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朕不允

第565章 朕不允

熙宁二年二月三日,王安石自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兼侍讲,除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同月,富弼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自天子决定让富弼回朝,王安石拜相后,曾公亮就非常默契地老了几岁,非常积极地向王珪靠拢,上朝议事多是沉默不语。

反观王安石则生气勃勃,在同列之中多次慷慨议论国事,在几位宰执之中除了唐介敢于王安石争几句外,其余无一人是王安石的对手。

王安石拜相后数日,官家在殿内召见王安石。

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十个月来,作为侍讲主讲经筵,经过对官家的启沃琢磨,使官家对他有了深深信任,更对他经筵时所主张的施政方针深信不疑。

不过这施政方针如今还是一个秘密,外人尚不得闻也。

这都是君臣二人私下奏对时所讲,即便是经筵上,王安石没有对除了皇帝外的任何一人透露过。

如今就在王安石拜相后数日,即向官家再此讲了他的政治主张。

这番政论从王安石是反复地讲了多次,务必要再度坚定官家对自己的信心,变法措施的决心,因为一旦政令发布出去,官家任何犹豫踌躇,都会打击官员们对政令执行。

王安石一番长篇大论之后,终于坚定了官家的信任。

官家降阶对王安石道:“这些事非卿不足以为朕推行,以后朕要以政事劳烦卿家了。卿家学问如此,也有施政之心,必可推行天下吧。”

王安石道:“陛下,臣自去年拜翰林学士以来,一心便是盼望陛下有所作为。如今天下的风俗法度都已是败坏,朝堂上少善人多小人,君子都习以安故却无知,奸人则恶直丑正而有所忌。”

“故而一旦有政事推行,奸人有所顾忌不敢出头便四处宣扬,而是无所知的君子呢便附和于后。臣虽有独见,但恐怕不能成功,为异论所胜了。”

官家听了王安石的话连连点头,深以为然。不得不说王安石这预防针打得是相当的好。

王安石道:“臣之所以回朝后以讲学为先,便是希望陛下对臣所学本末不疑,然后再用臣施政,如此臣胸中所划,便能稍有所成。”

官家道:“朕不要稍有所成,要成便要十成。朕知道卿已久了,讲学又这么久对卿自然是信之不疑。但如今朝堂上似唐介这样的大臣却不能了解卿家,以为卿家只知道经术而已。”

王安石道:“陛下,所谓的经术便是经世务,如果不能经事务,要经术何用?”

官家道:“卿家当初言变风俗,立法度,为方今之急,如今还是以此为先吗?”

王安石道:“确实如此,陛下,易经有云,治理天下以通泰为上,以闭乱为下。如不通泰,则小人多君子少。”

“风俗风俗何也?就是风成于上,而俗化于下。若是上下不通泰,如何上行下效?只要上下通泰,那么中人以下的君子多了,小人就少了,若是上下闭乱那么君子就少了,小人就多了。”

王安石聊聊数语再度令官家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番道理真可谓是真知灼见,绝非富弼,韩琦能言之。

再度坚定了用王安石的决心后,官家心想,朕用王安石如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而后为之。

官家道:“那么三司条例司说是详看三司条例文字,合行事件奏闻,这到底如何施为?”

王安石道:“设立三司条例司便是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之前陕西转运司薛向用盐钞不费朝廷一文钱,从西人手中购得上万马匹,便是成例,然而朝堂上许多无识之辈却是反对。”

“这些人不知财者开阖敛之法,先王设立泉府一官,便是为了催兼并,均贫富,变通天下之财,而使他利出一孔。这三司条例司便为泉府之事。”

官家又问道:“可是有朝臣议论这三司条例司改革旧法,却不归中书,三司所辖,变革条例是中书之权,而三司掌财又是行之多年。这三司条例司侵夺中书,三司之权,修改条例以至于中书,三司皆不与闻可乎?”

