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八章 武冈州

刘大夏没有跟谢迁过多纠缠之前太子出宫之事,径直道:“于乔,你要多提点一下沈家郎,他这几年多数时间都在外为官,难免心浮气躁,妄自尊大,不若你久居京城,与世无争……”

谢迁忍不住打量刘大夏一眼,脸上带着几分不耐烦:“这些话不用你们提醒……当我心中不会估量么?难道除了告诫,就没有别的事可谈?”

刘大夏笑了笑,道:“还能有何事?不过是想让你多提点一下沈家郎……他年少得志,官运亨通,除了你谢于乔外,旁人的话他未必肯听。”

“统领六省军务非儿戏,谁知他是否能省身克己,惟明克允?张永和刘瑾二人,之前便治不住他,这会儿即便担任监军也多半形同傀儡,军中之事可说皆出他一人之口,这权力大了,心也就会相应膨胀,要是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够了!”

谢迁打断刘大夏的话,怒气冲冲地道:“沈溪小儿这几年一直老实本分,你既然对他不放心,作何还要推举?刘尚书,时候不早,你我都该回府歇息,老夫告辞!”

谢迁护犊情深,沈溪可是他孙女婿,别人恶意中伤,他焉能接受?为了让沈溪将来有所成就,他甚至不惜跟老友刘健、李东阳等人翻脸,更别说交情浅上一截的刘大夏了。

刘大夏望着谢迁的背影,摇头轻叹,在他看来,举荐沈溪只是顺应皇帝的意思,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但眼下西南军务,似乎只有擅长领军的沈溪出面协调最为合适,换作别人,他反而更担心。

这就是所谓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但谁也不知道如此取舍是否正确,只能靠时间来证明一切了。

……

……

沈溪拿下武冈州州城是在七月二十二。

随后他又用三天时间,派出兵马将州城附近的村镇扫荡了一遍,确定叛军一路经城步退入桂北,另一路则翻越苗山,经山口退往靖州绥宁县境内。

就在沈溪调遣宝庆卫两个千户所守住山口,堵住叛军东进的道路,准备往靖州出兵,先行将湖广境内战事平定时,获悉自己升迁为左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统调西南六省兵马的消息。

这天是七月二十六。

朝廷以驿路,每日八百里加急传书,将朝廷最新决定传到沈溪所在的武冈州,沈溪瞬间荣升六省总督,虽然只是协理军务,但六省兵马尽归他掌控,整个大明如今就他掌握的兵马最多。

中军大帐内,沈溪看到皇帝颁发的圣旨,同时领到领兵的节钺,一时间竟然有些别扭,他很清楚现在自己有多引人瞩目……之前朝中文官集团便专门针对他,现在他风头更盛,想要再保持低调基本不可能。

王禾跟苏敬杨则既为沈溪感到高兴,又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

照理说,沈溪权力越大,他们作为追随者,越可能得到重用和提拔,只要立下一定战功,沈溪就能把他们调到九边或者是五军都督府这样的要害衙门,就此傍上沈溪这座靠山,前途无忧。

但他们更清楚一件事:沈溪节制六省军务,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前来巴结。

从今天开始,六省都指挥使、行都指挥使的军将都会把沈溪当祖宗一样供着,他们想独揽军功已然不可能。

但在面子上,王禾跟苏敬杨说了不少恭维话,其恶心程度让沈溪听了一阵心烦,他挥挥手,道:

“明日出兵计划不变,不管朝廷委命本官何职,本官手头直属兵马也就你们,本官领军,从来不靠人多势众,而是倚仗精锐兵马取胜,你们做好自己分内的差事便可!”

这话好像定心丸,让王禾和苏敬杨终于好受许多,但他们怕沈溪只是随口说说,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沈溪权柄大到了什么程度,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吹口气或许西南六省都要震动几下,偏偏沈溪还不是那种喜欢中庸守旧的官员,以后有得折腾。

苏敬杨和王禾领命回各自营房整兵,此时武冈州城内人去屋空,不仅官员跑了个精光,连百姓都没剩下多少,所以军队都围绕着州衙建立营区。

除了请宝庆卫派出两个千户所镇守山口外,沈溪又临时征调衡州卫四个千户所驻守武冈州,他怕自己领兵离开后,桂北的叛军再次北上,武冈州得而复失,所以只能从相对安全的卫所调兵。

四天前,马九奉沈溪令,带着总督府以及湖广都司的文书,骑快马前往衡州府传令,这天下午申时,马九终于返回,身边带着衡州卫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和下面的千户、副千户。

中军大帐中,马九为沈溪作引介,衡州卫这边副千户以上军官十五人,沈溪一一见过,随后郑重嘱咐:

“本官即将领兵前往靖州,地方上的事务,本官不会过多干涉,后续藩司衙门会征调赋闲文官前来临时执掌州衙,恢复民生,你等只需好好配合即可……”

衡州卫这些将领,唯唯诺诺,哪里敢有半点意见?

