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

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

浦城,章越,章度之?

何人也?

在座之人响起了阵阵嗡嗡声。

吴安诗,吴安持的神色很精彩,一旁有人问吴安诗道:“吴兄,这章越章度之你可识得?”

吴安诗神色一僵。

此人以为吴安诗不知,又转头对旁人问道:“章度之是何人?”

这人道:“似有几分耳熟啊。”

“对啊,我也是耳熟,一时却记不起了。”

“莫非就是那个……那个写三字诗,而被天子赐同三传出身的太学生?”

“不错,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记起了。那封辞三传出身疏,文辞朴实无华,但却字字动人。我还特意命族学先生教授给每位子弟。”

“嗯,那辞三传出身疏实乃磨志练心之文。”

“吾倒更喜欢他为诸葛孔明写得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言极是精要,道尽治国之妙,听闻曾枢密曾将此联挂在书房,后听闻对方是一名太学生后实在惊讶,言此非一介秀才可言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禁将章越勾勒了一番,他经学有三字诗,联有攻心联,文章有辞同三传出身疏。

在座众人虽是文坛宿老,但不免看过一或二,但也不足以令他们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甚至不到一成人知道此子与欧阳修,三苏,曾巩有所交往。

毕竟汴京是争名之地,每日每月每年都有无数青年才俊至京,有人作了好文章或诗词什么的或轰动一时,若没有续作,就很快湮没了。

真正能留下一席之地,除非真的非常非常拔尖方可。

如今提及章越大家心底有了个数,之前大家都不知道此词作者何人,若说一个之前从未听闻过的无名之辈骤然为之,那么无论是谁心底多多少少都有些不信服。

现在听闻是章越,不少听过他名字的人都有所改观,对这青玉案之词的作者,心底也稍稍有了底。

“听闻这章三郎的兄长是章惇章子厚,状元公章子平的族亲。”

众人再度明白。

再好的文章诗词也有人从鸡蛋里挑骨头,但听闻是章惇章衡,也就是前宰相章得象的族亲,那可不好轻易惹得。

章氏子弟众多,万一自己骂了一句,被对方的族人上门来理论或暗中记恨就不好了。

身家背景作用就是如此,不管能不能让你得誉,至少可以不让你莫名招黑。

其实一个诗词风靡和流传就是如此,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问世即轰动四方,以至于洛阳纸贵。

但很多作品也要经过时光的锤炼。历史上青玉案刚问世其实并不轰动。

这首词问世时有些默默无名,以至于众人连此词在历史上到底是何时所作,也是各执一词,前后跨度达到二十年之长,若一面世即是风靡,或是有人公开赞赏提及,绝不至于什么时候写得都不知道。

宋朝词坛主流风格是婉约风,如‘溶溶月,淡淡风’,‘细雨湿流光’。

后来才渐变豪放风,苏轼与辛弃疾就是豪放风的代表。豪放派风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先是苏轼的清放,到辛弃疾时雄放,再后来则为粗放。

就好有人喜欢清淡口味,有人喜欢大火爆炒,不同风格的人看对方流派诗词皆有异端之感。

而辛弃疾这首词就属于豪放派中的婉约词。

而且时人总是对同时代的作品进行贬低,而对年代久远的作品进行拔高。

比如央视爸爸拍得《笑傲江湖》刚播的时骂声可谓铺天盖地,大家总拿来与港版对比,二十年后在某瓣上居然已翻到了八分多。

至于梅尧臣这样诗坛宗师,年事已高,身子又多疾,已不怎么看后辈文章,对于章越名字确实没听过。而且老者的思维总是有一等难以改变的定势,年轻人作的诗词,旁人看得再激动,他们要么觉得离经叛道,要么觉得蹈袭旧作。

梅尧臣没看过章越的文章,可却听过欧阳修在自己面前不止一次提过章越的名字。

如此说来也是自己人。

梅尧臣可是欧阳修挚友,好得不能再好的那等,时人将他们称之为‘欧梅’。

梅尧臣心底有数,他再看了一遍,倒真有几分欣赏。这也并非是看人下菜,其实也是大多人的心理。

此词真的是好,同时也有拉朋友子侄一把的心思。或者说看在欧阳修的面子上。

梅尧臣道:“方才我等还道元夕词至今几千首,皆是反复,令人有无耳目一新之感。不意此青玉案倒是有推陈出新。”

其实梅尧臣观点不一定对,但诗坛地位就在那边,这是权威,必须给予尊重。

如此再有意见的也要收起来,至于之前本是赞赏此词,如今也可公然表达出了。

仔细说来,诗词鉴赏的圈子,也有那么些官场的意思。

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有伯乐,可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大佬可以将有实力的进行拔高,但却不能将没有的说成有的。

梅尧臣一言之后,有一人道:“此词既有大声鞺鞳,亦有小声铿鍧。道尽此下半阙婉约之处,不在大晏小晏之下。”

下面众人一片片嗡嗡之声。

“闻上半阙则掩口,闻下半阙则神伤。”

一人道:“然也,正如梅公所言上半阙极尽豪放,下半阙则峰回路转,婉约之至。尤足称道,我看今年的元夕词第一,非此青玉案莫属。”

