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大战

第673章 大战

章越与王韶已率大军下山抵至平原。

宋军与西夏军连战了数场,宋军这次终于碰到了硬骨头。与之前交兵的青唐蕃部不同,党项军看见宋军人少便上去骚扰,看到主力来了,就远远遁去。

两军斥候交战时,党项骑兵一触即走,分头撤退,退至一处又有兵接应,一次宋军骑兵追得太深,被诱敌深入损失了二十余骑。

王韶闻之重重抽了领军将领几鞭子。

到了午后宋军开始扎营,王韶,王厚,章越骑马在高处查看附近的地形。

为将者必知地利,章越常看见王韶捧着地图在那看。

王厚道:“照理来说,我军追着党项游骑深入,此处应该寻得党项大军了,但不知为何一骑都不见着。”

王韶举起马鞭一指道:“党项人习战,出师则鸟散山谷,抽兵则蚁聚塞垣。你看到前方的山谷,眼前黄昏我军不敢深入,但足可藏得上万兵。”

章越,王厚顺着王韶所指看去,见山谷不仅草木茂盛,而且随着日落,山谷笼罩在高大山峰的阴影中,此处若真埋伏一支人马,不小心就着了道。

王厚道:“爹爹,我听闻党项人迷信占卜机鬼之事,出战只在只日,而避晦日,我们不如避些时日,等晦日出战便是。”

王韶道:“用兵岂能拘泥于此,要觅时而动,而非待时而动。”

“我预感党项骑兵已至我军不远埋伏在附近,即便不在山谷中,也在附近。”

章越道:“不一定要战,牵制党项兵力便是,我们这里多拖住一人,横山那边西夏人便少一个人。”

“据我所知这里天都山军监司可非善茬。”

西夏十二个监军司中最精锐是左厢神勇军,原先驻守夏州以东明堂川之弥陀洞,后为了伐宋需要改驻天都山。

李元昊令大将野利遇乞统帅天都左厢(西夏最早兵制),对方因常驻天都山,号称天都大王。

不过后来左厢神勇军又迁回银州,横山,神勇军留下一部分设天都军监司,专门防备宋泾原路。

因为这天都军监司是新设,故而不在十二个军监司之列,而且兵马也少于十二军监司。

王韶听章越所言哈哈大笑道:“舍人,若是不是党项精锐,我王韶又何必觅此而来,这天都山地处五路要害,从这往南便是萧关(海原县石峡口),若我军能在此大破党项,必将威名镇于四方,扬我赫赫武功于天下!”

王韶一脸自信地言道。

章越听说王韶打算主动寻求与西夏人决战,也是吃惊。

对方有时候很谨慎,比如在北渡黄河上,但有时候却又很大胆,居然带着一帮青唐蕃部,竟敢硬撼党项精锐。

一日之前,天都山下的南牟城外党项大军已是点集完毕。

按照西夏律令,士卒分为正军,正辅,负担。

正军,官马,甲披,弓一张,箭三十支,枪一枝,剑一把,长矛仗一支,全套拨子手扣。

正辅弓一张,箭二十枝,长矛杖一枝,拨子手扣全套,作为正军副手,若正军阵亡,则补为正军。

负担,弓一张,箭二十枝,剑一把,主要负责为正军料理后勤和照料马匹。

如此为一军抄,有的军抄只有正军,辅主各一,没有负担,有的有两名辅主,甚至只有正军,没有辅主和负担。

总之丰俭由人,一抄最多不过八人之数,似西寿保泰那等监军司点检不严,常常出现点集时人数不齐,装备不齐。

有时点集频繁,各部首领也会拒绝参战。

不过天都军监司前身便是神勇军,其部众都是从多次对宋作战中劫掠无数财富,获利极多,故而对宋作战意志与战斗力极强。

大帐之内,一名头戴红里毡帽,身穿白衣窄袖,耳戴重环的男子,正在翻阅兵书。

他手中所持乃是《太乙金鉴诀》,所言都是军事占卜。

类似于读书人从易经的占卜中读出治国之道般,当初李元昊等西夏将领在行军打仗中,也是参考此书来进行决策。

正在翻书的男子,名为嵬名令达,乃南都军监司监军。

嵬名是西夏国姓,为最早的党项八部之一,李元昊的李是唐朝赐的汉姓,但李元昊建国后,为表与汉人一刀两断,便恢复了当初的姓氏嵬名。

而这嵬名令达正是出自西夏皇族。

大帐之内,他的左右都是军监司蕃部首领,众人环坐作一圈,中央满摆酒肉,却无一人动刀。

这时一名军卒入帐与嵬名令达耳语几句,然后退了出去。

而嵬名令达放下书对左右道:“宋军骑兵与我们接了数战互有胜负,我军的侦骑无法靠近,至今摸不清他们人数多少,只是估摸着有上万骑。”

