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浑水

沈溪的督抚衙门要选二十名书吏,前来报名的足足有上百人。

来参选的清一色都是秀才,并没有举人。

通常考取举人后便拥有种种政治特权,不仅可以减免税负,从朝廷领取一定的俸禄,还可以永久取得赴会试的资格,有了做学官、县令的机会,根本就不屑于在督抚衙门当个不入流的小吏。

虽说背靠督抚衙门这棵大树,未来有更好的机会做官,但始终沈溪不是六部九卿甚至内阁大学士这样的高官,无法决定举人的选官及任命。

总的来说,还是沈溪的号召力不行。

虽然通知下发到湖广和江赣两省各州府,但最终前来参选的都是武昌府周遭的秀才,从二十岁到三十岁都有,如果不是沈溪卡了必须三十岁以下这条线,估计前来报名的人会更多。

这年头,能在三十岁以下中秀才都算是学问和见地不错的“才子”。

选拔考试定在四月初二,沈溪把这些人的档案详细看过,总的来说乏善可陈,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历。

这年头的秀才,除了会咬文嚼字做八股文外,别的什么都不懂,他对这些人没有抱太大期望,聘请回来就是帮自己处理公文。

如果不是督抚衙门原来的书吏跟布政使司方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沈溪根本就没必要招聘新的回来。

出考题的人是沈溪,阅卷和最终拍板的人也是他。沈溪所出的题目,全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官场应用文,主要是处理衙门里的来往公文,但在选拔时沈溪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必须要明辨是非,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沈溪出的题目没有固定答案,而且一些考题相当新颖,比如说他在比试外增加了面试的内容,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份公文同时交给这些应考秀才,让他们根据公文中的内容,分出优先处理的顺序,然后说出他们的理由和看法。

不在于他们最终的选择是否正确,重点在于看看应试者是否有主见。

沈溪用了一天时间编撰考题,至于最后选多少人,他心中没个定数,虽然说能收满或者是超额再好不过,但如果质量确实太差那就宁缺毋滥。其实督抚衙门有五六个书吏基本能应付平常事情,毕竟当下他手里还有杨文招、沈永祺和马九等人供调遣。

到了武昌府之后,由于环境宽松,身为两省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身边没有人监督,沈溪对于政事稍显倦怠,整个人都处于连番领兵征战以及长途奔波后的疲惫期,尚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

……

……

Wшw ★TTκan ★¢Ο

四月初一,沈溪收到来自闽、粤两省的信函。

李衿的回信,跟宋小城送出的书信于同一天抵达武昌府。

宋小城因为人在福州城,比之广州府的惠娘和李衿更早得到消息,所以宋小城会先行带人出发。

这次宋小城将福州的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然后带着车马帮弟兄到武昌府来听从沈溪安排,组建遍布全省的商业网络。

至于李衿的来信,则清楚无误地表明她会跟惠娘转道前往江赣,再从江赣逆江水而上,到达武昌府。

听到惠娘和李衿转道江赣前来武昌府的消息,沈溪的表情微微一变,因为他和惠娘间始终有道迈不过去的坎,就是惠娘的过往。

沈溪心道:“我只是去信让她和李衿到湖广,并未给她规定路线。其实从广州府北上,最好走韶州府进入湖广,然后走郴州、衡州、长沙、岳州府到武昌府,走江赣的话,会绕道赣州到南昌,又再从南昌到武昌府,路程要远许多。”

“不过,惠娘的娘家是江赣九江,夫家曾在南昌府长期经商,哪里有她许多回忆,既然她想回去看看,那就由得她吧!”

沈溪非常牵挂,情不自禁就想派人前去迎接和护送惠娘和李衿。但如今沈溪手下,无论是马九还是云柳、熙儿姐妹,都不太合适,无论是谁,都最好不要让他们知道惠娘尚在人世的消息。

即便云柳和熙儿已经得到沈溪承诺获得妾侍的身份,可她们有个对她们影响深远的东厂探子玉娘,沈溪实在无法相信姐妹二人完全投靠自己而无丝毫异心。退一步说就算姐妹俩真心真意,玉娘肯定有要挟她们的手段,这才是沈溪觉得最可怕的。

派人不行,沈溪还不能让地方官府沿途进行照顾,若引起有心人的调查,那就得不偿失了,一时间沈溪竟然有束手无策之感。

“唉,怪只怪我手下这些人对我都知根知底……惠娘毕竟是我冒着被朝廷治罪的风险,违背大明律法,强行将人从天牢里救出来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知道惠娘的真实身份!”