定夺之事都是归于中书的,而钱谷的事都是三司负责的。

王安石提出的三司条例司,一下子却绕开了中书,三司,直归于王安石与陈升之管辖。

王安石则道:“陛下,三司积弊丛生,当年臣在三司为官时早已知道,可谓是寸步难行。”

“至于独立设为三司条例司,如此政事容易商议,早见成功。若归中书,则需五位宰相都无异议,然后才能起草文字。文字起草之后,又须其他人都详细看过。”

“任何白事之人,皆需其他人允许,如此则事积难成,变法振作之日将遥遥无期!”

官家心想,祖宗家法设立各个衙门便是为了相互肘制,不使得任何一人,任何一个衙门权力过大。

但王安石此举倒是先所未有之举,故而下面不少官员反对。

可是官家想起了王安石之前打的预防针,又重新坚定了决心问道:“卿家之良苦用心,除了朕知道,恐怕天下人能够理解卿家的不多,又更何况推行之人呢?”

王安石道:“人才难得,更是难知。朝堂上大臣据臣所知,一百个人中也未必有一二人可以胜任此职。若碌碌无为也罢了,若是用之不恰当,则败了陛下变法的美意,也害了天下百姓。”

官家道:“是啊,得人难也。”

王安石继续道:“臣举吕惠卿,吕惠卿之贤不仅非今人所能及,也并非前世儒者所能比也。天下除了臣外,最知晓先王之道的独有吕惠卿一人。”

官家点点头道:“还有何人可用?”

王安石道:“著作佐郎刘恕可以用。”

刘恕如今在司马光麾下修资治通鉴。此人博闻强记,连司马光修史遇到不明白的都要请教他。

官家当即在御案上提笔墨写下吕惠卿,刘恕的名字。

“还有陈知俭可以用。”

……

王安石道了数人,这才道:“陛下,还有一人更胜于前者,甚至与吕惠卿相伯仲,只是臣怕陛下不肯放人。”

官家问道:“何人?”

王安石道:“天章阁待制章越。”

官家闻言沉默片刻,然后道:“朕不允!”

(本章完)

第235章 结识第149章 外室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285章 御论第524章 省元第810章 六辔在手第986章 交锋第191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399章 伯乐欧阳修第141章 家风门风第313章 秘阁第1015章 进退又何妨(两更合一更)第4章 县城(感谢书友Joyii首盟)第30章 用六第808章 书信第634章 见一见也无妨第215章 夏雨第523章 言事第431章 入潼关第704章 熙河经略安抚使路第285章 御论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213章 行卷第179章 买房第322章 题眼第403章 钞盐法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704章 熙河经略安抚使路第55章 考试第79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第933章 指路第531章 我有人推荐给官家啊第444章 风波第433章 酒量第545章 富国强兵第332章 雪泥鸿爪第174章 老师的话第854章 推辞和接受第354章 拜堂第565章 朕不允第333章 人情第628章 章卿几岁?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349章 学到了第601章 吴府寿宴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392章 改变第676章 不退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446章 投名状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117章 大学之大义第831章 这钱朕给了请假请假第564章 熙宁二年第741章 叔侄第885章 报复第396章 新君(感谢加十块钱牛肉面书友成为第498章 离开第676章 不退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864章 上日第456章 王韶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624章 寒门出身第630章 天子之恩(两更合一更)第573章 苏轼三言第708章 成事第730章 大丈夫当马革裹尸第969章 驻真定府第142章 宴集第733章 独乐园第329章 封还第306章 读汉书第901章 出外(两更合一更)第343章 下聘第330章 文运昌盛第926章 起复二苏第927章 想骂就骂第980章 辽国的馈赠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187章 攻心第1000章 灭夏之志(两更合一更)第717章 朕不是汉元帝第981章 宰相忽悠皇帝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168章 易否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132章 争风吃醋第165章 信约第507章 梯子没了第747章 人选第480章 好男儿要离家出走第77章 经学究(感谢董建新1115书友的盟主)第431章 入潼关第399章 伯乐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