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钱,打大仗

计划不如变化快,沈溪率军南下向衡州府进发时,突然湖广东部地区普降暴雨,渌水暴涨,渌口渡头被淹没,无法渡河。

无可奈何之下,沈溪向苏敬杨去函,把会合地点改在湘潭以东的下摄市。

七月一日,沈溪率军抵达。

下摄市乃是湘江沿岸重要的通商码头,与对岸的洛口市遥相呼应,盐运、漕运均由此上岸,全称为“下摄市巡检司”。

巡检司是对来往商人和旅客进行管理和收税,以及缉捕盗贼、盘洁奸伪的辅助衙门的职能机构。“滠”意为水滨之地,“滠”和“摄”在古代汉字中互相通用及假借,老百姓逐将“下滠市巡检司”简称为“下摄市”,后世又叫下摄司。

沈溪率部抵达下摄市时,湘潭县令得到消息,马上组织地方上搜罗大肥猪和鸡鸭鱼肉,亲自带着东西乘船过江,犒劳三军。

沈溪在扎营于下摄市巡检司驻地附近的中军大帐接见了湘潭知县苏干。

苏干是弘治十五年二甲进士,刚授官到湘潭,是官场中少有的沈溪“后辈”。苏干已年过三旬,但见到沈溪后直接以“学生”自称,显得毕恭毕敬。

沈溪道:“苏知县不必多礼,本官履任两省总督没多久,对于地方上的情况不甚了解。现在有些事……本官想请你帮忙!”

苏干道:“先生有何吩咐,只管交待,只是湘潭地处一隅,山地、丘陵和岗地便占了辖地七成,粮食不仅不能自给自足,还得靠外购……许多时候,就算学生想为先生效力,也是有心无力!”

这分明是打预防针……别跟我们地方要粮草物资,我们没有,你若是从我们这里强行征缴,回头不还我,我的政绩就没了,以后怎么升迁?

沈溪暗自摇头,心想:“苏干虽然在同届进士中跟鲁铎、胡煜、温仁和等人成绩相当,但做人和做官明显差多了。看看别人,考取进士后马上就巴结上了李东阳和梁储等高官,鲁铎等直接考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而你却被发配到湘潭这种小地方当知县。见到我这个两省总督,你送来犒赏,算你识相,但为什么不坚持下去?把我巴结好了,比起你捞政绩好上一万倍,不知道这世道朝中有人好做官么?”

沈溪道:“粮草方面暂且不必劳烦地方,但本官需要火药,越多越好,不知苏知县可否代为征缴?若民间有爆竹工坊,或者兵备司有残留,一并运送过来!”

苏干有些为难:“沈先生,您所说的火药,因储存不便且十分危险,地方上从无储藏,直至逢年过节民间方才会赶工制造,官府管制极为严格,不知先生您……大量征调后有何用?”

这时代的热兵器威力,甚至不如弓弩和大刀、长矛,再加上造枪铸炮难度大,地方上极少铸造火器,有铜、铁这些金属也想着打造铠甲或者刀枪,又或者铸造一些实用性更强的弓弩,不会考虑其他。

沈溪道:“本官自有用处。苏知县只管帮忙筹措,不胜感激!”

苏干带着疑问,急忙过江回到湘潭县城(古代的湘潭县城便是后世的雨湖区,位于湘江西岸,宋代迁县治于此)。

王禾一直留在大帐角落,见沈溪出帐门送人归来,王禾迎上前,不解地问道:“大人,火药真有大用?就算那玩意儿埋在地里,贼人也未必会踩上去,何苦如此大费周章?”

沈溪瞥了王禾一眼,冷冷道:“火药主要用于制造火铳子弹和火炮炮弹,本官在武昌府铸造了一批火铳和火炮,现在已在送来的途中,到时候王将军可见识一下……哦对了,我记得当初在泉州府时,王将军曾见识过佛郎机炮的威力啊?”

王禾惊讶地问道:“就是那可喷射火焰、炮弹能够打出一两里的番邦之物?我记得那火炮颇为沉重,运送不便,佛郎机人多将其安装在船上。”

沈溪笑道:“番邦之物并非全不可取,我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也需采百家之长。佛郎机炮仿制成功后,已在实战中表现出巨大的作用。如王将军对此不了解,等炮运到后,我们可以打几炮试试。”

“是,大人!”