沈溪虽然担心这些人会欺压回归家园的本地百姓,但如今军情紧急,他必须要尽快领兵西进,没太多时间理会地方事务。

见过衡州卫将领,沈溪回到州衙,恰好碰到地方乡绅带着礼物前来恭贺。

沈溪晋升左都御史的事情,在军中算不上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因为在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将士心目中,完全分不清左都御史跟右都御史有何区别,只知道沈溪是军中最高统帅,只管听命行事便可。

但在地方士绅看来,沈溪在这当口晋升绝对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沈溪升官,意味着手上的权力更大,得到皇帝的宠信更多,将来在朝中的地位更高……

士绅多趋炎附势,这时代的官员都是流官,一般做个几年就会迁任他方,士绅掌握着地方上绝大多数资源。

武冈州士绅深得明哲保身之道,之前叛军攻来时,他们大多闻风而降,送出一批钱粮保得平安。但当沈溪领兵到来时,叛军连夜撤走,这些士绅在地方上有大量土地和屋舍,自然不会放弃家园,立即拨乱反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先是官军进城时,他们组织起来,带着猪羊粮草犒劳,如今听说沈溪升官,又再次送上祝贺的礼物。

即便如此,地方士绅依然战战兢兢,生怕沈溪定他们个通匪的罪名,将他们抄家灭族,因现在沈溪在六省一家独大,一切都由他说了算,到时候死了都没地方喊冤。

一旦沈溪离开,地方上的事务便落进他们手中,因为藩司衙门在确定这种少数民族和汉族百姓混居地方的官员时,通常会尊重地方士绅的意见。

不管仗怎么打,这批人的利益都不会受损,即便城池落进叛军之手,他们都能混得风生水起,改朝换代也不受影响。

第三七二章 没名气不好混第二二一一章 开花弹第一九八〇章 习惯性放鸽子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挂帅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挂帅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总督?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门路第一二一章 商会联盟雏形第一八七三章 谢迁的乐观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敌袭第一九〇〇章 秉烛夜话第九八二章 最后的钉子(第二更)第六六七章 论功行赏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二四四〇章 揭破第二三六三章 谋逆案第二五六八章 转机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觉第五九二章 户部可是苦衙门第四九九章 师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五六七章 状元还乡(第三更)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第一九一七章 乱象第四一〇章 营救(第八更,送所有书友)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六九九章 潜移默化(第一更)第一〇五五章 关心则乱(第三更)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九三四章 请罪第二二四六章 选择你的丈夫第一六七三章 首辅不好当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两人第二五七六章 观念碰撞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义第二一九七章 战场之外的精彩第二四四〇章 揭破第八章 启程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没道理第二二七一章 一条道走到黑第五〇八章 外交纠纷(第二更)第六十五章 老娘的闺名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六九四章 老爷和夫人(第三更)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三九四章 诗画了得(四更贺盟主磊洋)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二六〇七章 体面第二一三章 贿考风波(第六更)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二六七九章 时局不留人第一二七一章 面圣第九十三章 离家出走的大伯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八九章 辕门入场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异第一七二八章 托付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气量第二五一七章 谈判第一八四〇章 得偿所愿第八五〇章 造访众香国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三二五章 厚礼相赠(第五更)第一〇三七章 打铁还得自身硬(第四更)第六二二章 谁是正使?第一九二二章 连番筹划第一六七四章 无毒不丈夫第一四六章 最强智计小诸葛第二二二七章 新时代的开始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夺第一八一六章 谁帮谁第一四一九章 纷争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三三八章 再闹失踪(第三更)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对垒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一八二五章 绝不客气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两条心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疯第四三二章 侯府请柬(第三更)第一二四六章 极大的讽刺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来的战机第五一五章 年少壮志未酬(第三更)第二一八五章 内讧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一五三六章 不速之客第七一五章 沈家终有散伙时(上)第九八八章 三老议兵(第一更)第一七〇四章 风向大变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五〇四章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第四更)