“至于从会州那边知会而论,应在一万五千骑上下,多是古渭的蕃部……”

众首领本都是神色严肃,但听说古渭的蕃部都露出鄙夷之色。。

一名姓野利的首领道:“我们也就两个头项而已,不过都是精兵强将,一个打十个足够了。”

西夏五军抄设一木牌,十抄设舍监,二十抄设小首领,最后一个部落为一溜,一溜不超过六十抄。

数溜可组成一头项。

李元昊起兵时也不过五个头项而已。

众人议论一番,都是决定出战,否则让宋军再深入,使部落的牛羊牧畜被劫掠了就不好了。

嵬名令达点了点头道:“乙埋在银州点集,我本要率尔等去与宋军争横山,但如今点集后,却碰上另一股宋军上门,那么就灭了此股宋军再去银州不迟。”

说完嵬名令达起身掀开帐幕看着天边后言道:“远处云彩一片血红,正好预示着会有大战!”

众首领一并点点头,党项人最信占卜,以云气观是否可以交兵。

然后嵬名令达又令卜者拿出一具羊骸骨在火上烧之,党项首领都盯着看。

不过一会卜者看着被火炙烤后的羊骸,也不怕烫捧在手中,对着四方比划了一番,然后言道:“宋军会从西南面来!”

众首领闻言再次纷纷点头。

嵬名令达问道:“那何日可战?”

卜者道:“两日后可战!”

众首领闻之点头,然后嵬名令达捧出一具装着酒水的骷髅酒杯,每个首领都刺了臂血入酒,然后一共饮之。

Wωω ¸Tтká n ¸CΟ

嵬名山连夜率军出发。

(本章完)

第862章 登门道贺第352章 从此是章家人第245章 无心插柳第427章 化解第624章 寒门出身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132章 争风吃醋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845章 相互试探第540章 见皇帝(两更合一更)第906章 古渡题诗第322章 题眼第1057章 今之国是乃伐夏(第二更)第926章 起复二苏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766章 齐家第951章 自诚明第410章 你这缺人吗?第124章 打车第627章 三舍人第674章 渡河第915章 投机(第二更)第941章 分歧第11章 孺子可教第995章 必也正名(两更合一更)第597章 正反之论第759章 登门第68章 三字诗作者(第三更)第879章 殿议第311章 进卷排名第516章 面君第228章 秋夜第446章 投名状第537章 熙宁元年第805章 计划与变化第750章 商量第219章 入场第266章 灯火阑珊处第451章 未来的皇帝第459章 反击(第一更)第24章 章氏族学第342章 五百贯第356章 新婚燕尔第832章 质疑与肯定第826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第472章 转对之制第225章 放榜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1006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第485章 章越的发明第1025章 一之(两更合一更)第652章 陕西宣抚使第281章 等次第115章 馒头不错第488章 泽国第717章 朕不是汉元帝第988章 参知政事(两更合一更)第835章 兵临城下第506章 事功难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654章 白云楼赋(第一更)第665章 陛下,小儿辈破敌了(两更合一更)第559章 天章阁待制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诀窍第917章 入京召对第930章 表态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589章 替手之争第483章 翁婿第150章 相赠第987章 盗书第573章 苏轼三言第41章 守秘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214章 大佬的论断第574章 王安石辞参第773章 异化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674章 渡河第877章 章吕分歧第901章 出外(两更合一更)请假第35章 真传第665章 陛下,小儿辈破敌了(两更合一更)第32章 学霸第92章 章家子弟第283章 平边策第135章 答案第490章 罪己诏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37章 二哥下落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210章 畅谈请假下第678章 凯旋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175章 谈话和心迹第577章 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