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事功难

第506章 事功难

章越此刻正身在汴京,他这些日子将在西山寺所写的文稿整理了一番,分作了上下两卷。

这篇书目的总纲就在于,尽农事为本以生财,通商贾为末以分财,以金银盐钞为储财。

这话翻译作现代话来理解,就是以科技创造财富,以金融来分配财富,以房地产沉淀财富。

其中最要紧的就是以商贾为末以分财。

这就是关于金融的本质的定义是什么?

这句话其实争了很久。

比如重商学派认为是金融创造了财富,正是金银货币赋予了一切物品的价值,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生产力创造了财富,金融作为一等剩余价值是不配存在的。

反正到了现在,这两派都没吵出一个所以然来。

但章越已是将其定为金融本质在于财富之分配。

至于以农事为本,商业为末,就是重农抑商,这是两千年的封建的基本国策,这个必须写清楚了。

至于货币除了交换价值,也有储藏价值,与房地产般都可以沉淀财富。

一名农夫种了粮食,不可能储存几年不坏,故而就要换成货币,用了另一个方式储存,这沉淀下的财富不仅有自己的,还有朝廷的。

比如朝廷用铁钱替代铜钱,滥发钱币,盐钞贬值都是收割民间财富的一等方式。

章越原先写了十余万字,但觉得有些太繁,故而增删了一番精简为数万字。

下卷之言则相对超前,故而他便先携上卷至汴京来准备付梓。

在付梓之前,他要先将书目交给韩绛过目。

毕竟对方以后是自己的靠山,草稿先要给大佬过目。

章越携家带口一并进京,十七娘则顺便回一趟娘家。

章越先去拜访了苏轼,苏辙,他与二人书信往来知道苏洵病重,故而携了药材前去看望。

见到苏轼时他与自己说,苏洵恐怕是命不久矣了,弟弟苏辙如今管勾大名府路安抚总管司机宜文字,也没法回京见父亲苏洵最后一面。

章越闻言去看望苏洵一面,但见苏洵踏在病榻上,双颊消瘦至极,一看便知是油尽灯枯的样子。

章越对着苏洵叫到伯父,伯父。

苏洵在病榻缓缓睁开眼睛道:“是,度之吗?”

见苏洵还认得自己,章越忙道:“正是小侄。”

苏洵一把握住了章越的手,章越觉得苏洵握得很有用力,即便是病成了这个样子。

苏洵对章越道:“度之……我有话与你说。”

苏轼退到房外后,章越道:“伯父,小侄听着呢。”

苏洵道:“度之,你与我两个儿子都交情极好,亲如兄弟一般,老夫很是欣慰。说实话老夫初见你时,对你很忌惮,生怕你抢了犬子的功名,如今看来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你不要往心底去啊。”

章越道:“伯父这话从何而起,你对我一向都很好啊。”

苏洵干笑两声道:“度之你是个宽厚人,我如今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了,我儿子二人阿辙隐忍,能谨言慎行,是一点都不用当心他的。倒是阿轼他与人交往没有半点心机,有什么话便说什么话,若是庸庸碌碌也就罢了,偏偏他又乃大才,这是取祸之道啊。”

“老夫可否托你,日后帮着多照看些阿轼,如此老夫九泉之下也感你的大恩大德。”

章越道:”伯父,我如今也是闲居在家,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苏洵恍然记起来道:”我差点都忘了,你已是辞官了。但是度之你是厚道重情义的人,老夫想来想去以后阿轼有什么为难,他这么多朋友也唯有你能出手帮忙了。”

章越道:“若是可以,我一定尽力。”

苏洵感激地道:“那我就放心了。”

苏洵说完后从榻上转过身,然后一滴眼泪从眼角上落下喃喃地言道:“我放心不下阿轼……官家欲启用王介甫为知制诰,如今想来我真是短智,为子孙埋下了祸患……”

章越心知,苏洵当初看王安石因母丧丁忧写了辨奸录,想要羞辱他一番,也觉得他以后难以返回朝堂。但哪知道王安石身在江宁,影响力犹在。

官家数度召他知制诰,王安石去连去也不去,只是在江宁读书教书,如此不重权位之举反而令他的名望更大。

章越默默退了出去,看到苏轼也是蹲在墙壁抹泪。

苏轼见到自己马上站起身来问道:“爹爹如何?”

