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

西直门城头上的鞑子,在缺少后续的情况下,不得已退到城墙一角,腿脚快的转身退回攻城云梯或者是简易飞梯,逃脱一命,反应慢的则迅速遭到明军围攻,或从城头坠落,或被大卸八块。

半个时辰过去,城头重新为明军占据。

而在城门外三四里处,大明回援京师的兵马正在猛攻鞑子后翼。

边军五千骑兵冲杀在前,土木堡及居庸关上万步兵则是坚强后盾,明军战阵齐整,炮手、火铳兵和弓弩手数量够多,双方展开激烈的对攻,兵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明军在气势上却占据上风。

这一战没有个人逞英雄的机会,即便王陵之弓马娴熟,仍旧老老实实待在骑兵阵中。五千骑兵,分成两路,其中王陵之便是西面一路的箭头,挡者披靡。

因大明骑兵均为轻骑兵,且骑射造诣不及鞑靼兵,即便能通过火炮压制建立起一定优势,却无法把优势转化成为胜势。

“乌啦啦!”

鞑子殿后骑兵损失殆尽,但其第一波援军已经从南面的丰台方向疾驰而来,加入战圈。

鞑子骑兵众多,前锋与明军接触后,带兵的鞑子将领发现明军火炮厉害,立即变阵,一部分继续与明军纠缠,后续骑兵则绕过玉渊潭,准备从明军侧翼展开攻击。

明军两面遭受袭击,火炮难以在短时间内掉头,无法对侧翼之敌形成有效压制。

鞑子以骑术精湛而名闻天下,在这正面交战中,即便是在开局失利的情况下,他们也逐步通过自身极高的单兵素质而稳住颓势,与明军展开激烈对攻,并且靠骑射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将明军的攻势遏制住。

明军骑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撤回到步兵方阵百步内,依靠火炮、火铳和弓弩守住防线。

城头上,大明官兵除了打扫战场,将负隅顽抗的鞑子逐一击杀,剩下的就是把目光转向城外,观察数万兵马交锋的壮观场面。

城楼四层,朱厚照兴奋不已,振臂高呼,似乎要跟城外的援军打招呼,但此时根本没人把注意力放在城门楼上,朱厚照完全是自娱自乐。

“是沈先生,看,那是我大明龙旗,快……派兵出城,跟沈先生的兵马来个里应外合,这一战我们就赢定了!”

朱厚照兴奋不已,他干脆通过木梯,爬上城楼顶部遭受炮击后摇摇欲坠的阁楼,他手舞足蹈,一个不小心就要跌落下去。

虽然下面没有城墙那么高,但从四五层的地方掉下去,下面还是厚实的砖石墙体,不死也要摔个半残。

谢迁和李东阳赶紧上去把朱厚照强拉下来,谢迁道:“太子切勿操之过急,不妨将将领们征调进来,详细商议!”

对于太子提出出兵里应外合,谢迁打从心眼儿里赞同……没办法,外面的援军是他孙女婿沈溪统率,就算明知道出兵非最佳选择,他还是会选择这么做,而且他觉得这个时候出兵攻击鞑靼人后翼,事半功倍,很可能一举扭转当前京城防御不利的局面。

李东阳却喝止:“万万不可!”

朱厚照没心思反驳,目光落在城外的大战上,随口问道:“李大学士,有何不可?难道这不是最好的出兵机会吗?趁着鞑子攻城新败,我们完全可以倾巢而出,配合援军一举将鞑子步兵和他们的攻城器械摧毁,取得一场大捷。机会稍纵即逝,马上传本宫旨意……”

“不可!”

李东阳态度坚决,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城门之战刚结束,城中一切尚不安稳,同时狄夷主力并未伤筋动骨,若贸然开城门出兵,稍有不当,城门便将失守,即便及时关闭,恐三军将士不得回城,狄夷再发起攻城,那时京师危殆!”

朱厚照气得火冒三丈,指着李东阳道:“什么危殆,我看是你李大学士就是个胆小鬼!之前跟鞑子交战,就说什么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结果怎么样,鞑子照样杀上城头来,最后险些攻破西直门。现在传本宫命令,马上出兵!”

上城楼来听取命令的几个京营将领不知道该听谁的,正有人准备按照朱厚照的话行事,李东阳瞪着眼睛怒喝:“我看谁敢!”

