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谁对谁错

安上门上的郑侠目睹流民的一切,缓缓走下了城头。

郑侠虽出身官吏之家,但家中却并不宽裕,父母皆老迈且弟妹众多,因此对百姓的苦楚打小感同身受。

治平年时父郑晕任江宁府税监,郑侠随父寓居江宁。

郑侠当时已经落榜了一次,于是住在城外的清凉寺中苦读,经过友人杨骥引荐得识王安石。

王安石对苦读好学的郑侠很是欣赏,郑侠也因此拜入他的门下,并与王雱一同在治平四年考中了进士。

郑侠及第后任光州司法参军,他任职时推究四五个案子,因是前人盖定的案子要推翻会伤及对方颜面。郑侠写信给王安石请求他的支持,王安石二话不说给自己的学生撑腰。

一直到熙宁五年春,郑侠任满抵京。

选人改京官本要‘五削’,但王安石为提拔新党官员提出‘出官试法’,只要选人考试合格,有可能不经削举转京官。

王安石当时要郑侠参加此次考试,不过郑侠却拒绝了。

到了熙宁六年,王安石置经义局修对新法具有指导作用的《三经新义》。

王安石让侄女婿黎东美劝郑侠加入经义局,不过再度被郑侠拒绝。

王安石借黎东美之口甚至点明了郑侠只要加入了经义局便能改京官,但再度被对方拒绝。

郑侠在‘门局’,也就是监安上门之职上,每日与老百姓打交道,亲眼看着百姓是如何的为市易法和免行钱所苦,就此宁可放弃终南捷径,数度书信给王安石让他革除新法之弊。

郑侠还写了一首诗‘见佞眸如水,闻忠耳似聋’劝谏王安石。而郑侠对王安石的召用则是这般回复,你能用我的政见一二,我就进京官,若不能,我还是为我的选人。

总之至熙宁五年春,郑侠入京后,他与王安石便渐行渐远。

而这场大旱始于熙宁六年七月至现在,郑侠亲眼见到老百姓为了还市易司的贷款,将自己的屋子瓦片揭了,大梁锯了,将家里的桑树枣树都砍了,拿到市面上用以卖了偿还官方的贷款。

想到这里郑侠决定回家里做一件大事,在谋事前,郑侠与三五同道商量过。

历史上每个事件都并非孤立,看似由一个个小人物推动的大事件,然而却是一群与大多数人的共同意志所推动的。

郑侠做完这件事后,觉得还有必要见一个人。

于是郑侠到王安石的宰相府邸。

宰府的门人不识得郑侠,待郑侠报出自己名字后,对方亦甚为冷淡。

“丞相没空见你。”

郑侠道:“我非来见丞相,而是见平甫兄!”

门人有些诧异但还是帮郑侠通传了。

不久郑侠便见到了黑胖黑胖的王安国。

王安国笑道:“介夫,我方入手一笛子,你要不要看看?”

郑侠却正色肃容一拜,王安国见此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郑侠道:“郑某当初执经于丞相门下,如今怕是要辜负丞相大恩了。”

王安国道:“你是兄长门墙下士,为何今日出此言?莫非有什么委屈?”

郑侠说了自己在安上门监门时所见一幕,王安国闻言震惊失色道:“真有此事……”

王安国气呼呼地在屋里转了转道:“这些都是吕吉甫那奸佞所为,如今兄长除了吕吉甫的话,谁也听不进去。我劝了他几次,他都不理会。”

若说王安国,郑侠有什么最大的共同之处?那便都非常讨厌吕惠卿。

王安国数度当着王安石,吕惠卿二人,批评吕惠卿是小人。

至于郑侠那首劝谏王安石‘见佞眸如水,闻忠耳似聋’的诗,那佞指的就是吕惠卿,忠则说的是自己。

郑侠知王安国劝不动王安石只好告辞,王安国上前一步问道:“介夫,可否让我借你奏稿一阅好劝谏兄长。”

郑侠道:“非我不愿借,只是恐连累他人。”