章越对苏轼道:“伯父他不放心你,与我说了一些话。”

苏轼闻言垂泪道:“令老父惦记至此,这是我这个作儿子的不孝啊。”

章越从苏府离开后,便去了三司。

到了三司后得知韩绛还未回衙,故而他便去了三司盐铁厅去找自己的老师陈襄。陈襄如今判交引监,不过今天却是不在。

然后章越又去度支厅找了岳父,结果岳父也不在三司。

章越从度支厅离开时,正好路过厅之东壁。

东壁上镵着一个石碑,碑上刻着是一副题名记,题名记里有历任度支厅副使的名字,而刻写碑文者正是时任度支判官的王安石,时间是嘉祐五年,章越中进士的前一年。

其中一句是‘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看到这一句,章越不由叹息,王安石真是千古奇才啊!

合天下之财,再以一定的方式理财,使财富的开阖敛散之权皆归于中央,否则若朝廷不打理钱财的话,‘则使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

王安石这个观点与自己金融是财富再分配的看法不谋而合。

但自己的观点是来自于现代,争了几百年后才有了一个被不少人接受的结论,但王安石在一千年就已经将他点出来了,并刻在了度支厅的石碑上。

但是不同的是,王安石将朝廷作为行使金融之用。

而章越则是将之交给了第三方,也就是交引所这样的‘朝廷所有企业’。

章越在这石碑前驻足良久,一面佩服远在江宁的王安石,一面则想到了国家的难处,理财的艰辛,如今挡在章越与王安石面前的是一个国家千年以来奉行的制度,以及大部分官员的认知。

事功难矣。

章越驻足在此出神良久,而一旁的小吏不好意思催促,也只能干站在一旁。

(本章完)

第733章 独乐园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722章 稳内安外第258章 真话第797章 受贺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644章 意见相左第994章 皆是故人(两更合一更)第549章 曾巩和章俞第118章 真先生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580章 变法从太学起第214章 大佬的论断第505章 安排第851章 抵京请假下第196章 村夫第289章 殿上诗第1016章 蔡卞进京第202章 给他第881章 共识第764章 价码第678章 凯旋第909章 后来者第8章 三字经第683章 功归人,过揽己第435章 临潭书绝壁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28章 借书第810章 六辔在手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293章 捷报传家里第525章 衣锦还家第173章 传颂第501章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第143章 诗第226章 尽心第736章 章质夫第465章 同年们的力量第224章 表白第1045章 农妇和牛(两更合一更)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30章 用六明日更新第578章 齐道德第138章 见面第502章 势第727章 回京?第954章 万古江河第788章 城下第725章 献土(两更合一更)第521章 人间随处有乘除第325章 圣意在谁?第239章 相聚第629章 商议第428章 出差第997章 章家和吴家(两更合一更)第70章 赵押司之死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举第737章 面君第854章 推辞和接受第384章 我不愿作官家第431章 入潼关第469章 青衣第137章 府元第205章 凭信(感谢kown1书友的盟主)第921章 贤相否第262章 官家第220章 开挂第245章 无心插柳第1049章 杀牛分肉第841章 西北凯旋第234章 蔡襄第829章 长风破浪第559章 天章阁待制第932章 吕惠卿辞相第248章 展望第143章 诗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849章 潼关道第973章 不争一城一地得失第823章 得加钱第231章 鹿鸣宴第767章 国事相托第851章 抵京第66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感谢楠木的咖喱番书第929章 拉拢第112章 未道再见(感谢propheta书友的盟主第440章 未雨绸缪请假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两更合一更)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7章 翻案第888章 润笔争论第432章 又见故人第1055章 最后的直谏第831章 这钱朕给了第863章 宰执以下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