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辞

奉天殿,在这次临时举行的大朝会上,朱厚照完成了战时的人事安排,所有职司人员完全来自大臣的举荐,任命过程几近儿戏,只是随便说上两句,甚至连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就把差事分配了下去。

朱厚照威风八面,所有大事小事都可一言而决,刘健、马文升等人要么不说话,要么只是举荐,对他无法形成钳制。

“真过瘾,如果以后能天天这样就好了!”

朱厚照安排完事情,眉开眼笑,他已经沉浸在这种大权在握的飘飘然中,开始想象以后自己当上皇帝会怎样。

不过眼下熊孩子还有件更热衷的事情,每当想起都让人热血沸腾,那就是跟鞑靼人正面作战,这是朱厚照一直以来的梦想,领兵跟蒙古人交战,最后取得“封狼居胥”的大捷,名留青史。

朱厚照在下朝的时候心想:“等着吧,这次对鞑子作战由我来指挥调度,一定可以完成沈先生的遗愿,取得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为沈先生报仇雪恨!”

朱厚照这边玩得尽兴,可文武大臣就悲哀了,他们陪着一个半大的孩童胡闹半天,尤其是李东阳、刘健这样的重臣,在朝堂上没说什么,可散朝后,心头别提有多堵了。

刚出奉天殿,李东阳便冲着马文升发难:“马尚书对于太子主持军政之事,就无其他看法?”

谁都看出李东阳满腹火气,只是之前在众大臣面前顾着皇家的脸面才没发作,出来后他可不管那么多,在李东阳这样自诩忠直的大臣心中,怎么都忍受不了朝事被一个什么都不懂却装懂的少年掌控,尤其还是在这种关系江山社稷存续的危急关头。

刘健满脸抑郁之色:“宾之,切不可难为马尚书!”

内阁大臣与六部堂官,一个是决策层,另一个是执行层,二者互不统属,就算马文升有什么不对,但马文升是六部之首的吏部负责人,是皇帝信任有加的大臣,而且这次太子主持大局是弘治皇帝亲自做出的决定,并非是出自公推。

李东阳怫然甩袖:“狄夷兵马顷刻间便会出现在京师左近,太子连宫门都不能出,指挥调度如何做到协调有序?”正待离去,忽然看到谢迁表情似笑非笑,李东阳迁怒道:“于乔,作何发笑?”

谢迁回答:“莫非李大学士认为,陛下让太子监国,只是让他出来作个泥菩萨,让我等臣子任意摆布?”

李东阳一怔,道:“于乔这是何意?”

谢迁轻叹:“这大明天下始终属于朱家,陛下要为将来嗣位人选考虑,尤其如今陛下身染恶疾,对太子期许更高。你我作为臣子,为陛下分忧,不但要处理好朝政,抵御外夷,更重要的却是为陛下好好培养储君,让太子有本事有担当。”

李东阳虽无法辩驳谢迁的话,但却不愿认错,依然不悦地说:“可是……太子始终顽劣了些!”

谢迁续道:“太子顽劣,当由我等臣子规劝辅导,此人臣所为……难道太子无道,我等就要犯上作乱不成?”这话有大不敬的嫌疑,但李东阳等人却不能指责,谢迁说的不过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况且……”

谢迁又补充道,“太子顽劣在于学业荒驰,纵观之前他撰写之军务策,深谙上兵伐谋之道,试问诸位中可有谁自信见地远胜太子?”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脸上都带着唏嘘之色,如果不论对太子的偏见,之前所献军务策的确面面俱到。刘健皱起了眉头:“若太子胡写一通,倒是在情理之中,可他出口成章……其中恐有蹊跷!”

谢迁道:“难道刘少傅认为太子背后有人提点?敢问此人是何人?”

这下刘健回答不出来了。

非常浅显的道理,如果真有这么个人,对京城事情如此了解,面临鞑子进攻应对如此得体,甚至做出一些点睛之笔的安排,这样的人早就在朝堂上声名鹊起,断不至于去当幕后军师,连刘健也没听说朝堂上有这么号人。

“既然没有,那就当是太子所言。”谢迁道,“陛下令太子总领大局,但太子无法走出宫闱,令行皆都要出自六部、五军都督府、京营,如今京畿各卫兵马奉调回京,辽东总兵也将举兵勤王,明日京城外便会有鞑靼军兵马抵至,战事即将开启。诸位还有时间在这里怨天尤人?”

此话提醒了在场众人。

战事已到一触即发的地步,没有时间再计较太子出来总领大局是否有错。紫荆关失守虽然只有两天,但紫荆关距离京城不过百多里,鞑靼兵马顷刻间便会杀来,而京城周边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鞑靼人可以从紫荆关直接杀到京师城下,如今大地冰封,京城的护城河也早已封冻,九门外更是有大批民居,鞑靼人可以就地取材建造攻城器具,这些都不利于防守。

李东阳道:“即便陛下安排太子主持大局,但事情也不可以太子命令为先,而以熊侍郎安排为准。诸位可有异议?”

李东阳的意见,等于架空太子,所有军令仍旧归兵部进行调配,而兵部则要听从内阁的指示,等于由内阁掌兵,只是上面有个傀儡一样的监国太子,跟前几日鞑靼未攻破紫荆关时的情况相仿。

马文升半眯着眼:“此举,怕是不妥吧?”