说完郑侠即离去了。

王安国想到这里,立即去禀告王安石言郑侠要上疏之事。

王安石知道后叹息一声没言语,其实自曾布奉旨查市易司后他心底何尝不痛。而王安国心想,郑侠上书一般是通过合门司收纳,再经通进司上疏。

郑侠身为卑官言新法之事有越职言事之嫌,所以合门司的官员不会收。

次日判通进银台司的翰林学士韩维正在司里。

韩维之前因反对王安石被贬,如今重新回朝。

眼下朝堂最大的事,便曾布,吕惠卿两位新党左右大将,因市易法相互斗法。

曾布本是奉天子之意查市易法的,谁想斗到现在却反而给吕惠卿占了上风。

现在韩维也加入了战团。

天子命韩维负责审问市易司与免行钱之事,并与吴安持和吕嘉问共同审理。韩维不同意,吕嘉问本就提举市易司,哪有自己审自己的道理。

所以韩维请求单独审问,天子没有答允。

韩维很生气上疏说,陛下你怎么如此偏心吕嘉问。我韩维是什么身份?他吕嘉问是什么身份?还记不记得,当年你为太子时,我还是你老师?

天子对韩维说了一通好话,不过还是没答允韩维。

韩维大怒,这是怎么了?曾布斗不过吕惠卿,自己也斗不过吕嘉问?还没出手就败了?

而今日身在银台司韩维收到马递传递的边报。

这等马递传送的边报乃紧急之下使用的,可以直抵圣听。

不过韩维也可根据内容决定发不发,他一看是监安上门的郑侠所写,内容是一疏一图。

韩维立即明白了什么,他果断道:“立即将此疏附图送进宫中。”

……

疏和图送入宫中,天子还以为是章越在青唐的边报,谁曾料想到一拆开看到的却是一幅流民图。

此图如何?

原来是百姓们质妻卖儿,流离逃散,困顿褴褛,将全部身家都卖于城中,换得输官籴粟之状。

在奏疏里郑侠请求废除新法,如今十日之内必定下雨,如果不下雨则杀他。

官家看了这图反复数次,当殿长叹。

其实曾布,郑侠二人所言都是不假,他心底早就清楚,可是王安石,吕惠卿又何尝不是受天下之讥,横身而报国呢?

这中间到底是谁对了?又是谁错了?

看到这触目惊心的流民图,官家觉得心惊肉跳。

再想到图中百姓所受之苦,官家终于忍不住在殿中失声痛哭!

第61章 二哥中进士了(求订阅)第230章 交情第195章 吴大郎君第210章 畅谈第687章 广锐军第738章 既济未济第763章 韩绛回京第213章 行卷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762章 管仲与桑弘羊第92章 章家子弟第837章 仁宗留给陛下的宰相第1040章 上门认错第672章 西夏点集第632章 吕公弼第870章 交换第48章 寒门之难(第一更)第986章 交锋第201章 樊楼诗会第1007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请假下第624章 寒门出身第413章 抄底第332章 雪泥鸿爪第903章 王安石复相第921章 贤相否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537章 熙宁元年第240章 吴充第80章 莫欺少年穷第696章 出战第912章 返程第35章 真传第899章 吕惠卿的变通?第688章 霜筠雪竹钟山寺(两更合一更)第92章 章家子弟第662章 出兵第1015章 进退又何妨(两更合一更)第45章 圈套第181章 杨氏第25章 君子厚德载物第659章 图穷匕见请假第726章 道贺第439章 蔡襄的难处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诲第411章 落幕或开始第242章 玉簪第200章 此时此景第57章 神童诗第629章 商议第538章 新党旧党第29章 寓教于乐第789章 打到底为止第996章 参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168章 易否第770章 玉带第242章 玉簪第401章 新差遣第25章 君子厚德载物第530章 商议第812章 大略第652章 陕西宣抚使第404章 谢过章学士第546章 又在使绊子第66章 富在深山有远亲(感谢楠木的咖喱番书第198章 上元夜第132章 争风吃醋第301章 琼林宴第185章 五年之约第1013章 道理之争第669章 渡河后再议封赏第652章 陕西宣抚使第842章 还是女婿好啊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203章 那人是谁?第768章 韩绛的人情第1008章 权势赫赫第97章 翻山越岭第408章 改变第590章 争与不争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255章 筌与鱼第694章 首战第233章 弊案第752章 人性第681章 设为熙州第910章 梦笔山下第407章 与民无利与国有利第18章 女同学第560章 升迁之喜第341章 有眼不识泰山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15章 孝经第45章 圈套第931章 工匠也可为官第203章 那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