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九章 进兵,撤兵

“国师,请您给我一路人马,您觉得多少合适,那就给我多少人,我就算不杀了他,也会牵制他的兵力,找机会将他歼灭。请国师相信我,我不会被仇恨蒙蔽头脑,因为我知道,在战场上靠蛮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国师可以降罪,甚至跟大汗说,烧死我也行!”

火绫战意十足,要跟沈溪死磕到底。

亦思马因道:“火绫,我拨给你四千人马,沿着明人的驿路东进,如果中途遇到城塞一律不得靠近,不能被明人发觉你的真实意图,等寻找到沈溪率领的兵马之后,找准机会消灭他。”

“只要我昔日横扫天下的蒙古骑兵拿出一成的实力,明军便会不战自溃,待追击时,记得将沈溪首级带回来,我给你记功,请可汗赐封你为达尔罕。”

火绫听到亦思马因决定派她出征,感念恩德,当即下跪行礼:“国师不用请可汗赐封,斩下沈溪首级,是我生平所愿,我只求报仇,其他的我会谨慎行事,请国师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亦思马因满意点头,将兵符和令旗交给火绫,顺带再次升帐议事,将火绫出征的消息通报全军,让火绫带兵去找沈溪的麻烦。

亦思马因非常谨慎,他其实已经从来往的公文中看出,沈溪率领的兵马不多,因为不管是宣大总督还是三边总督,基本都没对这支援军抱有何期望。

亦思马因深谙一个道理,就是在论资排辈的大明官场,沈溪这样的年轻人不占优势,他所谓的重视,其实只是他让麾下将领不麻痹大意。

亦思马因在心中算了下,调拨给火绫四千骑兵,只要战术应用得当,足够应付沈溪一万人马,即便有两万也无需恐惧,因为鞑靼人都很清楚,京营兵有多弱。

如果亦思马因知道沈溪军中实际配备人马连六千人都不到,恐怕调拨给火绫的人马不会超过两千。

大明边军就算拥有三倍于鞑靼骑兵的兵力尚且不敢正面一战,更何况是沈溪率领的京营兵?

此时的沈溪,尚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鞑靼人的猎物,正慢悠悠率军赶往宣府镇。这一路行军之拖沓,让人叹为观止,每天走三十里不到便扎营不说,过上两天还会花上一天下发犒赏,用龟速来形容也不为过。

沈溪在行军上所持态度很明确,就是尽量拖延,在获悉鞑靼人的确切动向前,最好距离宣府镇超过五十里,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撤退。

进军没到目的地,沈溪已经把撤退的路线研究好了,如果遇到不可测的变故,在哪些城塞可以驻守,沈溪也早就推算好。

沿途保安卫和怀来卫都可以成为临时驻兵地点,卫城的防御性能相对较高,而且周围有大明城池,在沈溪看来京营人马不可能跟鞑靼人在平原开阔地带作战,但依托地利打个防御战还是凑合的。

这次行军,估计创下了大明行军的最慢速度。

沈溪这个主帅不想走,而他手底下的军将天天闹着要犒赏,胡嵩跃等人不时跑到沈溪身旁游说,浑然忘记之前对鞑靼人的恐惧。

现在全军上下普遍以为,鞑靼人在延绥镇和太原镇大肆劫掠后,根本就没将战火烧到大明腹地的意思,随着北方大幅度降温,这会儿应该已经撤兵了。只需要跟着沈溪,慢悠悠去光复榆林卫城,坐等军功到账便可。

张永每天都急得团团转,他是军中除了沈溪外唯一知道实情之人,就差天天烧香拜佛祈求鞑靼人不要出现了。

沈溪心情反倒挺轻松,他想的是这次只是象征性行军,他虽然看出西北一线宣府镇防御薄弱,容易为鞑靼人所趁,但鞑靼到底是否会按照他预想的那样行事,却是个未知数,无须太过担心,毕竟之前什么都规划好了,即便出现乱子临时决断也来得及。

九月二十日,沈溪所率兵马终于抵达鸡鸣山下的鸡鸣驿。

鸡鸣驿始建于元代,南宋末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站赤”,即鸡鸣驿的前身。本朝永乐十八年鸡鸣驿扩建为定货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成化八年建起三丈高的土墙,但仅仅只能防御一般盗匪,遇到大规模战事,城防基本聊胜于无。