王禾行礼后退出大帐,他知道沈溪军事方面的造诣极为不凡,尽管心中将信将疑,但已经有七八分确定火器的威力必然巨大,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大有助益。

……

……

七月二日夜,苏敬杨带领人马抵达下摄市。

苏敬杨不但带来沈溪需要的两千兵马,另外还多带了一千左右官兵运送粮草物资,原本这些差事应该由民夫完成,但苏敬杨直接便以士兵充任。

如此一来,湖广调集的兵马便有三千多人,都是从武昌府附近卫所征调来的,只要苏敬杨一声令下,还能从湖广中部卫所再征调几千兵,完全可以满足沈溪平叛所需。

可惜沈溪在意的并非苏敬杨带了多少人前来……人再多也得遣返,因为他打仗不想动用地方库粮,带更多的兵,养更多的骡马,意味着他要筹措更多的军费和粮草。

沈溪心想:“是否我习惯了小打小闹?明明有更多的兵马可以调遣,我还是愿意把战争规模缩小,如此我能轻松些的同时,花销也更少……哎呀,怎么看怎么像是小富即安的吊丝心理!”

沈溪暗自反思,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打仗省钱的心态,或许之前朝廷给他的任务都是花小力气取得大成绩有关,每次都让他在逆境中成长。朝廷从来没给过他轻省的任务,这次已经算好了,平息的只是地方少数民族叛乱,如果进兵顺利,或许一两个月内就能彻底平息。

沈溪在自己的中军大帐接见苏敬杨,他身边只有一人,便是提刀侍立的王禾。

堂堂江赣最高军事统帅,为沈溪当亲兵,说出去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王禾就是想这么做,最好是人人都知道他才是沈溪的心腹爱将。

苏敬杨见到王禾,神色间带着几分疑惑和戒备,已经不再拿面对老下属的眼光看待王禾,而是将其当成主要的竞争对手。

苏敬杨道:“沈大人,兵马顺利带到,末将特来向您复命!原本您不许末将领兵,但末将想在您帐前效力,为大明扫除地方叛乱,同时将功补过……”他这是在拼命找理由留在沈溪身边。

沈溪作为两省最高长官,有权决定苏敬杨是否有资格领兵平叛。沈溪知道,苏敬杨应该是跟他手底下的谋士商量过,用死皮赖脸这招不好使,但若是以湖广地方叛乱他苏敬杨有一定责任为名,争取将功补过,沈溪很难拒绝。

沈溪也愿意成人之美,当下微笑道:“苏将军要留下,本官不会反对,但本官要提醒一句,既然留下,就要领兵冲杀在前,这一战中,本官对你们具体的行动不会有太多干涉,一切全靠你们自己!”

第二五七六章 观念碰撞第一六八三章 迎来送往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会(上)第一七三一章 面见太后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别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一四六六章 治丧之臣第一八四二章 参议权第二四六二章 大胜第二五三章 比比谁无赖第二六〇二章 关键是密旨第七一三章 外官内臣(第二更)第二六三八章 矛盾重重第二〇一六章 冥顽不灵第八七八章 万事俱备只欠战船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计划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无奈第四五八章 王琼告状(第七更,献书友)第一三八一章 群龙无首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八八五章 浪里白条第二七二章 理学还是心学第九四五章 赠婢第三二五章 厚礼相赠(第五更)第一八二九章 迟迟不到的捷报第五一五章 年少壮志未酬(第三更)第二五一九章 花样百出第十八章 师兄弟第二一二四章 敢谏第一六九八章 会面第一六四五章 宫市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职?(第五更)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复生第四五一章 大婚无喜(第四更,献书友)第一〇三〇章 入值文渊阁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计划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规矩第一四二〇章 权力核心第一六七三章 首辅不好当第一七三五章 杀回京城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一四一八章 竞争第一六七七章 乐得清静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八六九章 红双喜第二四三章 女儿家心思(第七更)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七二三章 阴谋(第四更)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三五二章 杳无踪迹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恶客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战第一七八一章 发难第一五〇〇章 体贴的男人第二一四四章 眼线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后一步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难做第三四九章 有力无脑(第六更)第二二一三章 劝降第九十三章 离家出走的大伯第四六二章 今时不同往日(下)第二四二二章 找个替代者第二四〇〇章 无能为力第二七五章 坏胚子第九四五章 赠婢第一二一八章 没有火炮?第二三八二章 势力之争第一六六一章 请诛奸贼第一六四七章 北上之路第一〇八八章 绝地反击第五六二章 泉州城的英雄(第三更)第二九四章 危急关头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宫第八四七章 把人办了,我来干第二三六五章 生杀予夺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径第八五六章 当面好说话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进行时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八二七章 被轻视了(第三更)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八九章 辕门入场第四〇〇章 千里寻夫(第十更)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二〇一七章 非圣人更需理智第二五〇三章 国舅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宫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内阁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二一五七章 挨打第三六一章 带女眷上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