张懋之前还站出来帮朱厚照说话,但此时他却选择站在李东阳一边,道:“太子毕竟年轻气盛,宾之此举,尚可!”

张懋这个老狐狸,不选择站边,而说李东阳意见“尚可”,意思是,我没完全赞同,也没予以否定,只是勉强站在你这边,如果将来出了什么事,你别赖我,我可没发表什么见解。

谢迁和马文升本想出言反对,但看到张懋倾向于刘健和李东阳,他二人也就不多说了,皇帝委任是一回事,到了臣子这里,则是另一回事。

……

……

朱厚照回到撷芳殿,仍旧难掩兴奋。

快步跑进自己的寝殿,没等宽解外袍坐下休息,熊孩子便兴冲冲地说:“过瘾,太过瘾了,原来当皇帝这么好玩,那么多大臣,全听我一个人安排,我说让谁当什么官,谁就当什么官,一个二个对我点头哈腰,还有那些个老臣,平日我都要称呼他们先生,现在也对我毕恭毕敬。哈哈,如果母后也能看到我当时的风光就好了!”

有了高兴事,小孩子唯一能想到分享之人,就是自己的家人,朱厚照之所以如此努力地表现自己,也是为了能给他老爹老娘争脸。

张苑趁机拍起了马屁:“太子之前在文华殿和奉天殿,说话那叫一个掷地有声,由不得几位大人不俯首听命。”

“那是,也不看看本宫是谁,本宫可是大明未来的天子!”

朱厚照挺起胸脯,好像一只斗胜的公鸡,一脸得意洋洋,“还是沈先生的计谋好,我平日揣摩兵书,终有所得。这次让我写军务策,我按照沈先生的意思,洋洋洒洒便写了出来。哈哈,父皇肯定对我的才华刮目相看!”

张苑好奇地问道:“是……沈翰林为太子写的军务策?”

朱厚照理所当然地道:“可不是么,你当本宫真有这本事?说起来,还是沈先生教得好,之前沈先生曾拿当年土木堡之战后的京城保卫战进行详细讲解,其中提到于尚书怎么跟瓦剌人作战,还附上沈先生的分析,以及做出的改进。”

“这篇文章乃是当初沈先生留给本宫的课后作业,本宫当时凑趣写了一些,沈先生批阅后觉得写的不好,又让我修改了好几次,不知不觉我便熟记于心!”

张苑听得一愣一愣:“怎么又是沈溪?”

“张公公,注意你的言辞,对别人你可以无礼,但对沈先生,一定要保持应有的尊敬,不是有句话么,死者为大,现在沈先生多半不在人世了,他为大明做了那么多事情,还教给本宫很多本事,可因为朝中人羡慕嫉妒,让他困守土木堡,终全军覆……呃,不知道最后到底如何,本宫好久都没听到土木堡的消息,希望沈先生能化险为夷!”

朱厚照幽幽说道。

第一三三七章 总有人情世故第九三一章 铁证如山第八六八章 属驴的第一七一七章 麻雀变凤凰第一六〇六章 臭小子坏我好事第七一八章 隐晦(第七更)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二二五一章 抢位第一一八章 成药生意第二〇九五章 来回折腾第四六二章 今时不同往日(下)第六九五章 终场换人(第四更)第八〇二章 临行前的难题(第四更)第一七二二章 归途难第二六三三章 来了别走第三八五章 太学入学(第三更)第一七七六章 分忧第八一一章 沽酒钱(第四更)第七三〇章 当官人的生意经(第三更)第四三三章 名利色(第四更,贺新盟主)第四三三章 名利色(第四更,贺新盟主)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一三四〇章 熊孩子又失踪了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两全第二五六一章 宿将之哀第二五四章 藏钩第一三一六章 提携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泼妇第八一八章 放火杀人(第三更)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沦落人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无路第九六七章 连坐法第六〇一章 何时熬出头(第四更)第一九五三章 各有所图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后一步第二三一三章 总有混子第一四六章 最强智计小诸葛第二四〇〇章 无能为力第二八五章 学艺不精(第四更)第一〇八一章 铭记历史的土木堡第一二一一章 形势危急第二二五二章 你们效忠谁?第一八九〇章 背对第一〇三七章 打铁还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二三四章 谶言(第四更)第七三八章 药方救人第二一四九章 纠纷第八十八章 红袖添香第一六七七章 乐得清静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四五八章 生杀大权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觉第二三〇章 文会(第五更)第九四九章 隐藏的狼第九十八章 火锅宴第一一〇四章 克复榆林卫(第三更)第三七五章 帮忙(求推荐票)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五四九章 进退维谷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七六二章 我不杀伯仁第四五八章 王琼告状(第七更,献书友)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九十六章 惠娘的牵绊第八五七章 变批发为零售(第二更)第一六四五章 宫市第二三九四章 探监第一七五四章 双簧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谢所有书友)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来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儿第九十六章 惠娘的牵绊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五〇三章 国舅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拟第二二四〇章 丧家之犬第九六八章 实战考核第五七四章 回门(第十更,谢所有书友)第三二一章 家教问题(求月票)第一三四四章 担心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忧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红妆第二四五二章 权力之争第一九〇章 县试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对手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第六八〇章 落难的凤凰第二一二八章 一场空第三五〇章 捷报(第七更)第一三八四章 等我来年为皇帝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三四三章 谢老儿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