一句话,李东阳就把自己摆在太子的对立面上。

朱厚照气得连话都快说不出来了,这会儿城外交兵,鞑靼人已扭转颓势,双方杀得天昏地暗。

此时明军骑兵数量上的劣势以及单兵作战能力上的差距,开始显现,鞑子有序反击,逼迫明军骑兵和步兵方阵逐渐后退,如此一来,援军逐渐远离西直门城墙。

朱厚照心急如焚:“再这么下去,好不容易把援军盼来,转眼就要葬送掉!鞑子在城外可是有十几万兵马,而沈先生最多也就三万兵马吧!”

这会儿朱厚照已弄明白沈溪不是率五万大军出征,但他依然把沈溪麾下兵马数量给高估了。

李东阳见将领们左右为难,厉声道:“没有陛下圣旨和兵部调令,谁也不得私自出兵,否则以通寇大罪论处,满门抄斩!”

朱厚照气呼呼举起佩剑,环视一圈,问道:“谁愿与本宫出城一战?”

在场将领虽然平日非常窝囊,但在这生死关头可不敢有丝毫含糊,虽然有人观望,但大多数却知道这是明军最后扭转战局的机会,准备响应太子号召出征,就在这时城外再次传来号角声。

鞑靼后续骑兵源源不断赶到战场,不仅是从西直门的南面和西面,甚至北面和东面也有大批鞑子精骑杀奔而至,试图将城外大明援军合围消灭。

“鞑子反扑了!”

城头上大受鼓舞的明军将士突然紧张起来。

之前因援军到来才使得城门失守的危险得以解除,而此时援军却陷入鞑子重重包围,官兵们都有出城援救之心,但苦于上峰没有命令传达,只能干着急。

朱厚照用沙哑的嗓音嘶吼:“还等什么,出兵啊!”

李东阳继续强调:“不得出兵!”

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内阁大学士,二人在城楼内形成严重的对峙,而将领们素来都是遵命行事,在兵部进一步指示前不敢做出反应。

“李大学士,你不赞同出兵,本宫亲自去,谢先生,城头这边就交给你了……将士们,愿意与本宫出兵的,随本宫下城墙整顿兵马!”

朱厚照说完,径直下了城楼,几名将领相互看了一眼,慌忙跟上……却不是帮朱厚照调兵,而是怕太子有个什么意外不好对朝廷交待。

第二〇〇四章 隐相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云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四四八章 内病外治(第一更)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二四三五章 随军第九三二章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第六二〇章 有后(第七更,谢书友)第二五八七章 闻风而动第二一七四章 王帐定兵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一七一二章 尘埃落定第二〇七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〇一五章 莫欺老实人(求月票)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二三六七章 升迁第四七〇章 抄来的祝酒诗(第四更)第二二四六章 选择你的丈夫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没有里应第五四二章 当钦差?(第二更)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广、江西第六五〇章 前脚进城(第二更)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六八六章 送别礼第二三六三章 谋逆案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二五一二章 拆台第一八八七章 因爱生恨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过堂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嘱托(第一更)第二〇三章 与人为善(第四更)第一〇七九章 进兵,撤兵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四六二章 不容易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报第一五八三章 有忠有奸第二四九四章 一门学问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与偏见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一五三章 金钱帝国(求订阅和月票)第二五一四章 一层转一层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对策第一九一二章 终于出手了第五三四章 假绑架,真献策(第四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二六三八章 矛盾重重第一四五章 稚子无邪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九九九章 奉调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四九六章 预留乎?(第九更)第一六二八章 来信第九五三章 难得糊涂第一四二八章 叛军入城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四四五章 状元夫人(第二更)第二三八二章 势力之争第二〇八六章 拂袖而去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权第一〇六一章 畏缩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办理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与质疑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一〇一一章 谁替代谁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总督”(第三更)第一八七八章 面圣第八六四章 告辞(第一更)第一八二五章 绝不客气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过第一二二七章 决心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五〇三章 国舅第七六八章 迎灵第二三二七章 宴无好宴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二六五四章 同为外戚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一七八章 原则第二二七四章 比试第五八六章 殿前弹劾(第六更,谢书友)第一四八章 胜利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谋划(求月票)第二二〇四章 困兽犹斗第二六〇〇章 乱象丛生第二〇四三章 请封国主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第一七八一章 发难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二五四五章 游说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一八一七章 行刺第一〇一六章 无处安置(第二更)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