沈溪对于惠娘的保护欲很强,不想让惠娘有任何危险。

思来想去,沈溪只能将派人前去迎接和护送惠娘、李衿的事情作罢,但由此他也动了重新培养出一批完全效忠于他的人才的心思。

在沈溪看来,即将要到弘治和正德朝交接了,如果到现在他还只是随波逐流、任由命运摆布,那就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

沈溪甚至希望能培养出一批死士,但他知道要培养这么一批人,要花费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虽然此举非常麻烦,但怎么都得尝试着去做,否则事情就永远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将来不可有人为他效死命。

……

……

四月初二清晨,沈溪正在府衙准备今日书吏选拔考试,布政使司左参政郭少恒前来求见沈溪。

郭少恒这次没有带礼物来,脚步匆匆一副心急火燎的模样,好像有什么大事发生。

“……中丞大人,马藩台到湖广才几日,便因水土不服病倒了,现在布政使司上下群龙无首,请您过去主持一下!”

郭少恒一上来便以求助的口吻跟沈溪诉苦,说到马中锡生病的消息。

沈溪皱了皱眉,他之前接见马中锡时,就发现这位年近六旬的老臣,似乎因旅途劳顿而染病在身,但他从未想过马中锡居然会一病不起。

沈溪诧异地问道:“什么病?”

郭少恒言辞闪烁:“布政使司衙门找大夫看过,并未查出具体是什么病,但都说是因水土不服而起。”

马中锡患病不起,照理怎么都轮不到沈溪亲自出面,按照官场礼数,他派人过去慰问一下便可。不管怎么说沈溪才是上官,这年头感冒发烧都要死人,探望病人可是危险活,沈溪和马中锡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实在没必要为难自己。

退一步说,就算沈溪要去巡抚衙门探访,也不该由郭少恒过来提点……这中间或许有什么古怪!

沈溪琢磨了好一会儿,才道:“郭参政请回吧,今日本官有要事处置,等有闲暇后,自然会派人去马藩台府上探望!”

这话沈溪挑明了,他不会亲自去布政使司衙门,要去也只是马中锡的府邸。但实际上马中锡抵达武昌府后,一直住在布政使司衙门内,这么说好像是自相矛盾。

郭少恒想要提点沈溪,但最后来了个缄口不言,寒暄几句便匆匆离开,这让沈溪多了几分对布政使司内部可能产生矛盾的揣测。

沈溪心想:“马中锡虽然年老体迈,但怎么说今年也只有五十九岁,历史上他可是活到正德十一年,距离现在尚有十三年……难道是因为我的出现,导致他南下履任湖广左布政使,出现水土不服症状而染病,而不是某些人的阴谋陷害?”

对于官场上的事情,沈溪从来都不认为会多简单,马中锡染病其实给布政使司以及地方官绅带来喘息的机会。

随着新到任的藩台大人一病不起,新官的三把火烧不起来,地方行政改革必须停滞不前,朝廷交待给马中锡的任务也就无法推行,最高兴的莫过于郭少恒以及地方官绅等地头蛇。

沈溪不会想马中锡是否被人下毒又或者怎样,既然他决定暂时隔岸观火,短时间内便不会去管布政使司和地方官府的事情。但暂时的蛰伏,并不意味着沈溪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只是他觉得时机尚不成熟而且听从别人的摆布上门拜访找不到证据罢了。

第一八二六章 临阵叛逃第一五四二章 紧急军情第二〇四五章 太监之争第一四三章 谈事还是要男人来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态第八六〇章 是时候出手了第三六六章 大媳妇,小郎君(第三更)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二三三三章 京师丛林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问题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门见第一〇〇六章 储相第一〇九五章 大胜之后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二二三五章 跃马草原第一七二三章 千里送信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为强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侠热第九三〇章 不请自来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总督”(第三更)第一一〇四章 克复榆林卫(第三更)第二七七章 院试第二场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第一九〇九章 时间差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宫第二一二〇章 临场考核第二〇九二章 危险关系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二四二章 扫榻以待(第六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规矩(第二更)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圣意第二四〇五章 算计第一〇八一章 铭记历史的土木堡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从案子本身入手第一三七四章 要钱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话的事第三四一章 论资排辈(第六更)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一三九六章 逼宫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问题第九十三章 离家出走的大伯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间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难移第二〇〇七章 背后的支持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认(第三更)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二五七章 回乡探亲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当前第二〇一七章 非圣人更需理智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六〇三章 杯酒释兵权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六六四章 最后的对策第一四九一章 孤独第一六八一章 初来贵地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请命第一一四五章 最后的防线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礼数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四三七章 张氏外戚(第三更)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车薪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并济(求月票)第一六六五章 犹豫第二六一二章 灾区见闻第三七八章 相见不见(第四更)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核(第二更)第二〇八八章 买消息第二六四九章 上门拿人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礼第四六四章 代师赠画(第五更,谢书友)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〇三七章 不一样的赐食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一二〇章 府城之旅第二三九八章 调边军第一四七〇章 未来权宦第一四〇三章 又值出兵时第六八五章 谢迁送厚礼(第二更)第二六五四章 同为外戚第二三四六章 久违第一二〇六章 银甲大将第二二〇七章 胜负之机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无畏第四八一章 谢府赏画(第四更)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五二〇章 讲宋史(第八更)第一一九五章 寝帐议事第一八八五章 改变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一一六章 来自府城的求助第二〇七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〇八五章 战争财(第一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