因此在鞑靼人犯边后,鸡鸣驿便人去驿空,只剩下一排排空房子。

由于鸡鸣驿大门紧闭,门上贴了官府的封条,所以沈溪没有让官兵进驻,只是靠着鸡鸣驿扎营。

鸡鸣驿距离宣府还有七十里,加一把劲两天即可抵达。

此时官兵们的懈怠情绪达到了顶点,因为沈溪之前承诺的五次犒赏,到此时只下发三次,还有两次没发。

胡嵩跃当晚跑来沈溪的中军帐找麻烦,开口第一句就是跟沈溪讨要第四笔犒赏。

“……大人,先不论这宣府就在眼前,单说将士这一路的辛苦,您不该体谅一些,将犒赏下发?”

胡嵩跃上来就苦口婆心请求沈溪下发犒赏,不想沈溪竟然顺势点头:“胡将军说的是,本官言而有信,明日便将后两次犒赏一次性下发。不过明日……我们就从鸡鸣驿撤兵,返回居庸关!”

“大人说什么?回居庸关?您没事吧,这好端端的,再过两日便可抵达宣府镇,您作何要回居庸关?”

胡嵩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沈溪的思维跳跃性太强,颠覆了胡嵩跃对战场的认知,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行军方式为他生平仅见。

沈溪道:“难道胡将军不想撤兵?”

胡嵩跃不解地问道:“大人要撤兵,总该要有个理由才是。朝廷给大人的差事,是收复榆林卫,咱们还未走到半途就撤兵,怎么向朝廷交代?”

沈溪点头道:“目前距离榆林卫城是很远,不过鞑靼人的兵马即将到来,我们此时不走,若来不及撤回居庸关,就要被人断掉后路,到时候这三军上下恐怕要全军覆没啊!”

“大人别开玩笑了,鞑靼人哪里有什么动静?大人不若想想到了宣府后,下一步的行军计划又当如何,士兵们可不会白跟着您去拼命!大人总归是要体谅一下军中将士的疾苦!”

胡嵩跃三句话不离犒赏,他觉得沈溪是在找借口推搪,赶紧回到主题,跟沈溪谈到宣府镇之后的犒赏。

沈溪道:“我已经说了,今夜将欠将士们的犒赏全都下发,明早拔营撤兵回居庸关!这是军令!若有不遵守者,一律以违抗军令处置!”

胡嵩跃冷笑一下,心想:“沈大人还真拿根鸡毛当令箭,这没到宣府就撤兵,是有多怕死?回去后弟兄们也要跟着丢脸……不过你说撤我们就撤,反正你是三军主帅,朝廷要追究也轮不到我们来担责!”

随后,沈溪召集军中主要将领,将一次下发两次犒赏和撤兵的事一并提出,几名把总和十多个指挥议论纷纷,只有张永欣然道:“沈大人,这就要撤兵了吗?”

“张公公回去准备一下,明早出发!”沈溪点头。

张永有些犯难,但有将领在场,欲言又止。等一干把总和指挥都回去准备后,他才在中军大帐里私下里询问沈溪:

“沈大人,如今鞑靼人的动向尚未确定,您就这么撤兵,是否太过草率了些?或许可以等前方传来确切消息,判明鞑靼人究竟是不是以宣府为主攻方向,再决定撤兵如何?”

沈溪道:“张公公,之前我不是跟你分析过吗?你觉得如果等到朝廷得悉宣府被鞑靼围困,会允许我们过宣府而不入,直接撤兵?”

“这……”

张永想了想,老实摇头。

开玩笑,朝廷知道宣府涉险,当然是调动一切有生力量来保卫宣府,岂能让沈溪撤兵?张永试探道:“实在不可行的话,驻兵宣府,或许省去旅途劳顿,跟朝廷也好交待!”

沈溪道:“那张公公是准备跟宣府陪葬?”

张永这下彻底气馁了,道:“沈大人,咱家说不过您,您有本事,有见识,咱家甘拜下风总该可以了吧?但沈大人也要记着,若是事情跟您所预料的不同,最后宣府出事,连京畿也受到威胁,到时候可别说咱家不顾情面,跟朝廷参劾您!”