说到第一,众人之中有点头的,也有摇头的。

此公说完见众人表情,梅尧臣笑道:“今年元夕词第一在可言不可言之间,但这等好词在此,我只为分个伯仲,岂非糟蹋了这满汴京的灯光,当空之皓月,词中的妙韵。”

众人都是笑着称是。

“向来文无第一,我倒觉得王俊民这首元夕诗更高一筹,也不怕诸位说笑。”

众人都是笑了。

如此倒是为了这首青玉案少了很多争论。

此刻连吴安诗也看出来道:“梅公倒是袒护章度之。”

吴安持道:“一是确有赏识,二来也是看在欧阳公的面子上。”

吴安诗道:“多是看在欧阳公的面上。”

吴安持道:“哥哥,梅公再看在欧阳公的面上,也不能将没得说成有的。”

吴安诗不悦道:“这还没娶十七,你倒如此为三郎说话了,连我这兄长的话也不放在眼底了么?我倒要知道这灯火阑珊处那人到底是谁?说不准是樊楼里哪个歌伎呢,这还未成婚就勾搭起人来了?”

吴安持道:“方才梅公不是说,未必是姑娘,而是汴京,官家,甚至天下皆可。”

吴安诗这才不说话了。

一人笑道:“依我之见,这两面金旗怕是给这章家郎君了。”

“此为压轴之作。立即填写词牌。”

这时樊楼中酒客未散。

有人忽道:“你看最后一面诗词牌,写得是何等诗句?”

“可为压轴之作么?”

店伙计在众目睽睽下将词牌挂上时,不少人跟着念至‘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时之间,樊楼的喧闹声一下子少了一半。

众人都在仰头读词。

有的歌妓已是按着这青玉案的词牌,低声吟唱起此词来。

王魁看后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词,到底何人所作?”

王魁转头回顾,不知何时何七已不告而别。

“你看诗牌挂起来了。”

王魁一抬头,但见二楼之处,章越韩忠彦等一群太学生扶栏而立。

一人手指得诗牌笑道:“斋长看到了么?你的青玉案挂在了樊楼之中了。”

章越双手扶栏而望点了点头,此刻他立在这里,下面是樊楼的散铺。台下众人得知他已是青玉案的作者后,纷纷抱拳或作揖行礼。

章越笑着一一回礼,这时他看见了王魁。

但见王魁神色有些落寂,向他作揖表露了一个恭贺的意思,章越亦是回礼。

正在这时,却见樊楼名妓兰欣儿端着两面小金旗的盘子走到章越面前。

樊楼中名妓众多,历史上李师师也是出自樊楼的。

樊楼也是独有安排,每一面金旗都由名妓送至各方的才子手上,至于兰欣儿则排在最后一人,她也是樊楼里最有名的几个妓女之一,不少有钱家的公子哥要见她一面也是千难万难的那等。

兰欣儿见了章越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位可是章家郎君?”

“正是。”

兰欣儿美目绽出光彩道:“实不曾料到……”

下半句兰欣儿没有说,她没料到章越如此年轻,又是如此俊朗,甚至还比自己小了几岁。

众人都是笑了,不少人看着章越心底羡慕道,好啊,写了一首词,不仅得了两面金旗,还博得了名妓的欢心。

兰欣儿道:“郎君之词我方才读了,上半阙是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极尽繁华,但下半阙却写了一位女子,此女子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独自而孤高,这满城莺莺燕燕,若是缺了这样一位女子,又有何滋味呢?”

“欣儿方才读了此词实是泪不能止,敢问郎君一声,这女子郎君是否已是找到了?”

(本章完)

第663章 底气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288章 赐对请假第659章 图穷匕见第1027章 又是上元节(第一更)第969章 驻真定府第701章 章党第659章 图穷匕见第90章 策问第845章 相互试探第161章 手段第816章 铭记明日更新第783章 老赵家的传统第329章 封还第1031章 放手去干便是(第二更)第57章 神童诗第738章 既济未济第104章 醉汉第833章 奖率三军第1055章 最后的直谏第212章 照料第407章 与民无利与国有利第300章 官职第836章 信任危机第828章 叛乱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996章 参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254章 赋题第599章 越次召对第217章 拜访第653章 西军将门第421章 故交第902章 广施恩德第700章 国恩私恩第676章 不退第743章 资政殿论策第929章 拉拢第179章 买房第560章 升迁之喜第912章 返程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714章 敲打第142章 宴集第540章 见皇帝(两更合一更)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765章 这个人可以用第53章 挑战第30章 用六第349章 学到了第212章 照料第77章 经学究(感谢董建新1115书友的盟主)第74章 饭钱第223章 圈子第697章 步步为营第701章 章党第164章 俯视第207章 不累心第895章 斗争第78章 知识就是金钱(两更合一更)第143章 诗第304章 光阴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217章 拜访第364章 吕氏兄弟第262章 官家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127章 说亲第335章 选房第392章 改变第392章 改变第483章 翁婿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734章 该争还是要争第277章 崇政殿第325章 圣意在谁?第882章 政事堂第446章 投名状第896章 三司会计司第21章 师兄弟第941章 分歧第872章 好岳父第1000章 灭夏之志(两更合一更)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654章 白云楼赋(第一更)第913章 如何斗争第353章 却扇第759章 登门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431章 入潼关第739章 赐宴第293章 捷报传家里第538章 新党旧党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诲第1030章 大学士 郡公 尚书(第一更)第198章 上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