兴府的消息传遍了临安城,这个消息有人欢欣鼓舞,但也有人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

临安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此事,就算普通老百姓也明白腹背夹击是兵家大忌的道理,临安城已遭遇李延庆大军的前后夹击,恐怕形势相当不妙了。

一些微妙的变化已经发生,比如查封宝妍斋的封条被悄悄撕掉,被官府没收的货物也还了回来,被抓的百余名管事账房也悉数被释放,对李大器的通缉令也随即撤销,这是临安府尹潘文淄在悄悄释放善意了。

南城门,一辆满载着箱笼的牛车正在出城,却被军队拦截扣押,有人认出牛车里的主人竟然是兵部侍郎杨俅,这件事立刻在临安城传得沸沸扬扬,杨俅可是太上皇赵佶任命的第一批官员,他原本只是兵部职方郎中,因积极效忠太上皇赵佶而被提拔重用,现在他居然弃官而逃,顿时沦为满城百姓的笑谈。

当然,杨俅逃跑事件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赵佶集团内部发生裂变了。

赵佶听说杨俅弃官逃跑被抓后,顿时勃然大怒,他当即下令将杨俅抓到午门外杖毙,将其妻女转为贱籍,打入教坊,其家产全部没收。

赵佶的杀鸡儆猴手段确实镇住了不少人,很多也打算逃跑的官员也暂时打消了念头,转为关门闭户,请假在家中养病。

就在李延庆军队在绍兴府登陆消息传来京城的第二天,原本效忠赵佶的八十五名朝官,至少有超过五十人请了病假,开始各自寻找出路了。

赵佶也同样心急如焚,他当天下午便派人送金牌给苗傅,令其主动出击,击溃李延庆,然后率军回援临安城。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动出击第三百一十七章 地图秘密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桥买店 上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绝密情报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八百九十章 风险测试 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蹴鞠皇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财政困难第五百零七章 磁州匪讯第八百九十一章 铲除内患第一百二十章 解试科举 八第一章 秋风秋雨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论第三百一十章 彻毁敌巢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军第一百三十六章 军营显威 下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任原职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叶知秋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议和第五十六章 面临抉择第七百二十五章 试探进攻 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试发榜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约黄昏 中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败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东南悍将第一百五十二章 初到汴京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内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七百四十一章 偷袭相州 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托帮忙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头激战第一百九十二章 旧友重逢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 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独立成军第二百一十三章 梁宦钓鱼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夺踏割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绝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约黄昏 中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难测第七百章 天子召见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将宗泽第九百二十九章 CD知府第一百零一章 县试初考 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计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袭须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财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发制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十三章 鹿山学堂第一百二十三章 焦急等待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脚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三百章 乌龙军寨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价卖地第七百章 天子召见第三百八十六章 组建军衙第三百七十四章 卫州警讯第五百八十五章 独立成军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还牙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六百一十五章 指点迷津聊聊新书第四百四十四章 加官进爵第六十七章 夜里来客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伙第四百四十二章 钱落柳静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猎 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 中第七百七十章 条件成熟第七百九十四章 难眠之夜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袭南城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阳消息第七百八十六章 强势威逼第九百二十三章 旧态萌发第六百二十四章 兵变夺权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第三百七十四章 卫州警讯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门要债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报复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势混乱第五百九十一章 药师归宋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战出击第七十六章 紧急求助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忧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击第八十七章 马匹风波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