沈溪拱拱手,道:“真到那时,不用张公公参劾,在下自然会上书朝廷请罪。”

张永这才满意地离开,只要沈溪肯承担无故撤兵的责任,他当然乐于回居庸关,至少那儿比宣府安全,当然主要还是沈溪分析的战局演变把他给吓着了。

当晚,就在军中大多数士兵安睡时,沈溪仍旧连夜查看这几天收到的军报,不知为何沈溪忽然有一丝不祥之感。

怀安卫城以西地区,有大约半个月时间未曾有消息传达往京城,最近的情报,是在九月初,各卫所奏报的消息无非就是地方太平无事。

“难道鞑靼人已经有了动向,将宣府以西城塞相继攻克,此时正准备往宣府镇进发?若然如此,怀安卫作为扼守宣府的西部的重要卫城,恐怕必然是要被鞑靼人所破。”

“从鸡鸣驿往怀安卫城,马程不过两日,若是快马或许只需一日,鞑靼人若提前洞悉我军的动向,那我现在不是很危险?”

沈溪本以为在九月廿一撤兵时间上来得及,但在分析完当前的情况后,他感觉鞑靼人酝酿的攻势比他预估的恐怕更为凶猛。

预感到危险来临,沈溪连半个时辰都不想耽搁,就算连夜撤兵,也好过于在鸡鸣驿这种没有丝毫防御的地方等死。

沈溪直接将传令兵叫来,喝道:“传令三军,五更天起行,回撤居庸关。全军上下一律不得耽搁,若有拖沓不愿起行之人,一律舍弃,至于军中辎重,刨除火炮、火铳、炮弹和火药之外,其余物资可适当舍弃!”

军令发出不过一会儿,几个把总就心急火燎过来,见沈溪依然衣衫整齐地收拾桌上的文案,胡嵩跃叫嚣道:“大人,作何要五更天起行?五更天多冷,大地降霜,如果士兵们在路上冻出个毛病该当如何?”

“鞑靼人都杀来了,你还想着天冷?若你们不想起行,只管留在鸡鸣驿,本官顾不上你们了!”沈溪冷声道。

胡嵩跃等人听到这话,第一反应都是,吓唬谁啊?

但稍微一琢磨,众将心里却又带着一丁点怀疑,心想:“沈大人不像是个失心疯之人,但为何说话做事跟个疯子似的?鞑靼人不是一直没有踪迹吗,怎么可能突然杀到近前来?”

第三五三一章 海战第一三九六章 逼宫第二〇三三章 剑舞第二六一七章 举报第一八七三章 谢迁的乐观第一八七七章 另请高明第六十三章 扩大经营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别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门(求月票)第一四八二章 无奈第七一四章 初为人父(第三更)第八〇六章 老爷回府了(第四更)第一二八三章 脱罪第四八〇章 黑白两不误(第三更)第一〇五章 彩色连环画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一〇七〇章 兵败并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四四四章 俸米风波(第一更)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九七章 姨?干娘?或者……第二二六〇章 庆典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二五四〇章 奏谏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六九一章 首位访客(第四更)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四九七章 猫哭耗子(第十更)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潜逃第二四三九章 潜力是逼出来的第六二二章 谁是正使?第一二〇八章 你们觉得我怎样?第六十二章 新铺子的选择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一九二七章 密议除瑾第九七八章 简在帝心第一八六章 临别送画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五八七章 功或过?(第七更,再谢书友)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一一五七章 沙盘演兵第二三一〇章 危机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二五七三章 红颜难觅第二三二三章 日子不好过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八章 启程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赢第九九八章 根基第二〇七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八一四章 收礼,送礼(第三更)第一八三九章 留刘瑾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二四一章 求胜心切(第五更)第六四五章 飞来横祸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第一八八五章 改变第七五七章 鹿鸣宴第二四六〇章 赶鸭子上架第二五四〇章 奏谏第一〇五七章 各方反应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三七七章 阴晴不定女儿心(第三更)第四五〇章 失心疯(第三更)第五三八章 有心无力(第三更,贺盟主)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难移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二八二章 院试第二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识趣第二五六三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第二六〇〇章 乱象丛生第一七七八章 身边人第二三九〇章 悬而不决第六六六章 逆转(第一更)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吊唁第三四九章 有力无脑(第六更)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权臣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八一三章 舍近求远(第二更)第一六四二章 将行第一三四一章 不难的选择第八五八章 招招连环(第三更)第一四一八章 竞争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一七八章 老娘怀孕了第一三七章实验室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转变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八六二章 私盐也是盐(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